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1 · 7月14日上午5:52  · 
把圖中的「心物本有」遮起來,也把「能所之見行」略微遮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什麼是「心物相應」的三能變。
註:在讀本文之前,請先參閱這篇文章,因為有其相關性……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osts/712199526036438/

心物相應的三能變.jpg

Snmr Miri
這樣,我們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心」的三能變、「物」的三能變,和「心物相應」的三能變。
Snmr Miri
也可以將「能見所見 能行所行」的「覺行」看成是「第四能變」,這樣,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各種三能變」的內蘊。
四能變.jpg
鄭來也
GIF
Snmr Miri
先從「心物相應」的地方來看這個「心物一體」的理路:
●「心物相應」就是其「初能變」,然後,「如來藏心」轉為「識」,「如來藏物」轉為「色」。
●「識色相緣」就是其「二能變」。然後,於「心」有了「業識」,於「物」有了「物種」。
●「五蘊身」就是其「三能變」,然後,此「五蘊身」能以「法味一滴」的方式漫遊於整個法界。

O Chi Wang
Snmr Miri 虛空界類似暗物質和暗能量?
Snmr Miri
「法界論」的理論是這樣的:「心物本有」、「虛空本空」。也就是說「虛空界」就是完全的沒有,就只是提供「心物相應」的一個舞台而已。
因而,所謂的「暗物質」、「暗能量」,都屬於「物界」的範圍。
也就是說,物界,就是由「如來藏物(四大如來藏)」所演變出來的任何一種「有」,而這個「有」包括了科學界所謂的「暗物質」或「暗能量」……

Snmr Miri
註:我們是可以從「物界」的物質體來論其「有」,然後再論到所謂「看不到物質」的那種「空(能量)」,或甚至現在所說的那種「暗物質」、「暗能量」……
唯,這些再怎樣的或「弦」、或「波」、或「看不到」、或「空」、或「暗」……,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都是屬於「物界的有」。
Snmr Miri
簡單的說,「物界」的一切,都是由「如來藏物」所演變而來,因而,「如來藏物」相對於什麼都沒有的「虛空」而言,就是一種「有」。
唯,「如來藏物」以「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故,「法界論」稱之為「本有」。
Snmr Miri
又,以「如來藏物」尚且都是「本有」故,因此,我們最多只能稱「暗物質」或「暗能量」為…有如虛空。但就是不能視之為…等同虛空。

Snmr Miri
次說「心」的能變理路:
●以「心物相應」故,「妄為明覺」就是「心」的初能變。然後,於「空」中生妄覺。(於「心物不相應」中,因「相應」而有了覺知。)而這個「妄覺」就是所謂的「第八識(阿賴耶識)」。
●以「妄為明覺」而「生汝妄能」故,有了「分別取捨」,然後,就有了執取的業識(第七識)。這就是「心」的「二能變」。
●以「業識」和「名色」相緣之後,有了「五蘊身」的「六識」,這就是「心」的「三能變」。

Snmr Miri
再說「物」的能變理路:
●以「心物相應」故,「空中生搖」的…起為世界,於是有了「山河大地(器世間)」,這就是「物」的初能變。(能量波→粒子→質量→物質→世間……)
●以「物」之進化故,於「器世間」開始有了「物種」的生命活動。而某些特有「物種(名色)」可以和「業識」相緣而形成「有情生命」。這個「物種(名色)」就是「物」的「二能變」。
●「名色」與「業識」相緣之後,就有了生命的「色身」,然後,逕以「有情生命」的方式生活於所處的器世間,這就是「物」的「三能變」。

Snmr Miri
統合了「心」的第三能變(六識)、「物」的第三能變(色身)、「心物相應」的第三能變(五蘊身),最後,就以「五蘊身」的方式『覺行』於「整個法界」……
.
於是,統合了所有的「三能變」之後,接下來的這個『覺行』…就是這裡所說的「四能變」。
註:這個「覺行」(以心為覺 藉物而行),就是當下這個法界的「現量」!而這個「現量」正以「心物相應」的方式…無始無終於「緣起緣滅」的法則之中。

鄭來也
Snmr Miri

註:「第四能變」的內容,原本就在「心」、「物」、「心物相應」的「第三能變」之中。
這裡,「法界論」特別把它分出來,為的就是要讓我們能更清楚的看到「心」、「物」、「心物相應」,其各自的「三能變」有什麼不同。
Snmr Miri
因此,當我們不看「三能變」的時候,我們將會直接看到「真如界」與「現象界」的關係:
真如界→三能變→現象界.jpg
Snmr Miri
反過來看,我們就能看到:原來「三能變」就是「真如→現象」的一種演化過程。
三能變就是「真如→現象」的演化過程.jpg
鄭來也
三能變不是也現象界的範圍嗎?
Snmr Miri
是的,打從「妄為明覺」的時候,就已經是現象界了。
所以,這裡只是特別深入說其「演化過程」而已。

Snmr Miri
「心物相應(妄為明覺)」之後,就有了這三種「界」,所以,這「三個界」可以說就是「法界(現象界)」的內容。
1、識之界。

識之界.jpg
Snmr Miri
2、色之界。
色之界.jpg
Snmr Miri
註:「色界」並不等同「色法」。以「色界」本來就是…以因緣和合的方式…現量的存在。這是一種「如如有」。
「色法」則只是將「色界」存在於「心」的「認知」裡面。這是一種「緣影」,甚至可以說就是一種「虛幻」,以「凡所有相(心相) 皆是虛妄」故。

