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十法界之心物關係圖…(2)與樊小乖對話
十法界之心物關係圖.jpg
樊小乖 其實這則還有很多可討論的捏!
- 「心物」大圓的起點「虛線」有無意義?因為特別圈了「無色界」的兩個圈圈。
- 二乘人為何特別標了「有情生」和「無情生」?表示的是仍有分別,對吧?
- 二乘人前是「識色」,在菩薩後為「心物」,這兩者的法義差異?雖然在某則對論中我有提及,但沒有深論。
- 「心物相應」指的是一合相?
- 「即心即物」指的是一真法界?
以上,再無限個「等等等」... XDDD
Snmr Miri 我的電腦等一下就會強迫關機和重新整理,所以這個問題,且等明天再來回饋,感恩提問!
樊小乖 還有這事?XD
我一入住飯店就急著開電腦... 邊工作、邊來社團哈啦, 苦命齁,出來玩,也要帶著 NB 出來做事... 資訊人的「悲哀」... XD
好哦,您早點休息,這也算「藉口」讓我專心做事吧~ 晚安安哦~ 😁
Snmr Miri ●「心物」大圓的起點「虛線」有無意義?因為特別圈了「無色界」的兩個圈圈。
◎虛線是代表越來越少,乃至於「無」或幾近於無的意思。
◎因而那「兩個圈」,是在「識色相緣」的六道輪迴中,有一等人可以修到「完全不與色相緣」的「無色界天」。另有一種是可以沉淪到「完全沒有意識」的只剩下「頑固的物質狀態」的眾生。
◎註:這兩種眾生是處在「識色相緣的眾生裡面」的兩種很極端的眾生。
◎這兩種極端眾生,雖然是一個無色,一個是無心,也好像已經是「識色相離」,但究其實相,其實還是「識色」相糾纏在一起,這和「識色相離」的解脫者 是不一樣的。
Snmr Miri ●二乘人為何特別標了「有情生」和「無情生」?表示的是仍有分別,對吧?
◎「法界論」認為「心物本有」,因而就算是二乘人可以「唯識無境」,但「物」還是「存在」並沒有消失。
◎唯以「識色相離」而不再糾纏故,所以特別標註「唯心」和「唯物」。註:「唯心」的心,就是「有情生」;「唯物」的物,就是「無情生」。
◎因而特別標註,並不是指「有情生」「無情生」的分別,而是指「心物本有」的一種實相狀態。
◎唯,以二乘人能「識色相離」而不再被「物」所糾纏故,能解脫生死輪迴。這就是「不被物轉,等同解脫」的意思。
◎註:至於如何「不被物轉」,這就必須從「妄識執見」下手了,而不是強用功夫的把自己「定」在「非想非非想」處的「無色界天」(即上一帖所說的那一種極端性的眾生)。
鄭來也
Snmr Miri
●二乘人前是「識色」,在菩薩後為「心物」,這兩者的法義差異?雖然在某則對論中我有提及,但沒有深論。
◎先簡單的這樣回答,「識色相緣」多少還含有「業識」「名色」的意思。
◎會轉變成「心物相應」,那是因為此時的行者…已經漸漸脫離「業識」和「名色」的糾纏,也越來越能單純的變成只是「心」「物」的相應而已,也可以說是「沒有妄識執見」或「業識比較清淨」的意思。
◎以沒有「妄識執見」故,此時的「心物相應」就可能是一種「願力」的倒駕慈航,或乘願再來,或……,總之,此時,可以說就是「心能轉物 等同如來」的另一種聖境了。
◎至於接下去的「即心即物」,那已經是沒有「心物能所」式的那種相應可言……(略)
Snmr Miri ●「心物相應」指的是一合相? 「即心即物」指的是一真法界?
◎菩薩法界的「心物相應」只是一種無為法的「法爾如是」相應,還不算是完全的「一合相」。
◎真正的「一合相」是在「即心即物」的狀態,然後,這時候要稱之為「唯一如來藏」、或「共同一法身」、或「一真法界」,或「毗盧性海」、或「大圓覺海」、或「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或「究竟涅槃」……,都沒問題!

