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9月11日上午10:03
法界論簡圖:
「法界論」最重要的論點,大概就是在「三常」了。若能接納這三常就是「法界實相」的看法,那麼,一定就能看懂「法界論」的所有論說,因為「法界論」本來就是一部佛法!
註:虛線部份是指彼此的反振盪可以互相影響,所以「法界一體」的關係是很複雜的。

法界論簡圖.jpg

Snmr Miri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心」「物」從來就以自己的狀態存在著,然後用「自己的狀態」在變化。
也就是說,不管是怎樣的被影響,或相應,或變化,從不離開「本身」本來的狀態,這就是「本有」。
所以說:「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鄭來也
Snmr Miri
簡單的說,無始劫以來,「心」一直就是以「心的狀態」存在著,「物」也一直用「物的狀態」存在著,不管怎樣的「心物相應」,也不管彼此怎樣的影響,也不管自己會怎樣的變化,心就是心,物就是物!
絕不會因為彼此太過於纏綿的竟心變成物,或物變成心,或心物相混的變成一個混合體……,或在過程中突然的消失,然後再出現……
這種從始至終的相續,「心」「物」一直都是以本身的狀態而存在,這就「本有」!

張武雄 Snmr Miri 也是無生
Snmr Miri 是的,當各自處在本來狀態而不相應的時候,那就是「無生」,也就是「法無生」。
以「無生」故,我們又可稱之為「寂滅」狀態。以無「有為法」可生故。

張武雄
Snmr Miri
在佛教界,能否接受「法界三常」的看法,那還得看個人的肚量與知見了。
如果能包容這「三常」的看法,那就是「法界論」的福氣了,感恩!
不,應該說是你的福氣,因為……(略)^^
鄭來也 這有覺行圓滿的佛才會完全接受
Snmr Miri 如是,所以碰到尚未成佛的眾生,「法界論」的皮,就要繃緊一點囉!尤其是…碰到一些手下不留情的高人們。^^
Snmr Miri 不過,我這個「知道」也不輸人就是,因為我到現在…真的還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知道……。
樊小乖 繞了一大圈,本自如如,奈何自擾。。。
Snmr Miri 是呵!實相本來就是如此。
因而會繞一圈的,實在就是自己的緣故(問題),然後不得不繞這一圈來讓自己…覺得心滿意足!^^
Snmr Miri 法界,豈是我們頤指氣使的地方?
我們能做的,就只是向自己的心地下功夫而已,沒什麼好厲害的。
鄭來也 至少會裝傻來談談法界也算是高人了,只是很多高人談到最後會得很嚴重的內傷而已
Snmr Miri 不會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路,然後可以用適合自己的法門來走自己的路。
原則上,「希望大家都能包容法界論」這句話就是一種衷心的提醒,至少…能包容別人的人自然有福,天道好還故!
尤其是,站在「法界論」的立場,以「不能頤指氣使」故,所以還是要要求自己如何滿眾生願,這才是「有福」與「隨緣」之道。
鄭來也
鄭來也
小乖乖說我如果用了,遊子會出人命,沒看見我的太極很飄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7touQT_lJE
被KO太極大師雷雷:如果我真用內力,可能就出人命了。
鄭來也 雷雷最後練了拳擊還是輸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fl-AfcXGQ
武&舞:太极雷雷大师再次出山vs王八拳大师王知亮精彩互殴
鄭來也 我在說佛教界很多蕭叫大師都是如此,講得自己是好幾地,實際上,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2ZoCAhTTo
#完整版# 格斗狂人徐晓东秒杀雷公太极
鄭來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bXSpErlmw
徐晓冬47秒KO咏春点穴大师吕刚(加长高清版)
鄭來也 會輸的原因,對方又不是傻傻的讓你點穴
鄭來也 自我吹眠久了都以為自已是賽亞人會生出物質萬有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EurTo7EBFM
鄭來也 蕭大就跟那氣功大師賽亞人沒兩樣,對自己弟子有效,出去論戰都被打,所以他們的辯論,都要先洗腦過後,才可找蕭大開冬瓜印
鄭來也 那個視評說,他們團体在演戲???我覺得不是這樣,因為那個團体護相吹眠真的可以生出物質萬有。所以他們當真了,所以他們接受別的團体挑戰,氣功大師的弟子一堆人馬也過去對方的道場等著勝戰回來,結果全部被法界論打醒,我不認為他們演戲騙人啦,不然幹嘛還興高彩烈去別人的道場等著勝戰呢??
Snmr Miri 不能太目中無人,而不知天高地厚………
就算是沒有正知見的外道,他們也有他們的功力,不可小覷!
若沒有人家功力的那一點點皮毛,光爭「正知見」,那是沒有辦法說服人家的。

