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11月6日上午10:47
由於佛法名相太過於細緻而複雜故,因此很多地方,我們很容易搞混其語義。
所以,若能事先懂得「心物相應」的內容的話,那麼,或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釐清各種法義的差別,彼此對論也才比較不會雞同鴨講的牛頭不對馬嘴。

容易搞混的兩個地方.jpg

張武雄
張武雄
完全破除盲區👍
Snmr Miri 謝謝武雄兄看得懂!讚!^^
Snmr Miri 看懂這幅圖之後,也才更有能力分別什麼是「萬法」什麼是「萬有」吧?
否則,「色」和「色法」若一直搞混其義,那麼「心生萬法」不被偷天換日的變成「心能生物」都難啊 !
張武雄 這真的是基礎啊,沒有「有」怎麼說「空」啊,沒有苦就沒有世尊的尋樂而解脫
Snmr Miri 所以,「法界論」的「心物相應論」…可以說就是所有佛法的基礎!^^
張武雄 Snmr Miri 感恩您的智慧,感恩大家的因緣🙏
Snmr Miri 簡單的說,以後的人,若看不懂「法界論」,然後竟說他能了知佛法大意,那…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難以置信的事……。^^
Snmr Miri 哈,我的意思是說,那些一直在批評「法界論」的人……
哈哈~~~,真的非常有他們自己的看法啦!^^
張武雄 Snmr Miri 只要法界論被流傳下去,一定再生1論、2論、3論的,不然世界就沒法相續了,哈哈
張武雄 Snmr Miri 只能等待因緣了
Snmr Miri 由於資料已經全部齊全故,因此,如果有成熟的因緣的話,「法界續論」、「法界相對論」…都將會陸續出版……。
或者,就由別人來幫忙寫「對法界論的看法」,那也無妨!^^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記得我們要一起行法界大圓喔
Snmr Miri 謝謝武雄兄!^^
只是我不是一個很積極(強求因緣)的人就是。
更何況「法界論」已經問世,因而其它所謂的「續論」,有因緣則做。若沒有因緣,那也樂得沒事,所以都很好!
也就是說,當真有一種很強大的因緣來臨的話,那必然會「隨緣的使之成功」囉!妙哉!
隨緣的能成功,若使之失敗,那就是不盡責的人;隨緣的會失敗,若還想強求成功,那就是我執了

張武雄 Snmr Miri 🙏
樊小乖 Snmr Miri 《法界論》的任一續部我都很期待,不過也許是我目前對《法界論》主要應用的關係,在恭聞任一經典時,我都會用《法界論》的模型去套,換句話說,《法界論》成了我的聞法工具!而且,還挺好用的!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能有以某部經為切入點的《法界論圖說》,或許一開始不用大經,可以用《心經》試試,最普遍及廣為人知,但很多人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只要人們能明白《法界論》與佛經的對應,也許,可以減少很多對《法界論》的偏見、幫助更多人透澈經典、不攻自破的《法界論》外道說、讓佛法更親民等等等,也不失一舉數得之舉。 😁
Snmr Miri 是已經有一本「法界心經」(用法界論的角度解析心經)等著重新整理之後就可以出書了,只是,這已經是很早以前的文字作品,因此還沒有「圖示」就是。
更重要的是,由於發覺有更重要的「法界論」的重點…必須在這本書之前說明白。又,目前在市面上,解譯《心經》的書,已經多到不計其數,因此,這一本「法界心經」,其能出書的因緣,若真有那樣的因緣的話,也已經被擠到很後面很後面去了。
Snmr Miri ●《法界論》成了我的聞法工具!而且,還挺好用的!
◎謝謝小乖兄,可以當「法界論」的「証」人唷!^^
樊小乖 Snmr Miri 《心經》解讀的書多,表示交叉參考的資源多啊!用《法界論》的角度剖析心經,對我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反而是:「讓大家瞭解《法界論》怎麼用」。
就是因為熟《心經》的人多,但半知半解的人也多,所以也正剛好用《法界論》來剖析《心經》,以及借《心經》來讓人熟悉《法界論》。
《法界論》最大的優勢是直觀的模型 (對我而言),熟了《法界論》,再拿去套在各經典當輔助工具,我是覺得事半功倍,起碼我現在都是這麼在用的。
惟《法界論》中的語義和「空性」的釋義一樣,非空非有、空有同義,這邊一般人不容易搞懂;但就算先以《緣起法》的《法界論》來切入,先說有,再說無,再說非有非無,再說皆非皆即、離非離即,循序漸進,也是不錯的啊~ 呵呵~
樊小乖 Snmr Miri 只是閒聊,並非站著說話不腰疼,不要誤會哦~
Snmr Miri 說真的,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解讀《心經》,可能會和一般傳統性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和啟發性,但,就先這樣了,若真有因緣的話,以後必然會出書就是。謝謝小乖兄!^^
樊小乖 Snmr Miri 無礙,小子是已經拿著《法界論》到處跑了,不過也深知搞出版也挺累的,就好像我一想到要備課,我就軟了... 隨緣隨緣~ 感恩合十~ 😊🙏
張武雄 樊小乖 兄弟,把那個色身變輕一點,可能會改善一些😄
張武雄 樊小乖 不然米粒兄出書記者要訪問你要當「證人」會擋住畫面😄
樊小乖 張武雄 講的像案發現場似的... XD
張武雄 樊小乖
張武雄 樊小乖 我們一起來啊,目標70
樊小乖 張武雄 生一場大病就有了,不急不急~ 😁
張武雄 樊小乖 38喔,放給他生病

