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問了 1 個問題。2021  · 6月18日上午5:57  · 
當我們有能力在「禪定」之中「不依他起用」之後,就從此「涅槃」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心物相應」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只要我們一出定,那麼「依他起用」就只是那麼的「如是覺」而已。
唯,以必然「如是覺」故,那麼「不依他起用」的功夫就功成身退了嗎?
那倒也不是,因為,再來的「依他起」就是要懂得如何把「禪定時所體會到的不依他起」應用於「能所雙泯」的「直觀」之中,然後……
所以,什麼是「不依他起(能所雙泯)」?「不依他起」的真實義是什麼?耐人尋味啊!

(不依他起用之後)用…要怎麼用?.jpg

高朝遠
師兄早安 阿彌陀佛
此起心動念 欲導化如我凡愚 最是珍稀 感恩您!
定中識 也是獨頭識 本覺體淨
Snmr Miri
是的,唯有在「定中的獨頭意識」才有辦法讓我們以「現量」的「覺」証入「唯心」!也就是所謂的「眼見佛性」或有人稱之為「全見佛性」。。
Snmr Miri
「定中的獨頭意識」,就是要讓我們的「妄識」回到「不依他起用」的單純狀態,然後以此「唯覺」來洞見「心的本來面目」。

Snmr Miri
「不依他起用」,就是要我們從「妄識」返回到「唯覺」,然後,以此「唯覺」…自內証。並以此「唯覺」…空然覺照。於是……
Snmr Miri
以「能所雙泯」故,以「法界一體」故,以「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故,此「覺海性澄圓」之「唯覺」…能如眼見色的內証唯心而一切皆空。能覺照外境之一切而洞見世間諸所有物 皆是菩提妙明元心。
Snmr Miri
註:懂得這個道理,那麼《楞嚴經》的這段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在說什麼了。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Snmr Miri
再註:如果還看不懂,如果你還會把《楞嚴經》的這段話解釋成「心能生物」,那麼,有空的話,就請看一下「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法界論」囉!謝謝你!
陳巴里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叁此能所两亡。參考。
陳巴里
常樂我淨,其意自淨。
Snmr Miri
如果我們有辦法用「體性用相」的角度去看到「空相」原來還有四種層次的「相」的時候,那麼,我們就會看到「不依他起用」的真實義,然後……
然後,在「不依他起用」之後,也就是在「出定」之後…很自然的,就會知道…接下來要怎麼「用」,絕不會被「空相」所迷糊!
Snmr Miri
《轉貼》
以「體→性→用→相」故,當我們的「心」有能力「不依他起用」時,此時,所產生的「相」,我們或可稱之為「空相」。
唯,亦以「體→性→用→相」故,我們將可以從這個「空相」的地方…看到四種「相」。
1、以「不依他起用」故,這個「心體」就處在「無緣不起」的狀態之中,也就沒有生任何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空相」的「相」,其實就是「心體」本身。也就是說,在「不依他起用」的時候,我們是可以很「唯心」的看到自己這顆心的本來面目,而這也就是所謂的「眼見佛性」!
2、以「不依他起用」故,此「心」之遍計所執…將無所執處,因此,「遍計所執相」就成「空」,也就是說,我們這顆心已經可以完全的…清淨無染。而這就是老老實實的「空相」,或稱之為「清淨無染相」。
3、以「不依他起用」故,將不再有「識色相緣」的色身…生死於現象界中。這種「不依他起用」,我們可以稱之為「解脫」!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有能力,不會因自己的「妄識」而與「外境」產生互相糾纏的相應……(即此「互相糾纏的相應之「相」…已成空。或稱之為…成就了「解脫相」)
4、以「不依他起用」故,這個被心所依的「他」則會和「心」一樣的…回歸到「他」的本來面目。於是以「心物不相在」故,我們稱這個「不相在」為「空相」!但也因為「不相在」我們才更能「空然覺照」而如實的洞見一切「外境的清淨相」……
.
註:以「不依他起用」故,以「能所雙泯」故,我們將可以更進一步的看到這個「他」的「本來面目」有兩種:
一種是回歸四大。也就是能洞見「四大如來藏」。
一種是「他」依然依他的體性用相…生滅於現象界中。
於是,我們能如實洞見「外境之本來面目(體→性)」,亦可洞見「外境之一切法(用→相)」從來就是怎樣的「如如有」,也就是所謂的「法真如」……

Snmr Miri
所以,在「空相」的時候……
我們到底看到了什麼相?耐人尋味啊!而那種「實相」…豈是那麼想當然耳的「一切皆空」而已哉?
Snmr Miri
「……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 十方圓明 獲二殊勝……」,妙哉!
Snmr Miri
既然還能「 獲二殊勝」,那麼,這個「空」到底是什麼空?這個「空」的真實義是什麼?耐人尋味啊!
陳巴里
覺受空相、明妙有相、保真如相、成常寂相。参考。
 · 回覆 · 分享 · 7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