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1 天  2020.8.5.
《轉貼》Snmr Miri: 第一個層次的「法性」,就是指「心物相應」的「諸有為法」。
由於這個「有為法」可以「心物不相應」的不再「心能物所」,於是可以「不再相應」的「能所雙泯」,然後…變成「無為法」,這就是「諸法空相」。
「諸法空相」的法,就是在說…這個第一個層次。

樊小乖:  最近真是太忙了,每天上 FB 的次數大都也不超過 5 次,呼呼... 真是憋壞了... @@
您「有為法」的定義與小子有些「出入」,為「心物不相應」,不再「心能物所」;後者差不多,但前者小子仍認為是「心物相應」的,只是「緣起而不可得」,這個「不可得」不是有什麼東西不可得,而是...
小子常和人以生氣舉例,就算你「發現」你沒有生氣,都還在「有為」的範疇;真正的「無為」是你連生氣的念頭都沒起過,但這仍然還是心物相應。
小子大膽的做個肯定句,「能所」可以雙泯,但「心」遇「物」一定「相應」!
※好啦~ 好久沒哈啦論論法了,浮上來冒個泡... 哈~

Snmr Miri: ●小子大膽的做個肯定句,「能所」可以雙泯,但「心」遇「物」一定「相應」!
◎讚!如是!
◎小乖兄的看法很明確,讚!
但是一般人的看法可能就有點含糊了,因而有關這個問題,我今天會另外開題來加以說明一下……

諸法空相的根本語義.jpg

Snmr Miri 《轉貼》「諸法空相(諸法無我、無生)」的義理,非常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而錯解本來就是「法爾如是」存在…的「法界實相」!
我們真的不能用「諸法空相」的體驗…一下著就說「空相」就是「實相」。所以,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空相」去全盤否定「心物相應的實相」。反而要用「諸法空相」來確定「諸法」是怎樣的「實相」才可以!

Snmr Miri 「心所認知之法界1」就是一種「有為法」,一種「心」「物」相纏和「識色相緣」,然後讓我們生死於現象界而輪迴的「有為法」。
Snmr Miri 想要解脫,就必須先破除這個「有為法」才可以。
註:這個「有為」,事實上就是一種「糾纏」或 「拂之不去的一種能所作為」。簡單的說,就是被「妄識執見」所顯現出來的一切現象,而這些現象…卻又會讓我們一直「妄識執見於其中」,這就是「有為法」。
Snmr Miri 但是,「妄為明覺」其本身又是那麼的「法爾如是」。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有「心(覺)」,必然就能覺一切「外境」。只是,這個「能覺」本身…本來就含帶著「妄為明覺」而來,那…我們要如何才能讓這個「能覺」脫離「妄為明覺」呢?登天之難啊!
是的,想要真正的「解脫」,一定要有辦法不再「妄為明覺」才可以…
但是,真的是難之又難啊!因而我們必須要先想辦法讓這個「能覺」…不覺,並與「妄為明覺」斷開,然後,再確認一些實相才可以。
這個辦法就是…禪定。

註: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個「行深」禪定的功夫…會推薦「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法門」。

Snmr Miri 從「禪定的道次第」來講,先不要說「破除妄為明覺」那麼難的事,其實只要有辦法「識色不再相緣」大概就可以算是「解脫」了(註),因為只要不再與「名色(物種)」糾纏…就可以脫離六道的生死輪迴。
Snmr Miri 註:「無色界」例外。「無色界」的眾生會用很強的「定境」把自己「定」在「不與名色相緣」的境界中……
Snmr Miri 以「無色界」故,我們必須對「禪定」和「解脫」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才可以。
Snmr Miri 為了「識色不再相緣」故,有些人會把「不再相緣」當做是一種功夫在練,於是「禪定」就成了非常便捷而有效的一種方法。
但是這種「強力的禪定」功夫,忽略了「妄識執見」會怎樣法爾如是的起現行,也忽略了「覺」會是怎樣的法爾如是覺。於是當出定的時候,就又回到了「如是因 如是果」的識色相緣的這個法則來……
職是之故,這種「無色界的禪定」並不是真的「識色不相緣」的解脫了,而是到口的肥肉強忍著不吃而已。

