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0.10月9日上午7:30  · 
「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是一?還是二?還是三?還是多?
●是一。心物相應,本是一。但若從「心物相應而心物本有」的統合角度來看,這也是一。
●是二。這很明顯的,指的就是「心」和「物」,而且還是「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兩者隔歷分明而不相混。
●是三。這就是指「心」、「物」、「心物相應」這三者了。有其一,必有其三,掛一則漏二,法就不會完整。(如圖所示)
●是多。在「心」「物」之間,有了各種不同層次的相應,就有了不可思義的萬法。例如:「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理→心理相應則成法→心法相應則成萬法→萬法與萬法相應則成不可思議法界……」。
也就是說,在「相應」的「一元法」中,有其一必有其三。以「心物相應」故,至少有這三種內容,不能掛一漏萬。

法界論與三種相續.jpg


Snmr Miri
一而三,三而一,這裡面的理趣,我們一定要全部都能洞見才可以。然後,也才有辦法圓整個「心物相應」的法義。
否則,若偏於心,或偏於物,或只偏重於「心物相應」而忽略了「心物本有」,那都將很容易變成一種偏頗的論述。

註:三位一體的「相應法」,可以參考「法界論」的各種圖示,及其解說。
螢幕擷取畫面 2020-10-09 075727.jpg
鄭來也
遊子出書了?
Snmr Miri
哈,這圖片看起來還真有點像是書的樣子……
Snmr Miri
不過,這些圖檔都是以後出書的資料啦,所以也沒錯!
尤其是「法界百圖」這本書……
註:昨天那幅圖,竟然可以一幅化生十幾幅來,然後就把整個佛學的各種理路…解析得清清楚楚,實在是太棒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ermalink/712199526036438/
Snmr Miri
以前的人,純粹是用文字來說文解義,實在是不簡單。
法界論的圖,則可以讓這些「不簡單」的文字語義,變得清晰明瞭,例如像那個「能緣」、「所緣」……
我是把圖畫出來了之後才完全「看懂」能緣、所緣是怎樣「一體」的意思的……,以前只能在「能緣、所緣」的字義裡面,能來所去的,常常能所不出個所以能所來……。
Snmr Miri
以「能所」是一故,然後,也才更確認了「唯識所變」的「所變」…是怎樣的被「唯識的能變」所變現的!然後,我們說「所變」皆是「虛妄」(或說皆是「如來功德相」)。
「能、所」通通是「識」,唯用「能所」兩邊…來解釋這個「識」義而已。所以,果然是「唯識論」!
能變與所變的關係.jpg
Snmr Miri
以「所變」故,當然都是「虛妄」。
唯,亦以「所變」故,當然也都是「如來功德相」。

就看我們用什麼角度來解讀囉!然後,不要被「虛妄」所虛妄,這樣就好。
妙哉!
張武雄
Snmr Miri 也可以是根本智跟後得智🤔
Snmr Miri
在「所變」裡面我們所學到的「後得智」,實在很重要。因為「根本智」本有,我們不必擔心它會消失。倒是如果我們沒有努力學得「後得智」的話,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証到…有一個「根本智」,和如何懂得更進一步的用「所証得的根本智來証(成就)後來智」。

Snmr Miri
以前的人不談「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但在他們所說的法裡面,竟然處處有辦法完全符合「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個要點,所以真的是服了!
例如:《楞嚴經》在「業果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這三種相續中,竟然完全和「心、物、心物相應」的法則…相吻合,這豈只是一種巧合哉?他們是怎樣知道的?而竟然有辦法說得如此完備?奇哉!
又例如:三法印、三境、三性、三諦、三觀、識根塵、貪瞋痴……等等的各種「現象(法)」,事實上,皆沒有離開「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原理!妙哉!
法界論與三種相續.jpg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以前那些真修實証的人,在沒有「法界論」的情況下,其所說的實相內容,竟然都有辦法和「法界論」的原理相通,以致於能讓今天的「法界論」因此而沾光,真是感恩啊!
Snmr Miri
也因為如此,我相信,在未來,「法界論」在佛教界必有其立足之地!
只是,在此之前,以……故,還需經過千錘百煉就是!
Snmr Miri
亦以尚須千錘百煉故,感謝一切為此而添薪加柴的賢達人士,感恩!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