樊小乖 用覺知的心「好好玩」,真是不思議呀~ (心沉澱,但不沉甸甸~ 妙哉~)
Snmr Miri 能確定我們這個「五蘊身」就是由「識色相緣」而來,我們就能確定這個「五蘊身」不是真正的「我」,「五蘊身」就只是一個「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業識)」暫時「投胎在某個物種上」的一種「假我」而已。
但是,我們卻一直認為這個五蘊身就是我。
更有甚者,我們甚至會認為這個「色身」就是「我」,於是一輩子的生命就全部投注在這個「色身」上面,而忽略了真正要照顧的重點,應該是在「自己的業識」上面……

Snmr Miri 能了解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破除「我執」,至少能很快的破除把色身錯以為是我的這種錯誤看法(亦名破除「身執」)。
然後,我們就可以漸次的不像以前那樣一直「流戀」在自己的「色身」上。反而開始會藉著這個「色身」的有限生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因為我們很確定的這個「不是我」終將「成住壞空」而去……,如果不及時「運用」,那麼將會白白的浪費了這個不可思議的「五蘊身」。
Snmr Miri 會認為是「我」的,就是那個「業識(阿賴耶識),因而,我們也必須從這個「心識」的「體性用相」去了解什麼是「我」。
首先,我們不能不識相,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一定要了解「心」有心的「體性用相」,也就是有「心體」「心性」「心用」「心相」。
●「心體」:就是「如來藏心」。
●「心性」:就是具一切「依他起性」能與一切外境法爾如是相應而起作用。
●「心用」:就是與外境起了作用,也就是「覺」「知道」的意思…。(註:作用之後的心,我們稱之為識。)
●「心相」:就是作用之後的「意識心」,就是那個會認為是「我」的那個「心識」,然後我們就一直用「我」來衡量外境的一切,並說你怎麼樣、他怎麼樣…,這種一直的「我認為」也是一種個人的「妄識執見」,也是所謂的「遍計所執相」。

Snmr Miri 了解「心」的「體性用相」,了解會認為是我的,其實就是那個「意識心」,那麼,此時就可以破除「我執」,然後漸次的向破除「法執」邁進……
因為破除「我認為」的這個「認為」就是在破「法」執。
Snmr Miri 當這個「認為」不在這麼認為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有了「無我」的覺受……
因為「我」就是建立在那個「我認為」(遍計所執)上面的。
然後,我們開始有機會見到「真正的我」……
而這個「真正的我」…就是那個「心體」。
那個「心體」就是一種「如來藏心」,所以這個「如來藏心」怎麼會有「我見」呢?又怎麼會有「人見」呢?又怎麼會有「法見」呢?
因為這個「心體」根本就不會認為「如來藏心」就是一種「我」的狀態」,也不會把「如來藏心」當做是一種「人」的狀態來看,也不會把「如來藏心」看成是「佛相」的那個樣子。另外,「如來藏心」就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不生不滅,從不與外境相應糾纏,從來就是「法空」,又怎麼會有法見呢?
Snmr Miri ●也不會把「如來藏心」當做是一種「人」的狀態來看
◎「人」就是一種「物種」,「如來藏心」周遍法界,不生不滅,又怎麼可以被「物種」所限制,而竟變成用「人」的方式來成「佛」呢?
◎應該不會吧?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佛相」是……?耐人尋味啊!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耐人尋味啊!
◎佛的「法」相,無處不在,用「人」的樣子被人看到,那也只是千百萬化身的其中一種而已。

Snmr Miri 「識色相緣」,妙哉!
以「識色相緣」故,這個「識」(阿賴耶識),絕對不是長成像「人」的這個樣子!所以,我這個「人身」怎麼會是「真正的我」呢?
Snmr Miri 要破「我執」「法執」,說真的並不難,因為只要能了解「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相應 是名為法」,那就很容易……
我的意思是說,只要能看懂「法界論」就很容易漸次親身體會啦,然後可以証入「無我」!
至於再來的要破除「俱深我執」和「俱深法執」,那就要有「行深般若」的真功夫了……(略)。
樊小乖 ( 合十 )
「如來藏」本自清淨,「本有」、「無生」,這是已達的共識,至於「唯一性」和「聚合性」,現下無礙,在到這個前,還有很多事「可做」。為何先前會先圍繞在這個點上,只是先有個「調性」,知道彼此的「通訊協定」走什麼方式。
這邊想先請益,您對「末那」怎麼看?是「假合滅、末那滅」,還是「末那」在累劫始終巴著「阿賴耶」趴趴造呢?
Snmr Miri ●您對「末那」怎麼看?是「假合滅、末那滅」,還是「末那」在累劫始終巴著「阿賴耶」趴趴造呢?