鄭來也 就是有正知見,才叫他們生出物質香蕉讓我喬喬看
樊小乖 鄭來也 ●小乖乖說我如果用了,遊子會出人命,沒看見我的太極很飄逸
○小子的太極是拿來跑路用的!很飄逸的落跑~~~ ㄌㄩㄝ 🤣
Snmr Miri 其實,只要功夫下得深,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能嚇死人!
當然,這只是對內行人而說的,對初生之犢就沒有用囉。
希望我是那個內行人,然後…能看懂小乖兄的飄逸之拳。^^
張武雄 Snmr Miri 哈,我錯過了什麼嗎🤔
怎麼我完全沒有這一段記憶
Snmr Miri 註:為了配合這幅「現象(相)」圖,主貼文的「法界論簡圖」有重新修正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樊小乖 您老有特別標出「心相」是「遍計所執相」,那「圓成實相」呢?在「心本有」和「妄為明覺」的中間?還是「心本有」→「心物相應」立馬接「圓成實」?
Snmr Miri 「圓成實相」不就是那「三常」嗎?
Snmr Miri ●您老有特別標出「心相」是「遍計所執相」,那「圓成實相」呢?
◎這幅圖是偏向「現象」的「相」而說的。
至於「圓成實」則要看主貼文的圖就可以知道。也就是說…「遍計所執相」要經過「幻→假→定→空→如……」的進路,然後「心相」就會回到「真識(圓成實)」,並「能所雙泯」的証入「如來法身」。
鄭來也 遊子!証入如來法身♥相法相物相一如並未消失吧?所以叫淨色識阿賴耶識?
鄭來也 所以左邊圓成實就是鏡性,中間的幻相執消失,然後右邊就是鏡裏所顯的無分別影像也就是外境如如真如之相
Snmr Miri 左邊圓成實的三常,不只是「鏡性」,同時也是「體」。
又,當「心物相應」的時候,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當然也有「心物相應」時的「法體」,一般的認知,會說這種「法體」就是指「法無生」或稱之為「當體即空」。
Snmr Miri ●♥相法相物相一如並未消失吧?所以叫淨色識阿賴耶識?
然也,如是!
◎唯以「遍計所執」故,想要得「清淨相」就要經過「空覺」的這個過程。(如主貼文的圖所示)。
鄭來也
樊小乖
小子需要融通一下,小子太鈍了...
小子對「法相」的定義,是「根塵識」所建立的萬法,也就是所有「安的上名詞」的,統統叫做「法相」。而以「安的上名詞」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遍計所執」,因為「已取相」;但在您老的圖上,對應的應該是「心相」。
而小子對「圓成實」的定義,是「依他起」時不起分別執著,不迷、不取,連「圓成實」也只是個假名,本自如如。對應您老的圖應該是「法相」。
被覺的「物相」,就比較單純了。擷至《愣嚴經》片段:「當如冰還成水,但似和合,終無和合之實,豈一定屬於和合耶?」論有沒有和合是在「相」,「體」本身沒有和合這件事,「相」當體即空就是「體」,「體」就是不離緣起的「相」。
消化消化,消化消化,和既有的知見融通,消化消化。。。😅
Snmr Miri 有關於「名相」,其實各種法門有各種法門的定義與看法。
又由於有很多「名相」在經過千年的沿用之後,以習以為常故,大都變得抽象而不切實際,就如這個「法」字,雖然大家都在談「法」,但說真的,又有幾個人能知「法的本來定義」?於是大家就很容易在虛無縹緲的「法」義中,高來高去,然後就是不知道在說什麼,有時還會笑別人不懂法。
又如這個「法相」,有人會說…那個人的法相好莊嚴,因而我們若從這種習以為常的「名相」來解讀「法相」的話,那將會被「已經衍化之後」的語義所迷糊……
但,不管如何,重點還是在「各種法門有各種法門的定義與看法」,因而,我們要懂得活用「名相」的真實義理,而不可死在句下。
通常,「法界論」的論法,是從最根本的原理論起,因而所謂的「相」會比較偏向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論這個「相」。
Snmr Miri 職是之故,「法界論」所說的「心相」、「法相」、「物相」,實際上就是在講「心」、「心物相應」、「物」,各自在「相應」之後的「相」……
這樣可以讓我們很明確的知道「各種相」的真實內容,而這種「真實而實際的內容」如何應用在各人的法門定義上,那還得靠自己如何去融通了……
從「法界論」所區別出來的這三種相,我們可以約略知道:
緣起論的「相」比較偏向「法相」與「物相」的綜合論述。
唯識論的「相」比較偏向「心相」與「法相」的綜合論述。
如來藏的「相」則是「心相」、「法相」、「物相」完全統合起來的一種論述。
至於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則可以說幾乎完全就是從「心相」的角度來論述的。
懂得各種法門的不同觀點之後,我們才不會在「各種法門」中起衝突,然後,竟用「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的「凡所有相」去反對「本來實相」的「本來之相」……
「法界論」的【根本原理】就是要讓各種法門,能看到自己的立場,然後也能如實的看到其法門的立場,然後彼此可以互相融通,也才更能知道……
一定要「融通」之後,自己才能更上一層樓的來通達自己的法義,不會再與其它的法門起衝突……
這就是一法通萬法,因此,還「不能通萬法」的法,只能「唯我無上」,如此而已。