Snmr Miri 這幅圖,要「加強解說」的地方,實在很多,但是若真要說的話,那將會一大串的說不完,太費神了,所以略過。^^
Snmr Miri 簡單拈提一下,若沒有「本來就如如存在的外境」可相應,那麼,以「本心」沒有外境可以「相應」故,在「法.覺.識」裡面…根本就不會有那些「心法、色法,能覺、所覺,見分、相分」…可被我們所「分別」論述!
Snmr Miri 不可否認的,是有某一些人把阿賴耶識所含藏的「所覺(相分)」變成了「外境」的「所覺之相」,於是錯以為「阿賴耶識」能生「外境」,再加上「心」「識」的混淆,於是就變成了「心能生萬有」,甚至是變成了「心能生物」,這種倒果為因的論述,渾然不知「心」「物(外境)」從本以來就平等(如來藏、不生不滅)的存在於法界之中……。
張武雄 Snmr Miri 有誰生誰的差別就有主客之分了,怎麼想也不會平等
Snmr Miri ●《心經》解讀的書多,表示交叉參考的資源多啊!用《法界論》的角度剖析心經,對我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反而是:「讓大家瞭解《法界論》怎麼用」。
◎「法界論心…經」大約共有60篇文章,底下只節錄其中一篇,先讀為快囉!^^
https://iamwhoiam999.pixnet.net/blog/post/278752729
◎其它的,要等以後有空的時候,再來慢慢整理。^^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可以轉貼心的轉換經過嗎?
Snmr Miri 沒問題!謝謝武雄兄!^^
Xiang Bing Feng 三界唯心不生不滅為實、餘皆言幻(有生滅)。穿衣吃飯世間為實無外境(外塵)無内塵。
心出生六識、能生與所生不同、所生言妄。心與物相應非識與物相應。心物相應由扶塵根至勝義根。意根觸法塵出生意識作分別了知、言識與物不相應。識從未接觸外塵言虛幻。非指外塵虚幻。参考
樊小乖 Xiang Bing Feng ●意根觸法塵出生意識作分別了知、言識與物不相應。識從未接觸外塵言虛幻。
○自始至終,「心」始終是那顆心,只是從妄為明覺起,故有言「識」,而錯將妄心當作真心。
○「心物相應」的語義,從一念不覺起,之後就全是心王了。
○「心物相應」的語義,亦包含了獨頭。
○「心物相應」的語義,「物」不一定是指四大,「妄境」也是物。
感恩法喜 😊🙏
Snmr Miri 小乖兄,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你的留言。寫得真讚!
另外,有關「妄境也是物」這個問題,待等一下若有空的話,我再來稍微申論一下。^^
當然,若有人說,「心中有物」,這個「物」就是指「妄境」,那當然是沒有疑義的。
Snmr Miri ●三界唯心不生不滅為實→穿衣吃飯世間為實
◎「三界」唯心是實,又為何「世間」的穿衣吃飯是實?
◎所以,「三界唯心」的真正語義,並不是Xiang Bing Feng兄所認為的那種「唯心是實」其它皆是虛幻。
◎「法界論」認為,不是只有「唯心是實」,其實「四大(物大)」也是實,即「皆如來藏 本不生滅」。
◎因此,「三界唯心」的語義,應該是指,有怎樣的心識,就住哪一個三界……,以如是因 如是果 故,我們又說「唯心所造」。也就是含有「自作自受」的意思,並不是說「物」(包括三界)都是「心」所創造出來的……。

