Snmr Miri   7月24日上午7:57
「離苦得樂」雖然是一種本能,但是若只依靠本能來搜索「法界大圓」,終究無法立竿見影的滿足離苦得樂的需要,因而本能會藉著本能而向上一著的渴望更迅捷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六度波羅蜜!

Snmr Miri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種方法…可以度我們到「離苦得樂」的彼岸。
唯以「波羅蜜(到彼岸)」故,這六種方法都具有「度」的內容,而這個「度」…其實就是「離苦得樂(解脫)」的過程。
Snmr Miri 志力於「離苦得樂」的行者,都必須「行深」於此「六度」,然後「萬行」於其中……
以「六度萬行」故,此「波羅蜜」之過程…也正是菩薩道的覺行之路。然後,菩薩道的行者,也才有辦法在個人式的解脫之後,再接再礪的「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的…邁向法界一體的涅槃。
至於凡夫俗子的我們,以尚非解脫之器故,就只能先藉用「六度波羅蜜」的行誼…努力的來讓自己「解脫生死輪迴」,或也只能先讓自己更親切的體會到「離苦得樂」的妙趣,然後願意「依教奉行」,如此而已。

Snmr Miri 簡單的說,以「離苦得樂」故,以離苦得樂的「經驗」故,我們已經依著「本能」與「經驗」…歸納出這六種「離苦得樂」的方法,然後,可以讓我們從「苦」的這邊…渡到「樂」的那邊去。
樊小乖 以「離苦得樂」做切入點,很精闢哦,只是很常見的到眾生,大多的本能是「我苦你也別想好過」,並以此為「樂」,無明之深,常常我也束手無策呢!😅
Snmr Miri ●大多的本能是「我苦你也別想好過」,並以此為「樂」
◎這是一直在同一個「點」(心理狀態)上團團轉的緣故。
◎要跳脫這個點,他就必須在他「以此為樂」的當下,頓然了知…原來這樣只有更苦,並沒有所謂的樂的時候,才會放下,否則就永無出期了。
◎所以「我苦你也別想好過」的這個苦將會一直黏著他,直到他了解只有放下這個念頭(行為)之後才會停止。一般來說,通常都會用「隔陰之迷」的方式,才比較容易在下輩子的新生活中找到「轉」機。
◎哈,生生世世的輪迴,不是在輪假的,也因此,每一個人實在都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樊小乖 Snmr Miri 「重新做人」+「隔陰之迷」真的是一組絕佳的配套方案!對有證量的人,宿世不再是羈絆,就是世人總愛問前世今生…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深愛的人還是不要知道原因的好… 嗯嗯嗯…

Snmr Miri 以凡夫俗子故,我們可以先用淺顯的語義來解讀這「六度波羅蜜」:
●佈施:這是由內向外的一種心性擴展,也就是藉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我欲」,來培養自己擁有更多「與人分享」的雅量,也儘量讓自己能從小我變成大我。然後,在越來越海闊天空的心情之下,或有機會可以突破「我執」的侷限。
●持戒:這完全是個人「反躬自省」的功夫,也就是儘量不要傷害到別人,遵守當地現有的法令,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見與看法…等等。這樣,就可以很有效果的避免招惹惡果,也才不會障礙了「佈施」的進路,也才更有能力以同理的方式來「忍辱」。
●忍辱:這是由外而內的一種承受,一般來說,外境從來無常,「我之外」從來就不是「我」,因而「不如我意」者,十之八九,所以「忍眾生一時與我相對
(相懟)之因緣」,甚至勉強自己「隨順一切苦空無常」都是有必要的。
●精進:以上三者「佈施、持戒、忍辱」,不管是由內而外,還是完全內在,還是由外而向內,這三者本來就是「一體」的不可偏廢。於是,在「精進」中,自然會讓自己的底蘊更加紮實。以紮實故,也才更有能耐向「禪定」與「般若」邁進。
●禪定:對凡夫眾生而言,是還不用談到「禪定」這麼嚴肅的問題。因而,我們只要有辦法依著前面「三位一體」所打下的基礎,然後儘可能「自作主人」的不被外境所轉,這樣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越能「精進」而不放逸,那麼「禪定」的功夫底子就會越來越紮實。
●般若:對凡夫眾生而言,這裡的般若,其實就是指「經驗之後的那種聰明才智」,或稱之為「轉識成智」。因而,一般「智慧」越高的人,在「離苦得樂」的路上,其重蹈覆轍的機會就越少,於是就越有能力往更深一層次的「佈施、持戒、忍辱」而努力,並提昇自己更紮實的底蘊,然後也才更心甘情願的努力於「精進」而不以為苦。

