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月8日上午7:49
法界小語917:
以「雙運」故,將「現空→明空(→覺空)」運入於「空大如來藏」之後,還必須從「空大如來藏」依「(空覺→)空明→空現」的次第運出來,才有辦法圓整個法界。
Snmr Miri 法界小語918:
若有辦法於「現空雙運」的當下…了知「現空→明空→覺空→→空覺→空明→空現」的所有內容,那這種上根利智者,於當下就已証入「空大如來藏」,並同時了知「如如有之現象界」,於是……
Snmr Miri 法界小語919:
有夙世因緣的上根利智者,以於「現空雙運」的「當下即是」故,就不必依次第再繞那麼一大圈的…藉著「空大如來藏」來確認「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和「心物本有」。
Snmr Miri 註:以「當下即是」故,當下已証「七大如來藏」。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0:
唯以次第故,一般的我們還是要在「現空→明空→覺空」之後,不能滯聖的由聖轉凡,於是再依「空覺→空明→空現」的次第回到「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的地方來。
Snmr Miri 註:由聖轉凡的這個「凡」…是指法爾如是。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1:
「覺」是那麼的法爾如是覺,除非是用「定力」把自己定在「死覺」上,然後永遠紋風不動。否則,沒有所謂的「不想覺」然後就「不覺」了…的這個問題。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2:
因此,只要不是「定於死覺」,只要是有「心」,那就必然「能覺」。而只要能「覺」就必然會與一切「外境」相應,除非已經把外境幻化的…還「沉浸」在自己的「唯心」之境裡。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3:
只要有「心」,必然就「能覺」。然後,只要這個「能覺」是個「觀察者」,那麼就會有「被觀察者」被觀察。因此,只要有「外境」存在,這個「覺」馬上就落入「能所」對應之中……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4:
除非這個「觀察者」,有很強的定力,可以把自己定在「能覺」的位置上…而不被「所覺」所所。這樣,他就有能力成為一個永遠的觀察者,然後可以「唯我獨存」的…不必法界一體。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5:
「唯我獨存」是沒的意義的,就如那個「定於死覺」一樣。同時,也違背了法爾如是的原理,無法証得「法界體性智」。於是,他的「智慧」…也將如死寂般的一無「是」處。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5:
只要有能力成為一個「觀察者」,那就必然會有「能覺所覺」的相應。唯,已脫離有為而不再妄識糾纏故,此「能所」會用「無為」的方式…即能即所於接下來的「心物相應」之中。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6:
當「現空→明空→覺空」的証入「空大」的這種「觀察者」之後,接下來的,就是要運用「空大(唯覺)」…雙運於「空覺→空明→空現」的進路中,然後漸次証得「法界體性智」。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個狀態的觀察者是不是就是「看山不是山」的階段
Snmr Miri 這個階段早已經是「看山就是山」了。然後,再來就是要「由聖轉凡」的用「空覺」的方式…再重新走一次「妄為明覺」的路…來找到為什麼會「妄」的原因。
和再回到「現象界」…來確定「現象界」從來就是如來藏所顯現的如如有。
Snmr Miri 這裡的「觀察者」就是能完全跳出來的…只是觀察而不加以指涉。是故能「看山是山」。
至於「小語922」所說的…把外境當成是幻的…沉浸在「唯心」裡,那就是一種「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
張武雄 Snmr Miri 當成是幻,感覺比較像「看山沒有山」😄
Snmr Miri 所以,這裡面都有各種內容層次的解讀,就看各人囉!只要解釋得有理,那就沒問題。^^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7:
其實,「…覺空→空覺…」就是「有為」和「無為」的一種轉折,也就是…用功夫証入「空大」之後…然後再不用功夫的由「空大」流露出其自然的法性來。註:這個轉折也正是雙運的精華所在。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8:
《空覺雙運》,就是把「空大」的証量運用於「法爾如是覺」之中,也就是說,能洞見並避開上面幾個「小語」所說的「有為」, 然後完全進入「法爾如是覺」的無為之中。
Snmr Miri 法界小語929:
註:其實也不必再「有心」的去「運用」,因為,只要有能力証入「空大如來藏」,只要能放下自己的「有為」慣性,那麼「無為」自然能法爾如是展現。以「覺」本來就是「能覺」故。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0:
《空明雙運》,把「妄為明覺」的「妄」,改成用「空大」去明覺,我們將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覺從來就是法爾如是覺!然後了知…這個「妄」從來就「不妄」。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1:
「有能有所」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心能物所」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心能覺 物為所覺」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心物相應」是那麼的法爾如是,「心物皆能依他起而彼此相應」是那麼的法爾如是。
Snmr Miri 註:這裡的「物」是指「物大、物界」,或泛指一切「外境」。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2:
以「空明雙運」故,我們將會看到「心」「物」的「依他起性」本自具足,也將看到「心物相應」果然法爾如是。以皆能「依他起」故,「心」「物」能相緣而起一切「相應法」的作用……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2-1:
以「依他起性」故,一切法得以生焉,於是我們又稱這個「依他起性」為「本有種子」。因此亦有人認為「本有種子」是「性」不是「實種」,就是指這個「依他起性」的「性」而說的。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2-2:
「七大種子」和「依他起性」同樣具有「本有種子」之義。為了避免混淆,因此「法界論」會用「本有實種」來看「七大種子(七大如來藏)」,而用「本有種性」來看「依他起性」。
Snmr Miri 註:「心」所「本具的依他起性」…就是指「眾生皆有佛性」的那個「佛性」。
張武雄 Snmr Miri 泛指三性嗎?
Snmr Miri 是的,若從「依他起性」的角度來講就是泛指「三自性」。
但是,若從「本有種性」的角度來講…其內容則偏向於「本有性種性」,也就是有關於「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的內容。^^
張武雄 Snmr Miri 願聞其詳🙏
Snmr Miri 那些都是一些名相解釋的問題啦!谷歌一下就有了。^^
張武雄 Snmr Miri 好的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2-3:
「法界論」是用「體性用相」的角度,把「七大種子」和「依他起性」的語義…統合在「體、性」裡面,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是「體」、什麼是「性」,絕不會打迷糊仗。
Snmr Miri 註:一般過於「緣起性空」的人,都不會承認七大「種子」,最多只會承認七大「性」。因為他們忽略了「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皆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說法,不只如此,還會特別強調此七大並未具有獨立實性,然後就不知不覺的和《楞嚴經》唱反調了……(另論,略過)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3:
以「空覺雙運」故,於「七大如來藏」處,能明見「七大種子」是怎樣的「本有種子」;以「空明雙運」故,於「妄為明覺」處,能明見「依他起性」是怎樣的「本有種性」。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4:
以「心」「物」皆能「依他起」而法爾如是「相應」故,於是,現象界…法爾如是變現而生起。然後,我們就現量的看到了…緣起而如如有…的現象界。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5:
《空現雙運》,以「空覺→空明」故,能明見現象界;以現象界從來就是因緣和合而如如有故,能明見其緣起性空,然後了知「現」「空」不二,也了知「空有同義」。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6:
以「雙運」故,能從「妄為明覺」的「能所相對」轉為「即能即所」,能從「心能物所」轉為「即心即物」,能從生死…轉為解脫…再轉為輪涅不二,然後証得「法界體性智」。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7:
以「法界體性智」故,能了知一切法爾如是,更能了知…真正能運的其實是「自己的心」。因而,所謂的「雙運」就是藉著「外境」來和此「心」激盪…而得到的一種反饋而已。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8:
「現空→明空→覺空」→→「空覺→空明→空現」。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單獨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雙運」,其實皆離不開「心物相應」的實相,因而「法界論」說…這就是「心物雙運」。
Snmr Miri 法界小語939:
以「心物相應」故,我們先被物所纏,再以洞見「物」之法性…來返觀自己的「佛性」,並以解脫的功夫來確定「心物不相在」,最後,更以一體的方式重新自在其中,這就是…雙運!
Snmr Miri 法界小語940:
也可以用「個人主體性」的角度來理解:「我」與「我之外的另一半」不離不棄的雙運於法界,最後,終因「無我」而融入於「我之外的一切有」,然後你儂我儂………
Snmr Miri 註:今天的法界小語,因故寫得有點片片斷斷的,待明天腦筋清醒些的時候…再來回顧並潤飾一下……。晚安!^^
張武雄 Snmr Miri
Snmr Miri 早安!今早再仔細的看了一次,還好,沒什麼問題。^^
讚 · 回覆 · 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