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十法界之心物關係圖…(1)
樊小乖 請問,「識色相緣」和「識色相離」是「攀緣」和「不攀緣」的意思嗎?☺
Snmr Miri 謝謝提問。^^
有關「識色相緣」和「識色相離」的問題,我們是可以先用「攀緣」和「不攀緣」來理解,這是沒問題的。
只是,若想因「識色相離(不攀緣)」來達到「阿羅漢」果位…,似乎不太容易……。
因此,我們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問題,例如,當「識」就是指「業識」,而「色」就是指「名色」的時候,那麼…這種「識色相緣(相離)」就變成了很「專業」的「業力」的問題了。
樊小乖 Snmr Miri 是的,我也是從「阿羅漢」果位的證量來反推「識色相離」的意思,若只是「不攀緣」,根塵相應卻不住來想,是否算「斷了煩惱」?
在拜讀《法界論》以及爬先前的文,很常看到「識色相緣」,只是在理解這個詞兒的定義(還在想)。
「業識」為果,「名色」受習性影響,所以指的是是否為生死輪迴所困嘍?
Snmr Miri ●我也是從「阿羅漢」果位的證量來反推「識色相離」的意思,若只是「不攀緣」,根塵相應卻不住來想,是否算「斷了煩惱」
◎讚!那這樣就比較沒問題了。
◎能「根塵相應卻不住」,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就如「應(相應時)無所住而生其心」一樣!
◎至於這時候是否已經斷了煩惱,我想應該不是很重要的事了。因為,就算還沒有永斷,那「一般的煩惱」應該也不足於侵擾其心了。
Snmr Miri 另外,有關於「識色相緣」的詞句,其實就是「識色相緣而成就五蘊身」的一種簡語,也就是說…我們這個「五蘊身」就是從「識色相緣」而來的。
◎從「投胎」的角度來看,「識」就是指「業識」,「色」就是指「名色」(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名色」就是指「物種」。)。由於「識緣於色 色緣於識」故,因此「識」「色」其實是平等的。然後,在「識色相緣」之後,才有「六入」和接下來的觸受愛取有……
◎以「識」「色」相緣故,以我們個人的「業力」故,於是我們就在各種「物種」間…生死輪迴。

Snmr Miri 另外,「識色相緣」若從「法界論」比較廣義的角度來看,「識」就是指「心」,「色」就是指「物」,因此,識色相緣…也可以說就是「心物相應」……
於是,我們也可以說,整個「法界」的現象,其實就是一種「心物相應」!

樊小乖 Snmr Miri 感恩您的闡釋 😊
「心物相應」其實和唯識的「萬法唯心」看上去有點衝突,但感覺又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佛陀二轉法輪時,除了再提到些許的「苦」外,主要宣說「空性」;但在三轉法輪時,卻又說了其實還有一個「有」的存在(如來藏)。「心物相應」感覺容易被冠上「頑有」,但就《法界論》的內容來看,這個「心物」似乎不是和二轉的「空性」矛盾,而是以三轉的「如來藏」角度切入。可以這樣理解麼? 😊
Snmr Miri 讚,如是!
「法界唯心」、「緣起性空」、「心物相應」,其內容應該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有辦法融通各種法義的話。至少,也要如你所說的,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而已,這樣才不會各起諍議。
若,我們能了解「心物相應就是法」,那麼要了解「緣起法就是性空」並不難,因為只要「心物不相應」,那麼「相應的法」自然會因「不相應」而「緣滅」,其「法」自然就成「空」,故一切法之緣起處…就是不相應的「性空」。又當一切法緣起後,其所成「法」之所具之性…就是一種「性空」,以相應而因緣和合故。
又,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以「心能覺」而「物被覺」故,一切「所覺之法」…皆是「從心所生」。於是我們說「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心生」,其實就是指「心對外境(物)的一種覺知」,然後我們稱此「能覺、所覺」就是一種「法」。而一切「能所」之現象法…就是「法界」,職是之故 我們說「法界唯心」。
註:若把「法界唯心」解釋為「法界」只有「心」,沒有其它,一切其它都是「心所生出來的」,那就真的是三世佛冤了,因為已經完全錯解了「法界唯心」之義。