Snmr Miri ●●以上三者「佈施、持戒、忍辱」,不管是由內而外,還是完全內在,還是由外而向內,這三者本來就是「一體」的不可偏廢。
◎「佈施」的重點就是指將喜悅由內而外的一種分享。
「忍辱」的重點就是指壓力由外而內,然後以忍辱的方式來承受並加以化解。
「持戒」的重點則是要讓「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的動態達到平衡。也就是要讓心境不因分享而落於傲慢,亦不因外來壓力而落入瞋恨…的一種修持狀態……
◎以不可偏廢而同時進行…,故說:三位一體!
◎而此「三位」亦皆由「一己之身」所修持故,如是說「一體」!

Snmr Miri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佈施→…,這六度其實就是一個「圓」……
然後,我們就是在一個圓又一個圓的基礎上,累積其底蘊,並螺旋向上提昇……
最後,我們將能確認:離了多少苦,我們就已經擁有了多少智慧!
換句話說,在「轉識成智」的這條路上,我們的「智慧(後得智)」都是藉由「離苦得樂」的親身體會…才得以成就的。
Snmr Miri 佈施、持戒、忍辱,就是三位一體。
因而,我們也可以用更簡單的話來統合這三種名相,那就是: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似乎太難了?所以……
所以,「莫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應該可以符合凡夫俗子的能耐吧?
「莫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的「小」事,就是「佈施、持戒、忍辱」三位一體的精華!而且是每一位想要「離苦得樂」的凡夫俗子…都有辦法做到的小事!
Snmr Miri 莫以善小而不為,就是「佈施」。莫以惡小而為之,就是「持戒」。不因外在的善惡而落入臧否,就是「忍辱」。
對人一個微笑,就是行以小善,就是佈施。不惱損他人,就是不行小惡,就是「持戒」。對外來的壓力不抱怨,就是學習接納與包容,就是「忍辱」。
然後,三位一體,同入於「精進」,如此,雖行小事,卻大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存在,於人於己皆是善莫大焉!
Snmr Miri 何謂善?何謂惡?
從風土民情的或有差異、每個人的因緣立場或有不同、返觀自省的層次也大異其趣…等等的角度來看,這個善惡的軌則還真的很難有個標準定論。
但,「法界論」就是要我們回到最簡單的原理的地方,然後讓我們自己有辦法知道…如何行所當行!
先確定「離苦得樂」就是一種本能,然後我們就是要用這個「本能」所提取出來的「經驗」…並用「自己」的「經驗」來「同理」一切眾生……,這就是最基本的善惡的標準。說準確一點,也就是能否真正讓自己「離苦得樂」的正確方法…就是善;反之,就是惡。
於是,我們將會發覺,一切善惡的行為準則…事實上就在這個「離苦得樂的同理心」裡面!
職是之故,我們又可以將「莫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濃縮在「同理心」這三個字裡面……
Snmr Miri 至此,我們也可以說,同理心越強的人,其人的智慧就越高。
樊小乖 Snmr Miri 「同理心越強的人,智慧越高。」這句話不才小子我是覺得仍有待商榷啦... (汗) 😅
Snmr Miri 若有機會的話,願聞其詳!^^
樊小乖 Snmr Miri 不是完全否定,「同一類人」或許大都適用,只是也是有「頑善」和「頑惡」的人,他們的「同理心」不在一般人的範疇,如果這也算「智慧」的話,那這個智慧和「我」追求的「智慧」有出入。
不過又讓我陷入思考了,「我」追求的「智慧」是什麼?(從腦海翻出「佛智」思考中)
Snmr Miri ●不過又讓我陷入思考了,「我」追求的「智慧」是什麼?
◎厲害!就是要這樣,佩服唷!^^
Snmr Miri 原則上,「同理心」並不是用「我執」去同理別人。
而是指「外境的事」所帶給我的覺受…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然後,我們再用這個「覺受」去同理別人可能的覺受。
這樣就比較能知道…原來別人也希望我們用怎樣的行為來對待他……
能如此「同理」之後,若能讓自己快樂的,也能讓別人快樂的事,那就是「善」;反之,會讓自己厭惡的,也會讓別人厭惡的事,那就是「惡」。
因而,在很難用「善惡」去衡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用這種「同理心」來當做自己做人處事的準則。

