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   2023.3.4...上午5:48
後來被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如來藏經典所援用,成為不生不滅的如來藏與生滅的雜染諸法的和合體。在中國,玄奘、窺基所代表的法相宗主張阿賴耶識只是雜染,但是《起信論》所代表的性宗傳統則認為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兩者的諍論成為佛教心性論相當重要的論題。
鄭來也
阿賴耶識雖雜染,也不是把阿賴耶識當成識,應修阿賴耶識而不以為阿賴耶識為我,阿賴耶識雖是真妄合和而不要忘了阿賴耶識因心物本有而圓滿常住!懂嗎?
阿賴耶識Alaya-vijnana - 華文哲學百科
MEPHILOSOPHY.CCU.EDU.TW

鄭來也
阿賴耶識雖雜染,也不是把阿賴耶識當成識,應修阿賴耶識而不以為阿賴耶識為我,阿賴耶識雖是真妄合和而不要忘了阿賴耶識因心物本有而圓滿常住!懂嗎?
Snmr Miri
●應修阿賴耶識而不以為阿賴耶識為我
◎→→應修阿賴耶識而不以為阿賴耶為我。
◎「阿賴耶識」的「識」本來就具有「我」義,所以,這個「我」要修「阿賴耶識(如來藏我)」。
◎「阿賴耶」就是「藏」的意思,所以,「不應修行如來藏以為我」這句話…就相當於是「不應修行阿賴耶以為識」。
◎簡單的說,「如來藏」就只是「藏(如來之藏)」,並沒有「我」的含意在裡面。同樣的,「阿賴耶」也只是「藏(七大種子)」,也沒有「識」在裡面,唯以「種子(藏)」的狀態呈現,不是在「相應」中故。
◎因此,若把「如來藏」當成是「我」,把「阿賴耶」當成是「識」,那麼,這種人就會落入錯誤的「樂無我修行」之中(或樂無識之修行)。
◎也就是說,樂於修行這種「如來藏以為我」的人,就已經錯解了「如來藏我」之義,也錯解了「無我」之義,這樣,就無法如實証得「無我如來之藏」…而了知「如來藏我」就是怎樣的「真我」。
◎於「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若不能如實証得「無垢識(無雜染識之阿賴耶)」,就不能如實了知「阿賴耶識」真的可以「轉識成智」的成為「一切種智」。然後,竟將一切「識(雜染識)」修成了「無識」…也就是修成了「完全無意識」的木頭人……。

Snmr Miri
●「如來藏」就只是「藏(如來之藏)」,並沒有「我」的含意在裡面。
◎「藏」就只是「藏」,我們不能把它看成是「我」。
◎ 所以,若把「如來藏」以為「我」的話,那我們就會走錯修行的去「修行如來藏以為我」。
◎然後,就會把這個「我」修成「藏(唯種子)」的狀態,還以為這樣就是「無我」,而且,還會不知不覺的…樂於這種無我修行。這樣修到最後,不把自己變成「木石草人」也難!
◎所以,就是要在「如來藏我」的地方修行「無我(無我如來之藏)」,這樣,不只能証得真正的「無我」,還可以因「真我(真如我)」而得以繼續法輪常轉。
◎所以,真正的「無我」,是要能轉成「真我」才可以。而錯誤的「無我」,則會變成毫無作用的那種「木石草人」。
◎註:於「阿賴耶識」,亦復如是。
◎職是之故,「法界論」的看法會比較偏向於…「《起信論》所代表的性宗傳統」「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的這種看法。

