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8月3日下午9:39
各種如來藏的內容:

各種如來藏的內容.jpg

Snmr Miri 來也兄的動作好快,才一發佈就分享了!^^
張武雄 師兄請教🙏
七大為什麼要稱 大,有特別的意涵嗎?
根塵陰處界的陰處界是甚麼意思?
麻煩您了
Snmr Miri 「七大如來藏」、「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這兩句話皆出自《楞嚴經》。
「大」,是指廣大無邊、周遍法界、本不生滅的意思。
「陰、處、界」,就是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一切根塵陰處界」,簡單的說…就是指現象界的一切法。
張武雄 Snmr Miri 🙏
樊小乖 張武雄 稍微補充一下,可能會好記點,供你參考。
◎「地水火風空見識」是「如來藏」中的七大種子,有「如來藏」的地方,就有這「七大種子」,且「七大種子」不是各個獨立的存在。
◎萬法不離四大 ( 地水火風 ),「四大皆空」講的就是這「四大」,再加「虛空、覺見、識心」共為「七大」。
◎「五蘊」又叫做「五陰」,我是記「蘊處界」,和遊子講的「陰處界」是一樣的「東西」。
◎「如來藏」依「緣 + 業種」而「生出」萬物萬法。
故你問的「七大」和「陰處界」其實是有「相應關係」的,這裡我是就將這視為遊子講的「心物相應」的「體性用相」。
※這句話需要遊子的「認證」... 哈
Snmr Miri 有一個地方我們的看法不一樣。
●有「如來藏」的地方,就有這「七大種子」,且「七大種子」不是各個獨立的存在。
◎「法界論」的看法是,「七大種子」是各自獨立的存在 如燈燈相攝,皆周遍法界、本不生滅,又名一切法生成的「七大基本元素」。統稱之為「如來藏」,所以有人認為:「如來藏」中藏有這七大種子,能生一切萬法。
◎註:有關這個問題,於底下留言會繼續說明。
樊小乖 Snmr Miri 這不是「我的」看法,是我的「知識」,這個爭論已久,如同「空不空如來藏」,在我還沒實證前的「法」,都是「知識」,我都「質疑」,都在「實修」,所以我才會問「見識」哪去了?🤣
Snmr Miri 現在才看到這則留言……,不過,在另處應該已經回應了。
希望小乖兄能因更認識「法界論」而沒問題。^^
樊小乖 Snmr Miri 請問,您所謂的「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指的是不是「六大」和「四大」的差別呢?
若您是這麼認為的,有一個問題我還沒深究,想直接請教 😁,「如來藏物」的「見、識」哪去了?
張武雄 樊小乖 你這小子真刁鑽,真有你的,加油💪
Snmr Miri 從最原始的語義來看,「如來藏」就是「七大如來藏的統稱」。也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這兩者的統稱。
所以,識大、見大,這是屬「心」的,可以統稱為「如來藏心」。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這是屬「物」的,可以統稱為「如來藏物」。
空大,就是虛空,稱之為空大如來藏。但還有一層語意很重要,一直被我們所忽略,那就是:當「心」和「物」不相應的時候,這個「不相應的覺」就是「空大如來藏」,所以《楞嚴經》說這種狀態的覺知叫「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而這也才是「空大」的真正語義,但通常都被很多人給忽略了。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
您說不相應的「覺」這覺是我們故意讓他不相應,還是知道本空自然不相應呢
樊小乖 嗯嗯~ 「空大」很特別,法界依歸的「種子」,搭上「心物相應」後,有不一樣的「味道」,且讓小子好好品嚐一下~ 😊🙏
Snmr Miri 樊小乖 「空大」真的是很特別,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以致於錯失了「七大如來藏」的真實義。^^
Snmr Miri 張武雄 ●您說不相應的「覺」這覺是我們故意讓他不相應,還是知道本空自然不相應呢
◎要先用功(故意)去証(不相應),才有辦法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以「確認」故,才有辦法「自然不相應(污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然後,才有辦法用「無為法」繼續走「行深般若」的菩薩道。
◎而這個「無為法」的「智慧之覺」…就是「空大」的「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也就是說,在「空大之覺」裡面,就只是「唯覺」而已,沒任何污染,清淨無染的就像「虛空」一樣。
◎註:這個「唯覺」,就是能所雙泯的那個直觀。以「直觀」故,才有辦法「能所」雙泯,然後…即心即物。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看第二遍想請教註記的 能所雙泯的直觀 有白一點的解說嗎?想更透澈一點
張武雄 直觀是第一眼嗎?
Snmr Miri 一般我們的「見」都是有「能所」的,有「能所」就有距離,也就是有隔閡,這種有隔閡、距離、能所…的看法,就是一種「有為法」,或就是我們常說的「妄識執見」。
「直觀」,就是把「能所」拿掉,也就是把「能看、所看」的「能所」雙泯掉,不再經過「能所」的隔閡與距離,就能直接以心印物的「看(覺察)」到。
以「直擊」故,這種不再經過「念頭」去「了別」「判斷」的「覺察」,就是一種「無為法」,也就是所謂的「直觀」。