Snmr Miri
3、識色相緣之界。
識色相緣之界.jpg
Snmr Miri
這個「識色相緣之界」,廣義的說…就是我們所說的「有為法的法界」。亦以廣義故,事實上也包含了「識界」和「色界」。
但,若把「識界」和「色界」很平等的分出來看,那我們將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識色相緣」就是怎樣的「心物一元」法。
然後,我們可以依這個「心物一元」…來「法味一滴」的體驗…什麼是「即心即物的同圓種智」。
Snmr Miri
●若把「識界」和「色界」很平等的分出來看…
◎那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在「心物相應」之後,如何很平等的、各自的…以自己的「體性用相」而有了「法住法位」的變化,於是……(略過)
Snmr Miri
只是……
以……故,我們很容易錯失了「心物平等」而很「唯心」的忽略掉「物的主體性」,然後就把「物」給「空幻」了,於是……(略過)

Snmr Miri
了解上面的「三種界」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打從最初始的「心物相應(妄為明覺)」時,於當下…就已經有了「三種變」。
註:這是不同於「三能變」的那種「能變」,而是從「真如界」轉成「現象界」的那種「變」。明確的說就是:由「如來藏心」轉成「識」,由「如來藏物」轉成「色」,由「心物相應」轉成「識色相緣」。

三能變之外的三種變.jpg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唯識論」就是在論…「如來藏心」因「心物相應」而轉成「初能變的識」,然後,再由這個「心王的識」來「認識」其它的「器界」和「根身」。唯,由於這個「認識」無所不識故,於是,法界所有一切法,就無不在這個「認識」裡面了。
也就是說,「法界」所有一切的一切,無不在這個「識」裡面,因此,就以「唯識」的「識」來論整個「法界」了。
由此可知,要如何用「唯」…識的方式來演說一部完整的「唯識」論,那這位作者如果沒有洞見「法界實相」的實力,那麼其演義之法…必然就會漏洞百出,而不會被後人所推崇了。

因此,我們如果能了解這個「識」的涵義,其實就是「法」(或「唯覺」)的另一種邏輯說法,那麼,想要明確了解「唯識」的理論…可能就會簡單一些,也比較不會被困在那種艱深的文字義理裡面。
Snmr Miri
●我們如果能了解這個「識」的涵義,其實就是「法」(或「唯覺」)的另一種邏輯說法,那麼,想要明確了解「唯識」的理論…可能就會簡單一些。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了解「法界實相」,那麼從「實相」的角度來看「唯識論」,就會比較有能力用圓融的方式來看懂艱深的唯識義理。
◎但若直接從「唯識的難深義理」中…想要依其文字來推敲出「法界實相」,那可能就會瞎子摸象了,這沒有相當利根的人,是很容易錯解其義的。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能用法界論「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內容去了解「唯識論」,那應該比較不會偏離作者的原意……。
否則,光要解釋「唯識」的那個「唯」…很可能就會出了很大的問題……。

Snmr Miri
●由「如來藏心」轉成「識」,由「如來藏物」轉成「色」,由「心物相應」轉成「識色相緣」。
◎由「如來藏心」轉成「識」,此「識」就是「阿賴耶識」,能執持一切新薰種子。
◎由「如來藏物」轉成「色」,此「色」就是「宇宙」,就是「器世界」,也是眾生的「依報」。
◎由「心物相應」轉成「識色相緣」,此「識色相緣」就是「五蘊身」,就是「根身」,也是眾生的「正報」。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會知道,原來「唯識論」所說的「一切種子、根身、器界」是什麼意思。
然後,也能知道「唯識論」是用什麼邏輯理路來論述這「一切種子、根身、器界」……
Snmr Miri
至少,我們可以知道,以「阿賴耶識」就是「初能變」故,這「一切種子」就是特別指「新薰種子」。然後,也可以知道「唯識論」必須再用另一種邏輯理路…來解釋另外的「七大種子(本有種子)」才可以。
這樣,我們才能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是「本有種子」,什麼又是「新薰種子」,才不會在「一切種子」裡面分不清什麼是「新薰」,什麼是「本有」!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去特別了解到什麼是「本有」種子,這樣,才不會被「阿賴耶識的一切種子」這種語焉不詳的「文字」所含糊。最後竟變成了…「本有種子」必須依附在「阿賴耶識」上才能存在,果是這樣的話,那誤會就很大了。

Snmr Miri
註: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本有種子」就在「心物本有」裡面,「新薰種子」就在「心物相應」之後的「心識」裡面,於是,我們將可以用另一個角度看到…什麼是「唯〝識〞論」,或用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到「阿賴耶識」的『勝義』……。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懂這幅簡圖:
213332975_519388902643292_6847757268674924431_n.jpg
Snmr Miri
以「如來藏心」、「如來藏物」故,當「心物相應」而成「初能變的阿賴耶識」之後,我們也可以知道…在「由心轉識」之後…什麼是「阿賴耶識」的「內變」和「外變」……。
Snmr Miri
註:這個「種子、根身、器界」,就是上面「法界論」所說的那三種「變」。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看懂那「三種變」,那麼,就可以很容易的看懂「唯識論」的「種子、根身、器界」的內容,和看懂什麼是「內變」(以「心之內」)故,什麼是「外變」( 以「心之外」故)。(如圖示)

Snmr Miri
也可以從「勝義」的地方…看到「阿賴耶識」各種層次的涵義:
阿賴耶識的各種層次內容.jpg
Snmr Miri
然後,也才能如實看懂「佛地經論」的這段經文:「阿賴耶識共相種子,變生種種共相資具,為令有情廣大受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osts/820800038509719/
阿賴耶識共相種子變生…….jpg
 · 回覆 · 分享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