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1月6日上午7:04  · 
返聞自性,能力強的人,可以藉著「空性見」更清楚的看到自己那道有如銅牆鐵壁的業習,然後更加精進的「悟後起修」。
當然,如果我們有了更高「空性見」的層次,或已經解脫,那麼,我們也可以「乘願再來」,然後用「行深般若」的方式……邁向究竟涅槃。

耳根圓通之禪定道次第.jpg

以空性見為基 行深般若.jpg

Snmr Miri
● 乘願再來
◎ 這個願有兩種,也就是「獲二殊勝」的另一種解釋。
第一願、是「邁向成佛之道」,也就是「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第二願、是「普渡眾生,因為眾生苦即是我苦」。也就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Snmr Miri
註:此「二願」也是《寶積經》所說的…菩薩「深樂涅槃,而遊生死。」以「涅槃」不離「生死」故。

Snmr Miri
不管是「獲二殊勝」的「上合諸佛、下合眾生」,還是「乘願再來」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都是「法爾如是」的必然進路……
因為,一個真正向「內心求法」而感受到「法界一體」的人,必然會更進一步的藉用「現量的法界因緣」,然後「不住涅槃(不離法界)」的以「行深般若」的方式來「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Snmr Miri
●不住涅槃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涅槃」的三個層次:
住涅槃(生死解脫)→不住涅槃(行深般若)→不住而住涅槃(如來法身)
◎待有空,再用圖示來解構一下,我們就可以一目瞭然。
 · 回覆 · 分享 · 3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