Snmr Miri 真正可以脫離「六道輪迴」的,必須「止觀雙運」或「定慧等持」,然後,除了「禪定」之外,還必須「破除妄識執見」的升起智慧才可以。
Snmr Miri 由於要破除「妄為明覺」並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只要能「止觀雙運」,並於現實生活中…能確認不再被「色(名色)」所糾纏,那就可以算是解脫的人了。
以「現實生活」故,所以「覺」…還是繼續覺,並沒有因此而「不覺」。
Snmr Miri 唯,我們必須在「禪定」中親証「不覺」才可以,否則,我們的「覺」…只還是「妄為明覺」的那個「覺」而已……
Snmr Miri 註:然後,我們還必須藉由禪定的「不覺」…來體驗什麼是「無為法」,並將這種「不覺」應用於「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種「無為」裡面才可以!
Snmr Miri 在這種「禪定的不覺」之中,有了各種「覺受」……
在「不覺中有了各種覺受」,這就是一種「空覺」……
註:這個「空覺」也是有很多層次的,因而每一個人的這種「覺受」會不一樣,不一定就是已經証得了「空大如來藏」。
但,我只能說,在「空覺」裡面的那個「寂滅現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止觀雙運」的那個「觀」……
有「觀」就有「覺」,那麼…那個「不覺」是什麼?耐人尋味啊!
張武雄 Snmr Miri 知見不立知,就是觀而不覺😄
Snmr Miri 所以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妙哉!
但是,如果我們在「諸法空相」的地方…錯解「空」義的話,那將會錯解「知見無見」之義,也必然會把「涅槃」當做是…所錯解的那種「空」義。
因此,我們必須在「知見無見」的當下,法爾如是的確立「七大如來藏(法界論之三常)」才可以,也才不會落入「唯空大如來藏之中」…,然後就在「非心非物」中,以為那就是「法界實相」。
Snmr Miri 唯有「心物本有」,才有「知見」可言。
唯有「心物相應」,才有「知見立知」可言。
唯有「心物相應而從不離心物本有」,才有「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可言。
唯有「心物不相應而法空」,然後才有「知見無見」可言。
唯有「心物法爾如是相應」…才有「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可言。
Snmr Miri ●知見不立知,就是觀而不覺
◎「觀而不覺」,也可以寫成「觀而不造作」。
◎「不造作」者,一指心態,二指行為。
◎因此,所謂的「不造作」,對內而言,不扭曲(不再妄識執見)。對外而言,則無創作(不再唯心所造)……。
◎於是此「觀」將能成為「永恆的觀察者」。

張武雄 Snmr Miri 我不知道後面還有一句 「知見無見」哈哈,謝謝米粒兄🙏
Snmr Miri 哈,既「有見」又「無見」的,佛法真的很難搞定。
但,我們就是要像龍捲風一樣的盤旋而上,不能老是在原地的團團轉!^^
張武雄 Snmr Miri 嗯🙏
樊小乖 我知道大家都懂啦,只是還是註記一下:「無見」就和「圓成實性」一樣,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一「立」就是「有見」,就是「無明」。
Snmr Miri 就是那個「妄為明覺」,也就是初能變的「阿賴耶識」,這些「知見」,都必然會因「法爾如是覺」…然後「立知」而存在。
Snmr Miri 唯,以無始故,「妄為明覺」、「初能變的阿賴耶識」,必然也是無終。
以「無終」故,這個「妄為明覺」、「初能變的阿賴耶識」就不能用「斷」的,而是用「轉」(洞見)的……。
以洞見而能轉故,並不礙其「無始」之事實!然後,以「無始無終」故,我們才能看到「法界大圓」的宏觀妙義!


