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8月5日上午9:02
《轉貼》
樊小乖: Snmr Miri ●小乖兄說他現在的修行法門是在「不分別」
○這個「不分別」只是為了討論,實際上「不分別」時就已分別了。
○小子並沒有很強烈的「以苦為師」的念頭,不是因為「不苦」,大概是神經大條吧?所以常「苦中作樂」或「不以為苦」,「知苦但不以為苦」,所以側重的發心是「不分別」。
○小子修行的主要動機很有趣,是因為「心疼」眾生苦,身邊的人、動物,甚至對植物都會不捨。對人很有耐心,常當資源回收桶;而所有的生物,也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我現下的修行「功課」是「越三空」。
○「了別」是「根塵」的「識」,除非「斷了根」。我曾試過不短的時間(其實現在也有機會就「玩」,尤其是打坐的時候),只停在「了別」,不起「分別」,但除了常被老婆唸「耳朵長包皮」,不然就是「齁... 和你聊天很累耶...」等等,要「生活」,還是得活的像人吶... XD
○要活的像人,又要能持續修行,就只能「善分別」囉,當然常常還是有漏的... 起分別還要無漏,不是容易事,了別還簡單點... (汗)
○打坐因為能容易止在「了別」,所以入定特快,這裡就很好用。
樊小乖: 張武雄 所有能表達的一切都是「方便法」,建議當知識就好,必須經過自己的修持去驗證。
很慶幸的,我在進入《法界論》的世界後,激出了不少火花,我仍有自己實修的路要走,但《法界論》讓我能以另一個角度來看「法界」。
我沒有否定《法界論》,但對其他法門一樣,除非我「證得」,不然都先歸到知識庫去,有些與目前功課重疊的,就加上「TODO」,將實修的權重放前面。
建議你可以先找出你契合的點切入,從《法界論》切入也行,哪怕如你先前所說,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從這個點切入,去體會與探索「心起、口出、耳入」這個循環。( 這件事我也仍常在做 )
你會發現,不管你從哪個點切入,我們很快又會「撞在一起」了!😁
.
Snmr Miri 還好,早上太閒了,這個回覆有點開來看,要不然就錯過這裡面的精彩內容了。
上面這一段小乖兄的心情語言,等一下我會把他轉貼出來,然後可以讓大家看看並學習,或不知不覺的得到一點點潛移默化,那也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