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0.10月31日上午6:24  · 
我(無我)的真實義。
「我」到底是「有我」還是「無我」?還是根本就「沒有我」?還是就是「如來藏我」?這個問題很耐人尋味!
反對「如來藏論」的人,應該會很強烈的認為:根本就沒有我,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受者」、「作者」,哪來的一個「我」?更何況「諸法無我」是「三法印」之一。
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則不這麼認為,因為……

我(無我)的真實義.jpg

Snmr Miri
先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我們這個「五蘊身」本來就是「我」,因而這個「我」是存在的。
Snmr Miri
但從「性空」的角度來看,我們這個「五蘊身」本來就是「識色相緣」的結果。因此,以「識色相緣」故,以「因緣和合」故,這個「我」只是「因緣和合的假我」,不是「真我」。故說「無我」。
Snmr Miri
又,若從「常樂我淨」的角度來看,「假我」是可以不存在的,而「真我」卻可以是「常樂我淨」。因此,這個「我」就是以「真我」的方式恆常存在,而「假我」就只是一個緣起緣滅的幻身而已。
Snmr Miri
但是,若從「如來藏我」的角度來看,那麼,這個「我」的內容就變得很根本了。
《大般涅槃經》說: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
所以這個「我」,事實上就是指「佛性」,也就是「如來」之「藏」,因而這個「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識」……

Snmr Miri
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又會如何呢?
綜合上面的「我」,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理路:
我(佛性)→五蘊身(假我)→諸法無我(無我)→常樂我淨(真我)。
而「法界論」,通常會用「圓」的角度來看問題,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理路:
如來藏我(如來藏、佛性)→五蘊身(假我)→諸法無我(無我、無我如來藏)→常樂我淨(真我)→如來藏我(法身、如來藏)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這個「我」,其本身就是一個「法界大圓」!

Snmr Miri
說得更詳細一點,就是這樣:
●心物本有(如來藏心、如來藏物)→妄為明覺(心物相應)→如來藏我(如來藏、法性)→五蘊身(假我)→諸法無我(無我、無我如來藏)→常樂我淨(真我)→如來藏我(如來藏)→如來法身(即心即物)

Snmr Miri
「我」之所以會是一個「法界大圓」,其關鍵內容就是在這個「我」本身就是一種被「心」所認知的「法」,一種「心物相應」的法,就如之前我們所談過的「法、覺、識」一樣。
「法」可以用「真如」成就了一個法界大圓。
「覺」可以用「圓覺」成就了一個法界大圓。
「識」可以用「萬法唯識」成就了一個法界大圓」。
同樣的,「我」也可以用「如來藏」成就一個「法界大圓」。

