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8月17日上午10:42
「妄為明覺」與「能所雙泯」之進路圖解:

圖解《妄為明覺.能所雙泯》.jpg

鄭來也
Snmr Miri
看懂圖示,我們就能知道「妄為明覺」就是一種「法爾如是」,而不是所謂的「一念不覺」。
因而對於一般常說的「一念不覺」,其語意,我們我必須用另一種更高的層次來解讀才可以,否則我們將會被「一念不覺」所困。因為我們從來都是「明覺」,沒有「一念不覺」過!
樊小乖 Snmr Miri 其實不用太去糾結「一念不覺」,也只是角度上的問題而已,就如同「本有」和「無生」,若僅用「常見」或「斷滅」任一邊去看,就是生死大敵,但其實也就是在講一件事。
「一念不覺」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就「自性」而言的「一念現前當下清淨心」;一個是相上的角度,因為「當下清淨」,所以「看上去」「一念不覺」。
就如同「心物相應即為法」,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法」真的「生」了嗎?或「法」真的「滅」了嗎?就只是是否被心「能所」了沒而已,本無生,本無滅。
您老在考較小子對吧!故意拉一邊站,故意玩文字... 🤣
Snmr Miri 我並沒有拉一邊站,但是得先站你「不用太去糾結」這一邊才可以,然後再來說什麼是「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要知道,目前真的已經有很多很厲害的行者(有各種派別)…就在這「差之毫釐」的觀念中,最後竟橫目一切的…要把一切「現象界」都斷除掉才可以。
因為,他們認為…「現象界的一切有」都是「眼翳」,或都是「虛妄」,或都是「一念不覺所生出來的」,或「一切有都是無常 不是究竟涅槃法」……!然後……
所以,我才說《「一念不覺」,其語意,我們我必須用另一種更高的層次來解讀才可以》,然後,我們才能看到更進一步的不可思議的進路。

Snmr Miri 對於能圓融其義的人來說,「本有」與「無生」,就只是同義詞而已。
因此,我能看懂「緣起性空」的妙義,無礙,以「性空」從來不礙「本有」故。
但是,卻有太多「性空論」者…看不懂「本有」,然後就「太糾結於本有」的語義,竟一直用「他們的性空」來和「法界論」過不去,所以……
所以,這些人,正好可以用「法界論」把他們篩檢出來,然後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起心動念」的來面對「心物本有的法界實相」。
.
「本有」之義,妙矣哉!至少已經先打到了頑空者那根已經被頑空催眠的神經,然後可以不空的跳出來和「法界論」過不去。感恩!^^
樊小乖 Snmr Miri 因為擔心您沒有「但書」,等於是一鍋端「一念不覺」,怕引來無謂的筆戰而已... 而且現在普遍還有大招,就是被截頭斷尾的擷圖... 🤣
Snmr Miri 「但書」是沒有用的。更何況是人微言輕。
不信的話,小乖兄以後可以用「本有」的說法…去和佛教界的人士論論看就知道。
且不管別人會在圓中的這一點去撞另一點,還是樂於斷章取義的稻草人式批評,也不管與佛教界是有緣還是無緣,我還是專心的畫(話)我的「法界大圓」就是,因為有辦法於任何「截圖」的小點中,明明白白的看到「法界大圓」,那就是我個人「不會被糾結」的安心之處!
.
註:也因為如此,也才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能力,也越來越渺小……
樊小乖 Snmr Miri 做為一個客觀的立場,小子覺得,您所謂「無力感」,來源您太過急於將您腦袋中的東西灌到別人腦袋去了,先不論《法界論》,現在光台面上各宗各派各論就爭吵不休了,所以《法界論》會被抨擊,似乎也不算太難理解... 無關乎好不好,純粹就是知見之戰,而且更多時候,人們總是為吐槽而吐槽,有多少人能容於別人否定自己呢?
任何法都是工具,《法界論》也是。《法界論》可深可淺,最簡可表相自緣起法,最深的可探至實相般若,但我想,大部分第一次看《法界論》的人,止步於「緣起」就直接貼上小乘的標籤了,就成了不了義的代名詞了,這時候若嘲諷模式再開下去,就變狂魔二人組了 (誤)... XD
平常心唄~ 真金不怕火煉,小子就覺得《法界論》很棒!對交互印證超有幫助der~ 大讚! (y) (y) (y)
Snmr Miri 謝謝小乖兄的讚許!^^
另外:
●做為一個客觀的立場,小子覺得,您所謂「無力感」,來源您太過急於將您腦袋中的東西灌到別人腦袋去了,
◎希望小乖兄以後會對「也因為如此,也才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能力,也越來越渺小……」的這句話…會有另一層次的解讀。^^
◎晚安!
樊小乖 Snmr Miri 噢噢~ 如果您是意指「『身處』不思議法界」的話,那我一直都覺得很懺愧呀... 😅
米米晚安 :D
Snmr Miri 沒有那麼超高啦!就只是越來越能尊重別人的看法,而自然的更能隨緣無礙囉!然後,就越來越沒有能力改變別人了,如此而已。簡言之,如上!
當然,更深入的,還有另外一層感受,身處在「法界大圓」中,越能明見萬象崢嶸之不可思議,真的非自身能力所及,於是,「小不點」的我,怎能不「沒有能力而越來越渺小」呢?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體會到世尊覺悟就要入滅的奧義了是嗎?嘿嘿😁
走不了就是因緣甚深,不是還有行深般若👍
Snmr Miri 「小不點」的小米粒和「法界一體」還有天地懸隔之差,所以,路還很遠啦,還看不到盡頭!
現在,也只比以前知道…如何安份守己而已。
鄭來也 一念不覺很多佛學老參大德大師都這麼說不是嗎??
Snmr Miri 會有「一念不覺」,對我來說那是很奇怪的事!
所以,我把這「一念不覺」當做是佛教的一個偉大的公案。
而這個公案的答案,很有可能就在「法界論」上。
鄭來也
張武雄
一念覺才有十法界
Snmr Miri 也要一念覺…才有「佛」可成!
而這「一念之覺」…就註定了一個「法界大圓」……。
Snmr Miri 沒有「法界大圓」的進路,就沒有人有辦法「成佛」。
這整個「法界大圓」就是「後得智」,而推動「法界大覺」的就是那個「根本智」的「一念之覺」,也就是「妄為明覺」。