◎如果「末那識」可以轉識成智的變成「平等性智」,那麼,為什麼不能讓它跟著「阿賴耶識」趴趴造呢?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心物相應」本來就是一種法爾如是,因而,「心體」所起的「覺知」…當然也是一種法爾如是的必然。
◎之所以會成為「末那識」(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之染污識。),那是因為「妄識執見」的關係。
◎所以,只要破除了「妄識執見(我法二執)」,那麼這個「末那識」就會變成「平等性智」。
◎就讓「平等性智」一直跟著我們趴趴造,那又有什麼不好呢?更何況就是要這樣才更能發揮「大圓鏡智」的不可思議,不是嗎?
樊小乖 嗯嗯,這也是我在探尋的一個「問題」,因為如來藏本來就不生,本來就不滅,本來就沒有東西可以轉,只因末那牢執八識見分為自我,故而兩者之間的關係緊緊相連,只要斷盡最後的「一念生相無明」的法執,「末那」一轉「平等性智」,「阿賴耶」亦同時轉其名相為「大圓鏡智」。
為什麼會提這個?其實是變相透析《法界論》的這個「心」,是「末那」還是「如來藏」?(我知道您先前已有指明是「如來藏」)
因為起「作用」的是「末那」,「末那」另外一個名詞又叫做「意根」,「我法二執」亦是因為「末那」,您又曾言過,「如來藏」從不與外境相應糾纏,從來就是「法空」,那「心物相應」即為「法」的這個「心」,感覺就比較「偏向」是「末那」了,所以才有此一疑問。
今天玩的瘋了,不知等等還有沒有精力整理?盡可能的今天的目標是先將先前和您的對話全都先擷錄出來,順便理一下思路。呵呵~
樊小乖 Snmr Miri 其實我以為,不是因為「末那」的「平等性智」讓「阿賴耶」更好的「發揮」「大圓鏡智」,而是「阿賴耶」因「末那」的妄執而「失去」了「大圓鏡智」(我有括起來,如來藏本自清淨)。
在《法界論》中,「心物相應」的「心」的「依他起性」我就視他為「自然規律」好了,那不知您是否有想過,「末那」為何就能「綁架」「如來藏」呢?而且直到轉佛智前,累刧相續?
樊小乖 「假名為空」就是無染的「如來藏」,因被雜染而為「藏識」,十方世界皆由「藏識」遇緣而現,而這個「緣」的「編劇」就是「因果」。
在《法界論》中的「心物相應」,雖然您已說明是「依他起性」,但不知是否「因果」也有湊一腳呢?
樊小乖 「心」如果離了塵境而有能分別的「體性」,那就是「真心之用」;如果這能分別的「體性」一旦脫離塵境就消失了,那就是「妄心之用」。
行者很容易將「六識妄心」當作「常住真心」,更慘的是還用它來修行!我亦當時時警惕,如履薄冰。
Snmr Miri ●在《法界論》中的「心物相應」,雖然您已說明是「依他起性」,但不知是否「因果」也有湊一腳呢?
◎「依他起性」就是必然的會「依他(外境)」而起作用,「因果」也是此作用之一環。只是我們從「因」從「果」的相關角度,特別去談「因果」而已,也因此,才又有了很專門的一種「因緣果報」之法。
Snmr Miri ●「心」如果離了塵境而有能分別的「體性」,那就是「真心之用」;
◎先釐清一下語意:
「心」本來就「具有」能分別的體性,而「具有」的意思就是指其「體性」。
《「心」如果離了塵境而有能分別的「體性」》→→「心」如果離了塵境而「具有」能分別的「體性」。
我多加一個「具」字,這樣語意會更清楚些,否則,我們可能會誤以為是…「已經起了作用」的那個體性。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接下去的理路:
要在「依他起」的那個作用的當下,我們才能稱之為「就是真心之用」,否則都還只是…具依他起之「性」而已。
也要這樣…我們也才知道這裡的重點是,必須「依他」才能起,沒有「外境的他」,此「心之體性」是不會起作用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真心還沒起用,雖具有「依他起性」,但唯是寂靜(寂靜涅槃)狀態而已……
也就是說,當「依他起用」的時候,要在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稱之為「真心之用」。

Snmr Miri 這樣,接下來,我們就能知道你下一句的問題可能出在哪裡。
你說《如果這能分別的「體性」一旦脫離塵境就消失了,那就是「妄心之用」。》……
釐清語意之後,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如果這能分別的「體性」一旦脫離塵境就消失了,》這句話是有語病的,因為「心的體性」從來就不會消失。
所以,你指的可能就是那個「真心之用」一旦脫離塵境,就消失了?
但,我們又為什麼一定要把這個「真心之用」看成是「妄心之用」呢?
