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 天  2020.7.27.
藉用「各種法界的層次」來談談各種「涅槃」的涵義。

法界的各種層次.jpg

Snmr Miri 法界的第一個層次:
心物相應就是法,這個「法」的統稱,我們稱之為「法界」。
這時候的「法界」,純粹就是「有為法」。
Snmr Miri 法界的第二個層次:
把「有為法」空掉,也就是「諸法皆空」,然後進入「無為法」。
我們也可以說,這個階段就是破除了「見思二惑」,証得「諸法無我」、「無生」,或就是所謂的「涅槃」。
Snmr Miri 此時的涅槃分:「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Snmr Miri 法界的第三個層次:
以「無為法」為基礎,然後「無為」於一切「諸有為法」之中。
這個層次就是菩薩道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也就是在破「根深我法二執」(塵沙惑),也就是用「法界一體」的方式在「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Snmr Miri 以「法界一體」而繼續邁向究竟…,這就是「無住涅槃」。
Snmr Miri 法界的第四層次:
破除「無明惑」,能「即心即物」的証得「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法界體性智),於是所有「法界」之一切法,皆歸於「一真」,此是名「一真法界」。
Snmr Miri 這個層次,也就是「法界論」所說的「究竟涅槃」。也就是回到「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Snmr Miri 此時,將不再是「諸法空相」,而是變成了「諸法實相」。

朱建仲 法無定法 !
不會˙定有空相˙! 或 實相的˙˙能所依 ~
Snmr Miri 法無定法,不離法爾如是。
反過來說,就是要法爾如是,然後「法無定法」才有立論之處。
朱建仲 法界性 ! 不需 思議~
何苦 自擾
Snmr Miri 以「法爾如是」之法界性故,我才有能力…不思議的隨順其性而不自擾。
朱建仲 不可能˙˙˙˙˙!!
這個 騙不了人˙˙˙˙˙
只會徒增 記憶印象體
(遊子註:建仲兄真的錯解「諸法無我」了,所以他的「涅槃」義,是他個人的「無我」式涅槃。)
Snmr Miri 那無妨,這個不同觀點,就且當做是我們不同的看法,然後各自歡喜就是。
註:以「永恆的觀察者」故,才有不動法界半分毫的「究竟涅槃」可讓我們去成就。

Snmr Miri 如果我們能看懂這個「法界大圓」,那麼我們就能看到一個真相,那就是「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涅槃」就是一種過程,還不是究竟的止處,只因為已經「解脫」了,所以我們才稱之為…無為、自在、圓寂、寂滅、不生不滅……,以不再六道輪迴故。
Snmr Miri 由此可知,無餘涅槃就是針對小乘的「諸法空相」、「法無生」而說的。由於小乘的重點就是在「個人的解脫」,於是從「解脫」的角度來說,只要有辦法「識」「色」不再相緣的糾纏下去就可以了。因此,「無餘涅槃」就是他們權說的「究竟」之法。所以,他們只論到「無餘(依)」就不再深入的探討下去了。
Snmr Miri 但是,從大乘的角度來講,說真的,這時候才算是有能力真正「行道(行深般若)」的開始。
Snmr Miri 而真正有能力「行道」的原因就是「法爾如是」。
也就是說,從証得「無餘涅槃」到進入「不住涅槃」…就是一種「法爾如是」的進路。從無關發不發弘願的事。
然後,在「行道」的當下,也就是用「法爾如是(無為法)」的方式去「行深般若」的。

Snmr Miri 以「法爾如是」故,沒有一個覺悟者能「住」於「無餘涅槃」而不動。
因為「本覺」從來就是如是覺,沒有辦法「不覺」。「佛性」本來就是如是用,沒有辦法「不用」。

Snmr Miri 只要「有覺」「有用」就是「能動」,更何況,在破除了「見思二惑」之後,還有更細膩的「塵沙惑」需要破除。
所以,接下來的「佛性之用」才是不可思議的「行深」……。
除非,這個「阿羅漢」從此「不覺」「不用」的…住於涅槃境,否則,以「法爾如是」故,接下來的菩薩道就是必然的進路!
就算佛陀沒有訶斥,「佛性」也絕不會允許自己變成「焦芽敗種」的。