Snmr Miri 小乖兄說他現在的修行法門是在「不分別」,而這個「不分別」的重點,其實就是要捨棄「念頭的了別與判斷」,然後直接由更深密的「真如本性」去「直觀」……
所以,這種修法,也必須經過「能所雙泯」的這一道關卡才可以。
張武雄 直觀跟無視有點難判別,師兄有好方法嗎
張武雄 我的真如本性跟你的真如本性是一樣的,所以分別計較的念頭都是多餘無用的對嗎?(貓師兄說的跟您一樣)
樊小乖 Snmr Miri ●小乖兄說他現在的修行法門是在「不分別」
○這個「不分別」只是為了討論,實際上「不分別」時就已分別了。
○小子並沒有很強烈的「以苦為師」的念頭,不是因為「不苦」,大概是神經大條吧?所以常「苦中作樂」或「不以為苦」,「知苦但不以為苦」,所以側重的發心是「不分別」。
○小子修行的主要動機很有趣,是因為「心疼」眾生苦,身邊的人、動物,甚至對植物都會不捨。對人很有耐心,常當資源回收桶;而所有的生物,也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我現下的修行「功課」是「越三空」。
○「了別」是「根塵」的「識」,除非「斷了根」。我曾試過不短的時間(其實現在也有機會就「玩」,尤其是打坐的時候),只停在「了別」,不起「分別」,但除了常被老婆唸「耳朵長包皮」,不然就是「齁... 和你聊天很累耶...」等等,要「生活」,還是得活的像人吶... XD
○要活的像人,又要能持續修行,就只能「善分別」囉,當然常常還是有漏的... 起分別還要無漏,不是容易事,了別還簡單點... (汗)
○打坐因為能容易止在「了別」,所以入定特快,這裡就很好用。
樊小乖 張武雄 所有能表達的一切都是「方便法」,建議當知識就好,必須經過自己的修持去驗證。
很慶幸的,我在進入《法界論》的世界後,激出了不少火花,我仍有自己實修的路要走,但《法界論》讓我能以另一個角度來看「法界」。
我沒有否定《法界論》,但對其他法門一樣,除非我「證得」,不然都先歸到知識庫去,有些與目前功課重疊的,就加上「TODO」,將實修的權重放前面。
建議你可以先找出你契合的點切入,從《法界論》切入也行,哪怕如你先前所說,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從這個點切入,去體會與探索「心起、口出、耳入」這個循環。( 這件事我也仍常在做 )
你會發現,不管你從哪個點切入,我們很快又會「撞在一起」了!😁
張武雄 樊小乖 您先走,我隨後到✈️
張武雄 樊小乖我一直沒有所謂的定課,看到哪裡有火花就往哪裡去,想飄到哪就去哪。
樊小乖 張武雄 因為遊子講的東西,有些已經有點深了,「看戲」的話沒有問題,若要「看門道」,可能就需要做點功課了。😅
張武雄 樊小乖 嗯,所以我的問題也就一直增加了
樊小乖 張武雄 你的觀察點和我不同,我也受益良多。感恩感恩~ 多問問~ 讓遊子練練修養... 🤣
Snmr Miri 還好,早上太閒了,這個回覆有點開來看,要不然就錯過這裡面的精彩內容了。
上面有一段小乖兄的心情語言,等一下我會把他轉貼出來,然後可以讓大家看看並學習(或得以潛移默化也好)。
Snmr Miri 張武雄 ●直觀跟無視有點難判別,師兄有好方法嗎
◎在「法界大圓」裡面,這些問題都是同時存在的。
◎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在自己能返聞自性的那一把鑰匙上。
◎註:再好的法,也有人會因那種法而修成魔,並不是他修錯了,而可能只是太急而已。又再差的法,也有人在那「苦情煎逼」之下而頓悟人生,因為他「知道」錯了……. 
◎至於我個人的看法,則是要通澈了解法界大圓之後,就會知道自己的定位,然後知道怎麼依自己的因緣來跨越當下的那個檻……。