張武雄 三界唯心,成佛也是同一個心,所以「心」有。
穿衣吃飯在世間那「物」也有了。
既然還在三界,說「沒有」能馬上超脫三界嗎?
Snmr Miri 所以「唯心」之義,並不是指法界一切「唯有心」才是真實,其他都是虛幻。
但在修行的過程中,以「心內求法」故,在禪定的時候,那真的要一切「唯心」才可以,然後我們才有辦法鑽進心的最裡層去,因此,完全的「唯識無境」…就是很重要的一門專修的功夫了。


Snmr Miri ●心出生六識、能生與所生不同、所生言妄
◎「能生」與「所生」雖言不同,但卻是一體兩面,也就是說,只要有「所生」,那必有「能生」,因此我們若說「所生」是妄,那麼其「能生」之「生」,必然也是妄。
Snmr Miri ●心與物相應非識與物相應
◎很高興,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心物相應」是有共識的。
◎至於「識與物相應」……,以「阿賴耶識」必具有「依他起性」故,此「識」必能「依他(外境)」而起作用,是名相應,以「相應」故,我們說「萬法唯識」,而「萬法唯識」的語義,和上面「三界唯心」的意思是一樣的,並不是說自己能生出意識心來。
◎簡單的說「識」必須「依他」才能生出萬法(包括意識心),而不是他自己能獨自生出意識心來。
Snmr Miri ●識從未接觸外塵言虛幻。非指外塵虚幻。
◎這也是我們的共識,沒問題。
◎我們的問題應該就是在「相應」的語義上。
◎不管如何,只要Xiang Bing Feng兄認為「非指外塵虚幻」,那麼這個「外塵(外境)」必然如如存在,而不是只有「唯識」或「唯心」而已。
◎但,從Xiang Bing Feng兄「能生、所生」的說法來看,似乎是認為:「外境(外塵)」是由識所生,所以才說是「虛幻」?但以「被生」而卻又不與「識」相觸故,所以「非虛幻」?
◎這種說法,似乎有點不合情理……

Snmr Miri 當然,Xiang Bing Feng兄所說的「所生」是指「六識」,但不管如何,一切道理的法則,應該都是可以通用的,因而我會故意用「外境」代替「意識心」來詰問,那是希望Xiang Bing Feng兄在「虛幻」與「非虛幻」之間…能互相貫通一下,這樣以後才有辦法一法通萬法。

Snmr Miri ●「物」不一定是指四大,「妄境」也是物。
◎「法界論」論「心物本有」,那麼這個「妄境」算不算是「物」呢?
◎嚴格說起來,不是。因為「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這對「法界論」來講是一種很明確的事實。
◎「法界論」除了說只有「心」「物」之外,還用另一種方式來定義「物界」:此「心」之外的一切有,通稱之為「物」。
◎但由於「文字語義」的關係,當我們說「心中有物」的時候,這個「物」顯然不是指「法界論」的這個「物」,而是指「 心中有滯礙、妄境、雜念」的意思。
◎因此,這個「妄境」其實還是屬於「心的妄識所顯現出來的一種境相」,就如「遍計所執相」一樣,所以這當然還是屬於「心的境界」而不屬於「法界論」的「物界」範圍。
◎職是之故,真的不宜將「心中有物的物」或「心的妄境」歸屬於「法界論」的「心物本有論」,否則很容易把「物界」明明白白的定義搞混!然後會在「心中有物」中…分不清楚「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這麼簡單的理論。