樊小乖 Snmr Miri 「打妄想」是「根塵」雜染之後因分別而起的「能所」之妄,但以《法界論》的觀點來看,心就是心、物就是物,心物相應而為「法」,這個「心物」我很容易和緣起法混在一起,但隱隱的又有覺知,因為這個「有」是「本有」,所以應該不是緣起的「有」… 嗯嗯嗯… @@
Snmr Miri 是的,「本有」就是指「如來藏」,就是周遍法界、不生不滅的意思,這和「緣起有(因緣和合有)」是不一樣的。
但是,一些緣起性空的人…卻偏偏要否定這個「如來藏法」,有點傷腦筋!^^
Snmr Miri 簡單的說,若沒有「心」、沒有「物」,那整個「法界」根本就沒有「緣起性空」之法 可以論!
樊小乖 Snmr Miri 還在實證中,不怕見笑,我所覺知的「如來藏」並不是「一人一個」的,「如來藏」是「獨立」的,可被「牽引成聚」的,這個「牽引成聚」就算在五蘊假合之後,依然在「緩慢進行」,也是「名色」的「來源」。所謂的「藏」、「八識田」、「種子」等等,不是形容「如來藏」是一個「容器」,而是一種「聚合」的結果,其亦是「因果」的一種表現。
樊小乖 Snmr Miri 講到如來藏,順便打個妄想閒聊一下~ 呵呵~ :p
樊小乖 Snmr Miri 應該是說講到「如來藏」和「法界唯心」這兩件事,閒聊打個妄想。
找機會還想請益「根本智」和「後來智」的關係呢~ 不過這邊再提這,就跳離太遠了! XD
Snmr Miri ●「如來藏」是「獨立」的,可被「牽引成聚」的,
◎如果承認「如來藏是獨立」而非因緣的,那我們應該就有共同的思路和話題才是。^^
◎所以,《楞嚴經》的「地水火風,四大如來藏」的確是可以因「緣」相應而「牽引成聚」的,然後此「四大」就可以形成「有質量的物質」。這應該沒問題,能懂!
◎另外,「識大、見大」,也可以因「緣」相應而「牽引成聚」然後有了「藏(識藏)」、「八識田」、「種子」,乃至進一步的與外境相應而呈現出「意識心」等等,那也沒問題,可以看得懂。
◎問題是這個能「獨立」的如來藏,到底是只有「一個」(唯一如來藏)?還是兩個(心物如來藏)?還是七個(七大如來藏)?還是很多個(每個眾生皆有一個心)?還是遍法界一切處皆是如來藏?我想這應該也是問題所在。
Snmr Miri ●不是形容「如來藏」是一個「容器」,而是一種「聚合」的結果,其亦是「因果」的一種表現。
◎從這裡,概略可以知道你的一些思路邏輯……。
◎你的「藏」可能會偏向於「薰習而來的那個〝種子〞」,而不是指可「獨立」而具有能與外境相應的那個「本有種子」…
樊小乖 Snmr Miri 假設立論「如來藏」是「獨立的」,「牽引聚合」我以為是以一種類似「物以類聚」這名相表示的關係,今天這「如來藏(心)」可能是您的、他的、任何曾假合過的「眾生」,用「薰習」的話,就是如來藏被「某個眾生」一直「沿用」了。
樊小乖 Snmr Miri 「因果」關係被「物以類聚」的牽引而「聚合」,除非「極善」或「極惡」,不然都是善惡業識雜染。
樊小乖 Snmr Miri 至於如來藏是一個、兩個、多個?我以為是「複數」和合名為「一心」,您以為呢?😊
樊小乖 「淨化」如來藏(或「牽引力」),至善的「假合」,至「可控的」牽引,到「隨意牽引」,即「法身、化身、報身」三身一體,或一體多「身」。
樊小乖 遍法界皆是如來藏,有「已聚」的和「游離」的,眾生因「我法」而「每天」都在與法界「交換」如來藏。
※還在精進與實證,一定還有漏,因為沒有「恍然大悟」的究竟「喜悅」… 嗯嗯嗯… 也怕行入邪道,故而不怕您笑。呵呵~
樊小乖 「交換」一詞怕有偏頗,我「執著」的去隨時檢查自己是否仍在「執著」,本身就是一種執著。「交換」名為「交換」,實非「交換」,故名「交換」… 唉呦喂呀… 用文字獄打出來的「法」,真不好表達… 🤣
樊小乖 Snmr Miri 我再從頭咀嚼了一遍,「識色相緣」的「識」與「色」如何相緣?亦或「心」與「物」如何相應?既然「心物」本是獨立的,那二者之間如何「相緣(相應)」呢?
「心物相應」與「識色相緣」是不是等號?「識色相緣」的標的是「五蘊」,而「心物相應」是「法界」,所以「心物相應」應當囊括「識色相緣」,那「識色相緣」的「緣」以何而「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識色相緣」為「識」與「名色」,「緣」應該源自於「行」,「行」和「有」即為「法」,也是「業」的「因」。
※ 沒有結論,只是不斷思考的碎念… 🤣
樊小乖 有以「大海」和「水滴」來譬喻「佛性」與「自性」,說明其實本為一體,就好像「如來藏」是「一個」還是「遍法界」?若以「一個」來看,指的是「海」,若以「遍法界」來看,即為「小水滴」,是一不二。
這可能更好的表述您問的,我所謂「如來藏」是一個或多個的回答。
樊小乖 「識色相緣」,我是一杯水、一瓶水、一條溪、一片湖… blah blah blah… 如來藏是「H2O」(好啦… 假設 H2O 為最小粒子啦… 哈),這就是我表述的「如來藏」是複數的聚合。「如來藏 (心)」本自清淨,惟與「物」相應而染。
樊小乖 好像洗版了!消停消停… 不好意思… XDDD (感恩合十)