張武雄 Snmr Miri 🙏
樊小乖 張武雄 ●直觀跟無視有點難判別,師兄有好方法嗎
「直觀」即「雙泯 (能所)」,但「泯」又非「真泯」,就好像「空」而「不空」一樣的意思。
好唄... 感覺在繞口令了... 換個說法...
「捨識用根」,僅用「了別」而不「分別」,可以試著去體會,試著舉個例:
1. 一陣清風從前方撫來,還帶著芬芳氣息,啊!這是桂花香,要不要採摘幾朵呢?
2. 一陣清風從前方撫來,還帶著芬芳氣息,啊!這是桂花香。
3. 一陣清風從前方撫來,還帶著芬芳氣息。
4. 一陣清風從前方撫來。
5. 一陣清風撫來
6. 風來.. 風去
1, 2, 3, 4 都會起煩惱,5 有微細煩惱,6 僅了別,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你沒有「無視」它,也沒有去「分別」它。
樊小乖 張武雄 這是我平常常迴光返照的實修,意念一起,浮浮躁躁時,開始「消」、「消」、「消」... 然後... 有「消」就有「未消」,再將「消」也「消」去...
張武雄 樊小乖 所以了別是 知道了的意思
樊小乖 張武雄 「前五識」的「識」都是「了別」,就像鏡子如實映照出外境,清清楚楚,但沒有「分別」(到「六」才開始分別)。

Snmr Miri 又,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如來藏」的時候,整個法界就是「共一個」如來藏。因此,《楞嚴經》才說: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
職是之故,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七大如來藏」的時候,「七大」就變成了「種子」的被涵攝在「廣義的如來藏」之中。
樊小乖 這邊要試著理解一下「七大如來藏」與「七大種子」之間「相」的關係。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
根、塵、陰、處、界每一皆含七大,還是 七大的其一形成 根或塵或陰或處或界?
Snmr Miri  既然「七大」是基本元素,那麼一切法就是從這「七大」彼此相應而生的。
因而,一切法,只要往前追溯,必然可以追溯到「七大如來藏」這個地方來。
註:「七大如來藏」,被「法界論」簡化為「心物本有」,也就是簡化為「如來藏心(心大)」和「如來藏物(物大)」(另一個是「虛空」(空大))。
然後,心物相應就是法,因而,任何法,只要追溯到最源頭,必然就是「心(大)」和「物(大)」。

Snmr Miri 從「如來藏」的體性用相來看,我們也可以這麼說:
「七大如來藏」就是指「如來藏的根本體」,而「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就是指「如來藏的相」。
Snmr Miri 簡單的說,如來藏有主貼文所列的六種表達方式,我們不能錯亂其義,否則將會很麻煩。
例如:有人會將「如來藏」錯以為就是「如來藏心」,於是「如來藏心」就被升格的變成了「真常唯心」或唯「心」才是一切的總源頭,因此,這個「心」,在他們的眼裡…就能包山包海的能生一切,然後,他們就徹底忘了還有一個「如來藏物」的存在。
不,他們沒有忘了「如來藏物」,他們會說「如來藏物」就是被「如來藏心」所生出來的。因為他們已經認為「如來藏心」就是「如來藏」本身,而忘了「如來藏」本身…本來就包括了「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Snmr Miri 無論是把「如來藏」錯以為就只是「如來藏心」,或錯以為「如來藏物」是由「如來藏心」所生,這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都是很嚴重的錯解。
當然,我們是可以說:「如來藏」包含了「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但我們絕不能說:「如來藏」生出了「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更不能把「如來藏心」錯當成是「如來藏」,然後認為是「如來藏」能生「如來藏物」。
錯解「如來藏」的人,就會把真正的佛法變成了「相似法」,然後……