Snmr Miri 「不覺」的就是那個「有為法(妄識執見)」。
能繼續「覺」的,就是「本覺」,我們本來就能覺的那個「本覺」,以「本覺」故,我們進入了「無為法」之中……

Snmr Miri 「無為」不生一切「有為法」,以不再有「妄識執見」故。
但「無為」能生一切「無為法」,也就是所謂的「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無住(執)」故,能隨順一切外境而生一切法爾如是之法,此時,我們稱這樣的法為「無為法」……。
Snmr Miri 「無為」能洞見「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一切「法」。
Snmr Miri 在「有為」轉入「無為」之時,就要有能力「心物不相應」…才有辦法因「不相應的空」…把「有為」…脫胎換骨的完全轉換成「無為」。否則,若把「妄識執見」直接轉成「清淨見」,只怕這個「清淨見」也只是「妄識執見的一種妄見」而已。
所以能否「真空」是很重要的。這不只可以讓我們在「唯心」之中…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也可以確認「(有為)法就是怎樣的無生」,也可以確認「覺」不會因為「不覺」而就「不覺」了……。然後也可以確認「有為」和「無為」的差別……,最後,也更確認了…原來在我們所認為的這個「無為法」裡面…還有很多貓膩(例如還有塵沙惑,所以這時候的「無為」還不是真正的無為…,因此才又有了悟後起修的進路……)

Snmr Miri ● 所以能否「真空」是很重要的。這不只可以讓我們在「唯心」之中…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也可以確認「(有為)法就是怎樣的無生」……
◎只是,有太多人在這種「真空」狀態,就以為這是「實相」了,於是,以「空覺」故,他們會把這種「空覺」當做是…究竟的「一切覺」。
◎不管如何,能如實証入這種「空覺」(空大如來藏),那是令人讚嘆的!但是,說真的,我們還可以更上一層樓……
◎所以,這種「唯覺」還須進一步的「圓覺」才可以,因此「法界論」才會說:這種「空覺」狀態…其實就是「法界大圓」的那個轉折點。
◎更何況是,如果我們知道這樣的「空覺」還不是等同「破妄為明覺」的時候;如果我們知道…這時候的「無為」還不是真正無為的時候,那麼……i
Snmr Miri ● 所以能否「真空」是很重要的。
◎以「真空」故,所以能夠「心物不相應」的確認「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然後……
◎只是,如此的「真空」,我們必須藉由「禪定」來實証才可以。
◎「禪定」才可以讓我們進入「真空」狀態。也才可以讓我們從「有為」轉成「無為」。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能歷緣對境的淨化「妄識執見」,並在「樂安定明愛」之中培養個人的人格,然後降低禪定時的種種可能障礙……
Snmr Miri ● 然後降低禪定時的種種可能障礙……
◎例如出現妄識神通。

鄭來也 遊子少畫第3層次的圖不是嗎??
Snmr Miri 看不懂來也兄的意思,第3層次是指……?
鄭來也 沒事!我會錯意了
鄭來也 也就是左邊有123,箭頭右邊才12
Snmr Miri 箭頭右邊的兩幅圖,都是在說明左邊「法界1」時的那個「空相」。所以,都是針對「第一層次的法界」而說的。
Snmr Miri 「諸法空相」,可以用右邊的兩種圖示來表示……
都是同樣指「諸法空相」的意思,唯表現的方法不一樣而已。
早上起來,還正忙著,來不及說明……
鄭來也 喔!那還有二層三次還沒說
Snmr Miri 這一帖,主要是針對「有為法」而說「諸法空相」的。
另外兩個層次就不在此帖的範圍之內了。
Snmr Miri 這幅圖,剛剛修改了幾個字,我想這樣會更清楚些。謝謝來也兄!

