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9月10日上午7:17
這兩幅圖,其意思也差不多一樣。只是第二幅圖,是有更深入了許多就是。

以「由心轉識」故,很多人在「心」和「識」的語義中…常常分不清楚其內容,以致於常常錯解了「阿賴耶識」的真實本義。

因此,這幅圖,或將有助於大家對「唯識論」的一些認識。

唯心所現.jpg

唯識所變.jpg

Snmr Miri 「識」,其實就已經是由「心物相應」而來的一種「覺知」。
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因而我們說的「識」,其實已經是一種「法」。只是這種「法」,是非常偏向「心的能覺」的角度來論述的。
也因此,常讓我們分不清楚「心」和「識」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因而,若從籠統的角度來看,「心」就是「識」,以皆能「覺」故。
(註:皆以「能覺」的角度來論述…)
但是,若從比較嚴謹的角度來看,「心」「識」是有差別的,因為「心」就是「如來藏心」,而「識」已經是「妄為明覺」之後…也就是「心物相應而有能有所」之後…的一種有為法了。
Snmr Miri 從「心→相應(覺、識、法)←物」的這個式子來看,「覺、識、法」,都是「心物相應」之後的一種「狀態」。就看我們用什麼角度來論了。
到底是在論「覺」?還是在論「識」?還是在論「法」?還是在論「相應」?甚至在論沒列在式子裡面的「萬有」…,這裡面的內容,或許會有些許不同,但皆離不開「心物相應」就是。
Snmr Miri 以「心物相應」故,「識」其實是有包括「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但是以……故,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忽略了「物」本來就存在的事實,因而…就只論「能了別」的那個「識」而已。
Snmr Miri 「藏即賴耶識」,「如來藏」即「阿賴耶識」。
「如來藏」本身就包含了「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而「阿賴耶識」本來就是由「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相應而來,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更能知道什麼是「藏即賴耶識」了。
Snmr Miri 各種共一如來藏的內容:
各種如來藏的內容.jpg
Goh Cheong Ho 腦袋(意根)的第一次認知和第二次認知的差別姑稱心變識因為不如理作義也!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都是「法爾如是」。只是這裡面的道理很難說清楚就是。
簡單的說,「第二次的識」如果是非理作意,那麼第一次的「妄為明覺」也一樣是非理作意……,而這種「非理作意」,我們通稱之為「妄」(無始無明)。
又,此「妄」其實皆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因此到最後,也才有「無明實性即佛性」的這種說法。
Goh Cheong Ho 第二次稱為識是在離開正見正知的反應。其實每一次的觸碰都是心,但每一次都對他的反應都是在妄!
Snmr Miri 以「無始無明」故,第一次的「明覺」其實就已經是「妄」了。
除非是在…尚未起「覺(識)」的狀態……然後我們稱這種狀態為「本心」或「實相心」或「真識」或……
Goh Cheong Ho Snmr Miri 不起覺的狀況就是在根境生識那時(心物法)?就像天線接收但還沒有解讀前那一刻?
Snmr Miri 可以這麼說,同時,也可以是…就在「七大如來藏」各自不相凌越時的那種狀態……。
Goh Cheong Ho 唯識所變的那個圖(青色圈)--》如果加上愛染的成份,那唯識所變是否會比較清晰?
Snmr Miri 不加上「愛染」的原因是…我等一下還要說一些有關「藏即賴耶識」的內容……
若加上「愛染」…,那麼一些反對「藏即賴耶識」的人士,可以會腦筋轉不過來的看不懂「阿賴耶識」就是怎樣的「如來藏」!
當然,Goh Cheong Ho兄 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來看,沒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阿賴耶識」就是一種「污染識」。(妄為明覺故,無始無明故。)
Snmr Miri 「藏識→妄為明覺→阿賴耶識→如來藏→如來法身」
我們也可以用上面這個式子來說明什麼是「藏即賴耶識」。
「如來法身」就是「如來藏」,以「如來藏」就是「法身在纏」故。
「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就是「心物相應而共一體」故。
「阿賴耶識」就是「妄為明覺」,以「妄為明覺」就是「心物相應而有能有所」故。
「妄為明覺」就是「藏識」,以「藏識」就是包含「如來藏心 如來藏物」,能法爾如是相應而「明覺」故。
「藏識」就是「如來法身」,以「如來法身」就是「藏識」所顯現之功德故,皆能周遍法界,本不生滅。
.
由上面「前後相續的論述」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什麼是「藏即賴耶識」,然後也可以知道其前後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如金與指環 輾轉無差別」。

