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分享了 1 條連結。2022 · 4月25日下午1:00  · 
把「性」當做「用」或「相」來解,這樣怎麼能看懂「唯識三性」是怎樣的「性」呢?
【Jonang Dharma Volunteers 覺囊志願者】(中文字幕)覺囊法是這樣解釋『唯識三性』的!YOUTUBE.COM
safe_image.jpg

Snmr Miri
「正覺同修會」也持這種看法,我想,也正是他們敗筆的地方吧?於是,就「唯圓成實性」無上…而無法「法界大圓」了。
陳巴里
Snmr Miri 正覺蕭邪師中毒已深,転寰難為,何须談他?取其邪思處則可導正,任他行吧!随自佛說法,他自敗壞 。
Snmr Miri
蕭平實老師以覺囊派再來的傳承自許,所以這個視頻應該可以看成是他們的宗門教義了。
Snmr Miri
好像他們的孫正德親教師…在她的「中觀金鑑」就是用這樣的角度來論「依他起性」的。
我有點嚇一跳的說,因為,這種看法真的會錯解「依他起性」的這個「本具之性」。

Snmr Miri
應該是有很多人…把「依他起性」當作是「依他起用 」來解,把「遍計所執性」當做是「遍計所執相」來解吧?
於是,就「性」「用」不分的錯解了「依他起性」,「性」「相」不分的錯解了「遍計所執性」。

Snmr Miri
註:有關「性→用→相」的內容,我想,只要從「法界論」的「體→性→用→相」的邏輯理路來明辨…應該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們的法義差別…到底在哪裡。然後就不會錯解「依他起性」和「遍計所執性」的真實「性」義,也才不會只獨尊「圓成實性」……
關麥
三自性皆緣依他起。
既是依他起,一切法皆無自性。
地(堅)水(溼)火(煖)風(動)皆有自性(相)。
四大和合,皆依緣起,皆無自性。
Snmr Miri
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此三者,從來就是「唯識」所「本具」之性,怎麼會是緣於「依他起」才有這個三個「自性」呢?
以「本具」故,此「唯識」才有辦法在「圓成實性」中,以「依他起之性」來「依他起用」,然後因「遍計所執之性」而有了「妄為明覺」,然後才有了「遍計所執相」。
簡單的說,「唯識」若本來不具有「依起起性」,那就無法「依他」而「起作用」了。同樣的,「唯識」若本來不具有「遍計所執性(無明)」,那麼「依他起用」之後…就不會有所謂的「遍計所執相」了。(註:無始以來,就沒有「妄為明覺」可言。)
職是之故,就算「唯識」不依他起用,其實,它的「依他起性」和「遍計所執性」還是會和「圓成實性」一樣的存在,並不會消失。(註:以「遍計所執性」本具故,我們才有辦法用「智慧」來轉這個「遍計所執(無明)」而使之成為無無明的「一切種智」。)

Snmr Miri
地水火風四大,本如來藏。(詳見《楞嚴經》)
四大和合,一切物質…皆是四大和合,故皆是緣起性空。
鄭來也
不錯不錯!敢做敢當
陳巴里
其實:是一致的、無論用相如何?体用本無生。恁它外境繽纷绚燦就只映而已,性歸性、境歸境何有相礙?不相礙處則外境也明覺。猶如開車沿途風光过去即無着,本会接觸,觸而無着,是為本性体之映。参考。
鄭來也
若物不存在??為什麼講只有心或說空的爭眼說瞎話偏偏喜歡拿有物的圖相來說法,可見沒物真的還不行啊
Snmr Miri
「遍計所執性」就是我們的「無始無明」,以「無始」故,所以是一種「本具」之「性」,它是和「識」同時存在的。
這也就是…「識」在「自體生時」…會被稱之為「識(眾生)」而不是「智(佛)」的原因!