Snmr Miri 「如來藏心」可以是如來藏,「如來藏物」也可以是如來藏。
但,「如來藏」是不是「如來藏心」?是不是「如來藏物」?這就要小心理解其義了,不能含糊的照單全收。否則,照單全收的結果,若發生像上面所說的那種錯亂,那就罪過了。
佛的法身可以遍一切處,但家裡的桌子、椅子…可根本就不是佛!

樊小乖 「如來藏」是「心物」統稱,這無礙,「心物」不能再「生」種子,這也無礙,不過因為您說種子「可獨立存在」,這個很新鮮,不先入為主,不插話。
Snmr Miri 「種子」說,是隨順經論而說的。
原則上,「法界論」只論「心物本有」。
至於所謂「七大如來藏」則是《楞嚴經》說的,而「七大種子」好像是「唯識論」在講「本有種子」的時候說的?這我不清楚,但能用「法界論」的角度去理解並無礙就是。
反過來說,這種「種子」說,若不用「法界論」的角度去理解,依文解義的結果,認怕會有很多的問題發生。
Snmr Miri ●不能再「生」種子,
◎從唯識論的「薰習種子」來看,薰習而來的種子…就是一種「再生」而不是「本有」。
樊小乖 Snmr Miri 「如來藏」的「看法」太紛陳了,例如「中觀」、「唯識」兩派都不同,更別再細化下去了。當然,現在在《法界論》,就以《法界論》的觀點去展開。😄
樊小乖 不知您打完了沒?因為還沒提到「見識」哪兒去了?我很乖,先不搶話。😊
不過等等要和老婆去看「特別行動」就是,呵呵~ 😅
Snmr Miri 哈,我以為我已經回應了的說。
上面不是已經說明了:識大、見大,這是屬「心」的,可以統稱為「如來藏心」。地大、水大、火大、風大,這是屬「物」的,可以統稱為「如來藏物」。
.
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如來藏心」就是「識大、見大」的統稱,並不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如來藏物」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的統稱,並不包括「識大、見大」。

樊小乖 Snmr Miri 也許我不滲入我的知見,那我這樣問:
《法界論》中,如來藏分為「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這兩者是各自獨立的,「空大」先跳過,所以「識大、見大」為「一組」,稱為「心」;「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為「一組」,稱為「物」。是嗎?
假如有「A 心」、「A 物」、「B 心」、「B 物」,會有「A 心」、「B 物」相應的可能嗎?
張武雄 樊小乖 師兄,我以為
A心應A-Z物
B 物應A-Z心😄
樊小乖 張武雄 這就要遊子來說明了,這邊和我的知識庫有出入,我先 mark 掉我的知見。
先前有試著用《法界論》的角度去剖析,似乎理解的仍有漏!因為我那帖是說「一個如來藏心可相應法界任何如來藏物」,所以我才有機會就問一下,用不同問法,看能否搓到一點去。哈~
樊小乖 張武雄 你要多提問,我的「知障」太重!需要花更多的氣力... 有些我覺得「應該不需要問」的,但或許那才是重點!所以有幾帖我才會用「較白痴」的方式問,但又會或多或少加入了自己的「知見」... 這是目前我發現的「我的問題」... 😭
不是你問的就是「白痴」問題,而是我的問題「不純」,雜染知見,問起來讓我感覺很白痴,你的問題比較「純」,比較能直指。