Snmr Miri ●以「無始無明」故,第一次的「明覺」其實就已經是「妄」了,除非是在…尚未起「覺(識)」的狀態…
◎「唯識無境」就是要我們再度回到這個「尚未起『覺(識)』的狀態」之中。
◎也就是要証入「七大如來藏」。(註:之所以能証入是因為「空覺」,然後才能「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講就是「心大→空大→物大」。以能「空大(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故,「心大」「物大」皆如來藏!
◎以「識」本來就偏向「能覺」的內容來論說的,因而,此時「七大」的「識大」,我們又可以稱之為「真識」、或「本識」、或「識心圓明」、或「性識明知」、或「性覺必明」……
◎又,以「識」本來就偏向「心」的內容來論說的,因而,此時「七大」的「識大」,我們又可以稱之為「真心」、或「本心」、或「心真如」、或「如來藏心」……,以「能覺(識)」的本體就是「心」故!

Snmr Miri 只是「這種偏向心的語義轉折」竟讓我們從「識」中…「忽略了物(外境)的存在」。
於是,有人將「識」很純粹的當成了只是「心」,然後就把「本識」的「心體」當成了「如來藏心」……
這本來是沒有錯的論述,但只因為不嚴謹而錯解故,於是更藉著「藏即賴耶識」的法義,然後就依著「唯識→真識→真心→本心→心體→如來藏心→如來藏→唯識→真識」的理路,竟偷天換日的把「自心如來藏」變成了「如來藏」……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啊!

Snmr Miri 要看到這種「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是怎樣的轉折與偷天換日,那麼一定要先看懂「法界論」的「心物本有」和「心物相應」才可以。
否則,在神通廣大的「如來藏心」能生「如來藏物」的催眠之下,再怎樣的聰明才智,大概也無法了解「共一如來藏」的真實義,也將永遠無法了解「心物相應」是怎樣的平等而從來如是……
Snmr Miri 由於各種法門都很容易忽略了「物(外境)」的存在,尤其是越深入佛學的老參們更是如此,因此這兩幅圖,對這種「目中無物」的人來說,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
「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妙哉!
「物本有」,「物(物大)」若不本然存在,若只是「唯心」,那麼「一切根塵陰處界」就只是如「兔角」般的…被妄所生的一種「虛幻」,根本無法「法住法位」而「如來藏」!
Snmr Miri 「依他起性」,妙哉!
「依」,豈是在依假的?有「依」,法才能「仗緣」而生。
「他」,豈是在他假的?有「他」,心才「能起作用」,法才有「所依」的…能「仗緣」而生。
簡單的說,這個「他」必然與「能依他起用」的「心體」同時存在才可以,否則,「心」根本就無法「覺」,所以這個「他」的源始處,絕不是「被生」的,而是本來就如來藏!
以「依他起性」故,我知「能起」的「心體」是本有,「所依的他(外境)」其本體也是本有,否則,「依他起性」根本就沒有意義可言!

Snmr Miri 以「依他起性」故,這個「性」本具,以「本具」而能起一切作用故,這個「性」就是「種子」。
「如來藏心」具有「依他起性」,因此「識大」「見大」,就是「如來藏心」的「本有種子」。
「如來藏物」具有「依他起性」,因此「地水火風四大」,就是「如來藏物」的「本有種子」。
「如來藏」(共一如來藏)包含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所以「如來藏」包含有「識大、見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另外若再加上「如來藏心、物」不相應時的「空大」,那麼,這「七大」就是「如來藏」的「本有種子」。
Snmr Miri 從上面的論述中,從《以「依他起性」故,這個「性」本具,以「本具」而能起一切作用故,這個「性」就是「種子」》這句話到《「七大」就是「如來藏」的「本有種子」》這句話……
我們將會發現一個很驚人的「密義」……(略)