以其內觀能越深入故,然後我們才說:這種同理心越強的人,其智慧就越高。。
樊小乖 Snmr Miri 「善惡」是分別的妄想,「同理心」也是,這裡需要沉澱一下,繼續開車~ 哈~ 🤣
Snmr Miri 所以,要儘可能的回歸到「本能」的源頭,我們才能確定「法爾如是」之法的奧妙,也才比較不會被造作法所唬弄……^^
樊小乖 Snmr Miri 若是以「如來藏心/ 色」為切入點,「心物相應」就不會是「有為法」,「心物」因「相應」而生「法」,「相應」也是「動詞」,「心」為「主詞」,這個「相應」的「法」請問怎解?
因為我想試著嵌套,隱隱和我所覺知的「牽引聚合」,不確定是否「相似」或「不異」。
Snmr Miri ●若是以「如來藏心/ 色」為切入點,「心物相應」就不會是「有為法」,
◎有慧根哦,你是真的在找問題,讚!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說,因為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皆具有「依他起性」,因此,當這兩者相遇的時候,自然會起「相應作用」。
◎當作用之後「如來藏心」就有了「認為」「看法」產生,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意識心」。而「如來藏物」也會因作用而產生變化,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外在「現象」。
◎於「心」所產生的「認為、看法」,或於「物」所產生的「現象」,我們通通稱之為「法」。
◎而當這個「現象」再被「意識心」所覺知的時候,那則又是法中之法了……
◎不管如何,約其脈絡而略微詳細的說就是: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成理,心理相應則成法,心法相應則成萬法……,若簡單的說就是:心物相應就是法。
◎另外,也如你的慧見所說,《「心物相應」就不會是「有為法」》。然也,這種「相應」本來是「法爾如是」之法……
但,唯因無明而來的「妄識執見」故,所以才變成了所謂的「有為法」……
樊小乖 Snmr Miri 「依他起性」我妄執表相為「自然的現象」,「遍計所執」則為「妄想」,我想找的那個「圓」,起點即終點,始終如如,本有無生。
您的「法爾如是」圍繞在「依他起性」,我在迴光返照,我所覺知的到底是什麼?一直試著不要用「分別」去「分別」,但我知道「試」就先「著」了... ㄌㄩㄝ...
陰魔陰魔不要來,不過也不知道是否有資格讓陰魔來搗蛋了?哈~
感恩您~
Snmr Miri 我也在迴光返照!因為我也只懂得「法界論」而已。^^
未提供相片說明。
樊小乖 Snmr Miri 您的《法界論》讓我開啟了另一扇門,超讚der!我一直在不斷的「為什麼」?只是常常一個「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就會變成好多「為什麼」...
理論基礎是一回事,實證是我最在意的,「怎麼去做」和「為什麼這麼做」,是的,「無為而為」也是法門,也許業障深厚吧?我無法依「無為而為」而滿足,歷經了好多次的「知道了,放!」,看待法界的視野一直在變,也許,小子我是「勞碌命」吧... 哈~
Snmr Miri 「法界論」若能提供你一些另類的思考,那我會很高興的。
然後,或許也因此能讓我順便享受到「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那種喜悅,感恩!
至於我個人,可能是因緣吧?以前我也不斷的在「為什麼」中…活得有點痛苦,也很努力的從很多高人中去尋找「為什麼」……
但一直找不到我滿意的答案就是,直到我懂了「法界論」之後……
以能讓我越來越安心故,以其理能「圓一切法」故,看來以後我就只能沉浸在自己所認為是「法界實相的法界論」裡了,然後依「法爾如是的法界大圓」前進……
也或許,順便找到幾個知音同行……,然後無憾!^^
Snmr Miri ●看待法界的視野一直在變,也許,小子我是「勞碌命」吧... 哈~
◎哈,我寧可是這樣的勞碌命!然後不負此生。
◎事實上,我也這樣走過來了,所以也感恩「勞碌」!^^