我還是會對論,但前面一不小心對論內容越論越深,感覺有點「亂」了... 需要沉澱一下... 靜一下... 靜一下... O.O"
張武雄 樊小乖 其實我每次打完字發出也是跟您一樣的想法,怎麼問這個白癡問題🤪
還不是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也因為有求證的心,才能一直修正修正啊,別想太多, 跟老師挖才能拿學分,加油💪
Snmr Miri 武雄兄是正解,讚!
~~~~
樊小乖:假如有「A 心」、「A 物」、「B 心」、「B 物」,會有「A 心」、「B 物」相應的可能嗎?
張武雄: 樊小乖 師兄,我以為
A心應A-Z物
B 物應A-Z心😄

Snmr Miri ●樊小乖:……是我的問題「不純」,雜染知見,問起來讓我感覺很白痴,你的問題比較「純」,比較能直指。
◎哈,我也有同感!
◎我的意思是說,小乖兄很有返觀的能力啦,讚!也謝謝!
◎因為,據我的經驗,以前和別人對論,當他有和小乖兄這種看法的時候,就已經很先入為主的把「法界論」打成邪魔外道了。
◎其實「不純」的問題,才更具有多樣性。
◎而「法界論」…真的會讓這些「多樣性」…在本來實相的原理中…一一顯露出來而無所遁形。
◎所以,大家要有耐性唷!^^
Snmr Miri 真的沒想到,這裡面還有這麼多的留言…
因為FB沒有通知,然後一大早起來,竟然發覺這一貼文是在最上面的,這表示有人在「頂」呀,所以就點進來看看囉!
沒想到,讓我有「尋到寶藏」的快樂!^^
樊小乖 就說雄哥是上等根器咩,小子資質魯鈍,腦袋不好使,雄哥多互動才是法界之福哦!🥳
樊小乖 對呀,有時挖的好辛苦,在外面時,心癢先點進來看,想說回去再回應,但回來後,就不知在哪裡了... 然後又要在近幾帖的用力翻,還是常會有 lose... =3=
張武雄 樊小乖 😅
張武雄 樊小乖 放下你所學的武功,你就學會了 太極拳😄
張武雄 甚麼都不知道怎麼會是上上根器啦
樊小乖 張武雄 如各宗各派、祖師大德、善知識者,在還沒體證前,我皆歸入「知識庫」,雖然我是拿上師轉的法來當基準交互印證,但有個重點哦!我不是拿上師轉的法去踢其他的館,而是交互印證。
上師轉的法,有些也不好懂,或沒有懂,而上師也沒有「禁止」這麼做,除了對初學者有小小束縛,希望初學者先不要亂跑,以免一開始就自亂其義外,上師還是挺開放的。呵呵~
樊小乖 張武雄 你提的問題,我也都很受用丫,可見是不是上等根器我不曉得,但絕對比我強囉!法喜法喜~ 感恩感恩~ :D
張武雄 樊小乖 🙏
鄭來也 玩命關頭嗎?還沒開悟前,命不可先玩掉可惜
樊小乖已回覆· 3則回覆

鄭來也 遊子不懂後得智!俺解說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1fmvXh9mdA
Snmr Miri 人所編出來的劇情,通常偏離現實甚多,而那些「幻想」其實我也可以在自己的白日夢中胡亂的享受 ,因而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幾乎是不看連續劇、也不看電影、也不看金光布袋戲……
不好意思,我的人生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浪費……。^^
樊小乖 還有俗事羈絆,無法完全自在,還要活的像兒子、老公、父親呀~ ( 攤手 )
鄭來也 我也不懂?因為我的還鏡讓我懂?
Snmr Miri 可以體會拍戲…也是一門很現實的工作就是。
所以,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體驗人生。
鄭來也 男人不懂女人的事?這個米呷的原因就是了
Snmr Miri 只要能追溯到根本原理的地方,自然能懂!
鄭來也
張武雄
先知就是讓人討厭,也很無趣
Cheng Xian Ma 一句就夠 無不緣起
Snmr Miri 確實是「無緣不起」!讚!
然後,「無緣不起」的另一個涵義,其實就是「有緣必起」。
以「有緣必起」故,那…,一切的一切…就很有意思了。

鄭來也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3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