Snmr Miri 沒有第一層次「諸法空相」的體驗,在「第二層次的法界」將不會有更深入的「空相」體驗,因為……
更何況,在這「諸法空相」的體驗中,還有很多的細節必需釐清才可以,否則在這個「空相即是實相」的小圈圈裡,就足以讓我們…在「空」裡面…團團轉的轉好幾劫了。
鄭來也
Snmr Miri
 總之,以「寂滅現前」故,若能及早洞見「心物本有」,那麼,我們就可以「法爾如是」的順著「心物必然相應」的力道…來「法界一體」,然後也才能以「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方式…更上一層樓。
如是精進,也才能體會更深一層「諸法空相」的真實義,也才不會沉溺在「無修無証」的「空」中…空轉好幾劫。
鄭來也
Snmr Miri
 由上可知,一般我們所認為的「諸法空相(第一層次的語義)」就是指圖右邊所顯示的圖1和圖2。
那就是一種「不相應」狀態,「心」「物」亦不參雜其中,因而我們稱之為「空大如來藏」。
唯以「心物本有」故,再怎樣,「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都還是存在的。唯,以「心」本來就「能覺」故,於是能透過「空大如來藏」而覺,這就是所謂的「空覺」。更詳細的說,就是這種「法爾如是的覺」以清淨無染,如虛空般的法爾如是覺,就是所謂的「空覺」!
以「空覺」故,我們才有辦法「覺而不造作」,於是能「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
Snmr Miri 「涅槃」是在「七大如來藏」中…涅槃的,也是在「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中涅槃的。不是在「空大」中涅槃,也不是在「第一層次的那個諸法空相」中涅槃!
張武雄 Snmr Miri
Snmr Miri 所以,「法界論」才說…沒有人能在「心物不相應的那種諸法空相」中涅槃……
這除了,「心」「物」本來就會法爾如是「相應」之外,事實上,還有更多的內容(即法界大圓的進路)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
Snmr Miri 也就是說,阿羅漢式的「寂靜涅槃」,其實只是一種境界狀態的權說而已,除非這時的阿羅漢已經覺行圓滿的成佛了,否則必然還是得依「菩薩道」的進路…三大阿僧祇劫的「動」起來,然後繼續往究竟之處邁進!

杜根祈 遊子來也論點有其缺陷,故而引起嚮應者極少?蓋不符合佛經有之?論師又不明詳述說之?
道生萬物,除物之外無道。道是以物應用於人世間,在有形體物種皆必須用之。
而道是一陰一陽,心性之結合體,先不論心-----。 而性是非情之無形質體,卻能引識生法顯物為生活必須。正性離生,事物實相實用,自性性空即離去不為沾染。以是之故,遊子來也即以 物 為道之半圓為論點,此中轉折,常人實難了解?
冀望能再補足此點重中之重,餘之論調無誤!即可發揚光大之!
Snmr Miri ●而道是一陰一陽,心性之結合體,先不論心-----。 而性是非情之無形質體,卻能引識生法顯物為生活必須。
◎根祈兄對「性」是「非情之無形質體」的這種看法,很別樹一幟。
◎這和我用「體性用相」的角度來論「性」,其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
◎唯,以…故,我能看懂並理解之就是。
◎只是,一般佛學人士,想要看懂這個「無形質體」的「性」…恐怕會很難吧?
◎但就先這樣了,各人有各人的道法,無妨。
◎註:我論的「法界論」,不足為外人道,唯喃喃自語耳,若有一二知音,那就是我的榮幸,今生無憾!
◎謝謝根祈兄賜教!感恩!
杜根祈 Snmr Miri
這是佛法舊經典,對於如來藏即阿賴耶識,不一不異,沒再清楚明細闡述之欠缺。
近二十年來,五大佛 教尊,已再下地球補足欠缺不足之論述。
有福德因緣之人,當可多聞而得之。
Snmr Miri ●這是佛法舊經典,
◎這得提出更多的証據來佐証才可以,否則恐怕只是「天界」的另類傳說而已。
◎因為根祈兄「無形質體之性」的語義,真的很別樹一幟,恐怕已經扭曲了現行佛法的法義……
◎唯,真的能理解那種「天人思路」就是。但我不能說太多,因為那不是我所遵循的理路,合掌歡喜即可!
◎註:若能看懂「法界大圓」,其實就能了解根祈兄所說的「近二十年來,五大佛 教尊,已再下地球補足欠缺不足之論述」的這種說法…就是一種「信仰」口號。因為,真理早已呈現在我們眼前,從來不曾缺失過。唯有還看不到真相的人…才需要這種「口號」來增加自己的信心……
讚 · 回覆 · 13小時 · 已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