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6.4...上午6:17
從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到「真識」的本義。
也可以從這幅圖,進一步的…看到各種層次的「真識」。

真識→唯識→唯識真義.jpg

Snmr Miri
「真識」的本義,就是「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的那個「識大」,也就是「性覺必明」的那個「性覺」。
Snmr Miri
唯,以「性覺必明」故,以「遍計所執性」故,這個「必明」竟變成了「妄為明覺」。
而,這個「妄為明覺」就是指「第八識」,也就是「阿賴耶識 因緣力故 自體生時…」的這個「自體生時」的「阿賴耶識」。

Snmr Miri
「性覺必明」,為什麼會因「遍計所執」而彎成「妄為明覺」?很耐人尋味唷!
以「必明」故,其「所明」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所明」?真的很耐人尋味!
其關鍵…就是在「能」「所」。
而,為什麼會有「能」「所」呢?我相信只要看懂「法界論」的「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就能很清楚的從「相應」的地方…了知其理趣!
否則,我們大概只能把這個「能所」推給「妄為明覺」了。然後說,是因為這樣的「無明」,才「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的!然後,當我們錯解此「〝真〞所」而被那個「妄所」偷天換日之後,於是,我們就會錯以為…是這個「妄為明覺」生出了「所」,而看不到真正「所」處的「如來藏物」,於是就…「此所」非「 彼所」的變成了「三世佛冤」。
Snmr Miri
●為什麼會因「遍計所執」而彎成「妄為明覺」?
◎本來這個「彎」是「變」的筆誤。
◎後來,發覺這個「彎」義…其實也很傳神,於是就不修正了。^^
Snmr Miri
●其關鍵…就是在「能」「所」。
◎想要看懂這個「能→x←所」的密義,一定要看好好懂「能所」的「法界圖示」才可以。
◎因為「法界圖示」可以把…很容易讓我們糊塗的「能所」…很簡明的完全表達出來。
◎這兩天,會抽空把這相關的兩幅圖po上來。

Snmr Miri
●我們就會錯以為…是這個「妄為明覺」生出了「所」,而看不到真正「所」處的「如來藏物」……
◎「妄為明覺」,本身就是一種「本具的遍計所執性」,因此,這個「所」早就在這個「妄」裡面,我們怎麼可以說…是「妄為明覺」生出這個「所」來呢?然後,還說「如來藏物」就是被這個「妄」所生出來的。真是「竹篙逗菜刀」。
Snmr Miri
◎簡單的說,是因為有了「所」才稱之為「妄」,而不是因為「妄」才生出「所」來的。
◎「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這個「所既妄立」…妙哉!(註:以「所既妄立」故,這個「能(能識的能)」也就變成「妄能」了。)
◎因此,只要能知道「因所而妄」而不是「因妄而生所」,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識」之所以會「因彼起」,那是因為彼「如來藏物」…才有辦法「所既妄立」,然後,此「識」…才會變成「妄識(執見)」的。
◎由此可知,「如來藏物」的這個「所」,真的不是由「識」所生。反倒是…要先有「如來藏物」,才有辦法「識因彼起」。然後才有「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這樣的說法。
◎也就是說,當「識因彼起」的這個「識」,其自身起了「所」見之後,這個「識」就變成了「妄識」……。(註:接著以「內變為種」故,於是…一切唯識之所變,皆是「妄識」之所生,然後…接下來的一切…那就是所謂「唯識虛妄」的理路了。)
◎而這個「唯識虛妄」要如何變成「真識」呢?妙哉!(註:這個「唯識所變」的「虛妄」…如何變成「唯真識所識而不再虛妄」呢?妙哉!)