Snmr Miri ●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成理,心理相應則成法,心法相應則成萬法……
◎這句話再說得詳細一點就是:
心物相應則成境:這個「外境」…是指心對「物」的認知。
心境相應則成事:這個「事」是指…心對「境」的認知。
心事相應則成理:這個「理」是指…心對「事」的認知。
心理相應則成法:這個「法」是指…心對「理」的認知。
心法相應則成萬法:這個「萬法」是指…心對「一切法」的認知。
………
由上可知,除了最初的「心物相應」之外,其它的「境、事、理、法、萬法」,其內容都含有「心物相應」,只是「心物」的「物境」已經漸漸的消失,乃至於在末端的「萬法」中…很難被我們察覺「物」的存在,如此而已……
但,我們可以簡單的這樣認為:凡是被「心」所認知的就是「法」。
只是這個「法」,到最後的最後,可能只剩下「心的妄境」,然後此「妄境」就憑著過去「心物相應的潛意識」開始自己在玩自己。而此時的「物」早已不再參與其中了。(所以,我們必須從「妄識」中,追本溯源,才能確知「心物相應」的事實。)
不管如何,「心物相應」的過程中,「心」其實是一直在轉變的,因而從上面的式子,我們也可以完全用「心」的角度…來換成另一種說法:
心→心識→意識→執識→妄識→胡思亂想→白日夢→意識顛狂(瘋子)……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事實上,從「心識(妄為明覺)」的地方開始,我們就開始有了「妄境」,只是越到後面,這種「妄境」如果不加以清淨的話,很有可能會變成很不可收拾的一種「心識錯亂」……
以上,是從「心」的角度來看的,因此,任何的一種「心境」,可以說都是「自己」的心識變化,所以這些「心境」,乃至妄境、幻境…,都還是屬於「心」本身的範疇之內。
也就是說:心→心境→心事→心理→心法……→乃至妄境……,這些都是從「心」的角度來解讀的,而這些「心理狀態」都還是屬於「心」的範疇,只是,當我們在論這些「心境」的時候,還是離不開「外境(或追本溯源之後的那個物)」就是。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解釋的真詳盡,有時打字打到一半還在思考後續文字時,您就把答案po 出來了,真是佩服🙏
追本溯源真的很重要,就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哈哈,問答的過程中,教學相長,互相激盪
Snmr Miri 對一般法門來說,他們的進路都比較偏向…由下往上的追本溯源。
但「法界論」卻是直接從源頭論說下來的。
不可否認的,在「追本溯源」的路上,是比較容易落入很多不小心的誤區之中,讓人深陷難拔,最明顯的一件事就是,很多高人們都很厲害的一下子就把「物」給否定掉了,這樣,雖然可以很快的心無旁「物」的深入「心」中,但到最後想要「圓」整個法界…卻是非常困難的。
「法界論」,提供了另一種思惟模式,就直接談「心物本有」。然後,只要看懂而不排斥的人,將會很容易看懂各種法門的「心要」,然後可以依各種和自己相契合的法門…配合修行,不一定要依「法界論」才可以。因為,以「明見」心物本有故,絕不會落入那個法門的「牛角尖」裡面去,然後還反過來和「法界論」做冤家對頭……