Snmr Miri
「無明實性即佛性」,妙哉!
看不懂「無明」是怎樣的「佛性」,將沒有能力「轉識成智」。
換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因為有「無明」,我們才要繞了一個「法界大圓」來「覺行」而成佛,否則,在「識」的時候,每一位眾生就都已經是「覺行圓滿」的佛了。
Snmr Miri
或許,這幅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三自性」,什麼是「三無自性(性)」,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法界論」是如何用「體→性→用→相」的理路…來解析這三種「自性」和「無自性」的。
三自性→三相→三無自性.jpg
Snmr Miri
「自性」…就是從「體」的角度來論的,有其「體」必有其「性」。而這個「必有的性」就是「自性」。
「無自性」…就是從「相」的角度來論的,因為「相」已經依「他」而起作用,所以這個「相」是「無自性」的。(註:此「相」並不是恆常不變的「相」,故稱「無自性」。)

Snmr Miri
●此「相」並不是恆常不變的「相」,故稱「無自性」。
◎由此可知,這個「相」等於就是「無自性」。也就是:相=無自性。
◎只是,我們都把這個「相」當成「體」來看,因此,我們會說,這個「相」的「相體」就是「無自性」。
◎看倌,看出這裡面的玄機來了沒有?如果我們看不出來,那我們就會被這個「玄機」所迷糊了,然後竟說此「體」…無自性。
◎然後,自己所知的法義,就被「此體非彼體」所偷天換日了,而且還渾然不自覺。然後,就…用此「無自性」來否定彼之「有自性」,真是張飛打岳飛啊!
Snmr Miri
以張飛打岳飛故,這種現象,不只在論壇隨處可見。事實上,在很多「善知識的說法」裡面,也一直存在著這種問題。
難怪我會一直看不懂「別人所說法」,最後,不得已,只好承認自己真的很笨了。
也因為如此的「看不懂別人所說法」,只好自己研究,只好自己寫「法界論」了……
但,也因為如此,朋友就很正經的跟我說…你只是在閉門造車!
是的,看不懂別人所說法,又懶得看經文,我…能不閉門造車嗎?所以,這是幸?還是不幸?
Snmr Miri
還好,就是因為「法界論」,之後,我竟然都看懂了「別人是怎樣的說法」。原來,他們的「說法」都是那麼的點點點,一點也不圓。然後,我就在點點點裡面…跟著他們從這一點撞到那一點的…一點也看不懂。
Snmr Miri
所以,閉門造車的「法界論」,到底是我的幸?還是不幸?就留給歷史去印証囉!這不是我個人該煩惱的問題。
但,不管如何,現在能依「法界論」而看懂每一個人…到底是用什麼角度在論他所認為的法,不再像以前那麼笨的…竟成為我自身的「矛盾」、「障礙」,因此很高興!如是!
Snmr Miri
順便一提,也曾有人批評說「法界論」的一些「名相」都抄襲自「經論」!
抄襲?嗯…,如果連「名相」也都是「自創」的話,那麼,以後的人就無法看到「法界論」是怎樣的能「圓」三藏十二部了。我的意思是說…能看到「法界論」是怎樣的「圓」而不是「抄襲」,那才是評論者的真功夫!否則……(略過)
Snmr Miri
否則,我也只能看到這位評論者是怎樣的「鸚鵡學舌」,不只如此,而且還抄襲了整部的「字典」唷!
Snmr Miri
有現成的、大家都認識的「名相」不用,竟還要去「自創」,那真是自找麻煩啊!
所以,如何釐清「名相」的真實義,而不被「名相」所轉,我想,這才比較重要。
Snmr Miri
所以,我真的是在「閉門造車」嗎?這會不會太「恭維」我了?^^
「法界實相」,從來就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有能力「閉門造車」嗎?
Snmr Miri
以「水」為例:
水本身就是「體」,這個「體」具有「依他起性」,也具有「遇熱蒸發之性」,也具有「遇冷結冰之性」,還具有其它…種種「性」。
當「水」依他(冷.熱)而起用的時候,就會依自己的「本具之性」而形成了「冰」或「水蒸氣」的這些「相」。
我們不能因為這些「相」,是因緣起而來的「非恆常(無自性」」,竟而用這種「無自性」來否定「水」的「遇熱蒸發」「遇冷結冰」的這種「自性」。
因為,只要否定了這種「自性」,那麼「水」就變成了『沒有』「遇熱蒸發」「遇冷結冰」的這種「性」了……
如果「水」沒有了「遇熱蒸發」「遇冷結冰」的這種「自性」…那所謂的「無自性」的理論…還會存在嗎?