註:這「一念之覺」,別人稱之為「一念無明」……
張武雄 師兄,能覺跟所覺都是五個,為何右邊的解結會有六個,有特別的含義嗎?
Snmr Miri 那個「動結」就是指「紛亂的現象界」。所以要先解「動結」才有辦法入「定」……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有「從動入靜」的功夫,才有辦法「入流亡所」。
也就是:才有辦法「入逆生死流」而「亡一切六結之所」。
張武雄 Snmr Miri 🙏
Snmr Miri 等一下我看能不能我再把圖修一下,可能會更清楚些……
Snmr Miri 已經修正好,這樣應該有比較清楚了,謝謝武雄兄!
點點點,表示有層層疊疊的「能覺、所覺」。

鄭來也 境事理法萬法??是萬法擺動結??還是萬法擺滅結??
鄭來也 境是最單純的,應該擺滅結才是?只不過有相反的感覺??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點點的位置直接改成無限能覺、所覺 ,看圖容易明瞭
Snmr Miri 顧及整幅圖的美感,就不改了,且讓有心人自己去體會囉!^^
Snmr Miri 鄭來也 
●鄭來也: 境事理法萬法??是萬法擺動結??還是萬法擺滅結??
●鄭來也: 境是最單純的,應該擺滅結才是?只不過有相反的感覺??