◎所以,如何洞見這個「所」義,其實,也正是整個「唯識真義」裡面…到底會是「妄識」還是「真識」的關鍵所在。
Snmr Miri
●這個「所」早就在這個「妄」裡面,
◎所以,我們修行的功夫…就是要從「妄為明覺」的這個「妄」下手,也就是…要從自身早已存在的那個「妄所(遍計所執)」下手,怎麼可以從「被妄所錯覺的那個所處(外境)」下手呢?顛倒人 才這樣!
Snmr Miri
●然後,還說「如來藏物」就是被這個「妄(真識)」所生出來的。
◎像這樣的錯見,就會落入「梵我真常」的誤區。
.
●怎麼可以從「被妄所錯覺的那個所處(外境)」下手呢?
◎像這樣的錯用功,就很容易落入「頑空」的誤區。

Snmr Miri
●「阿賴耶識 因緣力故 自體生時…」的這個「自體生時」的「阿賴耶識」。
◎其實,這時的「阿賴耶識」就是指「第八識」或「八識」。也就是指狹義的「阿賴耶識」。(圖中箭頭的範圍)
◎而到了「自體生時 內變為種 及有根身 外變為器」這個時候,才是廣義的「阿賴耶識」。(圖中,方形的所有範圍,就是阿賴耶識。)
◎因此,這個「狹義」與「廣義」如果分不清楚的話,那麼…兩派人馬的法義辯証,其實就是張飛打岳飛的一場混仗而已。
◎然後,支持「藏即賴耶識」的人,卻又把「第八識」錯當成是「廣義的阿賴耶識」,於是這樣的「阿賴耶識(第八識)」不被變成能生萬有的「梵我」也難啊!
Snmr Miri
早上,隨著心情,說了一些題外話……
接下來,言歸正傳,就繼續談「真識」各種層次的內容。
Snmr Miri
先談其中四種不同層次的內容:
1、就是指「識大」,也就是「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的這個「真識」。直白的說,就是指「性覺必明」的這個「性覺」。
2、就是指「三識」裡的「真識」。也就是指…清淨無垢的第八識,又稱第九識、無垢識、真如識、如來藏識、阿摩羅識。(三識:真識、現識、分別事識)
3、就是「阿賴耶識(現識)」裡的「真識」,也就是…「阿賴耶識 因緣力故 自體生時…」的這個「自體」。
4、就是指「唯識真義」。也就是指「自體生時 內變為種 及有根身 外變為器」的這個廣義的「識」。而我們必須洞見這個廣義的「唯識是論」,然後才有辦法了解「唯識真義」,也才有辦法…真正懂得什麼叫「唯識」……

Snmr Miri
次談另外兩種不同層次的「真識」:
1、就是指「如來藏心」,也就是「識的心體」,或「唯識的因地」。以「識」之「體」故,以「識」之「因」故,此「如來藏心」就是「識」的…「真識」。也就是「識」的真正根本處。
2、就是指「分別事識」,也就是此「了別之識」在清淨無染時,所見的…就是「清淨相」而不是「遍計所執相」,於是能「如實」洞見一切外境之「本來面目(實相)」,「如實洞見」就是「真識」,用白話來說就是…真知灼見。

Snmr Miri
以上,對於「真識」各種不同層次的內容,事實上,只要從上面的「解構圖」來解讀,是可以一清二楚的。
回覆分享2天

Snmr Miri
順便看一下別人對「識」和「名色」的看法。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35621683410958/posts/2892293094410471
真如華:
缘觉是先观十因缘,知道名色是由一个识所生,有了名色,才会有六入,触,受,爱取有,才会轮回三界。
然后再顺观十二因缘,知道会产生名色,六入,爱取有,是因为有无明作为助缘,对过去世的身口意行和自我意识产生贪爱执着,阿赖耶识收藏的无明种子才会出生下一世。
然后逆观十二因缘,知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如此。。。。如此。。。
这样就能证得缘觉果。
但能证得哪一个层次,则是看各人机缘根器。
至于为何需要以十因缘为基础呢?
因为只有相信阿赖耶识不会随着灭尽名色而消失,才不会产生断灭恐惧,才能断除五蕴名色的我见,不然不能成就。
另外,十因缘和十二因缘虽然都有识,但十因缘是生出名色的识(阿赖耶识)。
十二因缘是前世的意识(名色的名)。

Snmr Miri
突然發覺,「識因彼起」和「齊識而返 不能過彼」的這個「彼」…很有意思。因為這個「彼」的本義…都不是「識」的意思。
尤其是,「不能過彼」的「彼」…是指「名色」。
因此,若把「不能過彼」的「彼」解釋成「識」的話,那麼「識→名色→六入→……」的這個「名色」就會變成是由「識」所生……
那,這樣想要了解「識色相緣」(業識、名色,兩者相互為緣)的義理,可能就有困難了。
回覆分享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