Snmr Miri 所以,就如小乖兄自己的融通與消化一樣,沒問題的。只要不要太鑽牛角尖就好。
或者,可以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法界論」:原來「法界論」是從什麼角度來論法的,然後也能允許那種角度的看「法」……。如是!
樊小乖 Snmr Miri 沒問題的,我都會先找出共同視角,確保在同一個頻譜上。然而,有時在對焦的時候,也會發生卡卡的狀況,就順便修正或融通自己的問題。也感恩您老的耐心~ 😃🙏
張武雄 我們一起來消化
兄弟,您說「依他起」時,其實就已經心物相應了,分別執取什麼都有了也才有法相,本自如如的應該是,心本有,物本有,虛空本空啊
樊小乖 張武雄 嚴格來講,應該說是「依他起用」時,在《法界論》中,「依他起性」只是「體性」而已 (例如水的溼性),「依他起用」才是「相應」。
所以執不執、取不取什麼的,都是在「起用」之後,而且「必定相應」。
樊小乖 「體性」是真如界,「用相」是現象界,要「起用」後才會有「現象」。@@
張武雄 樊小乖 哈,原來我太愛睏,沒看清楚😜
鄭來也 「體性」是真如界,「用相」是現象界,要「起用」後才會有「現象」。@@????是性用交集吧???不然要如何依他起性,再來依他性起用???
Snmr Miri 來也兄的腦波還太活躍,還在這個「依他起性」上動盪不已……
不要看到「依他起」這三個字就當做是動詞來用。
先把「依他起性」這四個字…當做就是一個名詞來看就好。然後,我們才可以看到「依他起性」…就是怎然的「寂然」。
註:當然要「具有」依他起性,然後才有辦法依他起用。「性用」就是因為「性為藏性,用是顯用」,因此,「性用」就是連接「真如界」與「現象界」的那一座橋樑。

(註:是很多人因「依他起性」的「依他起」而錯解了「性之義」。因為他們一直落入「依他起」這三個字,而把「依他起性」當做動詞來使用了,於是……非要「依他起性」…「動」起來不可……,但是這樣,就錯解「性」之義了。)
鄭來也 俺只是綜合小乖乖的死寂而已
鄭來也 不然他老是認為遊子法爾如是妄妄妄
Snmr Miri 小乖兄沒問題啦!我是怕來也兄還搞不懂什麼是「依他起性」!
樊小乖 鄭來也 倒是沒有認為「法爾是妄妄妄」,反倒是自己常在「妄妄妄」著打妄想,為什麼「法爾」呢?一定是還在自己不瞭解的境界,所以只能「法爾」... 這大概就是那一念無明... 🤣
Snmr Miri 不過,在佛教界似乎有不少人把「依他起性」當做是「依他起用」來解讀……?
然後,就變成了…只要一論及「依他起性」…他們就認為那就是「意識心」,因此,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想把「依他起性」消泯掉……,這個誤會真是大了……
Snmr Miri 註:在佛教界,似乎還沒有人很明確的在談「依他起用」?
為了加強對「依他起性」的認知,為了不錯解「依他起性」的法義,同時也是依著「體性用相」的理路,「法界論」提出了「依他起用」的這個名詞,這樣將有助於我們更能看懂什麼是「依他起性」,什麼是「依他起相」。
原則上,以「體性→用相」故,以「相應」故,「依他起用」的意思…就是指「依他」相應而起用,這沒問題。而「依他起相」的意思…就是指「依他」相應而起相,這也沒問題。
但是,若把「依他起性」解釋為…「依他」相應而起性,那問題可能就很大了。
如果一個人的文學造詣不夠精深的話,那麼,在這裡,他就會產生很大的錯解……就如上帖所說的那樣。
要知道,「依他起性」的「性」只能被「具有」,不是「依他相應而起」。
也就是說,所謂的「依他而起性」,事實上就已經是「起用」的意思,但這種「文法」卻很容被解讀為「這個性是依他才有的」,或會被解讀為「依他會起了什麼性?」…等等這些沒事找事的錯見出來……。