關麥
水沒有自性去尋熱變成蒸氣。
Snmr Miri
以「依他起性」本有故,所以,才會很「本能」的依「他」起用。這無關「尋」或「不尋」的問題。
Snmr Miri
眼睛從來就是「能看」。因此,只要不故意閉上眼睛,那麼,從眼前經過的任何「東西」,將因法爾如是的「依他起」而被眼睛所看到。如果看不到的話,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註:其實,就算眼睛閉起來,眼睛也會看到…「沒有東西」。只是這種「看到」,我們常常會因「看不到」而錯亂了「能看之性」的法義就是。
關麥
水是化合物,本來無生,無自性。
Snmr Miri
如果,錯過「比喻」之義的話,那就要看…到底是「什麼」來形成「水」了!總不會是「無中生水」吧?Snmr Miri
Snmr Miri
也不會是「無生」生「水」吧?^^
關麥
緣生假有即無生。
Snmr Miri
這個「假有」…存不存在?還是只是我們的幻覺?
關麥
水是緣生,心現識變。一水四境,非真實有。
Snmr Miri
既然是緣生,那麼「水」就是…因「緣生」而得以存在了。果是如此的話,那我可以認同。所以,這個「緣生」…到底是怎樣的「緣生」呢?很耐人尋味就是。
又,既然是「心現識變」,那麼,「水」就是「從心所生」或就是「從識所變」了? 那…這個問題,我還得深入了解才可以。因為,什麼是「一水四境」?很耐人尋味啊!
註:我個人認為,會有「一水四境」的比喻,就已經表示一定要先有「水」的存在,然後,也才有「四境」的變化,應該是這樣,對吧?
關麥
水。汝「心」所現。
Snmr Miri
以如是水故,我現如是見之心。
因此,若沒有水 ,我真的無法現「此見」之心。
所以,關麥兄,「水」…到底存不存在?還是…真的只是「心」的一種「幻覺」而已?
關麥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
縱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皆不同
是自心現量。
Snmr Miri
● 遠近高低皆不同 是自心現量。
◎如是,所以「山還是山」,「山」從來就很「現量」的佇立在我們眼前,不是因為我們的「幻覺」才出現的。
關麥
Snmr Miri
你的現量,別人可能認為非量。
關麥
也有人認為山不是山。
Snmr Miri
那是別人的事,不是我的事。
關麥
名相妄想,聖智如如

Snmr Miri
此「無自性」的「自性」,和彼「有自性」的「自性」,這兩者…是完全不同邏輯理路的語義,如果我們分不清楚的話,那麼,張飛打岳飛的這種迷糊仗,也只是正好而已。
所以,如何釐清「名相」的真實義,而不被「名相」所轉,真的很重要。
Snmr Miri
註:法界論「體→性→用→相」的理路,在未來將會相形的重要,因為…我們可以藉著這樣的理路很清楚的看到:
●「無自性」,就是從「理法界」的角度…所論出來的「真〝理〞」。
●「有自性」,就是從「事法界」的角度…所洞見到的「〝實〞相」。
然後,以「理事圓融」故,以後也才有辦法在「事事無礙法界」中…「事事」無礙。否則,就只能在「理」中…理來理去的自認為是有理了。