Snmr Miri
然後,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或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個「我」的內蘊,實在就是類同「如來藏」、「法性」、「真如」、「唯識」……,而不是只是指那個「幻有的五蘊身」而已。以從來就是含蓋了整個「心物相應」的一種「名相」故!
更重要的是,最後的那個「法身我」…更可以很明確的標出…「一切就是我,但我不是一切」的那種「法界一體」與「自己就是一個主體性」的內容!這正是一種「不一不異」的勝義!
Snmr Miri
「如來藏我」,本來就是「妄為明覺」之後的一種「我識」,經過「識色相緣」,就有了「我身」。以「五蘊身」故,讓我們更執此身為「我」,於是我們用「我(我執、妄識執見)」的方式「唯我獨尊」於生死輪迴之中。
Snmr Miri
為了解脫,我們就必須突破自己的「妄識執見」,然後進入「心物不再糾纏」的「法空」之中,而這種特有的「空然覺受」就是「諸法無我」。
以「無我」故,這個「無我」就是一種「無我藏」。(即在「無我」中…含藏有不可思議的「真空妙有」。)
又以「藏」故,我們可以從「諸法空相」的「空」中確認「自性(法性、佛性)」的存在,於是可以…解脫自在的…常樂「我」淨!
這個「我(真我)」就是那個「空而不空」的自性(無自性性)。
Snmr Miri
當「五蘊身」經過「無我」的洗練之後,以「能所雙泯」故,可以「能所無間」的即心即物,於是,用另一種不可思議的「我(心物相應)」的「法身」出現,這就是法界一體。而這樣的「法界一體」就是…如來藏我。
此時的「如來藏我」,已經從最初「無明的如來藏我」經過「五蘊身的個體如來藏我」,再經過「全然無我如來藏」的解脫,然後成就了現在的「如來藏我(法身)」,這就是整個「法界大圓」的過程!
Snmr Miri
「如來藏我」真的可以在「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中,很明確的告訴我們,此佛不是彼佛,他們都有各自的主體性!因而再怎樣的你就是我、他就是我、他們就是我…,但「我」絕對不會變成是你、變成是他、變成是他們……
Snmr Miri
註:這個「我義」,事實上已經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識」都是「獨一無二」的。
以「獨一無二」故,必有其「主體性」,而且每個「主體」 皆有其各自「體性用相」的內容。
這個「主體」,就是「法界論」所說的「本有」!不生不滅!
PS..這個「主體」是從「我不是你」而隔歷分明的角度來論的,因此,絕不能用「有物質實體」的那種「體」來錯解。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午安🙏
佛在眾生位時,有各自的主體性,成佛後,佛佛相融,是不是就會變成「我即一切」,不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好像圓不起來🤔
Snmr Miri
以「同理心」而能同體故,眾生就是我。
以有「主體性」而燈燈相攝故,我不是眾生。
以「我」可以含攝「你、他」故,你是我、他是我,這樣才不失「我」的包容性。
以「你、他」還只是「點」故,不能含攝已經証入「法身的我」,因而說「我不是你,也不是他」……
換成「法界論」的術語,可能會比較容易明白。那就是:圓中的每一個點都可以是我,以我本身就是圓故。但,我絕不會等同圓中的各個「點」,以那些點都還只是點而不是圓故……。
能夠如實了解這些重點之後,我們或許就可以了解「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的真實義。
當然,只要能了解上面的理路,那麼要從「一切就是我」中說成「我就是一切」。那也是沒問題的。
只是,「我就是一切」這樣的口氣…還是不太好啦,因為偏向梵我而自大的人都比較會這樣講話。(例:我就是一切,你就是我分身出去的「子民」……)

Snmr Miri
註:「你就是我、他就是我」這樣的說法,是以「你、他」為重點,所以本來就有承認「你、他」各自的主體性……
「我就是你、就是他」,則會失去「我」的自主性,以「你、他」就只還是個「小不點」故。
又,「我就是一切」則會澎漲了我見,反而會失去「一切」主體性的存在。
Snmr Miri
我們也換成另外一種說法來理解:「一切就是我」可以是一種「無我」的含容。而「我就是一切」則會偏向梵我的唯我獨尊。
張武雄
Snmr Miri 了解,感恩 米粒兄🙏

鄭來也
各不承認各自体系才是圓容不起來
Snmr Miri
以一般的邏輯來講,「一切即我」,「我即一切」,是可以相通的。
但是,當我們更深入法義的時候,當有主體的時候,那就有了「主客」之分,而不能「以客欺主」。
例如,當以「我」為主體時,我能含容一切時,我們可以說「一切即我」,也可以說「花是我、草是我、大便即我…」,但我們不能反過來說「我即是大便……」,因為……,因為大便是無情物,而我怎麼會是無情之人(物)呢?
所以,「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咸是菩提妙明元心」不能說成「菩提妙明元心 即世間諸所有物」。
同樣的,以「能所(主客)」故,我們也可以說,「一切所覺即是我」,但我們不能說「我就是那個所覺」……
以有主體故,我們將更可以知道這個「體」是必然存在的,而且不與「此體」之外的一切相混…竟而變成「能所不分」……
因此,就算再怎麼「能所無間」或「即心即物」或「一切皆是我」,此心還是心,彼物還是物,它們是那麼的隔歷分明,不容相混……。

Snmr Miri
就如這個五蘊身,就算我們再怎樣找也找不到心在五蘊身的哪一個地方,就算心是遍一切身處,但「心還是心 物還是物」絕不會相混。絕不會心中有物,物中有心。
也唯有如此,我們這個「心」才有機會很「唯心」而清淨無染(空)的解脫。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