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分享了 1 則貼文。2020.9.27...1 天
法   
鄭來也  1 天
沒有想到就是不存在????
法界實相不是這樣定義呆子自我吹眠的人才會這樣玩
這個宗喀巴大師就評批這樣不了義的,一切是唯心錯見

覺法義辨正:無著菩薩在《攝大乘論》中對「唯識無境」正理的説明

張志成師兄之前寫了一篇關於内相分和外相分的文章,内容關涉到「唯識無境」這個非常高深的唯識學義理,這個話題引發了許多辯論。……查看更多

Snmr Miri ●瑜伽行者深入五蘊的觀行,發現「萬法唯識」——色法是識所變現,色法的本質是識,識外的色法根本不存在。
◎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可見這位行者對「識」很有深入的了解。
◎但是,我們應該要有更深入的能耐來看「識」的「甚深」內容才可以。
◎待晚點有空的時候,再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鄭來也 https://langyage.pixnet.net/....../20495432-%e3%80%8a......
LANGYAGE.PIXNET.NET  正覺法義辨正:無著菩薩在《攝大乘論》中對「唯識無境」正理的説明 @ 瑯琊閣 :: 痞客邦 ::
鄭來也 
Kuaber King  上跟著抄之回應文:
『眼根所攝取領納的外相分,在眼珠內視網膜的影像是呈現倒立的,眼球接觸外色塵時,如來藏便將它轉換成非倒立的內相分似色相。』及『意即:眼球接觸外色塵,視網膜呈現倒立的影像之後,如來藏才開始作用。也就是説,外相分、眼球,在如來藏之外。』
顯示鄭大德乃看不懂上轉文文義及錯說處,且不知「如來藏」是如何運作者;亦不了解『眼球接觸外色塵,視網膜呈現倒立的影像…,外相分、眼球,在如來藏之外。』即不知此言之『眼球』實際仍屬「如來藏」所生扶塵眼根,且所有「根、塵觸」刻皆由「如來藏」在運作者(整個色身,包括眼球、色入,何曾自外於「如來藏」?)。
「不知強以為知」結果,立即“露餡”囉!
鄭來也  標章圖示
自心如來藏會不會生物質萬有,明確回答會或不會
鄭來也  標章圖示
俺就是知道你不敢回答懂嗎?

Snmr Miri fb新版有很多狀況,現在我已改回舊版,看起來舒服多了。^^
Snmr Miri 有關於唯識論,有點懶得說,因為真要說的話,必須說很多,而且不見得就有人聽得懂。
只能先簡單的這麼說:「識」就像是「心物相應就是法」一樣,我們可以用「心物相應就是識」這樣的內容來看「唯識」。
因此,我們可以說,只要一離開「心物相應」那就不是「識」了。

Snmr Miri 「識」必然就是一種「心物已經相應(已經妄為明覺)」的內容。然後,我們才在「心物相應」之後,以「識(了別、妄為明覺)」的立場…來論「萬法唯識」、「唯識所變」……
然後,我們才用「識(了別、妄為明覺)」的立場來說…為什麼「唯識無境」。也就是說,就是用「識(了別、妄為明覺)」的立場來論…「唯識所變就是虛妄」。或「一切相應」,於「識(了別、妄為明覺)」的認知…其實皆是「虛妄」。
就如「萬法皆空」所以「萬法空相」一樣。因為「識」和「法」都是因「相應」而存在,因此若以「不相應」的角度來看,那麼「空相」、「無境」,就必然是「法」和「識」的本來實相了。

Snmr Miri 因此,我們可以說第一層次的「法」和「識」,就是在說「妄為明覺」之後…那種「心物相應」的那個「相應」。
第二個層次的「法」和「識」就是在說「心物不相應」的那個「萬法皆空」和「唯識無境」。
Snmr Miri 但,由於這個「法界」從來就是法爾如是之「相應」,所以「法」和「識」必然還是法爾如是的存在,於是就有了「萬法空相」的「法」就是怎樣的「真如」法,「唯識無境」之後的「識」是怎樣的「真識(如來藏)」。
Snmr Miri 所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所謂的「萬法空相(諸法無我)」和「唯識無境(唯識虛妄)」無非就是要我們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然後得以不再被「物界」所撩的…「有能力於心物不相應」中解脫,然後,也才有能力用「解脫後的無為法」來行深下一層次的般若之行……
Snmr Miri 只是,一般人,很容易因…的緣故,然後就被「空相」所空,被「虛妄」所虛妄……
唯,此「空」非彼空,此「虛妄」非彼虛妄,差很多呀!
然後,「心物本有」在那些人的眼中…就變成了「空」、「虛妄」、「陽燄」、「眼翳」……了。
於是,他們的「一真」就只是那個「空相」,他們的「唯識」就是唯有「虛妄」。
是的,他們無法進一步的在「真如法」裡面「一真」法界,也無法在「真識」裡面「一切根塵陰處界」皆如來藏!因為他們己經完全錯解了「法」與「識」,也錯解了「空相」與「虛妄」,然後就……
Snmr Miri 然後,就有一些比較奇葩的人…開始嘲笑「心物本有」的「法界論」了~~~~~
會嘲笑「法界論」的人,怎麼有能力看懂「真如」是怎樣的「真」又是怎樣的「如」呢?又怎麼有能力看懂「如來藏」是怎樣的「如來」又是怎樣的「藏」呢?
所以,會嘲笑「法界論」的人,怎麼會有能力看懂從來就是「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一真法界」呢?又怎麼會有能力看懂從來就是「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呢?
是的,沒有「心物本有」 怎麼會有「心物相應」的『法』和『識』呢?職是之故,這種「本有」的真實義,豈是誤解「真如」和「如來藏」的人 所能知道的?唯虛無縹緲而已!