樊小乖 Snmr Miri 在忙,無法多說,就簡略的說一下好了。
《法界論》對小子而言,有「理事」兩個層面,就事相而言,其實就如先前所述,只要能被心所覺知的,皆稱為「法」,其中包含了「『你』對我而言是物 (外境)」、「我在懷疑你跟某人背地裡說我壞話也是物 (妄境)」、「有車超車時,在腦海浮出被對向車撞的小劇場也是物 (妄境)」。
這些都是「覺知」,也都是「法」,只是滿滿的遍計所執!還記得我早期剛接觸《法界論》時,我一直在糾結「心心相應」麼?其實到後來發現,其實根本也沒有「心心相應」這碼事!因為自己的心還是心,別人的心不會成為自己的心,只要不是自己的心,相應的都是「物」,而這個「物」,就「事相」上來講,凡「所覺」之「物」皆為「物」,包含了所覺的「物、相、法」;而後,就是怎麼修證的功課了。
就「理」來講,「心」就是心,「物」就是物,空有同義,周遍法界,本不生滅;性覺必明、依他必起、體性用相、境事理法、重重緣起、無始無終、無量無邊,如是法界。
不過這只是小子的「應用」啦,略有不如法的,還請戳一下囉,呵呵~
※本想「簡略」的說一下想法,結果好像打多了... XDDD
張武雄 樊小乖 哈哈,兄弟其實是當講師的料,很能說
關於心心相應,我認為就是米粒兄一直強調的同理心了,我的心跟你的心是一樣的純淨、自然
Snmr Miri 好像是華嚴宗專門在講「理事法界」的?
沒研究,不曉得。
但從「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成理,心理相應則成法」的內容來看,「實際有的現象、行為」應該就是指「事」,而「專門在論法」的則稱之為「理」。
所以,理法皆能圓通而不礙事(行為),境事(行為)皆能正當如理而不違背法如是,那真是妙哉!
註:這不是重點,只因小乖兄有提到「理」「事」,故略說一下。
Snmr Miri ●●只要能被心所覺知的,皆稱為「法」,其中包含了「『你』對我而言是物 (外境)」
◎◎「你」是在「我之外」,當然是很如實的「外境」,而你所擁有的那個肉身,對「我」而言,當然就是「外境之物」。
●●「我在懷疑你跟某人背地裡說我壞話也是物 (妄境)」、「有車超車時,在腦海浮出被對向車撞的小劇場也是物 (妄境)」。
◎◎其實這已經是屬於自己的『心境』了,這不是「外境」。
◎◎註:「被超車」這是外境,「腦海浮出被對向車撞」這已經是「心境」之法了。也就是「心」與「被超車」這兩者相應,然後「浮出影像」的心境之法……。
◎◎然後,此「心」若再與「浮出 影像」相應的話,那麼,可能就會一直胡思亂想下去了……。
◎以上,是用「法界論」「心、物」的角度來回覆問題的。
.
◎不過,我們也要知道,若只是從「唯心」的角度來看,這些「心境」其實都算是「心相」,因為這些「相」,以「心」故,都不是「物」就是了。
◎但,若從「心中有物」的角度來看,這些「妄境」其實都是「物」………
◎哈哈~~,能知道在說什麼就好…。希望以後小乖兄不會亂了對「法界論」的認知……。
◎其實「法界論」是很簡單的,沒那麼複雜!^^