Snmr Miri
「相無自性」→「生無自性」→「勝義無自性」,妙哉!尤其是,此「三無自性」為什麼會是「三無自性性」,妙哉!於「法界論」,如觀掌中珍!
Snmr Miri
順便來看看這個「百科知識」是怎麼解說「三自性」和「三無性」的。
https://www.easyatm.com.tw/....../%E4%B8%89%E6%80%A7......
“三性”,亦稱“三自性”,指“遍計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人們用名言概念普遍地計較、執著客觀世界為實有,謂之“遍計執性”。它被認為是謬誤。依他眾緣而得起的一切現象的自性謂之“依他起自性”。宇宙萬有,依眾緣而生起,都是“假有”,並非真實。即一切現象既無“人我”,又無“法我”。從而顯示出真假實性,取得所謂最真實最圓滿的認識,謂之“圓成實自性”。“三無性”,亦稱“三無自性”,相對於“三性”而言。“遍計執性”,體相都無,為“相無自性”。“依他起性”,從“眾緣”生,非“自然”有,為“生無自性”。“圓成實性”,須有“凡夫”所妄執的“我”(主體世界)、“法”(客觀世界)二“性”,為“勝義無性”。所謂“三無性”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表達“三自性”的思想,兩者的意義是相同的。……查看更多
三性三無性:“三性”,亦稱“三自性”,指“遍計執自性”、“依他起自性”、 -百科知識中文網  EASYATM.COM.TW
Snmr Miri
如果你看得懂裡面的解說,那我真是佩服你。
Snmr Miri
我以前就是那麼笨的「完全看不懂」這種解釋的解說,然後就霧煞煞了。
Snmr Miri
現在,藉著「法界論」的功德力,完全能洞見這種解說…是怎樣的含著石頭在說法,而且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種不知所云的法…又是怎樣的顛倒胡塗!
關麥
一切法皆依緣而起。稱依他起性。
在依他起相上,錯誤的認知,被稱為遍計執性。
正確的認知,稱圓成實。
Snmr Miri
●一切法皆依緣而起。稱依他起性。
◎「法界論」則不這麼論。
◎所謂的「依他起性」就只是一種本具之「性」而已,然後,也就是有這個「性」,「心」才有辦法依此「性」而「緣他」,然後,才有了「依他」而「起」的這個「用(作用)」。
◎也就是說,當有了「依他起用」之後…這才是真正的「緣起」。
◎所以,當「一切法皆依緣而起」時,這時的「緣起」,其實,就是所謂的「依他起」或言「依他起用」,而不是「依他起性」。(註: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依他起性」和「依他起(用)」,這兩者的語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依他起(用)」故,才有「緣起」,「法」也才得以成。也就是說,此時的「法」已經是「依他起」之後的一種「相」了。
◎當這個「相」被「遍計所執性」所認知而執取的時候,這時的「相」,我們才稱之為「心」的「遍計所執相」。(註:「遍計所執性」就是無始無明,「遍計所執相」就是「所緣的外境」再被「無始無明」所執取後的那個「心相」。)
◎然後,以「執取」故,這個「遍計所執相」是可以「空」的,所以,才說是「相無自性」。
◎至於「遍計所執性」(即「無始無明」)是不能「空」的,因為,「無明實性」本來就是「佛性」。因此,我們只能轉識成智。也就是說,我們要有能力把「無明」轉成「無無明」,然後……,(略過)。
關麥
是啊
我和你的認知差別
你認為法有三自性。
我的認為不是這樣
三自性是眾生心對法的認知分別,而以為有三自性。非法有自性。
一切法無生,緣起,何來自性。
「唯識無境」是唯識學的根本。塵境皆心現識變。
佛在楞伽經上說
一切法皆無自性,但覺「自心現量」。
Snmr Miri
^^

陳巴里
所謂三無自性是本体。明心見性後要把自性形而上認知為体,雖無形相然心却實体認識,這是主旨亦是依怙,所識知或無為當能無生自在。本体在唯識是自性自我明白認知的形而上体,是精神界是法界亦是湼槃界。若以精神、法、湼、自我淨而無淨、本無生,那麽世間、三千法皆於此為主旨,故衪是主人,而自能善為。莫以外相為体,以本具性為体為主旨,所有理、事、則不颠倒。参考。當知外相境是自然緣起法,尊重就好則不相礙。故明心見性當是古德所言:起步而已,已上道不再迷思,八地可行、佛道可成,参考。
Snmr Miri
●明心見性後要把自性形而上認知為体,雖無形相然心却實体認識,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心」既不是「物」,也不是「虛空」,唯就只是以「能覺知」的方式存在。(或說:我們只能用「覺知」的方式去確認他的「存在」。)
◎所以,這個「必然存在的能覺知」…會是怎樣的「體」?妙哉!耐人尋味啊!^^
陳巴里
Snmr Miri 常以心性處為導,自我精神而繫於一處而無處所可得,久行成常態,则精神、法界,本具智慧自会萌發而長,此乃世出世法,常行持两不相礙自会成熟。主子是本性体,而非外境、相体,才是自主。若無境相可引導,那就先虚懷若谷以自主真如而處境,長常行則知本体實藏。参考
Snmr Miri
如是!如是!
因為,能覺知「苦」的是「心」,能覺悟到須要「離苦得樂」的是「心」,有辦法「解脫」的是「心」,所以,整個「法界大圓」的過程…其實就是這個「心」的整個覺行進路。至於,所謂的「外境」或「法」,也只是如實的與此「心」相應,然後法爾如是的顯現其「境」、其「法」耳。