◎來也兄,是一直在想你這個問題,但是卻一直看不懂你的問題所在。
◎要「解」結,唯有「心」自己主動去逆生死流,否則在「法爾如是」的順流之中…是無法回溯到「滅結」的。
◎而這個「逆生死流」…其最原始的動力…就是「離苦得樂」!
鄭來也 我的意思就是這一種還是另一種相反的放法,哪個比較正確???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要上一個圖才對!
「妄為明覺」就是最源頭的「一念相應之覺」,然後要解六結而「能所雙泯」,就必須從「心與一切外境」相糾纏的那個「動結」開始。
註:以「心物相應」故,以「一念相應之覺」故,於是就「境(外境)→事(外境)→理(外境)→法(外境)→萬法(外境)→……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只要是此「心之外」的一切,都可稱之為「外境」 。
Snmr Miri 也就是說:「妄為明覺」就是有「現象界」的根本因,然後以其流變故,於是才有了「境→事→理→法→萬法…」這種理路的說明。
但不管如何,只要是「此心之外的一切」,都可稱之為「外境」。於是,我們也可以概括的說,「心」與一切「外境」相應就是(心所覺知的)「萬法」。
職是之故,當我們在回溯的時候,「萬境」將會回歸到「物」的本有之處,也就是「物大」,或言「地水火風四大」。而「萬法」將會回歸到「心」的本有之處,也就是「心大」,或言「識大、見大」。

Snmr Miri 「萬境」與「萬法」其語義非常籠統,常有互相涵括之處,因而只能靠各人儘量去理解了。
總之,不管是「萬境」也好,「萬法」也好,它們回溯到最後必然就是「心大」與「物大」。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這裡點不開可以重po嗎?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Snmr Miri ……都可稱之為「外境」 。
就只差這幾個字而已。^^
註:我重新整理(po)過,現在看能不能打開…
張武雄 一樣,無礙,感恩師兄🙏
先來拜讀大作
續論可以略盡棉薄之力共襄盛舉🙏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張武雄 謝謝武雄兄,希望對你有幫助,感恩!^^
Snmr Miri 「萬法→法→理→事→境→…」這是「反本溯源」的進路,怎麼會是「妄為明覺」的法爾如是之路呢?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鄭來也 我是用我剛開始修行要破的路線來安排,心先破萬法然後法,然後理事境
鄭來也 用心的角度前進的想法
Snmr Miri 你的邏輯和人家不一樣,圖要整張看,所以要連左邊的「心(能)→明覺→(所)物」一起看才可以啦!
這幅圖,不能只看「心」。
況且在這一邊,都標明了這是…「妄為明覺」的進路。
鄭來也
Snmr Miri
●「心(能)→明覺→(所)物」
◎由左右兩邊的圖對照,我們就可以知道左邊的那個「明覺」……當在右邊時…是怎樣被層層的「能所」所「妄為明覺」的。
鄭來也 圖已是文字的整体一境表法了!讚!
Snmr Miri 讚!這樣就不枉費我花了一個早上的功夫來畫此圖了,感恩!^^
鄭來也

Snmr Miri
佛性,從來就是如此的覺,也就是本來就具有「依他起性」,然後可以如此法爾如是的「依他起用」。
只要有「外境」,此「佛性」就不得不「起能覺之作用」,這就是「法爾如是」!
佛性,就是根本智,就是依他起性,就是無明實性,就是能起一切作用而生一切萬法……

Snmr Miri ●只要有「外境」,此「佛性」就不得不「起能覺之作用」,這就是「法爾如是」!
◎以「心」就是「本有」故,就是「能覺」故,而之所以有辦法「起覺之作用」,那是因為有「外境(物)」的關係, 然後才有辦法「妄為明覺」!
◎因而,從有辦法「妄為明覺」,那就很確定的表示「物(外境)」從來就是「本有」,然後《楞嚴經》才會說:「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

Snmr Miri 這個「圓」,甚深!甚深!
圓不起來的人,就只能團團轉了!
不想團團轉的人,就必須先「心物不相應」(能所雙泯)才可以………,而這就是「証」!
Snmr Miri 以「性覺必明」故,以「依他」而「性起」故,這個「起了能所的〝必明〞狀態」的這個「性覺」,我們稱之為「妄」,而這就是「妄為明覺」。
由此可知:「無明實性」真的就是「佛性」。

