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6月19日上午5:51
看懂「體性用相」的內容,或許有助於我們了解「妄為明覺」會是怎樣的「能生諸緣」,也才更能懂得「真如界」和「現象界」的關係是如何……

體性→用相.jpg

體性用相一如.jpg

Snmr Miri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能生諸緣」就是這樣「生」的。
然就後生了個「能緣」和生了個「所緣」出來,於是以「能生諸緣」故,「諸能所」就有了「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法」的「法」出現了。

Snmr Miri 之所以「能生」(法),那是因為「緣」的緣故,從「法界論」的角來說,就是「相應」!
Snmr Miri 從這個「相應」,我們可以知道「真如」並不是只有一個,更何況是「法不孤起」,所以,「真如」就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統稱。然後,因為以「心能物所」的關係,於是就能「生法」了。
Snmr Miri 「真如」本身不能生法,沒有錯,因為真如就是真如,真如怎麼能生法呢?所以必須藉著「緣」才可以。
就如「家」一樣,這個「家」怎麼會生孩子?所以「家」就必須藉著所含藏在家裡面的兩個人…夫妻…才有辦法生孩子。沒有「夫妻」這兩個「能緣」和「所緣」,這個家是無法生孩子的……
而生了孩子之後,這些孩子也是屬於這個家的,所以「家」並不會因為有了孩子之後就改變了「家」的稱號。所以「家」的涵義,以「夫妻」能生故,以未來的孩子也有他們各自的因緣故,這個家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也不再像是本來的家一樣,但是這個「家」還是家,只是在定義上,似乎開始有了一點點模糊……。
「真如」之義,亦復如是,所以《楞嚴經》最後又說:「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如是!

Snmr Miri 從「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的角度來看,「無生」就是無生,「無生」怎麼能生法?是的,在「無生」裡面就是「空無一物」,怎麼能生法?所以,能生法的是什麼?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亦以「無生」就是「空性」故,「空性」亦不能生法。但是……,我們真的了解這種不能生法的「空性」的真實義了嗎?
我們是不是把「空性」限制在「不能生法」的語義裡面,然後和「諸行無常」相對立了?
這樣,我們又怎麼能看出…現象界是怎樣「依賴」真如界而存在的呢?因為它們已經變成了不相干的各自存在…彼此一點關係也沒有,不是嗎?
所以,空性,指的是什麼?
「空性」指的就是那個「無生」,而「無生」真的一點也不能生法,所以…,所以,妙就妙在這裡!我們怎麼可以如此依文解義而害了實相呢?或我們怎可以只看到「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呢?或我們怎麼可以讓「現象界」和「真如界」對立,然後還說是彼「依賴」此的關係呢?
這沒有「中間那一條臍帶」來連接,是說不通的!
而那一條「能依賴」的臍帶就是…妄為明覺!
Snmr Miri 「空性」就是空性,就像那個「真如」一樣。
所以,「空性」能生法嗎?就如「空性」裡面含藏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這樣就能生法了。
Snmr Miri 當然,我們也要知道,「空性」含藏如來藏心、如來藏物,和「虛空」含藏如來藏心、如來藏物…這兩者裡面的語義是不一樣的。
因為虛空的含藏就是含藏了鳥、雲、山…,但鳥、雲、山…的統稱,卻不是虛空。
而「空性」含藏如來藏心、如來藏物,而如來藏心、如來藏物的統稱就是「空性」、就是「無生」、就是「真如」、就是「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
如果「空性(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不是這樣的「含藏」,那你一定錯解了「空性」「無生」的語義,或把「空性」「無生」限制在某一個定義範圍,然後於「現象界」之外,別立了另一個「真如界」,這樣就無法和「現象界」統合在一起了,彼此也不可能有任何臍帶的關係……。
Snmr Miri 就是「元清淨體」含藏了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所以才「能生諸緣」,然後 才能…依「緣」而生「法」。
是故,從「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之偈語,我們能知「無生」。
但也可以從這句偈語裡面,更深入的看出「能生諸緣」果然就是「一切法」的「緣」因!
然後,現象界和真如界…才有辦法統合,然後我們也才可以說真妄一如,否則,妄永遠是妄,真永遠是真,根本就無法統合。
張武雄 Snmr Miri
Snmr Miri 當「元清淨體」含藏的「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會「妄為明覺」的時候,如來藏心就變成了「能緣」,如來藏物就變成了「所緣」,然後,以「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故,於是「能所相激」「因空生搖」的…能生一切法了。
而這些法的「無始因」就是從「妄為明覺」來的,同時這些法之所以能夠存在,那就是依賴「元清淨體」才得以存在的。
Snmr Miri 從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妄為明覺」就是「真如界」和「現象界」的分野,同時也是那一條臍帶。
以「分野」故,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現象界」永遠是怎樣的「有緣必起」。也可以看到「真如界」就是怎樣的「無緣不起(不生一法)」。
但我們也可以從「臍帶」的地方看到「現象界」和「真如界」會是怎樣的一如,然後諸佛才有辦法輪涅不二的究竟涅槃!以「無為」依然『可行』一切「無為法」而不礙一切「有為法」故!

