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唯識論」的因變。本有種子不能自緣。真識的語義…(1)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個「如來藏心」的「識大」是本有嗎?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
來也兄的疑惑應該也是這個
鄭來也
Snmr Miri

忙到現在(除草→散步→泡澡),要休息了。明天再來回覆。大家晚安!^^
鄭來也
張武雄

諸位師兄晚安
Snmr Miri
●「識大」是本有嗎?
◎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識大」和其它「六大」是同位階的。也就是說…其它「見.空.地水火風」六大如來藏,如果是「本有」,那麼「識大如來藏」當然就是「本有」。
◎然後,也可以從「阿賴耶識」含藏有「七大本有種子」來看,這個一切法的「元素種子」…「七大」…當然就是「本有」。
Snmr Miri
其實,這種「唯性是論」的人,到最後也必然會以「性體」的角度來論這個「性」。
因為這個「性」必然是指「萬相(萬法.萬有)」的「本質」而不是「性質」。
因此,這個「本質」,到底會是怎樣的一種「體」或「本有」、還是一種「空性(真如)」,還是一種「空」,還是一種「虛無縹緲」…,那就看個人如何理解了。
我想…「玫瑰」如果會芬芳的話,那麼,就算稱「玫瑰」為「石頭」並不會改變其會芬芳的本質,所以……
所以,只要不否定這個「性」是一種異於「虛空」的「必然存在」,那麼,這個「必然存在」會是怎樣的「存在」…就很耐人尋味了……
Snmr Miri
●「性體」……
◎「法界論」能理解這種語意。
◎但,說真的,如果我們能了解「體→性→用→相」的理路的話,那麼,我們將更有能力洞見這個「性體」…原來就是怎樣的「體(自性)」,然後具有怎樣的「性(依他起性)」,然後能…依他起「用」的…變現出怎樣的一切「相」。

Snmr Miri
但,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真正的「本有」,只有兩個,那就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也就是說,在「心本有」和「物本有」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其它的「本有」。因為其它一切的「存在」(萬法.萬有)…都只是在「心物相應」之下的一種顯現而已。

Snmr Miri
以「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才是真正的「本有」故,於是,我們可以用其它的邏輯方式來解讀…「七大種子」為什麼是「本有」。而不是只因為「本有種子」…所以才是「本有」。
其實,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用「七大種子的勝義」來確認…「心物本有」。(註:如果無法看到這個「勝義」的話,那麼這個人有可能是被「本有」的文字義…所障了。也就是說,這種人在「體性用相」的理路中,他只能看到「性」,無法看到「體」。)
Snmr Miri
因而,若用「真如」的角度來批評「法界論的本有」就是一種「梵我的本有」的話,那麼,這種看法也未免太天真了。
因為,我也可以用同樣的角度來質疑「真如」為什麼是「真如」、為什麼是「真空妙有」、為什麼會「存在」、「真如」是從哪裡而生的……的時候,那麼…他們大概也只能用「本來就存在(本有)」來回答,如此而已。
這樣,知道我在說什麼嗎?因而,被「文字義」所限的人,我希望他們也有能力用…承認「真如」存在的那個「存在」…來洞見什麼是「心物本有」,如是祝福!
Snmr Miri
當然,也希望用「梵我」來批評「法界論」的人,能看懂「梵我」和「法界論」的差別到底在哪裡,這樣,或許將有助於我們釐清自己的邏輯思路。
梵我和法界論的差別.jpg