Snmr Miri 性覺必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妄為明覺: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以「依他起」故,我們必須証入「不依他起」,然後才能証明「性→用」之不可思議,也才能証明:「無緣不起」果然就是「有緣必起」!
然後,「體性→用相」,果然一如!
張武雄 Snmr Miri緣 無所不在
Snmr Miri ●「心(能)→明覺→(所)物」
◎由主貼文左右兩邊的圖對照,我們就可以知道左邊的那個「明覺」……當在右邊時…是怎樣被層層的「能所」所「妄為明覺」的。
◎這麼重要的「密義」要看得出來才可以,否則就看不懂「妄為明覺」是怎樣的法爾如是了。也將無法看懂「法界論」!
◎看不懂「法爾如是的妄為明覺」,就不懂「無明實性即佛性」的妙義,然後其人的知見…就會一直打「妄」的…執此「無明」之執!
◎這樣,就不可能在繞完「法界大圓」之後…豁然開朗的頓見…無明果然就是無無明。

Snmr Miri 主貼文圖解中的「能所雙泯」的進路…就是這幅圖《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整個「耳根圓通法門(入流亡所)」的「逆生死流」的精華,就在這裡: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入流亡所……
◎入聖道之流,亡「所覺」之所。
◎以層層「所覺」故,層層逆生死流。
◎其進路就是:亡所動→亡所靜→亡所聞→亡所覺→亡所空→亡所滅……
◎當一切「所」皆滅了之後,唯存之「能」,以「一」故,不能獨存,於是乍然消泯,這就是所謂的…能所雙泯!
◎以乍然「能所雙泯」故,一切「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一切「生滅」就是指「能所」,就是指那個「妄為明覺」的「妄」。
◎於是,(寂滅的)「明覺」現前。也就是「空然覺照」。
◎以「空然覺照」故,能現觀一切本來實相,於是能「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 獲二殊勝……」

Snmr Miri 從圖示中可以看到,真正的「心能」「物所」從來就沒有消失。
那麼,「會消失」的是什麼呢?耐人尋味啊!
樊小乖 Snmr Miri 剛好這就是小子目前的「功課」,「解六結,越三空,反流照性,一門深入」,所以特別「親切」~ 哈~ 😁
感恩您老用《法界論」的角度來詮釋,特別有感!讚讚讚!😄🙏❤️
Snmr Miri 這個「特別有感」,真的很令人高興!謝謝小乖兄唷!^^
Snmr Miri 好像有人反應圖太複雜了?應該不會吧?
因為,只要看懂「來龍去脈」的理路,那麼這樣的圖,其實就如來也兄所說的「圖已是文字的整体一境表法了!讚!」!^^
.
再加上個箭頭,這樣把左右兩邊的圖連結起來,才比較不會被分開來看。
樊小乖 Snmr Miri 對不熟悉「解六結」和「出流/入流」的人來講,可能比較不容易懂吧。
如果能再加上「三空」的涵蓋,起碼大部分人對「人無我、法無我」或「人空、法空」比較常聽到吧,至於「空空」就只是把「空」也「空」了。
另外,「六結」的「能所」若能再標出什麼「能所」,例如「動塵」、「靜塵」的「不著」、「不住」等等,又更精緻了!
不過這樣好像圖又更複雜了... XDD
飄過去 ((((
Snmr Miri 有心人,自會順藤摸瓜的看底下(這整帖)的留言。
註:留言中的「觀音耳根圓通法門」的圖,應該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張武雄 樊小乖 沒空可空,只有法爾如是😄
鄭來也 哈哈哈!俺是百練金剛才能一氣呵成,他們還早
Snmr Miri 這個圖,若能看得懂,勝過千言萬語。^^
鄭來也 遊子說這圖看懂,至少你是六住位聖賢了
張武雄 這圖又要參究幾天了,感謝諸位師兄🙏
Snmr Miri 註:
「能覺」、「所覺」,都是「心」的一種作用。
所以,「所覺」雖然和「物(外境)」有關,但「所覺」本身並不是「物」。
「所覺之物」的「物」,才是指「物」本身。
「物」只能被「心」所覺,無法自覺,也無法覺他。所以「物」本來就是「物」。
我們不能因為「能所雙泯」、或「入流亡所」、或「唯識無境」…,然後就以為「物」是不存在的。
我們也不能因為「妄為明覺」、或「眼翳」、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後就說「物」是虛幻的。
「物」,不管有沒有被「能覺的心」所「所」,「物」永遠都是以物的狀態…本自涅槃…的存在!

讚 · 回覆 · 3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