Snmr Miri 註:這個「心物本有」,從唯法是論的「法」來看,就是真如,從唯識是論的「識」來看就是如來藏,從唯覺是論的「覺」來看就是根本智……
也就是說,若從其唯「性」的角度來看就是「法性」、「識性(藏性)」、「佛性」,或是直接通說成是「自性」。(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Snmr Miri 所以,什麼是「唯法是論」?什麼是「唯識是論」?什麼是「唯覺是論」?妙哉!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他們「心物本有」的這個共通點,那麼…此唯將非彼唯,我們又如何有能力在各自的「唯」裡面…以此一法而通此法之外的一切萬法呢?
亦皆以「心物本有」而論其「心物相應」之「法、識、覺」故,能了知「法、識、覺」所論的「唯」就是怎樣的共同法義!
Snmr Miri 是的,心物相應就是「法」、就是「識」、就是「覺」……
心物相應之本來實相就是「真如」、就是「如來藏」、就是「法界體性智(正等正覺)」……
因此,若我們無法從「心物相應」中,因「諸法空相」、「唯識無境」、「般若空智」…洞見「心」「物」從來就是法爾如是相應的話,那我們將很難理解什麼是「法即真如」、「藏即賴耶識」、「覺即正覺」的甚深真實義……。

Snmr Miri 簡單的說,要看懂「唯識論」一定要看懂「唯識」本身就是怎樣的一個「圓」才可以。否則,我們很容易因「唯識虛妄」而被「虛妄」所虛妄,也很容易因「唯識所變」而變成「唯心識能生一切萬有」,然後竟把「唯識」變成了「唯心」,甚至把「唯識」變成了「梵我」思想而不自知。
註:「法界論」的「心物本有」將可以把錯解的「虛妄」拉回現實的如如有,也可以把錯解的「唯心獨大」拉回心物平等,也可以把「梵我的唯我能生」的錯見…拉回「心物相應」的真實法。
Snmr Miri ●瑜伽行者深入五蘊的觀行,發現「萬法唯識」——色法是識所變現,色法的本質是識,識外的色法根本不存在。
◎如果我們能從這樣的「唯識」中,加入「心物本有」的觀念,加入「妄為明覺而心物相應」的觀念,那我們就更能了解…「唯識」是用什麼角度在論這個「色法」!
◎是的,在一切現象界中,包括山河大地,這在「唯識」的論法中,無不皆是「色法」。
◎於是,這個「色法」在「唯識」的「識」裡面,以……故,就和「色類」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了。
◎因為,我們很容易把對「色〝法〞的虛妄」(對色類的那種虛妄『認識』)以為就是「眼翳或陽燄的虛妄」,於是就錯失我們對「如如有」的認知。
◎所以,精細的說法應該是:以「色法」故,以「法」故,那個「認知」才是「識」的「眼翳」。而那個「色類」的因緣和合,其實就是一種「不隨心轉變的性境」,所以怎麼會變成是被心所錯看的那個「陽燄」呢?

◎因此,「不隨心轉的性境」和「被識所虛妄的色法」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白才可以,否則「性境」的「境」就會變成「色法」的「法」了。
◎「唯識所變」的那個「所變」才是虛妄(即「所識」才是虛妄),若「唯識」的「識」也是虛妄,那怎麼還會有「唯識」的「唯」可言呢?
◎哈,這種說法,看懂了嗎?很難懂,是不是?所以,以…故,這裡面的義理想要講得清楚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是「聽」的人…當他已經有了自己的錯見之後,那更是難上加難的難以理解了。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要看到「識」或「法」的初始源頭…「心物本有」,就只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而已。但對於已經沉浸在「識」或「法」裡面很久而很有研究的人、甚或已經「法空」了或「無境」了的人來說,恐怕就不是那麼太容易了……
因為他們離這個「源頭(原理)」已經太遠太遠了,以致於已經眼翳得再怎麼看都只是眼翳而已。
 · 回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