樊小乖 Snmr Miri 蛤?啥「密義」?「性」本具而能起一切作用故,所以法爾如是的妄為明覺嗎?😁
Snmr Miri 因為上面已經說了很多了,所以,這個「密義」就暫時略過,且等以後再說。^^
樊小乖 Snmr Miri 因為看到「本具之性」,頭殼瓜立馬反射「法爾必明」的根本,和「妄妄妄妄」的後得~ 呵呵~
※好唄,我用了混淆的縮寫... ( 溜 )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一切根塵陰處界皆是如來藏本有種子
張武雄 時時刻刻依他起用,而我們應當視為理所當然,任它自生自滅
Snmr Miri ●所以一切根塵陰處界皆是如來藏本有種子
◎從「種子」的角度來說,阿賴耶識具有「本有種子」和「新薰種子」。因而「本有種子」實在有其專門而特殊的內容。
◎一般所說的「種子」,大概都是指「新薰種子」,因而在「根塵陰處界」中無時不刻的皆在「新薰」之中。
◎至於「本有種子」則是單指「七大種子」(地水火風空見識),以「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故,又被解釋為一切法的「七大元素」。
◎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因為「法界論」的主要內容就是「心本有」「物本有」,而這兩個「本有」皆具有「依他起性」,然後可以互相「相應」而生一切法。
◎以所具之「依他起性」皆能生一切法故,此能「依他起」之「性」…即是「一切法的本有種子」。
◎所以,我才會讚嘆…心物本有的「依他起性」…真是妙哉!

Snmr Miri 於是,「心本有」和「物本有」的【相應】…就是一切法的形成之因,這種「相應法」真的是淺顯而易懂。
這比用「七大種子」的流注或輸出來解釋「一切法」的形成,可能更如實了許多,而且不用擔心被「種子」的意象「實有化」…竟而把「種子」變成了「常見」……
張武雄 Snmr Miri說有種子其實也只是心的變化對嗎?
Snmr Miri 對「心」而言是如此。但若對「物」而言,則亦有屬於「物理變化」的『因(種子)』。
若只對「心」而言,所謂的「種子」,實在就是一種「藏」識。以「藏」而不顯故,以因緣成熟必起現行故,我們稱之為「種子」。
張武雄 Snmr Miri 了解,感謝米粒兄🙏
Snmr Miri 張武雄 事實上,「種子」就是藉用「物種相續」的理路來說「因.果」的。因此,物質界的「物理軌則」,事實上,更能清楚的顯現出「因果」的法則…而被我們所明見。
鄭來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239482439495682&set=a.502251353218808&type=3&theater
鄭來也 遊子你這樣完全把正覺顛覆你懂嗎?你的意思就是正覺把阿賴耶識當自心如來藏,而且自心如來藏非正統佛教或楞嚴經所說的那個共如來藏??懂不懂??這很大驚天動地的密秘啊,正覺完全被法界論幹掉的意思啊??
Snmr Miri 已經說出來的,怎麼能算是「祕密」呢?
.
把「阿賴耶識」的「真識」當成是「自心如來藏」,然後再把「自心如來藏」藉「藏即賴耶識」的把「賴耶識」當成就是「自心如來藏」,說真的,這樣已經把「賴耶識」做小了……
此外,又藉著「藏即賴耶識」,竟把「自心如來藏」當成就是「如來藏」,這又把「自心如來藏」做大了,於是……
於是,「自心如來藏」就變成了能生「如來藏物」,而不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兩皆平等的「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的「共一如來藏」……。
Snmr Miri ●有人說:「阿賴耶識之由來,識原於性,即謂此阿賴耶識,乃由本性而來。此一本性,在眾生曰佛性,在萬法曰法性。
◎這個「識原於性」……,我個人覺得…還是「法界論」說得清楚。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人的解讀方式啦,雖然我不懂「識原於性」,但只要個人能用自己的方式懂得「阿賴耶識」,我想那才是最要緊的事!
◎不好意思,我真的是在懂得「法界論」之後,我才有辦法看懂「此一本性,在眾生曰佛性,在萬法曰法性。」的語義……。
鄭來也 沒錯只有這樣的阿賴耶才有可能兩性
鄭來也 真識所以是心如來藏加上物來藏的相應時法身嗎?
Snmr Miri 「真識」是指「識大如來藏」的「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的那個「真識」,是獨立的如來藏狀態,簡單的講就是指「識大」,所以這和「相應」無關……。
因此,「真識」可以解釋為…「能識」的本體,也就是「如來藏心」的意思。

