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6.17...上午5:55
略談一下「轉識成智」的基本條件。

轉識成智.jpg

Snmr Miri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上下圖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在「識因彼起」和「空然覺照」的地方,至於,其它的,可以說完全一模一樣。
Snmr Miri
因此,如何讓「識因彼起」的那個「妄為明覺」變成「不妄」而可以「空然覺照」,那我們就有能力「轉識成智」了。
Snmr Miri
所以,若想要「轉識成智」,那麼,解五結→空覺→(心物不相應、解脫)→寂滅現前→証得根本智,這就是最基本的必然條件了。
証得根本智.jpg
Snmr Miri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還沒有完全「空覺」的能力來「空然覺照」,那麼,想要「轉識成智」就幾乎不可能了。因為那個「妄(能所)」之「遍計所執」…還沒有完全消失(空、清淨無染),那麼……。
以「妄之質(執)」故,其「器」…終究不離其「妄」。

Snmr Miri
●証得根本智
◎什麼是「根本智」?
◎既然上面說「其它的完全一模一樣」,因此,這個「根本智」可以說就是我們所本具的「佛性」。
◎只是,因為有了「心物不相應」的「空覺→空然覺照」之後,於是就「遍計所執→遍計不執」,然後,這個「本性」 …就由「遍計之識」轉成同樣可以「遍計」之「智」了。以不再「妄執」故。
◎由此可知,想要轉這個「遍計(所執)性」,其功德力完全在於「解五結」,然後,得以用「空(清淨無執)」來証得「根本智(佛性)」。
◎此時,我們可以說…已經「証得空性」,也可以說…這就是「眼見佛性」。

Snmr Miri
其實,用「佛性」的角度來看「根本智」會簡單得許多,因為,我們就可以直接從「遍計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的地方…直接看到「根本智」的源頭。
然後確認:如果沒有「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的話,那麼,「遍計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本來就是道道地地的「根本智」。
尤其是這個「依他起性」,妙哉!以能「依他起」故,能如是知「圓成實」之本有,亦能如是知「遍計」之一切用……。妙哉!
Snmr Miri
註:「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從「法界論」角度來看,從來就是「一個體性」,同時具有, 沒有先來後到的問題。
Snmr Miri
順便看一下…在不同因緣的解讀之下,其人在「轉識成智」之後…還會是怎樣的「智」……
《这就是为什么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会在凡夫的感知世界里的存在感,如此真切的原因。》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35621683410958/posts/2897770720529375/
Snmr Miri
●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個「遍計所執性」…非常重要呀,因為…(另述),怎麼會「根本不存在」呢?
◎這樣不就是在說…「法界論」根本就不是「聖者」的智見?其實也是啦!畢竟「法界論」再怎樣的「唯實相是論」,也只是一種「論」而已。
◎所以……。(略過)
Snmr Miri
所以,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因緣之下,用他的「自以為是」…來解讀自己的看法……。又,從轉貼文底下的留言,更可以看到各種不同角度(心性、執見)的立場…。
以此返觀,其實「法界論」,亦復如是!因此,能知「遍計所執性」…果然妙哉!
Snmr Miri
我們也可以從這種「正真的學佛人」的「義正嚴詞」的語言上…看到令人「毛骨聳然」的「自以為是」。所以,什麼是「真正學佛人」呢?耐人尋味啊!
《轉貼》
G×××:🙏🙏🙏
若是談世俗的心靈雞湯,各人隨意發揮或許無傷大雅。然而,所談或貼文若是以佛菩薩或是以佛法為名,則非各人得隨己意所肆解的!
正真的學佛人都應該知道,錯說佛法就是謗法、謗佛,甚至一併犯下謗三寶的大惡業,若未及早如法殷殷懺悔滅罪,捨壽後極不可愛的異熟果報難量(不妨自查經典)!因錯說、誤說而影響到閱讀者對佛法的錯解,而招致誤人法身慧命,則又是難以收拾的罪過,是以建議何妨謹慎為要!

David Wu
南無阿彌陀佛
Snmr Miri
●這個「根本智」可以說就是我們所本具的「佛性」。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根本智」,其實每一個人都本來就具有。而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智」,那是因為「証」的關係。
◎也就是說,經過「解五結」之後,以「清淨無染」的「空覺」…毫無「執見(妄見)」的…「確認」了這個「佛性」…從來就依其「性覺必明之性」…法爾如是的起了「覺」的作用……
◎上面所說的「洞見」就是一種「智」。而「被洞見(被証)」的…更是「能洞見者」的一種「所証」,因此,我們說,有辦法「能所」的這個「本身」…就是「佛性」!
(註:這裡的「被洞見」,非指「外境」,而是指「自性」本身。)
◎簡單的說,「依他起性(遍計性、圓成實性)」就是「智體」,而「依他起覺」…這就是「智」。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法爾如是依他起」的這個「能起」…就是「根本智」,而「依他」而起…能更進一步「善分別〝他〞」的…就是「後得智」。

Snmr Miri
然後,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根本智」就是「無分別智」,以「性覺必明」故。也可以知道,為什麼「後得智」就是「分別智」,以「復了別彼」故,我們才不會拿屎當飯吃。(註: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知道下一篇文章所論的「根本識」就是「無分別識」;「後得識」就是一種「分別識」。)
回覆分享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