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8月26日上午11:01
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知道。
其實,這個「不知道」已經告訴我們…已經知道了。
否則,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這就是:根本智!

Snmr Miri 《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知道》,這句話,若從「能所」的角度來看「根本智」的話,那麼:
●「能知」的根本智:
◎以能知「不知道」故,這個「不知道」本身,其實就是「知道」。
●「所知」的根本智:
◎「為什麼會知道」的這個「為什麼」…其實就是「不知道」,所以,所知的「知道」其實就是「不知道」。

Snmr Miri 因此,從「根本智」的「能所」來看,無論是「能」的「不知道就是知道」,還是「所」的「知道就是不知道」……
我們都可以深入的知道第一層次的…「明就是無明 無明就是明」……
說實在的,這種「明」…真的很不可思議。
只是這種「明」,以不可思議故,常被我們過度神聖化,以致錯認為…自己本來就已經是佛!

Snmr Miri ●說實在的,這種「明」…真的很不可思議
◎是的,我就是會「知道」,你能奈我何?
◎不只如此,只要是與「我心」起相應作用的,我必然會知道「它」的存在!
◎我不知道…在法界中…有什麼東西在相應之後,而「我」竟然還可以不知道的……
◎這就是「依他起」用(覺知之用)!
◎以必然「依他」而「起用」故,我此之心必具有「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從另一法門來說,這就是「本有種子」!

Snmr Miri 以必然的「依他起用」故,「我心」與「法界的任何外境」皆可因緣相應,然後…都能「知道」。(註:起覺知作用)!
於是,我們會…越「起用」則知道得越多!
活到老學到老,讓我們博學廣聞……
不只是如此,生生世世的生命體驗,更讓我們成了…萬物之靈!
Snmr Miri 這時候的「知道」…可以從「我不知道為什麼會知道」進化到「我知道的比你還多」的階段,並以博學廣聞 學富五車 來出「人」頭地,或「鶴」立雞群……!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知道越多,無明越堅不可摧,層層束縛
Snmr Miri 「依他起用」是必然的,所以「依他起性」就是大家本來就具有的。
以大家都具有「依他起性」而且皆可以法爾如是的「依他起用」故,那麼,從「本性」或從「因緣的相應之用」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
然後,以各人「依他」的因緣不同故,「知道」的因緣不同故,「分別」的因緣不同故,「執取」的因緣不同故,每一個人所種下的「新薰種子」就有了差別,於是我們開始了「自己所分別取捨」之後的因緣之路……
以「新薰種子」故,於是有了專屬於這個「有情眾生」的「根性」,並以此「根性」,以其應機因緣而再度萌芽茁壯開花結果,甚至於過程中或因另外因緣而得以「改良」品種(品性),然後又成為另一種「新薰種子」……

Snmr Miri 以「新薰」復新薰故,種種復種種,種種相連到天邊……
以「阿賴耶識」能「攝藏」一切種子故,於是,我們稱這「一切種識」為「阿賴耶識」。(註:一切種,包括本有種子。)
樊小乖 ●「明就是無明 無明就是明」
○前句的「明」和「無明」和後句的「明」和「無明」指的不是同一件事,先劃分一下。
Snmr Miri 細分的話就是「能」和「所」的事,若不細分,即能即所,那麼兩句話就是同一個意思。
當然,這個「能」「所」的層次若越遠離「本覺」,那麼,第一個「能所」和越後面的「能所」,其內蘊的差別就越大。
例如:一個開悟(後得智)的人,其當下會說「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以前什麼都不知道」,那麼這個層次的「知道、不知道」,那已經和最初層次的那個「知道、不知道」(也就是上面所說的「根本智」),顯然已經有很大的差別……
張武雄 樊小乖 有所明就是無明 無所明就是明覺,我所理解的是這樣
樊小乖 張武雄 我的理解是,「性覺」本來就「覺知明照」的,而「無明」的原因,是自作意又加了一個「覺明的性覺」上去。沒有「無所明」這件事,哪怕是在「空大」的狀態下,也不等於沒有作用。
樊小乖 本來就「明」,不用再去「明」它,再去「明」就是遍計所執了。
○所以「明就是無明」是「又去『明』」。
○所以「無明就是明」是「本來就『明』」。
張武雄 樊小乖 這個就要請Snmr Miri米粒兄解說了
張武雄 再細嚼一番
無明就是明
——》能
—性覺必明
明就是無明
——》所
—妄為明覺
Snmr Miri師兄請指正🙏
Snmr Miri ●有所明就是無明 無所明就是明覺,
◎《楞嚴經》是說:「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這個「無所非明」的意思是說,若無「所明」就不能算是「明」了。
◎也就是說「明覺」必然是有「所明」的。此即是「性覺必明」。
~~~~~~~
◎至於,小乖兄所說的《是自作意又加了一個「覺明的性覺」上去。》,「法界論」則不這麼認為,因為:「有所非覺」!
◎這個「有所非覺」的意思是說:當有了「所明」之後,就不能算是「明覺」了,而這個「不能算是明覺」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無明」。
◎當然,這個「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的看法,大家或許會有些差異,但先這樣放著,無妨!
Snmr Miri 無明就是明
——》能
—性覺必明
.
明就是無明
——》所
—妄為明覺