Snmr Miri
●他只能看到「性」,無法看到「體」。
◎這種人,很容易落入「性(性質)」的「功用」中而虛無縹緲,因為,打從他們的觀念中…從來就不相信「有」是存在的。於是最後,只能用「性」來代替…「不生不滅」的那個「存在(本有)」。
◎所以,這種人,必然會被「真如」的勝境所迷糊,然後於其「真空妙有」中…含糊其義。
◎是的,若我們不懂得「體性用相」的邏輯,那麼很可能就會落入「只相信濕性而不相信有水」的那種窘境。
◎是的,有「水」才有「濕性」可言,有「如來藏心」「如來藏物」的「本有」…才有「真如」可言。(註:以「心物相離」而空故,真如不生一法;以「心物相應」而有故,真如能生一切法。)
◎因此,若用「真如」的那種「含糊性(真空妙有)」來否定「心物本有」,那麼,想要看懂「直指實相」的「法界論」,可能就有如登天之難了。
◎由此可知,法界論的「心物本有」,就是在絕對的情況下…來說「本有」的。簡單的說,沒有這個「心物本有」,那麼一切的一切都將只是龜毛兔角而已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就是絕對的「本有」,然後,我們可以再從這個「絕對」來看其它勝義式的「本有」。
如「七大種子」者是,如「心界、物界」者是,如「心物相應」者是,如「法界」者是,如「相續不斷的緣起」者是,如「法住法位」者是,如「一切法真如」者是,如「一切根塵陰處界皆如來藏」者是,如「一真法界」者是………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緣起緣滅…就是怎樣的「本有」…然後不生不滅(無始無終)!也就是說,我們一定有智慧…可以從「無常」中看到「常」,然後「圓」一切法。
Snmr Miri
我們也可以用「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這個「本有」義。
只要有「相」(法界)的存在,那麼,必然就有「用」的存在,必然就有「性」的存在,必然就有「體」的存在,以「體→性→用→相」故。
而,這個「體」就是絕對的根本處,沒有這個「體」就一切免談!也就是說,這「一切免談」的根本語義…其實就是「本有」。
換句話說:沒有「體」,那根本就沒有「體性」的那個「性」可言。沒有「性」,根本就沒有「性用」的「用」可言。沒有「用,根本就沒有「用相」的「相」可言。沒有「相」,根本就沒有「相」的可被認知或文字敘述可言。沒有「認知」和「文字」,那麼……你就看不到這些文字了。我的意思是說,除了「文字」是子虛烏有之外,其實「你」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Snmr Miri
因此,「法界論」才說:
有其體,必有其性。有其性,必有其用。而當依他起用之後,必然就有作用之後的相產生。
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果,必有其因。
有其體,必有其相。有其相,必有其體。如是。
Snmr Miri
●有其體,必有其相。
◎當此「體」沒有「依他起用」時,此時的「相」就是一種「無相」。
◎以不起作用故。此時的「相」(或言「無相」),其實就是「體」本身,也就是「相」的本來面目。
◎只是,一般「頑空」的人,卻把這種「無相」的「無」當成了「本來面目」,因此,就看不到「體」了!
◎更嚴重的是,他們竟還會把這種「空(無生)」當成是「本體」,於是…就錯解了「空性(無生)」的語義。

Snmr Miri
●有其相,必有其體。
◎此有兩義。一是,往前推究,必有其「本體」。二是,此「相」又可以是「體」,然後,可以再繼續「體→性→用→相」下去。
◎因為,此「相」也可以是「體」的…一直「體性用相」下去。因而,若單從此「相續相」來看,這個「相續不斷的相」,其實就是所謂的「現象界」,也就是…有為法的法界。
◎因此,從這個「相續不斷的相」,反過來,一直往前推究的話,也會有兩種結果:一是,其結果還是「相續不斷的相」,以無始故。二是,能找到「相」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所謂的「根本處」或「本體」……
◎然後,我們有沒有辦法統合這兩種看法(這兩種法門),我想,這應該就是個人智慧的問題了。但,請不要在這兩種法門裡面張飛打岳飛的自找麻煩。牛頭不對馬嘴,無有了時啊!
Snmr Miri
●從這個「相續不斷的相」,一直往前推究……結果還是「相續不斷的相」,以無始故。
◎這種法門,最後還必須以「無生」來洞見什麼是「相續不斷的相」才可以,因此……
◎「無生」之義,甚深。
◎以甚深故,若看不懂法界論的「心物不相應」,那麼,想要看懂「無生」之真實義,說真的…並不是那麼容易。(略過)

Snmr Miri
所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識大」是不是「本有」,說真的,很難給予一個「是」或「不是」的界定。我只知道…以能理解其各種義故,然後,於我無礙!
Snmr Miri
備註:或有機會,再特別來討論一下「心物本有」和「七大本有種子」的關係。然後,我們將可以知道在「真如界」裡,「識大」、「見大」…是怎樣的無法「自緣」而生一切萬法。同樣的,「地.水.火.風」四大,也無法在真如界…「自緣」的生一切萬有……。
而其甚深妙理…就在「心物相應」裡面,妙哉!
 · 回覆 · 分享 · 2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