鄭來也
遊子對三自性解說精彩離淋漓盡致
Snmr Miri
讚!這樣來也兄就可以知道,我以前為什麼會那麼笨了,竟然會笨得完全看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法,真的!
因為,「別人所說法」…就像上面「百科知識」所說的那樣!Snmr Miri
轉貼自…
https://www.facebook.com/avalokite28/posts/2173647822786043
關漢 1 小時 ·
為了要令學人開悟在此更明確告訴你!不要以為「從空出假」便以為有一個「不空」,從此牢牢執著世間真實不空,你就大錯,都是長年迷惑在不空的窟窿之中。
佛陀是在教眾生破迷,是在說性相二空,性空相也空。出假就是不實,假就是空,切莫以為出假就是世間真實有什麼一物存在。一切皆空就是二空,二空才是「真空」。你若是執著世間出世間還有什麼如一沙許,永遠入不了佛法,決定不能悟道。

Snmr Miri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轉貼下來,再提醒一次。
.
●此「相」並不是恆常不變的「相」,故稱「無自性」。
◎由此可知,這個「相」等於就是「無自性」。也就是:相=無自性。
◎只是,我們都把這個「相」當成「體」來看,因此,我們會說,這個「相」的「相體」就是「無自性」。
◎看倌,看出這裡面的玄機來了沒有?如果我們看不出來,那我們就會被這個「玄機」所迷糊了,然後竟說此「體」…無自性。
◎然後,自己所知的法義,就被「此體非彼體」所偷天換日了,而且還渾然不自覺。然後,就…用此「無自性」來否定彼之「有自性」,真是張飛打岳飛啊!

Snmr Miri
把「現象界的體(無自性)」錯當成是「真如界的本體(有自性)」,於是…竟用「無自性的現象界」來否定「有自性的真如界」。這種張飛打岳飛的結果就會變成…用現象界的「無常相」來否定真如界「不生不滅的如來藏」…然後就錯亂了法義。
只是,這種錯亂顛倒,對很多「高人們」來說…竟然可以那麼的渾然不覺,奇哉!怪哉?
Snmr Miri
●「現象界的體(無自性)」
◎「現象」的「相」,其「本質」就是「無自性」。
◎於是,於「理」上…我們或說這個「本質」就是一種「體」。
◎只是這種「理」上的「體(本質、性質)」,其語義和「事法界」的這種「體(有自性)」的語義…相差十萬八千里。
◎但是…,很多高人們,好像看不出這裡面的「十萬八千里」?
◎然後,與人論法的時候,也就只能「邏輯錯亂」的打迷糊仗了。

Snmr Miri
註:在現象界,屬於「本質」的這種「理體」,和在「事法界」上…必然存在的「實相之體」,此兩者的語義,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邏輯理路。
只是,以……故,我們真的很容易搞混這兩者的「真諦」內容。(註:這正是我們這個「心」必須要突破的事,因為我們的「以為」都會用「理」來理解一切事相,很容易忘了這個「理」必須架構在「事」上…才有「理」可論。不只如此,最後,還乞丐趕廟公的…竟用「理空」來否定「事之如如有」,真是……。)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理事圓融」,那麼好好釐清這兩者的語義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理事不分而相混」的結果,想要「理事圓融」恐怕就困難重重了。
恐怕就困難重重了。
陳巴里
有理、事、是已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是已識動執染。先保煖真如性再處三性於世,则是真我自性。参考
Snmr Miri
●先保煖真如性再處三性於世,
◎如是!
◎所以,先要有能力「心物不相應」的解脫,然後才有能力「無所住而生其心」,否則「所生之心」必然皆是「遍計所執」的「有所住」。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無論《金剛經》再怎麼「空」,其實「法界」還是這樣的…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也就是說,無論《金剛經》再怎麼「空」,也動不了「法界」半分毫,因為……,(略過)
所以,《金剛經》是用什麼角度在論「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的? 如果,我們錯解其義,那麼,辜負了「金剛心」的結果,我們還會有什麼能力…可以「覺行」於法界呢?
回覆1 分鐘

 

~~~~~~~~~~~~~~~~~~~~~~~~~~~~~
鄭來也分享了 1 則貼文。2022 . 4月23日上午7:01  · 
蕭貪到111年還說諸法的自性是如來藏給的??還沒悟道,只要知道法界論的原理就難逃俺的金剛眼

279086459_4819619258148641_1722452029996055841_n.jpg
Snmr Miri
只要能了解「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就有辦法如實洞見「諸法的自性」會是怎樣的「空」,或是怎樣的「有」。絕不會在「空」「有」之中自相打架,也必然有能力於「自空」和「他空」中…圓融其法義而無礙!
回覆分享4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