Snmr Miri 小乖兄,你的論述內容很豐富,很棒!
其實,你後面的幾則帖文都有抓到我的重點了。這樣彼此的對論…將會有更正面的交集,謝謝!
上面,我之所以會問「如來藏有幾個」,那是想知道你對如來藏義的看法,還以為你的看法會是偏向「薰習種子」的角度,結果不是。
不好意思,是我猜錯了。這方面,你很有你個人的看法,甚至可能不同於一般的佛學理論……,因為你對「薰習」的看法很不一般。
另外,「法界論」的心物本有,是較偏向「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論述,也就是「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心」和「物」這兩者是完全獨立、不能相混,而且本來就存在的。
所以,我將會儘量從這樣的角度來談我所知的「如來藏」……
Snmr Miri 接下來,有一些問題,我會把它寫到下面去的新留言區,這樣我們的對論才會更「海闊天空」一點,也才不會被侷限在這個「回覆欄」裡面。^^
樊小乖 Snmr Miri 受益匪淺,感恩您。(合十)😊
Snmr Miri 謝謝你,我也受益良多!^^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 完全認識自己之後,我們就可以升等的向「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邁進……,然後再把「同理心」昇華成「法界一體」。
● 想要有完全的「同理心」,乃至到最後可以不思議的「以心印心」……,我們都要好好的從「自己的心地」下手才可以,因為「自己的心」,就是「眾生心」,就是「佛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等「完全認識自己」之後,我們就能驚覺,原來我們長久以來…竟一直錯「看」了佛菩薩是怎樣的「法相」……
◎是的,我們一直用自己的「業力(遍計所執)」來看(解讀、認識)佛菩薩而渾然不知,然後就落入了「信仰」而背離了本來「實相」。
◎註: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暫且略過。且等以後有人能深入「法界論」之後,再來慢慢解析……
鄭來也
樊小乖
Snmr Miri 是的,我們一直在用我們能理解的方式來解讀佛菩薩,以至於演變成只是一個心靈的寄託,我們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以為世界總是繞著自己轉。
期待這個議題 😁
Snmr Miri 「唯我獨尊」,正說明了這個「我(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都是從這個「我」開始的,無論是認識自己,還是認識佛菩薩,還是認識整個法界。
我:小我→大我→無我→常樂我淨→法界一體→……
無論如何,我們到最後…還是要用「自己」來和整個法界「共一體」的,而這個「〝共〞一體」絕不會是「你吃飯 我飽」或「我打石頭 你痛」的那種相混式的一體。