Snmr Miri 「同理心」就是從小我邁向大我,乃至「法界一體」,不可或缺的…感同身受!
「同理心」,也是「佈施、持戒、忍辱」這三位一體…能否成就的最重要心法。
因為:
以「同理心」故,才能知佈了什麼施而可以讓人心生歡喜,也才能知持了什麼戒而可以不動本性的不增長自己的苦毒與怨恨,也才能知忍了什麼辱才不會隨外境起伏竟而迷失於紛亂的外境之中……
Snmr Miri 亦以「同理心」故,我們將可以了解到每一個眾生心的「體性用相」會是怎樣的「同理」,而且「不一不異」!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會有怎樣不同於「凡夫俗子」的甚深內容。
Snmr Miri 因此,想要有完全的「同理心」,乃至到最後可以不思議的「以心印心」……,我們都要好好的從「自己的心地」下手才可以,因為「自己的心」,就是「眾生心」,就是「佛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完全認識自己之後,我們就可以升等的向「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邁進……,然後再把「同理心」昇華成「法界一體」。

Snmr Miri 所謂的「完全認識自己」,用另一種佛學名詞來講,那就是:証入「無我」、「空性見」,或「入流」(註:即「耳根圓通章」所說的「入流亡所」)。
Snmr Miri 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才算是真正的「覺行」,而這時候的「行深般若」也才算是真正的開始,於是………
Snmr Miri 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
●佈施:由內向外之大我,能行財施、法施、無畏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無邊誓願渡。)
●持戒:持一切「惱損眾生」之戒。持一切「違背拔苦予樂」之戒。持一切「違背解脫原理」之戒。持一切「違背法爾如是之戒」。持一切「違背法界一體」之戒。(煩惱無盡誓願斷。)
●忍辱:忍一切外在「非我能力所及」之辱,忍一切眾生之愚痴,忍一切眾生之苦難,忍無量眾生之渡不盡,忍一切「我之外」尚未能與「我」合為一體,忍「無生法」僅能用於自己的無生之見,及最後的…忍…以上自己能力還有限之「辱」。也就是說:於「無明」未盡除之前…都還要「忍辱」於「無生法忍」!(法門無量誓願學。)
●精進:以上「佈施、持戒、忍辱」就是「三位一體的一個圓又一個圓」,然後以圓為基,盤旋直上,精進不懈!(佛道無上誓願成。)
●禪定:精進不懈故,能更深入「禪定」而契合「無生(空大如來藏)」,直至「能所雙泯(想受滅盡定)」,乃至能「法界大定(涅槃、無生大樂)」為止。(註:有關「能所雙泯」,請參考《楞嚴經》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般若:以六度之「圓」盤旋而上故,漸次能「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然後「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鄭來也 (法門無量誓願學。叫遊子多學就是不要???
Snmr Miri 我的「無量法門」就在眾生身上,而很幸運的是…他們自然會來教我的,所以這方面我倒是不用擔心。
鄭來也
Snmr Miri
妄為明覺→被同理心→避苦逐樂→同理心→莫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同理心→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同理心→空性見→同理心→拔苦予樂→同理心→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同理心→眾生是佛→同理心→法界一體→同理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同理心→妄為明覺→能所同理→究竟涅槃。
妙哉!同理心!
以此「心」之「體性用相」皆相同故,然後可以依「同理心」的…由「我」乃至「眾生」乃至「一體」乃至「涅槃」……皆以「同理」而「一如」故!