樊小乖 Snmr Miri 我一直在著墨要怎麼說?但不好說,那就緩緩先,先隨想隨打。
○心不在內,不在外。
○不是看得到才叫「物」,四大和看不看得到無關。
○「物質」、「能量」甚至「虛空」都是「色法」。
○心所覺知的是為「法」 (先不說所覺啥)。
○懷疑 blah blah (略),「所以的『念』」是我的重點。
○浮現出意外 blah blah (略),因為是一種「期待」的「念」...
胡思亂想的就跳過去,但當「相應」時會有「念」的,小子覺得,這種「相應」也是「法」,而且,也是不可思議!
小子不敢動不好的念,一發現總是立馬轉念!因為。。。業種。。。因為。。。相續。。。
真是隨便打,沒有章法。。。帶家人出門覓食去~ 😅

Xiang Bing Feng 能生:六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所生:一切法緣起性空。一切法不自生。
百法明門論:一切最勝故。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法,八識心王直接或間接出生或顯現。依七識妄心由本心出生,言三界唯心、能生萬法。
法界論如何論述無異識 。佛法非空非有。金剛經:(即非)(是名)之義。即非:以体論一切法空。是名:以相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体相性用本一体,離体相說性用、離性用說体相、皆非佛法。實與虛、外境與内塵皆已述不贅。参考
Snmr Miri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只要這個法不是從自性「單獨」生出的,那就沒問題。以「法」不從他生故。(註: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一切法不自生。
◎讚!這個沒問題。
●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法,八識心王直接或間接出生或顯現。
◎如果是指「法」而不是「物」的話,那也還好,沒什麼問題。
◎不過,那個「直接生 」,到底是怎樣的「直接生」?還有待商榷就是。
◎若是指「直接生法」的話,那可能就犯了上面那個「單獨生」的問題。當然,這個「直接生」可能會有一些我還無法理解的語義吧?或者只是我們「各自理解」的不同而已?不知Xiang Bing Feng兄 能舉例否?
●法界論如何論述無異識 。
◎感恩,合掌歡喜。^^
◎另外,其它的,也都沒問題,謝謝Xiang Bing Feng兄賜教,感恩!
Xiang Bing Feng 第七識末那、遍計所執、恆審思量。恆:本心直接出生後不滅。無餘涅槃滅。
Snmr Miri 至今方知Xiang Bing Feng兄是很有功底的人,只是言語過簡,有點難以完全會意就是。
所以,Xiang Bing Feng兄的意思是說:「第七識末那(遍計所執、恆審思量)」就是由阿賴耶識所直接生出的,當第七識末那出生之後,就恆常存在,不生不滅了。唯,處在「無餘涅槃」時,末那識就會消失無蹤了……
果是如此的話,那在阿賴耶識的「根本處」我們可能會有很多地方值得討論……
我會另外開題,Xiang Bing Feng兄 若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指教唷,感恩!如沒空,我自己也可能會自言自語下去就是,因為順便想給自己留下一些資料……^^

Snmr Miri ●還記得我早期剛接觸《法界論》時,我一直在糾結「心心相應」麼?其實到後來發現,其實根本也沒有「心心相應」這碼事!因為自己的心還是心,別人的心不會成為自己的心,只要不是自己的心,相應的都是「物」……
◎原則上,只要自己能懂得自己在說什麼,那大概沒問題,因此能理解小乖兄所說的「根本沒有心心相應這碼事」……
◎所以,沒問題!只是這樣,就還沒有狠狠的抓住「法界論」的心法就是了。
◎「法界論」的「心」雖然只是一切心的概論,但其實也是指每一個個別的眾生心,因而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只要在這「眾生心」之外的一切有,皆通稱之為「物」。
◎事實上,「法界論」也曾說過:在「萬法與萬法的相應上,其實更含有不可思議的〝心心相應〞」。所以……
◎也就是說,你的心有你的心所產生的萬法,我的心也有我的心所產生的萬法,他人亦復如是,於是,萬法與萬法之間的相應,事實上就有了所謂的「心心相應」。然後,法界更得以重重不可思議緣起。
◎以真的可以「心心相應」故,在「萬法皆空」的時候,「個人的心」將可以回歸到本來面目,而你我之心也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心心相印」,而不是只有「相應」而已。(註:他心通是指由此知彼故,還是屬於相應,而不是相印。)
◎簡單的說,「心」並不是只有一個「心」,而是泛指「眾生心」,而這一切的「眾生心」皆可以以一「心」統名之 ;同樣的,「物界」並不是只有一個器世間,而是泛指一切的「異次元世界」,而這些「異次元時空」皆可以以一「物」概括之。

樊小乖 Snmr Miri 小子對「眾生心」的看法,這時就是「無分別」的心了 (不二),沒有你的心、我的心,不是在海味一滴的角度,而是大海的角度了呀。
Snmr Miri 所以說是「心心相印」,因此,此佛知道彼佛在「想」什麼!
然後,「此佛」和「彼佛」,會心一笑,如此!
樊小乖 小子只是站在修證的角度,因為真如界還太遙遠,用意識心去揣摩,始終不究竟;但如果是在修證的角度,借假修真,用妄心找真心,我能清楚的知道「心」在起作用,境界現前,所有「相」都是「物」。
樊小乖 凡物相、心相、法相,皆被心「能覺」和「所覺」,藉「能覺」而妙用。
張武雄 Snmr Miri 有沒有花都無所謂,如果那時世尊正好在拉屎,我想現在佛前應該不是供花了,哈哈
Snmr Miri 「拉屎」也是法身啦!正好可以滋養(供養)萬物!
樊小乖 張武雄 嘻嘻~ 好久沒對論了,只是現在也正在趕東西呀... 苦惱啊... >"<
張武雄 樊小乖 還有苦惱就要繼續再轉一圈,日用就好,你可以的
Snmr Miri ●我能清楚的知道「心」在起作用,境界現前,所有「相」都是「物」。
◎別人的心,當然也是在「我心」之外,但我不說「物」而會說「外境」或說是「相」。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常常會在「物」的後面加上一個「外境」的註明,為的就是希望讀者略能略區別「物」和「外境」的內容是有點不一樣的。也才比較不會錯亂了「物」義!
◎因而,小乖兄這句話若能改成《我能清楚的知道「心」在起作用,境界現前,所有「相」都是「外境」。》這樣就不會和「物」搞混了。以後也才能狠狠的抓住法界論的心法……