鄭來也
訪客 於 2023/03/04 06:17
訪客
然後進阿賴耶識就可轉真識無垢識,前提阿賴耶的活著主因是七大如來藏,心物本有才有的懂嗎?
鄭來也
然後進阿賴耶識就可轉真識無垢識,前提阿賴耶的活著主因是七大如來藏,心物本有才有的懂嗎?
方治民
既然圓滿常住,那還需修個屁?
鄭來也
你說的也對要修!俺是說阿賴耶識原來之前的圓滿狀態
方治民
鄭來也 啥是阿賴之前?
鄭來也
真妄合和的無垢識及淨色阿賴識,
方治民
啥是“淨色”阿賴?
Snmr Miri
治民兄,好久不見。
圓滿常住,應該是指「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打從無始以來就是「本有」。
而要修的,應該就是在「阿賴耶識」的這個地方。以「識」故,我們必須返觀「自己的識」是怎樣的「妄識」,然後使之轉識成智。如是!
方治民
Snmr Miri 是要修斷阿賴,不是阿賴修!
Snmr Miri
那…我就不懂了。我只知道要「轉識成智」。
Snmr Miri
想起一件事來。
記得以前,治民兄說要幫我解釋「應修行如來藏我 而不修行如來藏以為我」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到現在,我還在等唷!^^
方治民
Snmr Miri 應修去無明,漸顯、圓證雖本被無明所覆,而空性本無染的真如佛我;而非修增有所能藏、執藏的藏識更增虛妄我執
Snmr Miri
謝謝治民兄的解說,感恩!
方治民
阿賴不能自轉,以無慧力故
Snmr Miri
如果「阿賴耶」就只是「藏」的意思,而不是指「阿賴耶識」的話,那麼,這個「阿賴耶(藏)」當然無慧力可言,當然不能自轉。(註:「阿賴耶」識 =「藏」識。)
.
但是,如果治民兄的「阿賴耶」就是指「阿賴耶識」的話,那麼,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得把這個「識」當成是「如來種」才可以。(註:「如來種」就是指「慧力之泉源」。)
所以,所謂的「慧力」,我想還是得靠「雜染識」所引來的「苦」…來逼我們走向「離苦」之路,也就是說,這個「能離苦的動力」,正是我們之所以會有「慧力」的那個起始點。

方治民
如來種的現行是靠第六意識慧力故,始得緣起!阿賴耶識是無明住地,一無智慧可言,只是聞聖法而有清淨等流,阿賴持此無漏種耳
鄭來也
美賣!美賣"讓俺懂得賴耶與識的差別
Snmr Miri
其實,若沒有「無明」的話,那就沒有「雜染識」,也就沒有「第六意識慧力之可生成」,所以,若從這個角度來看,那「無明」可以算是「如來種之種」了?
以「無明實性即佛性」故,因此,「無明」之住地,應該也有其功德力才是。於是,「是聞聖法而有清淨等流,阿賴持此無漏種耳」,妙哉!

鄭來也
遊子要說法界論的阿賴耶識跟蕭貪羞十萬八千里解釋一下

Snmr Miri
「阿賴耶識」、「如來藏我」的內容,相當於就是「太極」。
所以,「太極」的內容…可以說已經含藏了一切「法」。因而,我們可以說,一切「修行」與一切「智慧」,都已經被包含在這個「太極」裡面。
職是之故,「法界論」並不認為一定要修到「無極」才是真理。也就是說,「法界論」並不認為「無餘涅槃」才是最終極的真理,反而是…要在「太極(阿賴耶識、如來藏我)」的當下,我們才有辦法真正的成就…「究竟涅槃」!
.
以「當下」故,在「阿賴耶識」的當下,這個「識」到底是「無明(妄為明覺)」,還是「雜染妄識」,還是「如來種」,還是已經轉識成智的「真識(一切種智)」,還是已經真妄一如的「究竟涅槃」,那還得看各人是如何的確認與體會了。
圖十~1.jpg
鄭來也
Snmr Miri

無法懂得「太極」就是怎樣的「太」、怎樣的「極」,那麼,他就會再創造一個「無極」來給自己安住,甚至,會否定「太極」,然後,不知不覺的…就錯失了「陰陽」之理。
同樣的,無法懂得「阿賴耶識」是怎樣「真妄和合」的人,就會再創造另一個「無垢識」來給自己安住,甚至,會否定「阿賴耶識」,然後,就不知不覺的…錯失了那個能相應的「能所」之理。
於「如來藏我」,亦復如是。無法懂得「如來藏我」就是怎樣的「真我」,那麼,他就會再造一個「神我」或另一個「無我」來給自己安住,甚至,會否定「我」義,然後,不知不覺的就錯失了「唯我獨尊(眾生皆有個體)」的甚深義。

