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3月2日上午6:57
《見大如來藏之圖示》

這幅圖示,應該可以很清楚的解析「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這句話……

不只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到……

見大如來藏之圖示.jpg

Snmr Miri 想要真正看懂《楞嚴經》,說真的,很不容易。
至今,我也一直還在霧裡看花之中。
不過,很幸運的,因著「法界論」的功德力,讓我在「七大如來藏」中看到了…很可能千古以年…從來就沒有人看到的「密義」!
妙哉!
然後,也因此更確定了…心物本有!
Snmr Miri ●「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
◎這句話,簡單解釋就是:見覺之「性」,本來就處在「沒有覺知」的狀態之中,但卻因為外境「色空」的關係,這個「見性(覺性)」就法爾如是的顯露出來了。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
這裡的「色空」是外境也就是「色法」
所以是「四大」跟「虛空」
但我有一點點疑惑
空大是一種「轉折後」無知的狀態(空覺)但是您把圖中的色「空」的空連到空大,此時見大還沒經過轉折不是嗎?
Snmr Miri ●這裡的「色空」是外境也就是「色法」
◎《這裡的「色空」是外境》先這樣說就好,且先把「色法」放一邊,否則會亂了「外境」本來就如如存在的語義。
◎我有事先忙去,晚點再回來。在此之前可先細細咀嚼一下…上面那個轉折的「進路」……
●您把圖中的色「空」的空連到空大
◎「因色空有」的「空」是指「虛空」,也就是說,「色」因「空」的凸顯,才有辦法被「見」所「覺」。
◎所以,這裡的「空」和「轉折」沒有關係,但和「色」有很大的關係就是,故說「色空」。
◎「空大」和「見大」的轉折是在「清淨無染」和「無知」的那個地方,和「色空」的「空」沒有關係。
◎因此,我們可以把「色空」這兩個字…直接看成「外境」即可。
張武雄 Snmr Miri 知道了🙏
Snmr Miri ●這裡的「色空」是外境也就是「色法」
◎哦…,似乎看懂武雄兄的語意了?
◎是你已經把「色空」這兩個字當做就是「色法」的語意來看了?
◎果是如此的話,這樣將很難看到「色」和「虛空」的關係。
◎所以,千萬別把「色空」一下子就當成「色法」來看,這樣將會錯失「本來就是色(外境)和空(虛空)」這種很單純的語義!
Snmr Miri 等一下,我會在「色空」的「空」的那條連線上…加上「虛空」這兩個字,我想這樣的圖示…可能會更清楚些。謝謝武雄兄。
張武雄 Snmr Miri 就最近一直覺得空大就是一種狀態(覺受),哈哈
到了我自己的轉折點了
感謝米粒兄指導🙏
Snmr Miri 讚嘆!
Snmr Miri 從「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這句話,或從上面由「法界論」的角度所解釋的文意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心」「物」本來就是存在的,然後這個「心的覺性」才有辦法「相應」一切色空之外境,而且法爾如是的成就了「覺」的這個動作。
「見覺無知」或「因色空有」,從來就是法爾如是,不是因為「妄」才這個樣子的。
後人不知,竟太過於強調和否定這個「妄」字,於是對「妄為明覺」的這個「妄」…就產生了很大的誤解與排斥,最後……紛紛落入了與「妄(無明)」的對抗之中,以致於無法深入「無明實性即佛性」和「無明即無無明」之妙用裡面,然後就無法「圓」覺了。

Snmr Miri 「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之解析:
●「見覺」…就是指心體之「性」,亦可稱之為「心性」或「見性」或「覺性」或「見覺之性」。
●「無知」…這個「見覺之性」,從來就是存在的一種「如來藏」,周遍法界,本不生滅。當在不起「作用」的狀態之下,它是「無知」的。
●「因」…就是「見覺之性」會起用的原因,也就是必須要有「外緣(外境)。因此,只要有「外境」它自然會起法爾如是之「如來藏」之作用。
●「色空」…泛指一切「外境」。簡單的說,這個「見覺」若沒有「外境」的話,是無法起作用的。它永遠只是「無知」而已。妙哉!
●「有」…這裡的「有」有三種內容:
1、就是說這個「見覺」本來是「如如不動」的,但因為與「色空」相應之後,就把「見覺之性」給顯露出來了,並可以讓我們確定這個「性」是存在的。
2、就是說這個「見覺」雖然是「如如不動」的,但因為「色空」的關係,就有了「相應的作用」。
3、就是說這個「見覺」本來只是一種「能覺」的狀態,但是,當與「色空」相應之後,就產生了「所覺」,於是在「心」裡面就有了「所覺之相」。

