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4月27日上午6:37  · 
以皆是「一元法」故,以皆是論說「法界實相」故,我們從這兩幅圖,概略可以看到「藏即賴耶識」…到底是怎樣的「即」。

6 .從唯識論的角度來看.jpg

7.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jpg

Snmr Miri
總之,能圓就能即,不能圓,就只能各說各話了。
陳巴里
Snmr Miri 阿奈耶可以說是藏,但此藏是染識,用於一般凡世間。在洗滌奈耶後、自成本藏,以識言:是白淨識(無垢識)。一切無生無自体,能淨藏功能映於三千界。所謂實相、實有,乃是此藏,佛言:無垢識(真如藏或名菴摩羅識)。参考
Snmr Miri
所以「阿賴耶」就是「如來藏」,也是大家能成為「如來」的那個「寶藏」。妙哉!
陳巴里
是的。但要滌盡所有識染。是淨藏,言奈耶。参考
Snmr Miri
當然要「滌盡所有識染」,否則「無明」怎麼會放過我們呢?只是這條路,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三大阿僧祇劫的「法界大圓」了。不可思議!

Snmr Miri
以能圓故,從《 究竟一乘寶性論》「應修行如來藏我,而不修行如來藏以為我」的這句話…就可以同理的看到這樣的內容:
● 應修行阿賴耶識,而不修行阿賴耶以為識。
Snmr Miri
「阿賴耶」就是「藏」,就是「如來藏」。
「如來藏我」,就是「阿賴耶識」,妙哉!
至於,「如來藏」為什麼會有「我」,「阿賴耶」為什麼會有「識」,而且,這個「識」為什麼會那麼的「我見」,而且還那麼的「唯我獨尊」,那我們就得要好好深入「藏即賴耶識」的更深層語義才可以了。
我想,只要我們能好好修行「如來藏我(阿賴耶識)」而不修「如來藏以為我(阿賴耶以為識)」,那麼,在「如來藏我」、「阿賴耶識」裡面…應該會有答案的。以「妄為明覺」…從來無始故,以「如來藏」的當下就有「我」故,以「阿賴耶」的當下就有「識」故!

蘇怡心
南無阿彌陀佛
Snmr Miri
●當然要「滌盡所有識染」,否則「無明」怎麼會放過我們呢?
◎「無明怎麼會放過我們呢?」,這句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明」…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然後很盡責的…絕不會放一丁點水的…竟讓我們用一丁點的塵沙「識染」來自欺欺人!
◎絕不會放一丁點水的…竟讓我們用一丁點的塵沙「識染」來自欺欺人!這是怎樣的「無明」啊?不可思議!
◎「法界論」就是用這種「不可思議」的角度來「讚嘆」無明的,也用這種角度來確認…這個「無明」果然就是怎樣「佛性」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這個「無明」的動力…來讓我們走一趟「法界大圓」的路,那…就沒有人 有辦法可以成佛了!這不是什麼「我們都是本來佛」就可以說得過去的。
◎然後,由此理路推敲,我們就可以知道「唯識」裡面的「遍計所執性」從來就是「本具」,不是什麼因「一念無明」才產生的。
◎簡單的說,就是有「無始無明」,我們在起念的時候就很自然的「妄為明覺」了,這不是什麼「一念不覺」,然後,我們才很冤枉的從「智慧圓滿的本來佛」淪為「妄識執見的眾生」……
Snmr Miri
所以,當我們認為自己在無始劫之前就是「本來佛」的話,那我們一定要重新釐清這個「本來佛」的法義才好,這樣才不會落入「文字障」、或「法義錯亂」、或「自我催眠」、或「宗教迷信」之中,然後……,(略過)
所以,「本來佛」指的是什麼?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就是那個…能法爾如是「依他起」的那個「性」啊!
是的,如果我們的「心」…不能隨一切外境…「法爾如是依他而起」…覺,那麼,這個「無覺」而又「不能覺」的性…怎麼可能會是「本來佛」呢?
Snmr Miri
或許,有人會認為「圓成實性」才是「本來佛」。
是的,只要你沒有問題,你有辦法解釋,那我就沒問題。
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其實「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此三者,本來就是「佛」…性,都是「本來佛」所已經具備的「如來本性」!
Snmr Miri
● 「無明」絕不會放一丁點水的…竟讓我們用一丁點的塵沙「識染」來自欺欺人!這是怎樣的「無明」啊?不可思議!
◎「法界論」就是用這種「不可思議」的角度來「讚嘆」無明的。
◎這種「肯定」的角度…或許比用「否定」的方式來「否定無明的價值」…會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無明」的甚深義吧?
◎總覺得…若用「否定」的方式來成就真理。其最後,則必須再建立一個「真理實相」…來與被「否定的假相」相對照……。於是……(於是,我們會在莫名其妙中…對「假相」產生很多不如理的看法。)
◎但是,如果我們能直接看到「本來如是」,那麼……
◎我想,這種「肯定」,就只是用…另一種更加讚嘆的心情來洞見其不可思議而已,然後,以「如實」故,可以…當下即是!
◎也或許,這種讚嘆的「心情」,要在洞見「法界大圓」的時候,才會驚嘆原來「終點就是始點」的那種不可思議吧?然後……
◎所以,這個「驚嘆」…以還再「驚嘆」故,我們也可以先設定為…也只是一種「悟」的心情而已,然後……(略過)。

Snmr Miri
◎總覺得…若用「否定」的方式來成就真理。其最後,則必須再建立一個「真理實相」…來與被「否定的假相」相對照……。於是……(於是,我們會在莫名其妙中…對「假相」產生很多不如理的看法。)
◎◎ 妙哉!
◎◎ 這個《會在莫名其妙中…對「假相」產生很多不如理的看法》,真是妙哉!
◎◎ 不可否認的,這種「在莫名其妙中…的不如理看法」,在「無明」中…竟也是那麼「法住法位」的被完全呈現出來……
◎◎ 所以,這個「無明」,豈是會那麼輕易的就放過我們呢?
◎◎ 妙哉!不可思議啊!

Snmr Miri
◎這種「肯定」的角度…或許比用「否定」的方式來「否定無明的價值」…會讓我們更直接而深入了解「無明」的甚深義吧?
◎◎ 註:若用「否定」的理路,將很難讓我們「回到」原點,因此,必然用另外一個很大很大的「終點」來彰顯其聖境……
◎◎ 然後,就無法「法界大圓」了。簡單的說,這種「理路」將很難再回到「當下即是」的「當下」,或「輪涅不二」的「不二」,或「真妄一如」的「一如」。 因為,之前「被否定的另一半」…已經被他的聖境給排除了……。
◎◎ 所以,「肯定」是在肯定什麼?說得更明白些,「法界」並不需要我們再去「肯定」,所以,該肯定的…應該是我們那個「能洞見的智慧」吧?
◎◎ 以「般若智慧」故,將能洞見「無明」的不可思議,然後,不再被「無明」所「無明」的「轉無明為無無明」。妙哉!
回覆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