~~~~~~~~~~~
讚!如是!
但在這裡我們也要知道…句子中的「性覺」就是指「本覺之性」,而「明覺」就是指「本覺」全然的功用,包括能所,也就是「即能即所」。
.
因而,從「法界論」的度來看,這個「即能即所」只要是分開了,那麼只要一變成「有能」「有所」, 就是一種「無明」(有為法)狀態了。
Snmr Miri 註:「妄為明覺」,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解釋就是:把「即能即所」的明覺,分成了「有能」「有所」,這就是「妄」。
樊小乖 Snmr Miri 以鏡相論來說,就是:本來鏡子映物就映物了「即能即所」,再去腦補「鏡物」會不會跳出來?「鏡物」和「鏡物」對話等等之類的,就是「有能有所」,即為「無明」了。
用這樣來解釋,應該通吧?😄
Snmr Miri 通,讚!
只是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法界論」不會說「再去腦補」,而是說「法爾如是」!
所以,「另外再加明」和「法爾如是」,這兩者的差異…就是「法界論」和「傳統看法」不一樣的地方。
但,能理解一般的說法就是!無礙!^^
樊小乖 Snmr Miri ●「另外再加明」和「法爾如是」
○因為都是「一定會這樣」,因為「另外再加『明』」容易被誤解為「可以不要」,所以您老都用「法爾如是」來表達就是,是吧?😁
Snmr Miri 是啊!是有很多人為了「不要」所以就一直不要不要的……
然後,當以後要「行深」的時候…可能就「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了。
樊小乖 Snmr Miri 這邊的確容易是一個誤區,是真見不少人將「空」掛在嘴邊,有嚴重的頑空傾向,修行的方向,是連「心」都空掉。
小子在修學之初也有點類似的疑惑常掛在心頭,若成佛是什麼「念」都不能有,那這就是「佛」嗎?有「念」就是邪惡的嗎?這段冤枉路,還真走了不短時間,一直在找這個答案... 牙牙之年就接觸了佛法,直到卅歲左右才知道到底要修什麼... Orz
Snmr Miri 我是懂了「法界論」之後才略知一二的。
要不然,以前在「空」的知見中,我也一直想把「物」空掉,所以也曾和大家一樣的把「物」當做是「心的幻相」,結果總覺得哪裡不對,因為騙騙自己可以,就是無法說服我自己……
直到確認「心物本有」之後,才把「法界大圓」的理路繞起來……。然後也才看到了各種法門…在「法界大圓」中的「定位」與進路……
Snmr Miri 也曾被「無我」和「法」的語義搞得七葷八素…,還好,這些曾是很艱難的詞彙,在「法界論」「心物相應」的理趣下,竟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迎刃而解!真是感恩!
樊小乖 Snmr Miri 你都沒有任何基礎,某日人品大爆發,《法界論》就突然「冒出來」了?
#這句話忍很久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
張武雄
Snmr Miri
就是笨嘛!不過也不後悔以前真的很笨就是!^^
不管再怎麼笨,「基礎」還是有的,要不然二十年的「不治之症」是在玩假的哦?
註:我的「基礎」就在「離苦得樂」的過程中…被「病」訓練出來的……
樊小乖 好殊勝的助緣!就想說您老怎麼可能沒有基礎咩?就連來也兄也非菲薄之徒,都是善知識。💖
鄭來也 俺是惡知識還欠基礎
Snmr Miri 當然,所謂的「不治之症」經過了二十年之後,現在應該已經不算是「不治之症」了吧?
不過,當時的醫生是很斬釘截鐵的跟我說「不要再看醫生了」,哈哈,這樣說話會不會太誇張了?
所以,真的很謝謝那位主治醫師,然後,因為有聽他的話,我才能活到今天。^^
「病」有沒有好,是另外一回事。而這裡面的有一件更重要的因緣是:我這麼笨的人都有辦法寫「法界論」了,那比我還厲害的高人,處處皆是,難道他們會看不懂「法界論」?
於是「我」不揣淺陋的用凡夫之身來告訴站在雲端上的高人們:請不要輕視凡夫俗子!^^

