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1.2月9日上午6:04  · 
「四大」在物界的各種狀態。
從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到「四大」是怎樣的「本有」,而整個「物界」又是怎樣的「本有」。
總之,無論「四大」怎麼變來變去,怎麼緣起來緣滅去,「四大」、「物界」都不會消失。

四大在物界的各種狀態.jpg

Snmr Miri
註:圖示中的「四大元素」和「四大種子」的那種「元素」,其語義是不一樣的。圖示中的「元素」是一種「化學名詞」,概略是指原子、中子、核子…之類的。
而「四大成份」則是指「分子化合物」,由多個分子組成,已經具有「物質」的基本形態。
Snmr Miri
●無論「四大」怎麼變來變去,怎麼緣起來緣滅去,「四大」、「物界」都不會消失。
◎不會「消失」的最大原因就是…如來藏物(四大如來藏),周遍法界,本不生滅。
◎於是,有水必有波,有波必有水。(註:有水不一定有波,無波不一定沒有水。)
◎以「如來藏物」故,「物界」再怎麼被頑空者所頑空,或被唯心者所唯心,都不會消失。(只會在那些人的錯見中…變成他們的夢幻泡影而已。)
Snmr Miri
●只會在那些人的錯見中…變成他們的夢幻泡影而已。
◎也就是說,所謂的「夢幻泡影」或「如虛空般的空然」,都只是一種「心」的覺受,「物界」在無始無終的法界…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所以「諸法皆空」就是一種「心的覺受」,而這種「空然覺受」的實相(唯心清淨無染的〝空〞相),和「法界論」所說的「法界實相」(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如如實相),此兩者的語意相差十萬八千里。
◎但,「法界論」不否認「諸法皆空」已經走到了「法界大圓的轉折點」就是。
Snmr Miri
從「如來藏物」的不生不滅,到「物界」的不會消失,我們就可以知道…「法界論」為什麼會說「物本有」。
然後,以「物本有」故,我們就可以洞見一般我們所說的「法空」、「無生」、「虛妄」、「空花」、「眼翳」……,是用什麼角度(理論)來論述的。
因此,有關這些論述(理論),若執以為實有,那就是「執之所無」了。難怪如來會說…我所說法,即非說法,是名說法。如是!

Snmr Miri
職是之故,「法界論」能了知,某些人是如何錯用了「法空」、「無生」、「虛妄」、「空花」、「眼翳」的知見…來批評「法界論的心物本有」。
也就是說,當有人批評「心物本有」的時候,「法界論」就已經知道,此人無法洞見「心物本有」的實相,也無法圓「心物本有」的義理,然後竟傻乎乎的落入「頑空」的錯見裡面,還渾然不知……

Snmr Miri
《金剛經》: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如來、應、正等覺所證、所說、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另譯:一切聖人皆以無為真如所顯現故。)

鄭來也
有所說法叫自生空法諸佛所不化,所以顯就是顯心物如來藏,俺捏的意思
Snmr Miri
改成「自生空法」就比較能看出來也兄到底在說什麼。
如果像之前的…只寫「自生」,那真的要很腦筋急轉彎…才能猜出來也兄的真正語意……。

Snmr Miri
難怪要「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所以,一切的「理」論,都要有能力論到「言語道斷」才可以,一切的「心行」都要有辦法行到「滅(清淨無染)」處為止……
Snmr Miri
由《金剛經》所說,再來對照「四法界」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到「法界論」的看法,真實不虛。然後,才不會在「理」上面…一直「理來理去」,也才不會在「法」上面…一直「法來法去」。然後,也才會回歸到「一切本然而法爾如是」的「如是」狀態。
註:「理」再怎樣的「真理」,都要回歸到「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的這個「事事無礙法界」來。
四法界的兩種看法之一(法界論的看法).jpg
鄭來也
曾雍斌
四三一十二大概看的出過去現在未來整個佈局全球第一大
 · 回覆 · 分享 · 1天 · 已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