Snmr Miri
所以,我們應該在「如來藏我(阿賴耶識、太極)」裡面修行,不應離「如來藏我(阿賴耶識、太極)」竟而去另取一個聖境來修行。
另取聖境來修行的人,或否定「如來藏我(阿賴耶識、太極)」的人,其所修行來的「無我(無識、無極)」…將一無是處。
鄭來也
蕭貪的講法陽生陰孤生萬有,,,所以我們正覺同修會弘法早期,有一次借了士林區公所頂樓的會議廳,在新春聚會時我才講了「我與無我」的題目,然後整理成那一本書。可是我後來想,這要出版了,封面該設計個什麼?我在想,佛教界那一些法師們很難度,不理他,我來試試看能不能從道家度一些人。我就想,弄個太極圖也不錯,那太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就是五陰,陽就是如來藏,然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就是我中有無我、無我中有我,兩者和合混在一起。所以太極有沒有我?其實是沒有,因為如來藏獨住時就沒有太極了。當陰陽區分出來了,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時,就有了五陰,才說有我;但如果太極沒有黑的那一半時還能叫作太極嗎?從另一面來說,如果只有如來藏時還能有我嗎?也沒了!所以當初就畫了太極圖。
當年佛教界有好多人剛拿到這本書時說:「這個是道教的,我不要讀。」真是誤會呵!可是後來好像也沒有看到多少個道教的信徒過來,因為道教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的修行人,他們只有信仰,這是題外話。所以說,既然還有這個五蘊在人間,就不能不說我;而這個我只是一個權宜所說,不是究竟義,因此不關第一義。
鄭來也
而法界論陰陽不這麼論
鄭來也
陽生陰也不是宇宙真理,他們是平等關係
鄭來也
無極就是心物不相應不用創造,本來就法界三常3大雲件
鄭來也
懂嗎?遊子就是如來藏我,如來藏我坐著陰陽太極。頭上是虛空的無極,是為法界三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zJTsmhtok
七大如來藏與法界論三大之對等關係
YOUTUBE.COM
鄭來也
懂嗎?遊子就是如來藏我,如來藏我坐著陰陽太極。頭上是虛空的無極,是為法界三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zJTsmhtok
Snmr Miri
或許,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要「修行如來藏我」…才可以証得真正的「無我」。(為什麼要「修行阿賴耶識」…才可以証得真正的「無垢識」。)
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要在「知苦」中修行…我們才可以真正的「離苦」。
Snmr Miri
●要在「知苦」中修行…我們才可以真正的「離苦」。
◎這不是什麼「忍」、或「斷」之後…就可以「離苦」的。
◎也不是「離開」、或「逃避」這個苦,就可以「離苦」的。
◎也不是另外去追求一個「樂」,然後就可以「離苦」的。
◎我們必須在「苦」的當下…知苦,然後,改變苦因……
◎是的,只要這個「苦因」消失了,那麼,在「離」的當下…就是一種「得樂」。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要「離苦」,那麼,如何面對當下的「苦」…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智慧所在!
◎註:如果,沒有找到這個「苦因」,那再怎麼「斷」,說真的,也沒有什麼智慧可言。
◎由此可知,用「斷苦」的方式去離苦,或用「定」的方式去離苦,這只是一種功夫,並不是智慧。所以……
◎如果,我們能看懂這個例子,那我們就能知道「苦」和「離苦」是怎樣的「前後相續」……
◎也就是說,當這個「苦」被「有智慧的修行」了之後,「苦」的名字將會消失了,然後,轉之而來的名字…就叫做「樂」……
◎說得更仔細一點就是,這個「樂」從來就是由「同一個體」所轉換而來,沒有之前的「苦」就沒有現在「離苦的樂」可言。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苦」「樂」果然就是怎樣的「一如」。

Snmr Miri
我們只要把「阿賴耶識(雜染識)」套進這個例子中,應該就可以發現,我們真的沒有辦法離開「阿賴耶識」而修行。
是的,當我們有智慧的修行之後,「阿賴耶識」之名…將轉成「無垢識(真如識)」。然後兩者「前後相續」而一體,亦從不離「法界大圓」,妙哉!
了解這種真妄一如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若想離開「阿賴耶識」而修行,或想「斷」阿賴耶識而以為可以「無垢」,那可能就……(略過)
註:於「如來藏我」,亦復如是。
Snmr Miri
所以,「究竟一乘寶性論」說:「應修行如來藏我,而不修行如來藏以為我,以顛倒取一切法無我,修行如來藏無我,樂無我修行,以不知不覺故。」…妙哉!
Snmr Miri
我們必須如實面對「如來藏我」才可以。於「阿賴耶識」,亦復如是。
回覆分享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