Snmr Miri 圖示中的「無知」,除了有標向「見覺之性」的那個「性」之外,還標向了「空大」。
因為, 這「無知」其實是連結了「見大」與「空大」的…轉折語義。而這也正是整個「七大如來藏」之所以會有「密義」的關鍵所在。
換句話說,這個「見大」就是要藉著「空大(虛空)」的完全沒有…來呈現出「一絲無染」的「空覺」,然後再藉著「空大」來闡述「空大最重要而根本的內容」…也就是「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緊接著,《楞嚴經》這樣的理路,讓我們可以再往上推的看到:「七大如來藏」真的藉著「空覺」的「空」往上的談到了「四大」是怎樣的「空」…性,然後再藉著四大的「空性」很賊的…再談到「物質」。(註:也就是在闡述第一個「地大如來藏」時…在「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的地方…轉成了「色(物質)」。妙哉!
而在「見大」之後,《楞嚴經》更是藉著這個「見覺之性」往下的談到了「識性無源」,然後再依這個「識性」轉入「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的這個「真識」,妙哉!
這裡的「真識」,說真的,就是整個「阿賴耶識」的「本體」了。因此,我們可以再藉著這個「真識」的本體,進而從「証自証分」的地方,明確的知道:什麼是「本心」。

Snmr Miri 由上可知,《楞嚴經》解說「七大如來藏」的理路就是這樣的:
色(物質)→真色→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地大→地水火風四大→性空→虛空→空大→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空覺→見大(見覺之性)→識性→識大→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真識→本心。
而會有這樣的理路產生,就是因為「七大」本如來藏,周遍法界,本不生滅,從不虛幻。妙哉!
Snmr Miri 由上面的進路,我們可以看到「七大如來藏」從「真色」一路轉折到「真識」的理路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也可以從「真色→真識」的這個進路,很如實的看到「心(真識)」「物(真色)」是怎樣的如來藏而「本有」。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阿賴耶識.jpg
Snmr Miri 這是很簡單的一幅圖,但應該很足以讓「所有的學佛人士」用一輩子的時間來鑽研於其中了。
然後,也才有辦法看到《楞嚴經》的「七大如來藏」和「唯識論」的「藏即賴耶識」…是怎樣的甚深義吧?
Snmr Miri 這種「轉折」…,說真的,每一個「點」都在轉折,然後還一環扣一環的…,真是妙哉!妙哉!
不可思議啊!所以,當初寫《楞嚴經》的這個人,真的是天才!讚嘆!
這種「天才」!說明了《楞嚴經》根本就不是「偽造」的,而更可能是一部很偉大的「創」作!
Snmr Miri 不可諱言的,我之所以有辦法看到這個「轉折」的密義,就是因為「笨」…。沒辦法,我真的是笨得無法把「經文」看完啦!只好用「跳」的。
「經文」裡面真的有太多的「重複」,而且是落落長……,我真的沒有能力把它們看完,不好意思。
也因此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經文真的太長了,一般人很容易在「依文解義」中,落入茫茫的文字大海裡面,然後拚命的想找尋一片孤帆,然後就不知不覺的鑽入大海的一漚裡面去鑽牛角尖了,以致於錯失了最簡明的「轉折」密義……
看來,笨,對我來說,還真是一種幸運!感恩!

Snmr Miri ●「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
◎這已經告訴我我們:這個「色空」的「外境」…從來就已經是存在的。也就是說,若沒有「本就存在的外境」,那麼這個「見覺」永遠都只是「無知」而已。而這個「無知」將比「無明」還遭糕。因為就如槁木死灰一般……。
(註:如前兩天剛說過的。若無「外境」,那麼,以「無知」故,這個「心」不只不能與「外境(物)」來「心物相應」,也將沒有能力「心心相應」,更沒有能力「心心相印」。)
◎所以,「見覺」怎麼可以不是如來藏?而「色空」又怎麼可以不是如來藏呢?