鄭來也 依他起性就是鏡体和鏡性,依他起用相就是鏡影,我們種下的業識種不是在鏡性裏嗎?,當然會有鏡性用的錯覺相應,但不是鏡性的問題本身還是覺照,本來就是依他起性,只是妄為明覺而已,遊子不是這樣嗎??
Snmr Miri 我只能說,要懂「法界大圓」並不是那麼容易。
從「阿賴耶識」細分之,以「本有種子」「新薰種子」故,這裡的「依他起性」就有「兩種」內容。
一種是「無明實性即佛性」,一種是「妄識執見」……
至於要如何「成佛」或「解脫」或「清淨」或「遍計所執」,其實也都同在這個「依他起性」的「性」裡面啊!
註:這裡的「依起起性」指的就是「阿賴耶識」的「依他起性」而不是「心的依他起性」。
因此,如何「覺」,或如何懂得「藏即賴耶識」…就看各人的功力了
Snmr Miri 不管如何,不要把「依他起性」和「依他起用」的語義搞混就是了,這樣才更能清楚的懂得「體性→用相」的理路。
鄭來也 那遍計執的業力種子是在依他起性裏??還是依他起用裏??還是都有??所以是性用相應的關係??
Snmr Miri 小乖兄說:所以執不執、取不取什麼的,都是在「起用」之後,而且「必定相應」。
來也兄說: 那遍計執的業力種子是在依他起性裏??還是依他起用裏??

.
我說,都沒有問題!是的,這種理路都在自己的看法中,都有自己的理路可以圓說。
不過,這兩者不同法的共同圓說,事實上就已經在「新薰種子」的這一則法義上。
果然,「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
註:阿賴耶識,甚深啊!現在,我或能略懂佛陀為什麼會說:「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了……
鄭來也
Snmr Miri
在「圓」裡面,說真的,我無法給大家一個很確切的答案,唯自己受用而已。
「法界大圓」若沒有繞起來,說真的想要看懂「阿賴耶識」是有困難的,因為……(略)。
Snmr Miri 因為,我們會在【藏識】裡的「新薰種子」的依他起性上起煩惱,而忘了「本有種子」的依他起性…才是真正的根本處……^^
Snmr Miri 以「新薰種子」故,能淨化。以「遍計所執〝性〞」故,能依「不相應」而淨化成「圓成實性」。
以「淨化」故,最後「本有種子」能起「無為的法爾如是法」,「淨化種子」能起般若「道種智」,於是能「行深般若」於法界中……
Snmr Miri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複製轉貼一次:
以「新薰種子」故,能淨化。以「遍計所執〝性〞」故,能依「不相應」而淨化成「圓成實性」。
以「淨化」故,最後「本有種子」能起「無為的法爾如是法」,「淨化種子」能起般若「道種智」,於是能「行深般若」於法界中……

鄭來也
鄭來也
這個也很重要
鄭來也 佛性如果是依他起性,法性就是依他起用,能量所蘊集成形,以「新薰種子」故,能淨化。以「遍計所執〝性〞」故,能依「不相應」而淨化成「圓成實性」。
以「淨化」故,最後「本有種子」能起「無為的法爾如是法」,「淨化種子」能起般若「道種智」,於是能「行深般若」於法界中……
鄭來也 再來會不會行深那是個人智慧的問題了
鄭來也 我想有七大種子才能行深吧?
Snmr Miri ● 佛性如果是依他起性,
◎佛性如何能依他起性?
◎所以,若懂得「依他起性」的真實義,那就要改成…「佛性如果是具有依他起性」………
◎這樣我的腦袋瓜才不會被你的語義搞得團團轉!
鄭來也 對!對!對!我懂遊子的意思了,當然高人要簽就低人的智慧,才比較強
(註:連續講了好幾天,到現在鄭來也才懂得「依他起性」的真正法義………。再註:以鄭來也的「文法」,以後還會有很多這樣的問題……,沒辦法,自我要求實在是太過草率了……)
Snmr Miri ●我想有七大種子才能行深吧?
◎七大種子法爾如是的依他起用就是「行」。
◎淨化的新薰種子,就是道種智,就是「般若」。
◎因而,「七大種子」的法爾如是之行,與「道種智」的智慧,要同時運作,才有辦法…行深般若……
鄭來也 張武雄不要笑,不然空寂無生要怎麼行深,就是有七大種子讓我們自行行深改進啊??
張武雄  👍
張武雄
鄭來也 阿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直接很自然的就笑了,可是看懂了後就要再按一次讚了👍
鄭來也
Snmr Miri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轉貼一次:
●我想有七大種子才能行深吧?
◎「七大種子」法爾如是的依他起用就是「行」。
◎「淨化的新薰種子」,就是道種智,就是「般若」。
◎因而,「七大種子」的法爾如是之行,與「道種智」的智慧,要同時運作,才有辦法…行深般若……!

張武雄 Snmr Miri 原來這就是 行深般若👍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