鄭來也 那你這個是什意思??\把「阿賴耶識」的「真識」當成是「自心如來藏」
Snmr Miri 就當做是「識大如來藏」吧!
因為「自心如來藏」的內容,實在包含了「識大」和「見大」。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識大」就是「心」之體,「見大」就是「心」之性,要「體性」合起來才算是整個「自心如來藏(如來藏心)」。
Goh Cheong Ho Snmr Miri 真識像平台,全部的操作離不開平台?
鄭來也 阿賴耶識不是真識就是了???是心如來藏加上物來藏的相應時在纏法身就是了???
Snmr Miri 阿賴耶識具有真識,而且就是要有真識才有辦法談阿賴耶識,所以我們也不能說「阿賴耶識不是真識」……
至於這樣的法義要怎麼論述,就看個人的功力了,我無法給你明確的答案!
鄭來也 那你這個是什意思??\把「阿賴耶識」的「真識」當成是「自心如來藏」??那蕭大有什麼錯的?而且你還指証歷歷??
Snmr Miri 不知!
只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Snmr Miri Goh Cheong Ho ●真識像平台,全部的操作離不開平台?
◎我不知道這樣的比喻是否恰當,但從一定要有「真識」才有辦法「識別」或「變現」一切法的角度來看,似乎是如此。
◎不過,「法界論」倒是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法,那就是:「心」「物」這兩大主角,就在虛空的舞台上,演了一齣精彩絕倫的法界大戲!^^
Goh Cheong Ho Snmr Miri 虛空就是一個大平台也,哈!
Snmr Miri 讚!
Snmr Miri 註:「唯識論」實在是太精深了,我是藉用「法界論」才能略知一點點皮毛而已。
不過,就算只懂那麼一點皮毛,但真的應該也夠了,因為那麼艱深的法義,說真的很不適合我去深入……,頭殼一定會壞掉!
鄭來也
Snmr Miri
「惡慧不能知 藏即賴耶識」,這句經文,據我所知,也有人是這樣解釋的:「惡慧的人不知道如來藏的甚深義,竟然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
所以,同樣一句話,眾生隨類各得其解囉!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論述能力了,而這個能力…真的是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啊!
鄭來也 俺大概知道雙運的意思不偏坦右肩即可
鄭來也  未提供相片說明。
鄭來也 就是不偏坦右肩以為全部都是阿賴耶識生,像左肩心物本有本不生懂嗎??
鄭來也 心和八識真識非一非異,這個不好理解,但又不是這樣,因為還簽涉如來藏物的相應關係,所以實在不能反過來真倒生,就像正覺講六識生物的道理一樣
Snmr Miri ●八識、真識、心,非一非異,這個不好理解,但又不是這樣,因為還簽涉如來藏物的相應關係……
◎確實不好理解,所以這都要靠自己是否有「分別」和「融通」的功力了。
◎尤其在同一個「字」裡面,光其字義可能就有「對立」的情況發生,因而在不同文章中,其義理如何拿捏,還得看上下的文意才可以。
◎例如,光一個「心」字,他可以有「心體」、「心性」、「心用」、「心相」的各種意思。所以在某些文意中,說的可能是「真心」之體,在別些文意中,說的可能是「意識心」之相,而「真心」與「意識心」卻是絕然相對的……
◎又如,「性」字,即可以是「本性」、也可以是「性質」的意思,也可以就是專指「心」的意思,或其它意境縹渺的另一種性狀……
◎這種情,就有如「文言文」或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書一樣,然後,就看各人的程度,隨類各得其解了。
◎總之,能圓通整體法義者,於圓中之各點,皆無礙其各自表述。若無法圓通者,通常會把不同的「點」…各持已意,然後,還舉經自辯的說…佛經就是這麼說的。
◎「佛經是這麼說」沒錯,但我們自己若沒辦法圓通一切法,那麼「另外一本佛經也那麼說」的時候,那我們就只能一直被自己的「點」所困而無法享受到「另一個點」的另一個風貌與光景了。
◎有義和空義,是那麼的同指一個實相,但若各持己見,那…,那就繼續吧,無妨!
鄭來也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總之,若不先懂得「心→相應(識)→物」的這個式子,那麼想要看懂「心→真識→阿賴耶識→八識」是有困難的。
鄭來也 蕭大那麼利害,還會把八識當能生一切物質萬有嗎??
Snmr Miri 這樣笑人家,只能証明自己還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每個人實在都有自己的進路。除此之外,也實在會給自己增加更多的敵人,並無法為你的正知見增添多少光彩!
要知道,很多依著正知見的人,以…故,他的光明之路可能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路要走,而…有很多可能被駁斥為外道的人,也以…故,他卻有可能只要拐個彎就到了風光明媚的地方……
說真的,這裡面的「頓悟基礎」,有可能正是自以為是「正知見」的人所嚴重缺乏的……
不可思議啊!這裡面的「理」,豈是自認為「正知見」者…所看到的那樣的理所當然哉?
當然,也尊重來也兄的個性就是,更何況…你的事本來就是你自己的事。

鄭來也
Snmr Miri
要知道,未來的來也兄也很有可能會成為那一位被你嘲笑的「點穴」大師……
鄭來也
讚 · 回覆 · 5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