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1.2月23日上午7:16  · 
從這幅「心物本有與心物相應的進路」 圖…或許我們將可以看到「無生」之外的「有餘」是什麼?

心物本有與心物相應之進路.jpg

Snmr Miri
從「諸行無常」的角度來看,「無生」可以是「無常」的究竟處。如果我們不錯解「被無常所轉的那個知見」的話。
Snmr Miri
從「諸行猶相續」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無生」並不是究竟處,而是…才只是另一個開始而已。
Snmr Miri
《本事經》: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漏盡心解脫。任持最後身。名有餘涅槃。諸行猶相續。諸所受皆滅。寂靜永清涼。名無餘涅槃。
鄭來也

Snmr Miri
從「諸行無常→無生→諸行猶相續」,我們可以看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這三法印的進路。
心物本有與三法印的關係.jpg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無生」、「諸法無我」、「法空」、「空大」、「空覺」…的內蘊是什麼。

Snmr Miri
如果我們細心一點的話,就可以看到「諸法無我」不只是一 個「印」,而更是「印証」的那個「証」。
因此,如果我們能看到「証」之印,那我們將會更深入的看到「如何証」的內容。
也就是說,我們將能看到「如何使之無我」、「如何使之無生」的內蘊。換句話說「無我」「無生」就是一種動詞,是要我們「身體力行」的一個印,而不是擺在字面上被大家所朝拜或相信的一個「聖境」而已。
Snmr Miri
了知「諸行無常」之後,如何不被「諸行無常」所轉,這就是我們這個「心」地的問題了。
註:這裡面有很多「修心」的前行功夫,不再贅述,略過。因此,這裡就直接用法界論「心物相應就是法」的角度來論述。
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只要有辦法「心物不相應」就能確定「法無生」,也可以從「不相應」之中…因不相應的「空」而乍然有「無我」的覺受,於是……
於是,可以証得「無生」、「無我」、「法空」、「諸法空相」…,而這樣的「空然覺受」…我們稱之為「空覺」,也就是《楞嚴經》所說的「空大如來藏」。
然後,以「空覺」故,以「唯覺」故,証得「唯心」!

Snmr Miri
「空覺」與「唯覺」或「真覺」,都是一種「空然覺受」。
以「空然覺受」故,我們才說「無生」、「法無生」、「無我」、「諸法無我」、「諸法空相」……
亦以「空然覺受」故,能「空然覺照」。於是,能頓見「諸行猶相續」的真相……
而這個「真相」就是…當「心物不相應」的時候,這個和「自心相應的行」雖然已經止息。但是,當我們「唯心」之後,那個「心之外」的一切「行」…卻依然沒有停止。
也就是說「物(外境)」依然以它的法則相續而行,並沒有被「心」所「空」掉。於是,我們就可以在「無餘涅槃」中…看到「諸行猶相續」的事實,甚至可以洞見「物本有」的本來面目…就是怎樣的「四大如來藏」。

鄭來也

Snmr Miri
職是之故,我們能知「法無生」事實上就是指「心物不相應」的那個「不相應」時的狀態,因此……
因此,以「能証」故,我們將可以很明確的從「不相應的無生狀態」看到其「所餘」是什麼。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當然就是指「心本有」和「物本有」,沒有其它。
亦以「心物本有」故,然後才有辦法在「無生」之後,依然「法爾如是相應」的…諸行猶相續。否則,當一切在「無生」的時候…就已經通通結束了。

Snmr Miri
以「諸行猶相續」故,我們才有辦法於「無生」之後,不止於「無餘涅槃」,然後以「無生(無為法)」的方式…繼續「行深般若」……。
張武雄
Snmr Miri 到今天終於弄懂有餘跟無餘涅槃的真實義了,感恩師兄🙏
Snmr Miri
武雄兄早安!
「有餘」有兩種內容,一是專指「有餘涅槃」,二之指「剩餘」、「餘外」的意思,例如「無生之有餘」,就是指此「無生」之外的「還有的存在」……

Snmr Miri
註:從上面的圖來看,我們可以從「現象界」的地方看到「無生」是怎樣的「斷」(註:就是怎樣的被我們所「証」),然後從「斷(証)」的地方…也能看到「真如界」是怎樣用「心物本有」的方式來「不斷」,然後「相續」。
也可以看到,「無生」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就已經是一種「究竟」。但從法界論「法界大圓」的角度來看,這真的只是一個圓的轉折點,真的只是另一個「行深般若」的開始,真的還有三大阿僧祈劫的路要走……
陳巴里
以自我(實相)的本圆覺為圆心點再向外擴展(宇宙之容融)就有如漣漪至無量無辺無方际的真實止息才能成佛,也才是真正無修,因已修尽而無可修,才是圆滿。每一圈的漣漪皆是一世世的过程也成自我的心路历程及智慧,故佛說是真實語不妄語,這有如讀書上學,不上學不讀書不精勤是難以晉階另一層級的。顿的是心物夲有,念佛反聞聞自性亦是本有,人人本有,而這是初始,再一圈圈的圓覺擴展是慈悲是精進是福慧资糧,至無涯無所修時以福慧功德而成佛。當然亦可在本有時出界保任不來,可這非佛之本懷,佛言蕉芽、不再精進不能慈悲。参考
Snmr Miri
如是,所以一圈又一圈,一個圓又一個圓。
也希望今天的我已經比昨天的我…更進一步。然後看到更廣闊的「法界大圓」。
曾雍斌
知......道了
高朝遠
請師兄參閱 壇經 般若品
高朝遠
阿彌陀佛 師兄們早安吉祥
法是通流 無礙 無著
是故 機境應如 空中飛鳥迹 妙行無住
 · 回覆 · 分享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