樊小乖 Snmr Miri 同理心,能理解,只是靜心下來思考,「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容易因每個人的文化、習性、價值觀等不同而有所出入,當然,若是以行六度行者來講,問題應該是不大啦。
世人最泛濫用的一句詞:「我是為你好」,可怕呀!😅
Snmr Miri 哈哈哈~~~,「我是為你好」真的好可怕!而這也正是那個「唯我獨尊」的心理在作祟。^^
鄭來也 前天看見同理心從遊子講出來的話,不簡單智慧很高,如灌甘露,要是別人講同理心我還以為這哪算什麼密法
樊小乖 鄭來也 我不否定遊子,這個「同理心」的層次,我想應該和一般所認知的「同理心」不同,不過我先換個論點,「同理心」一樣分「愛」、「取」,在「愛」的層次去覺知,在某種程度上,對「智慧」是有「幫助」的,惟應當再加上「戒定」二學;若在「取」上覺知,可能就是「賭注」了。
不知如此認知是否如法呢?
鄭來也 我只是知道從遊子的口頭講同理心就是一種證量的問題
樊小乖 鄭來也 是哦!我也相信遊子有證量,但也只是知道,無奈不子小子我無法覺知... 😭 遊子也無法透過打通任督二脈的方式將累劫證量盡數予我,所以我還是必須靠自己去「證」呀... 無關乎信不信任,真的,小子對遊子很敬重的!😊🙏
鄭來也 就是簡單的印證而已
樊小乖 鄭來也 矮油... 小子資質駑鈍咩...😅
鄭來也 同理心i
Snmr Miri ●我只是知道從遊子的口頭講同理心就是一種證量的問題
◎「同理心就是一種証量的問題」,這個問題沒問題!^^
◎但不能說是那個遊子有什麼証量哦,千萬別誤會!
◎要知道,相信「法界論」的人,就必須為他自己的相信負責,切莫把這個責任推給那個遊子,如是!
鄭來也 同理心
樊小乖  😊🙏
樊小乖 早上起來,一邊坐在馬桶上與自然界做例行性的物質交換,一邊在想著剛夢境裡的無厘頭,突然間就一道迴光返照!哎呀!遊子所謂的「同理心」… 原來如此… (趕緊兒的翻找這帖文…)
「同理心」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也正因為「換了位」,「我」就不再是被執著的「重心」,這不就是「無我」的一種修持麼!
※ 好啦… 灌那麼多水,只為打這幾個字… 🤣
Snmr Miri ●早上起來,一邊坐在馬桶上與自然界做例行性的物質交換,
◎讚!讚!讚!真是道在屎尿啊!

●「同理心」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也正因為「換了位」,「我」就不再是被執著的「重心」,這不就是「無我」的一種修持麼!
◎讚!讚!讚!小乖兄的體會將會比我更深入!
◎換位思考:屎尿經過了「身體一貫道的轉換」之後,其實還是一樣是「物」的…本來就是涅槃!
Snmr Miri  其實,「同理心」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然後我們可以藉由無量眾生的智慧…快速的來成就自己的「法界體性智」,妙哉!
樊小乖 Snmr Miri 屎尿,相的變化而已,但礙於業障深重,對這個「相」還是有分別,五根中唯「舌」對此還是有障礙... (汗)
樊小乖 Snmr Miri 感恩您哦 😊🙏
所以,很多時候,只是角度的不同,我都會先與知見「重合」,「合不上」的就先沉澱,不論有沒有問題,最後一定會發酵。在當下有什麼好吵的,是不?
樊小乖 這邊我要補充一下,我不是否定「同理心」,但先前對「同理心」的切入角度與您不在一個頻諎上,我看的是「表面」的,認為會因文化、主客觀因素,而影響同理心的出發點,就算換位思考,也是用自己的價值觀。但如果以「無我」為切入點的話,一切就都無礙了。感恩感恩~ 🥳
樊小乖 的確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丫 😄
Snmr Miri 所以,「無我」更棒!因此也才可以更深入「無量法門」之中…而體會其深意。
Snmr Miri ●屎尿,相的變化而已,但礙於業障深重,對這個「相」還是有分別,五根中唯「舌」對此還是有障礙... (汗)
◎其實,要這樣才是真平等。
◎不過,有人可能會認為「吃屎吃飯」要一樣…才是無分別的平等……
◎這樣就錯解了「平等」的法義了,因而從「法界論心物相應」的角度來看…法住法位、如是因如是果…才是真平等!
◎平等的重點,就是在:如是因如是果的那個「法住法位」!
◎然後,我們「本能」的「分別」,才可以就是「真如本性」的「善分別」……

樊小乖 Snmr Miri 「平等」這個法義是可以另開的,因為絕大多數人對這個超有疑義的!就好前面提的「吃進去」的和「拉出來」的這件事… 🤣
Snmr Miri 那就另外開題囉!謝謝小乖兄!^^

Snmr Miri 註:台灣的政治人物,一直以「對立」為能事,沒有能力用「同理心」來消弭彼此的怨懟,而此冰凍三尺 已非一日之寒,因而所謂「離苦得樂」的福祉…在台灣的未來…恐怕將會變成一種無法企及的妄想!悲哉!
Snmr Miri 以政治之風行草偃故,台灣的教育已經漸漸背離了「離苦得樂」的人性功能……
時也,命也,運也,非眾菩薩之慈悲心所未逮者也!唯願大家「自求」多福囉!
張武雄 Snmr Miri 感恩師兄🙏
Snmr Miri 阿彌陀佛!
未提供相片說明。
讚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