Snmr Miri 是的,只要一輕視那個「法界遊子」,那麼,以「輕視」故,再怎樣的高人也不足以觀了。^^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就是 行深般若 🙏
樊小乖 Snmr Miri 您老是因為不治之症才住到山裡去的喔?然後一調養就廿個年冬?😲
張武雄 樊小乖 世尊說要以苦為師 應該就是這樣情形吧
張武雄 https://www.facebook.com/1768305699952988/posts/2303126303137589?sfns=mo
Snmr Miri 到山上養病的日期很好記,就在921大地震之後,正式入住,然後離群索居……,前5年都一直和死神博鬥,至今正好20個年頭。^^
張武雄 Snmr Miri 現在看來是福不是禍👍
樊小乖 Snmr Miri 搏鬥只是一句話,但當時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 辛苦了... (拍拍)
Snmr Miri 常跟人自我解嘲說:我得的是解脫病。
是的,只要解脫,病就好了。沒錯,我的「病」真的不是一般的醫生所能治得了的。
註:也因為病,才放下鋤頭,重拾拿得動的畫筆。沒辦法,只能挑軟柿子吃囉。也沒想到,竟因此而有了創造「千字佛」的因緣,所以真的是福不是禍。^^
未提供相片說明。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個種子真不簡單
Snmr Miri
樊小乖
●每一個人所種下的「新薰種子」就有了差別,於是我們開始了「自己所分別取捨」之後的因緣之路…
○種子並不會再生種子,您老對「新薰種子」的看法為何呢?@@
Snmr Miri 當「新薰種子」萌芽之後,以能再度開花結果故,能再生新的「新薰種子」。
簡單的說,「新薰種子」都是「再生」而被貯藏起來的。
Snmr Miri 註:「本有種子」就只是「本有」,不會再生另外的「本有種子」。
這個「本有種子」,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就是指「七大如來藏」,更嚴格說起來…則是指「心、物」皆具有「依他起性」的那個「本具之性」!

樊小乖 Snmr Miri ●當「執取」習慣了之後,那個「新薰種子」就會變成很根深蒂固的「根性」。
○這個議題我本來想蓋新樓的,不過既然這邊提了,就再這邊接好了。
○「薰習」->「業力」->「果報」->「薰習」... (略)
○您說「新薰」是「再生」而被貯藏的。這邊我怕理解有誤差,所以想確認一下:您老的「再生」,指的是否為「因、緣」種子,也就是「業力」種子,呢?
○根深蒂固的「根性」,依您的表述,我直覺想到的就是「相 (性)」,可有曲解麼?
Snmr Miri ●○您說「新薰」是「再生」而被貯藏的
◎本有種子(依他起性)→依外境而萌芽(依他起用)→起現行(開花結果)→果熟落下而成為種子(新薰種子)→貯藏於阿賴耶識(業識)(也就是業力,或我們所說的「根性」。)。
◎所以,「新薰種子」,可以是由「本有種子」起現行而形成,也可以由「新薰種子」本身續起現行,或代代轉變沿續而成為更新的「新薰種子」……
◎不管如何,以貯存於阿賴耶識中故,「新薰種子」必須等待「親因緣」才能發芽。(註:「本有種子」隨時皆可「依外境」而起現行。)

樊小乖 Snmr Miri ●果熟落下而成為種子(新薰種子)
○這句用「果熟落下而成為種子」會不會不妥呢?
○「起現行」就已是果報了,「新薰種子」應該是起現行時,又再薰習而「種下」的種子,對吧?
○儘管這被「種下」的種子也是妄,就是一個執著的「根性」,這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業」這件事,本身也是「空無自性」。
Snmr Miri ●○「起現行」就已是果報了,「新薰種子」應該是起現行時,又再薰習而「種下」的種子,對吧?
◎是的,「起現行」的時候,我們對這個「現行」當下…所展現的「行為」…就是新的一種「因」,於是我們說,在這「行為」的當下…在八識田中…又種下了新的種子。
◎這個「新的種子」就是隨轉而來的「新薰種子」。
張武雄 Snmr Miri 小乖兄的糾結區
A種子變A樹,長大維持A樹的品質然後結A果再生A種子,這個A種子是本來種子所結新的種子故也稱「新熏種子」
A種子(業力關係,品質不良)長成A-樹,然後....生A-新熏種子
以上的循環中無時無刻可以一直生出B到♾無限的新熏種子,並不侷限一種
張武雄 Snmr Miri 以新熏種子一直妄下去,層層法界
Snmr Miri 原則上「種子」只要一起現行,那麼以「依他起用」故,其再結成眾多的新薰種子,已非同一棵「種子」而是有了些許差異。但,還是具有前一顆種子的種性就是。
也就是說,任何的「新薰種子」無論如何流轉,必然都具有「本有種子」的種性。