樊小乖 Snmr Miri 您最後一句話點出了重點!真的不思議!真的好期待… 😁
Snmr Miri 法界一體,燈燈雖相攝,卻不礙各自的光,不可思議!^^Snmr Miri
樊小乖 Snmr Miri 這題想「求解」,我一直認為,應當不是「水滴入大海」這麼單純,隱隱有感,卻搔不到癢處… 這檻卡了有一陣了… 😭
Snmr Miri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等一下另外開題,這樣或許能論得更深入一點。^^
Snmr Miri 更重要的是,順便也給一些認為「法界」只是「唯一一個如來藏」的人看一看,說不定他們也會提供一下他們的看法。^^
樊小乖 Snmr Miri 好哦~
一開始「站邊」不知道會不會被雷?開玩笑的啦,其實齁我怕的不是這個,不論是「站對」或「站錯」~ 怕的是誤入邪路而不自知~ 哈~
對我而言,我所「覺知」的,以先前來講的譬喻「如來藏」如「水滴」也是有誤的,正確來講是「水分子」,儘管「水滴入大海」,大海也是「群聚」的「水分子」。
※為了怕被曲解,還是再聲明一下,這個譬喻是假設「H2O」是不可再「分解」的,就只是「水分子」和各種「水分子」群聚而成的名相的關係,例如「水滴」和「大海」。
Snmr Miri 已轉貼至新貼文上。^^

Snmr Miri ●今天這「如來藏(心)」可能是您的、他的、任何曾假合過的「眾生」,用「薰習」的話,就是如來藏被「某個眾生」一直「沿用」了。
●遍法界皆是如來藏,有「已聚」的和「游離」的,眾生因「我法」而「每天」都在與法界「交換」如來藏。
.

◎每一個人都有完全屬於自己…並完全獨立的「心」識,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絕不會「我的心」被別人假合過,或用過,或薰習過。然後變成我現在竟然是在用別人的「如來藏心」。
◎我們能夠「交換」的,其實是那個與「心」完全不一樣的「物」,因為,我們每一位眾生,無始劫以來都在使用它(如來藏物、四大),甚至「識色相緣」的成為「我個人」的身體,而這個「身體的如來藏物(四大)」才有可能被我們每一個人來來去去的「交換」使用……

樊小乖 Snmr Miri 「心識」從來都是「某個人」的嗎?這是我一直想釐清的,或者說,您所謂的「心識」,「單位」是什麼?或「定義」是什麼?
以前文看起來,您「心識」的定義是「如來藏心」,「我」本來就是假合,故從來也不曾存在過一個「我」,只因末那執著抓著一個「我」,末那執著的這個阿賴耶,始終是「那一個」嗎?還是一直有一個「心」,不斷的轉變「事相」,無始劫來輾轉不息,是一眾生「一心」,還是「一心」即法界眾生?以譬喻的「水滴」論來看的話,「個體」的存在是因為分別的妄想,不過因為太不思議,還在「探索」。……查看更多
Snmr Miri 讚!讚!讚!
這正是我們上面所有交集來…所要對論的焦點!
等我先看完其它的帖子和辦一些事之後,再回來這裡。
可能要等到中午的時候了……。^^
樊小乖 Snmr Miri 哎呀!今天開始要帶家人出遊五天,不過我還是會利用機會關注的。感恩您 😊
Snmr Miri 真是幸福的一家人,羨慕!祝旅行愉快唷!
那,這一題先留著,以後再說囉!不管如何,只要我們有繼續對論,這種問題遲早都是要論的。^^