Snmr Miri ●當「見覺」與「色空」相應之後,就產生了「所覺」,於是在「心」裡面就有了「所覺之相」。
◎這個「所覺之相」、外境「色空」的如如之相,這兩者的「相」是完全不一樣的內容。
◎只是,有很多人會過度解讀這個「心所生法」的「所覺之相」,然後就把「色空」(外境和虛空)一下子就變成了…是心所生出來的一種幻境,於是…就無法如實了知「色」「空」是怎樣的如來藏了。

Snmr Miri 無論是「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也好,還是「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也好,其實「經文」都只是很如實的說出「法爾如是的道理」而已。
然而,以…故,我們都太聰明的把這些「法爾如是」的道理 …推向自己所以為的「妄」識,以致於………
以致於,我們必須在「自己所以為的妄識」中再走一趟「妄中之妄」或「實之所無」的路……,然後說…自己很厲害!
因此,當我們覺得自己越來越厲害的時候,其實從「本來如是」或「原點就是終點」的角度來看,這個人也越來越離他的「本來」越遠。然後吊詭的是,以後他還得再花等長的時間…才有辦法再回到「原點的本來」……。
在這個進路過程裡面,那個「等長」的密義,實在是妙哉!就像最利根的「頓見空性」也才走到「法界大圓」的轉折點而已,所以……
唯, 以「真的很厲害」故,衷心祝福就是,祝福他早日走到屬於他自己的那個「轉折點」。
張武雄 讚嘆🙏
張武雄 感恩米粒兄🙏
Snmr Miri 也感恩武雄兄!^^
張武雄 鄭來也感恩來也兄🙏
張武雄 Snmr Miri 唉,
心物本有才能有所依
然後再怎麼空
然後再怎麼有
沒有什麼就都不用繞
真的等死就好了😄
Snmr Miri 還是要繞啦!要不然就沒有「法界大圓」了。
要知道,這個「法界大圓」就是一切「後得智」的成就。
然後,以「後得智」故,我們將可以知道有「兩個」原點:
一個是指「根本智」。
一個是指「法爾如是」。
最後,以「如來法身」故,以「法界體性智」故,才有辦法將這兩個原點統合於涅槃之中……
不可思議!妙哉!

鄭來也 張武雄 感恩我幹嘛??貼錯邊的樣子
張武雄 鄭來也 哈哈,就是您貼到參禪才要感恩您啊🥰
鄭來也
張武雄 鄭來也
鄭來也
鄭來也 就終臉書放俺出來玩了,被隔離了14天
鄭來也 遊子姓名學有病毒啦!俺轉貼一次就把我隔離
Snmr Miri 不要管那個遊子就好!
鄭來也
鄭來也 張武雄 鄭來也 為什麼被封?
鄭來也 可能臉書有比較忌慧哪裏來的網址,他會當成很毒的病毒的樣子
Snmr Miri 整理文章時,看到前幾天的這段留言,再重貼一次囉!
因為這段話可以和這裡的「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相對照,然後讓我們確認…「色空」是多麼的重要!
簡單的說,若沒有「物界」可被心所「所」,那麼,將沒有一個人能覺,包括佛在內。
~~~~~~~
◎從「無始劫」的角度來說,這個「我」其實就是「識」,也就是已經是「心物相應」之後的那個「識」,而不是只有「唯心」而已。
◎對凡夫而言,在只有「心」的狀態下…是無法「心心相印」的。以「無物」可當媒介故,「此心」只能處在「無覺」的狀態之中。
◎「無覺」是無法知道有「另一個心」或其他「任何一個心」的存在……。所以,「凡夫心」若處在「唯心」的狀態之下,是無法「心心相印」的。
◎別說「凡夫」,就算是深入禪定而「能所雙泯」的人,他依然會「空空無大千」的無心亦無物……。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