樊小乖 眾生顛倒,總是煩惱起現行的果報,到處求神拜佛的,其實成熟的果才是最不用擔心的。
我會說「果熟落下而成為種子」會不會不妥的原因,是儘管「新薰的種子」多少會受「果報」影響,但那和已起的「果報」已是兩碼子事了。而「是否被薰習」這件事,才是行者真正要關心的重點。
因為「果熟落下而成為種子」容易「見果附因」,「果熟」也不一定就會另「生」一個「種子」。
樊小乖 還是再補充一下好了:「果熟」之「後」的「善惡種」由自己決定,要擔心的從不是那個「果熟」,而是再 (新) 起的「因」。
Snmr Miri 是的,既然有了種子,那麼擔心的當然不是未來「必然的果熟」,而是在「種子萌芽」之後,我們應該要如何的去對待!
Snmr Miri 註:有了「道種智」的人,有時還會用「行深般若」的方式,讓深潛的種子一一成熟,進而能善分別一切道法,而成就「一切種智」。
樊小乖 Snmr Miri 我一直在思考「行深般若」這句話的「角度」,因為看過有人因為這四個字在爭的面紅耳斥!
我對「行深般若」不管是在《心經》,還是在《法界論》的解譯,若只用一句話表達的話,就是「以空慧的心去觀照」。
您老使用「行深般若」的頻率也頗為頻繁,您的「行深般若」的白話文是?@@
Snmr Miri 「行深般若」,就是…在「般若」中「深」深的「行」去。然後「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又,既然有「行」,那麼就不是只有「般若的觀照」而已,而是更要與眾生「法界一體」的互動……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即是其中之一種!
也就是說「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可以是「行深般若」的實際功夫之處……

樊小乖 Snmr Miri 好哦,因為說「若只用一句話」嘛... 哈~ 不論什麼「行」,都用「空慧的心」。😄
不過較明確知道您老的定義了,話說回來,我修持六度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但真要圓滿,真真真真的很不容易!我甚至「杜爛」到直接「紋在手上」,做任何事、有任何想法,看到立馬起返照... 來強硬提醒自己... 實在根器太鈍吶... 慚愧... Orz
Snmr Miri ●不論什麼「行」,都用「空慧的心」。
◎也就是以「無為法」為底蘊,以「有為法」為顯用……。
◎小乖兄的精進,小米粒自嘆弗如,因為我是打算用一大阿僧祈劫來行深的……。^^
張武雄 我到現在一直記不起阿僧祇劫到底是幾年,真的不想記
樊小乖 張武雄 這無礙啦,每天都當最後一天,衝衝衝!🤣

張武雄 我的理解
大地為阿賴耶,新熏種子落下埋在土裡,遇因緣(空氣、陽光、水)後再度萌芽,因業力決定品種、品質,成長過程坎坷或順暢,色身的結構外型,還有心識影響了未來的果實,再循環
Snmr Miri 所以才說「在八識田中種下種子」,至於這個種子長得好不好,還得看「外在的環境」和「我們自心是否勤於耕耘」的程度而定。
Snmr Miri ●我們自心是否勤於用功
◎這裡的「勤於用功」,可能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
◎1、就看是什麼種子。2、 就看是讓種子「改良」得更碩大肥美,還是變得苦澀惡醜,還是從此敗壞而消失於「空」…
張武雄 Snmr Miri 能所雙泯就敗壞了
Snmr Miri ●從此敗壞而消失於「空」…
◎如武雄兄所說「能所雙泯就敗壞了」。
◎又,如從不可思議的「如來藏」來說,這種「敗壞」其實就 是轉成了「智慧種子 」,這就是「道種智」。
◎所以,「種子」並沒有消失,所消失的是那個「惡業」,因此,這時所謂新的「新薰種子」,我們又可以稱之為…「轉識成智」的「道種智」。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