Snmr Miri ●既然「心物」本是獨立的,那二者之間如何「相緣(相應)」呢?
◎「心」「物」就是各自獨立的,才有辦法「相應」,也才有辦法相應之後還保有他們各自的本質而不會錯亂。
◎以「心」具有「能覺」之性故,「物」就會「被心所覺」。這就是「相應」,然後,心的任何一種「覺受」,便是所謂的「法」,因而我們說「萬法唯心」。
◎以「心物相應」故,心和物就有了彼此的牽扯,甚至牽扯到最後,我們的心竟被物所轉,還渾然不知的以為「物就是心」。
◎又,「心」有心的念力,能與「物(四大)」的能量相應,於是「物(四大)」會依「心念」而有了變化,而這些變化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現象界」。因此,若從這些「現象法」來看「法界」,這也是「萬法唯心」。
◎以「心物相應」故,因此,這個「現象界」和我們的「心」(業識、因果)就有了很絕對的關係,所以我們又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由此可知,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器世間」,其實就是「心物相應」後,藉由「物理現象」把所有眾生的「心理狀態」完全呈現出來的一種「現象」,然後…我們這些眾生就在如此「共業」裡面…彼此業果相續了……

樊小乖 Snmr Miri 「萬法唯心」是「萬法」是因「心」與「物」的相應而生的「法」,但「物」從來未因這個「法」而有變化過,對吧?😊
Snmr Miri 「物」的本質「四大」從未變過,但若從「物(物質)」的「外相」來看,以「相應」故,它是一直在變的,也就是所謂的緣起緣滅,無常。
變來變去而有辦法恆不變的…就是那個「本質」。
以「本質」一直存在故,以「外相」一直變來變去而不會損害其本質故,「法界論」說這是一種「本有」(本來就存在)。
「物」,如是;「心」,亦復如是。故說「心物本有」。
Snmr Miri 另外,心是心,物是物,法是法(心物相應、或心對外境的覺知),我們這個觀念先要確認才可以,否則以後的論述會很麻煩……
註:一般來說,法的基本定義就是指「有為法」,也就是指「心」「物(外境)」這兩者…有了「相應」之後,才能稱之為「法」。只是,很多人會在「單純的〝物〞」與「心所認知的〝色法〞」這兩者之間…搞錯這兩者的語義就是,再說……。
樊小乖 Snmr Miri 註記一下,因為要出門了,這兩段很重要,開車時順便思考一下~ 哈~

Snmr Miri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識色相緣」為「識」與「名色」,「緣」應該源自於「行」,「行」和「有」即為「法」,也是「業」的「因」。
◎這個問題滿深的……
◎尤其這個「行」字,我是有我個人的看法啦,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先簡單的這樣說,「識色相緣」,就是「識」和「色」彼此「相緣」,然後才有後面「六入→觸→受→愛→取→有→…」的「行」。
◎至於「無明→行→識」,的這個「行」其法義是有更深入了些,也就是有更源頭了些……
◎這個比較靠近源頭的「行」,也確實是「業」的根本因,因而……。且看我們接下來論得怎樣,再說囉!要不然,問題一下子太多,反而無法深論。

Snmr Miri ●如來藏是「H2O」(好啦… 假設 H2O 為最小粒子啦… 哈),這就是我表述的「如來藏」是複數的聚合。「如來藏 (心)」本自清淨,惟與「物」相應而染。
◎哈,「複數的聚合」,能看得懂!
◎就像…你的心就是你的心,我的心就是我的心,他的心就是他的心…,然後複數聚合在整個法界中,無論彼此是怎樣的周遍法界或相應,你還是你的心,我還是我的心,他還是他的心……。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如來藏心」。
◎也就像…心就是心,物就是物,然後複數聚合在整個法界中,無論心物是怎樣的周遍法界,甚至彼此相緣的成為「五蘊身」或怎樣的「相染」,心還是心,物還是物……
◎以無論怎樣「複數聚合」或「因緣和合」,本來還是本來,從來不變其本質,這就是「如來藏」!
◎以「如來藏」故,「法界論」的論點就是:「心」「物」…本有!

樊小乖 Snmr Miri 是的,以此表論,濁水也是水,泥巴水也是水,蒸餾水也是水,以法界論說,心從來是心,不會因為雜染就不是心。
Snmr Miri 謝謝小乖兄能看得懂,感恩!
註:不好意思,是有很多人一看到「心物本有」的字眼…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抓狂,所以能看懂或包容「心物本有」的論述的人,我都心存感恩!^^
讚 · 回覆 · 7小時

下接………(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