「真心之用」依然可以法爾如是的應用在一切塵境上呀!
樊小乖 Snmr Miri 那我可以說「依他起性」非「根本智」,實為「後得智」嗎?(好像怪怪的?)因為「根本智」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取境」,儘管這個「境」非「外相」的「境」… @@
樊小乖 Snmr Miri 因為您說「依他」是「依【外境】」,故有此一問… 儘管我知道此「境」非外相的「境」… @@
Snmr Miri 「依他起性」是「根本智」,請注意這是「性」就是我們本具的那個「佛性」。
註:這個問題,在新開的貼文中將會討論到。所以略過。
樊小乖 Snmr Miri 好哦,那我開車嘍~ 去今天的景點~ 😁
Snmr Miri ●因為您說「依他」是「依【外境】」,故有此一問… 儘管我知道此「境」非外相的「境」… @@
◎此「外境」就是指「此心之外的一切」。
◎「依他起用」,就是依「自己之外的一切」而起作用。
◎簡單的說,這個「相應的作用」,無法自己獨起,必須是兩個不同的「體」才有辦法「互相」起作用。
◎「法不孤起,必仗緣生」,如是!
Snmr Miri ●行者很容易將「六識妄心」當作「常住真心」,更慘的是還用它來修行!我亦當時時警惕,如履薄冰。
◎其實,我們本來就是用「六識妄心」來修行的,只要不把「六識妄心」當作「常住真心」就好。
◎「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
◎如履薄冰,很好,讚嘆!
樊小乖 Snmr Miri 是丫,借假修真,重點是知道「借假」。
樊小乖 Snmr Miri 六祖說的「六七五八」,有「研究」和「思考」一段時間,當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五八」肯定「一起」圓,但消化了很長一段時間及各種思辯,方明白,「七八」的關係,「七轉」同時就是「八轉」!那以「妙觀察」->「平等性 + 成所 + 圓成 」來看,「分別」就是一個很關鍵的點了,所有一切「障」,皆因分別而起,也是我自己功課的重中之重!
在車上隨直覺打,意思應該有講到,沒再順內容,先醬… 哈… 😅
Snmr Miri ●當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五八」肯定「一起」圓,
◎如果「五八」不是因為修了「六七」之後才圓的,而是本來就已經「圓」了,那…我想這裡面的內容…應該還有更深一層的內蘊才是。^^
樊小乖 Snmr Miri 這個「圓」的確有更深一層,「八」有共識了,那「五」呢?😁
Snmr Miri 五就是指「前五識」。
這「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從來都是「現量」的,和「妄識執見」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說「前五識」本來就已經是「果上圓」!
現量,妙哉!
Snmr Miri 以「現量」故,我們為什麼要怕「依他起」是一種「妄心」呢?
(註:以下的對話,另闢主題,請看下一篇:前五識就是現量……)
.
樊小乖 其他的,想先抓時間理出您的「邏輯」後,方能更精準的討論,先沉澱一下。😊
Snmr Miri 讚!讚!讚!就是要這樣,感恩!阿彌陀佛!
Snmr Miri 剛剛弄翻了一杯咖啡……,結果鍵盤整個完蛋……
是用吹風機吹得太努力了,然後整個按鍵都變形了………
這就是經驗,也是「後得智」。
這種「按鍵會被熱風吹得變形」的事實,不是本來就清淨的那個如來藏心…早就可以知道的。
未提供相片說明。
鄭來也 遊子有病還喝咖啡??
鄭來也 連賤盤都會吹軟??實在後得智不夠阿
Snmr Miri 所以,還需行深般若才可以。^^
鄭來也

Snmr Miri
●其實我以為,不是因為「末那」的「平等性智」讓「阿賴耶」更好的「發揮」「大圓鏡智」,而是「阿賴耶」因「末那」的妄執而「失去」了「大圓鏡智」(我有括起來,如來藏本自清淨)。
◎小乖兄,你說得有理,結果害我弄翻了一杯咖啡……^^
樊小乖 Snmr Miri 隨喜隨喜… 讚嘆您今日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Snmr Miri 這一帖將另外開題,因為已經有一百多則留言,我的老電腦跑不太動……@@@@!!!!
樊小乖 帖太多,有時一下想找只能慢慢翻… 已著手整理中,昨兒個搞到三點多… XD
Snmr Miri 功不唐捐的,通常我都會收錄在這個部落格裡,這樣以後才比較容易搜尋,否則都石深大海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ermalink/402370373686023/
張武雄  🙏
讚 · 回覆 · 15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