Snmr Miri 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妄為明覺」就是在「性→用」的那個地方,然後腳跨「真如」和「現象」兩界,因而我們可以說「妄為明覺」就是「現象界」的「無始因」……
然後,當我們洞見這個「無始因」的時候,我們就能洞見「無明實性」就是怎樣的「佛性」,然後我們才會看到「佛性(依他起性)」的不可思議,然後就有能力可以用「無為」的方式來行…無為法。也就是說,不再以「妄為明覺」的方式…來覺行一切法……
Snmr Miri 簡單的說,「妄為明覺」如果「起妄」的時候,那這個「妄為明覺」就是屬於「現象界」。又若是「不起妄」,而是處於「性覺必明」的狀態,那就是屬於「真如界」了。
因此,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妄為明覺」就是一切惑的無始之因,而當我們覺悟的時候,就可以用「無明就是無無明」的方式來突破「妄為明覺」,然後進入「真如界」,乃至可以「無無明盡」的再回過頭來含融整個現象界,於是……
至於,一直讓「現象界」和「真如界」對立的說文解字,那則是一種文學法義的探討了。
是的,我們可以說「空性」不生一法,「無生」不生一法,「寂滅涅槃」不生一切法,但那種侷限性的法義,還不是「法界論」的究竟涅槃法……
Snmr Miri 那…這種「法界論」的究竟涅槃,會不會不符合佛法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耐人尋味啊!
李宗桓
Snmr Miri
用「法界論」的角度來略解一下《楞嚴經》的這句話:「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

法界論之解:
「無始菩提涅槃」本來就是「清淨體」,也就是指…你現在的「識精元明」(如來藏心、如來藏物)可以去生出「諸緣」法來,但「諸緣」法卻沒有辦法反過來「緣」到的那個「本明」。
只是,由於眾生忘失了這個「元清淨體」,雖然眾生從來沒有離開過「本明」,但卻不自覺的於「妄為明覺」中一直枉生「諸因緣法」竟而落入生死輪迴之中……

Snmr Miri ●「諸緣」法卻沒有辦法反過來「緣」到的那個「本明」。
◎這就是在說:諸因緣法無法生出清淨體的這個法來。
◎也就是在說:「清淨體」無法出生能緣自己的法來。
◎因而,我們可以說,這個「清淨體」本來就完全清淨,根本就不會生出會緣自己的法來。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從來就是怎樣的「清淨體」了。
所以,我們之所以會輪迴,那是因為我們自己落入了「諸因緣法」裡面去,才會這樣。然後就「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了。
Snmr Miri 《轉貼》謙提論1.
《楞嚴》說:「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將五蘊因緣生法說成「非因緣」,違背佛學基礎常識的「諸行無常」。

Snmr Miri 其實想要了解《楞嚴經》所說的「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真實義,一定要先了解「法住法位是怎樣的如來藏」才可以,否則,一定會有很多人和羅卓仁謙有一樣的疑問才是。
所以,『楞嚴經》真的違背了「諸行無常」了嗎?怎麼會呢?因為《楞嚴經》解說「一切根塵陰處界」的時候,事實上都是用「因緣法」來解說的呀!所以……
但,有關這些議題,我無意辯論,只是順便提醒一下,如此而已,因此,略過。

鄭來也 違背佛學基礎常識的「諸行無常」。??叫他去看阿含經為什麼前面開經即會說佛出世不出世法界常住
鄭來也 《雜阿含經》第296經
如是我聞:……查看更多
鄭來也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296.html
雜阿含經
Teo Kooi Huang 阿弥陀佛
讚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