Snmr Miri 之所以會變成「焦芽敗種」那是因為,「厭惡緣起緣滅之苦」,而不再身臨其中,於是用「不知不覺的厭惡(或慣性的離苦)」來遠離一切無常之法。
要知道,「不知不覺的厭惡」、「業力的慣性」、「遠離的心思」…等等,都是一種「塵沙惑」……,這都將會違背「法爾如是」,違背真正的「無為」,於是……,竟變成了用「自己的功力」…「住於」所謂的「寂〝樂〞涅槃」,這樣就無法向更深的「塵沙惑」探究,也就無法進一步利用「道種智」來成就一切「後得智」。
於是,一切「後得智」就在這種「違背法爾如是而住於不覺不用之中」的境界…變成了「焦芽敗種」……
Snmr Miri 有人可能會說,阿羅漢的「諸漏永盡」就是已經斷除了「根深我法二執」。所以阿羅漢的「無餘涅槃」就已經是「究竟」了,可以不必再行菩薩道。所以,是否行「菩薩道」那是個人「願力」的問題。
能理解這種說法,而這種說法,通常也會把阿羅漢當做就是「佛」來等齊量觀。
但是,我個人對「覺行圓滿」的「佛」,則有更深入的看法,更何況是…要破「塵沙惑」「無明惑」,豈是那麼容易?豈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被「一悟永悟」而究竟的?
要知道……

Snmr Miri 要知道「阿羅漢」的習氣…也是很重的。
而這個「習氣」…唯有在「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無生法忍」中…才有辦法淨除。
Snmr Miri 所以,我的看法比較簡單,也就是說,「阿羅漢的習氣」就是「根深我法二執」,而這種「塵沙惑」,就是要行深於「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來「引蛇出洞」,然後再用「無生法忍」的方式「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要這樣,才有辦法淨除,乃至於完全破除「無明惑」……
Snmr Miri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阿羅漢如果不經過菩薩道的「行深般若」,然後他是如何淨除「根深我法二執(塵沙惑)」的。
因而,「法界論」才會說,菩薩道就是一種法爾如是的進路而已,這不是「有沒有發願」的問題。
當然,如果你要發願,那我也不反對就是,人家觀世音菩薩都可以「違背法爾如是」的倒駕慈航了,所以,我們的發願也沒什麼了不起就是!
朱建仲 能依˙所依˙˙˙˙!!
即是~ 纏
Snmr Miri 以「有為法」來說,就是纏。
以「無為法」來說,則能洞見其因緣,故能了知…如是因 如是果。
朱建仲 法塵緣影而已 !
千萬別 攝˙執˙˙˙˙˙
Snmr Miri 建仲兄看到的是「法塵緣影」,我看到的是「一真法界」。
但,不管如何,都可以不「攝執」就是。
朱建仲 Snmr Miri 一真法界也是 ( 幻 妄 )
Snmr Miri 或許,我也可以這麼說:一切妄也是真……
唯,以「真」、「妄」故,那…就暫且當做是「真妄一如」的妙義…來看待,無妨。
Snmr Miri 我是比較偏向「真」來看待法界萬物的,因而「允許」建仲兄可以如實的出現在我眼前,不會說你是虛妄!
朱建仲 對自己的 識流別異˙˙˙!
確實不容易去 觀察的清楚
朱建仲 加油吧~
Snmr Miri 加油!^^
(遊子註:建仲兄把「外境的如如有」錯當成了「法塵緣影」。)
Snmr Miri 剛剛看到這一則留言,看來我又揹了一個黑鍋。
《轉貼》●Kuaber King: 哈,不知天高地厚,膽敢獨創《法界論》,企圖超越 佛陀者,無端要求他人為他立誓;這在他看來,確不是什麼過份事…
只是,此好似地球都要為他一人轉般,委實未免太托大了。
可他可曾發覺?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