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1月5日上午7:25  · 
當我們開始進入「逆生死流」而開始消泯「能所相對」的那個「所」時,我們就開始有了「空」的覺受。
從《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空」的覺受過程…實在有著很多很多的層次。因此,一個初入禪定的人,一定要很有反觀自性的能力才好,才不會「得少為足」的以為已經完全証得了「空性」。然後,錯以為自己已經解脫了。

耳根圓通之禪定道次第.jpg

以頑空故 空見不純 不離六道輪迴.jpg

Snmr Miri
禪定中的「心識」,就是要「入流亡所」的越來越深入於「唯心(唯識)」之中。
然後,能逐漸破除「妄識執見」故,於是有了這樣的進路:對外境的執取→對身受的執取→對色身的執取→執念→念→心空→空覺→………

Snmr Miri
每一個進路,在「禪定的心識」中,都會有一層又一層而更深入的「空然覺受」。
但,不管這個「覺受」是如何,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已經深入到禪定的哪一個層次,禪定中的色身還是色身,禪定外的外境還是外境……
所以,所謂的「空然覺受」,其實就是……越來越不被「外境所糾纏」,越來越不執著於我身的人我,越來越消泯自己的妄識執見,越來越能以清淨無染的「覺」來…法爾如是的「性覺必明」……

Snmr Miri
只是,以某種原因,我們很容易「得少為足」,然後就……
甚至,還會過度誇大「空受」的那個「空境」,於是就……
Snmr Miri
「返聞自性」的功夫,如果我們做得不夠紮實,那麼,會落入「頑空」的誤區,那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Snmr Miri
以法住法位故,我們的「根性(妄見)」…其實將會藉著「空」而如如實實的展現出「自己的我見」來……
只是,以返聞自性的功夫不夠紮實的緣故,於是……
於是,以被讀心獸所矇蔽故,這種「頑空」之人…就會以「空見」來掩飾自己的「妄見」,於是…「黑著底的根性」…那道銅牆鐵壁的根性…竟然也可以那麼瀟灑的被自己的空見給空掉了……。
最後,讀心獸就會用「貪、瞋、淫、怒…皆涅槃」的妙境……來讓「頑空者」變成了追逐五欲六塵的三昧勇士。

Snmr Miri
只是,那道銅牆鐵壁的根性…真的就這樣被空掉了嗎?
嗯,那個「黑著底的根性」…如果沒有被空掉的話,那麼以「法住法位」故,這個「根性」必然會化做「苦」的形式…很明確的來告訴頑空者說……你一點也不空。
這個「苦」,就是:生死輪迴。
所以,「生死輪迴」有什麼不好?因為它正在時時刻刻的告訴我們……(略過)
Snmr Miri
「苦」,就是我們最嚴厲的老師,他…一點也不會放水!
Snmr Miri
看到有人轉載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於是轉貼過來,待以後有空再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轉載) 佛說緣生的背後,是要揭示無生之旨。有人讀過《中論》的破四生,便以為錯的是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而不是「緣生」,於是把「緣生」執得牢牢的。殊不知,緣生只是破自性的方便語,若執「緣生」,還同所破。還有的人分不清「緣生」和「他生」的區別,口中雖念叨「緣生」,其實心中想的還是「他生」。所以龍樹在破完四生後,擔心有人反執「緣生」,於是緊接著就老婆心切地破緣生,如其說:「若果從緣生,是緣無自性,從無自性生,何得從緣生?」 有人可能會反駁,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第一義諦固然是無生,而世俗諦則是緣生,此有何錯?吉藏大師指出,龍樹菩薩此處正是要點破 #二諦均是無生,如其在《論疏》中所說的:「由來但明一諦生,一諦不生,欲對破彼計,故明二諦俱無有生。又明二諦俱不生者,欲示一切法本來畢竟無生,令一切眾生悟無生忍,故明二諦俱無生。所以然者?夫心若有生即有所依,有所依即有所縛,有所縛不得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尚不得二乘,何況佛道?若心無生即無所依,離一切縛即便得中道。」
Snmr Miri
這裡好像有解釋,待有空再來看。
https://philochampion.pixnet.net/blog/post/43752462
PHILOCHAMPION.PIXNET.NET
中論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 造口業影評+無聊讀書會 :: 痞客邦 ::
Snmr Miri
● 殊不知,緣生只是破自性的方便語,若執「緣生」,還同所破。
◎註:要破的是那個「執」,而不是「緣生」,若一定要「破緣生」,那又落入另一種錯見…而不自知。
◎第一次看到「中論觀因緣品」,唯,乍看之下,有點失望的說。且待以後有空,再來細看。
· 回覆 · 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