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分享了 1 則貼文。  話題高手 · 6月3日上午5:41
來也講古自by爽by文學5633

蕭正覺的孫正德老師的中觀金鑑又串改經文了,

然人家解深密經是說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不是說非胜义自性。?????

[0694a20] 「云何諸法勝義無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故,說名無自性性;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於諸法中,若是清淨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為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復有諸法圓成實相,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為勝義,亦得名為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諦故,無自性性之所顯故。由此因緣,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蕭正覺的孫正德老師的中觀金鑑又串改經文了,

然人家解深密經是說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不是說((((非胜义自性)))))。?????

~~~~~~~~~~~~~~~~~~~~~~~~~~~

孫正德中觀今鑑

故世尊

说此依他起性之法非清净所缘境界,亦因无有真实自性故非胜义自性。?????

的本识心体如来藏虽与七识俱,而自身犹如海浪身,六识心

海浪只是由本识心体依无明及业力而显现;六识心海浪虽然

从本识心海所激起,然而本识心海恒住清净所缘境界,恒不

与无明相应,故是胜义自性,故无有依他起之缘生自性;六

识心海浪恒住于本识心体所现之六尘境界中,恒是取境界而

分别者,于分别中取诸六尘而执著,或证悟之后舍而不执,

或凡夫位中分别为我与我所,或分别为非我与我所,故世尊

说此依他起性之法非清净所缘境界,亦因无有真实自性故((((非

胜义自性。)))))

Snmr Miri 「勝義無自性性」、「非勝義自性」,這兩者的語義,確實是相差甚遠。
Snmr Miri ●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我個人會比較特別注意這個「依他起相」的「相」字。
◎經文就是經文,真不是蓋的。
◎如果這裡寫的是「依他起性」,那我就頭大了。
Snmr Miri 因為「依他起性」的這個「性」是本自具有,不是依「圓成實」而起,然後才有。
鄭來也 正覺說 ~~~接下來,第三種「諸法勝義無自性性」。【云何諸法勝義無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故,說名無自性性。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於諸法中,若是清淨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為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性))))))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復有諸法圓成實相,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為勝義,亦得名為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諦故,無自性性之所顯故。由此因緣,名為勝義無自性性。】《解深密經》卷2由這段經文我們知道,
鄭來也 是不是被改過一字之差???
Snmr Miri 我不太懂經文,剛剛查了一下,應該是「依他起相」才對。
一字之差,相差十萬八千里。
正德老師是把「依他起性」當成了「依他起相」來論了,然後就… ,然後這裡面的問題…應該就很大了。
鄭來也
鄭來也
另外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三
[0704c20] 復次嗢拕南曰。
 攝無性知等  密意等所行
 通達與隨入  差別依為後
[0704c23] 問三種自性相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幾所攝。答都非所攝。問第二自性幾所攝。答四所攝。問第三自性幾所攝。答一所攝。問若依他起自性亦正智所攝。何故前說依他起自性緣遍計所執自性執應可了知。答彼意唯說依他起自性雜染分非清淨分。若清淨分當知緣彼無執應可了知。
[0705a01] 復次三種自性三種無自性性。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由相無自性性故。遍計所執自性說無自性。由生無自性性故。及勝義無自性性故。依他起自性說無自性。非自然有性故。非清淨所緣性故。唯由勝義無自性性故。圓成實自性說無自性。何以故。由此自性亦是勝義。亦一切法無自性性之所顯故。
鄭來也 為了要符合他的阿賴耶識能生物質萬有,八識最大,什麼事都可改,都是八識所生就是了,是經點表達錯了
鄭來也 Snmr Miri 我不太懂經文,剛剛查了一下,應該是「依他起相」才對。
一字之差,相差十萬八千里。
正德老師是把「依他起性」當成了「依他起相」來論了,然後就… ,然後這裡面的問題…應該就很大了。

Snmr Miri 很顯然的,他們錯解了「依他起性」的「性」義,而誤以為就是「相」了。
佛教界,應該也有很多人會很大意的在這裡忽略了「性」、「相」的差別吧?然後就囫圇吞棗了。
這樣的人,必須要好好了解一下「法界論」…體性用相…的理路才可以。

鄭來也 養輝法師 ~~~~~  三性即是三無性,三種自性一一皆是無性,是故說三無性。一相無性。因為遍計所執性是凡夫增益出來的沒有體相之法,由此體相都無,故說相無性。二生無性,因為依他起自性是依他眾緣所生之法,亦即阿賴耶識種現熏生之緣生法,以其是緣生而非自然生,故說依他起性為生無性。《顯揚》云:「何名生無性?謂緣力所生非自然有故。」[22] 三勝義無自性。圓成實是勝義諦,是一切諸法之無我性。以其既是勝義,又是無自性之所顯,故謂勝義無自性性。又不以依他起是勝義無自性性,因為依他起非是清淨所緣,無有勝義故。
鄭來也 https://www.fozang.org.tw/mag_article.php-id=46.htm  唯 識 轉 依
Snmr Miri 這種文謅謅的解釋,我看不懂啦!
還是法界論解釋的簡單,而且清楚:
●相無自性性。「相」以因緣和合故,本來「空性」,故「相」之性…本來就是「無自性」。
●生無自性性。只要無因緣,自然就不會形成(生)相,也不會「依他起」,所以「生(依他)」之性…本來就是「無自性」。
●勝義無自性性。以生無自性故,以相無自性性故,所謂的「圓成實性」也只是假名而名,故名「勝義無自性性」。

鄭來也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