樊小乖 Snmr Miri 小子是因為《法界論》以「心物」為模型,所以才說「心物」呀,但是不也常常在「物」的後面括上「外境」麼? XD
小子的重點其實只是,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只要不是自己的那顆心,就全是「物」,而這個「物」同時包含了「物相、心相、法相」,簡單的說,就是「相」,這個「相」能是「物 (四大)」,也能是「外境 (非四大)」。
這樣可否呢?😁
樊小乖 Snmr Miri 好像也怪怪的?其實「外境」本身就包含了「物」,只是看從哪個方向講啦,要表達的只是「心物相應」的「物」,能是四大和非四大。 😝
樊小乖 哈啦一下,若用「質能互換」的角度來看,「我『想』你」、「我『討厭』你」、「我『詛咒』你」的能量,為何不能是「四大」呢?心裡的小劇場也為何不能是「四大」呢? (溜) XDDD
Snmr Miri ●其實「外境」本身就包含了「物」,只是看從哪個方向講啦,
◎然也!只要能洞見「如來藏物」而不混淆「色」義,那就沒問題!然後,接下來就看說法者的能耐了。
◎另外「念力」和「能量」的相應,當然也算是「心物相應」。
Snmr Miri ◎但,不管如何,「心心相印」還是要「追本溯源」回到「心物相應」的地方才可以,因為……
◎因為「無明的心」是沒有能力「心心相印」的,若能「心心相印」那大家就都已經是本來佛了,怎麼還會「無始無明」?又怎麼還會「妄為明覺」?
◎所以,每個眾生心,都經過「妄為明覺」,然後「有能有所」的「心物相應」之後,才真正展現其「明覺」的。
◎然後,再經過「萬法與萬法」的相應之後,大家都在「心心相應」中…你我彼此在恩怨情仇的磨練中…由於「苦」的激盪…才慢慢「覺悟」的。
◎簡單的說,我們必須藉由「物」才能行,我們也有辦法因「相應」而變「相印」,乃至於「即心即物」………

讚 · 回覆 · 19小時   回覆分享2年
Snmr Miri
●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成理,心理相應則成法,心法相應則成萬法……
◎這句話裡的「心物相應則成境」,這個「境」的內容,除了是指《心對「物」的認知》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境」。
◎今天回顧此帖,覺得當時並沒有說得很清楚,所以,再補充一下。
◎當時是偏向「心境」而說的。但是,由於「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因此,在「心物相應」之後,除了「心境」之外,其實也有「物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色」、或「外境」、或「世界」、或「山河大地」……
◎然後,「心境相應則成事」這句話就包含了「心與心境的相應」和「心與外境的相應」,於是,這個「事」就又有了各種不同內容的事了……
◎同樣的,「心事相應則成理」,亦復如是。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這時候的「理」已經是怎樣的錯綜複雜了。甚深啊!
◎總之,其「理」甚深,唯,只能先以「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成理,心理相應則成法,心法相應則成萬法……」的這種「公式」來約略概括了。
◎因為一切「法」…都是由「心」所相應的,因此,一切如是「法」…當然都是「萬法唯心」的以「心」為主了。但是,除了「心法」之外,我們也要有能力看到「物」的演化理路才可以,這樣,才不會錯解「物」義。
◎註:只要錯解「物」義,或錯解「心物相應」之義,那麼,其人再怎麼厲害,也無法…正等正覺。

回覆1 分鐘( 註:於2022.11.6... 補充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