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5月18日上午5:34
法界大圓,一法通萬法。
這幾天所畫的圖,它們都有一個共通的原理,那就是「心物本有」,然後「心物相應」。
因此,只要我們懂得「相應」是怎樣的「法爾如是」……
那麼,任何一個法門的進路(法、覺、識、般若…),我們都可以如觀掌中摩羅果的洞見其精髓。

法界大圓 一法通萬法.jpg

Snmr Miri 以同樣的原理故,各種法門都是相通的。
如果各種法門之間有任何隔礙,那不是你有問題,就是我有問題。
而這個「問題」都可以溯源到「心物本有」的這個地方來。
Snmr Miri 換句話說,若我們的法有所不一樣,那在「心物本有」的這個地方,我們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然後…,這或許將是「一翻兩瞪眼」的事?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早安
有「看法」就已經是「心物相應」了,回溯去找有看法的是「誰」,就會看到一個「心」在跟所有的人事物「不停的、理所當然的」打著招呼呢
Snmr Miri 然也,如是!
「涅槃」也必須在這種「般若智」中「究竟」才可以。
Snmr Miri 簡單的說,「法界體性智」,就是一種「金剛般若智」,而這樣的「智慧」,都必須在「心物相應」的當下成就,而不是「躲」在「心體」裡面「無知無覺」……
這樣,才有辦法於「一真法界」中「法界一體」,然後成就「法界大圓」的…大圓覺海。
Snmr Miri 於「大圓覺海」中,「有看法」…等同「沒看法」。也就是所謂的「宛然沒有原則」。
所以,我們也不能用「沒看法」去把「有看法」否定掉。也不能很固執的強說「沒看法」就是一種「有看法」,一切唯「法爾如是」耳,然後「說」只是「應機而說」,如是!
Snmr Miri ●「心」在跟所有的人事物「不停的、理所當然的」打著招呼
◎這就是「法爾如是」,所以「法界體性智」就是在這種「法爾如是」之下…「無所不覺」。絕不是那種「定於心體」然後把「無知無覺」當成是寂滅涅槃…的傻瓜。

Snmr Miri 更簡單的說,只要我們的法不一樣,而你認為你的法才是對的,那麼你就必須推翻「心物本有」的理論才可以,否則…,事實已經擺在眼前。
Snmr Miri 不可否認的,只要任何一個人有辦法推翻「法界論的心物本有」,那麼「法界論」…自然就毫無立足之地的冰銷瓦解……
但,如若不能,那麼……
那麼,以法界大圓故,「法界論」依然會包容你的看法,然後就等你有一天能看懂「心物本有」的法界實相。然後,你依然修你的法,因為你的法已經和「法界論」一樣,以「一法通 萬法通」故!

Snmr Miri 「本有」的定義很簡單,就只是「本來就存在」的意思。
以「本來就存在」故,「法界論」對「心物本有」的定義,有一個很傳神的說法,那就是:
「心界」、「物界」就是「法界」的兩大主角,然後在「虛空」的舞台上,上演了一齣「法界大戲」。

Snmr Miri 以「法爾如是」故,一切「法」終將從「緣起性空」的地方,因「法無生」而又回到「法爾如是」。於是,我們將突破「一切法皆無常」的看法…進而洞見什麼是「心物本有」的「常住法」。
以「法爾如是」故,一切「識」終將從「初能變(污染識)」的地方,因「唯識無境」而又回到「法爾如是」。於是,我們將超越「一切皆唯識所變」的看法…進而洞見什麼是「心物本有」的「藏即賴耶識」。
以「法爾如是」故,一切「覺」終將從「覺知心」的地方,因「空覺」而又回到「法爾如是」。於是,我們將提昇「一切離念靈知」的看法…進而洞見什麼是「直觀」,然後能於 「心物本有」的「當下」成就「圓覺」。

Snmr Miri 洞見「常住法」、了知如來清淨藏、一切皆能圓覺……,這些都不離「心物相應」的「法界體性智」,也就是「金剛般若智」,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Snmr Miri 「法」本來是「無常」,本來是「無生」,但是當我們跨過這個「轉斬點」的時候,那我們將會回到一切皆「法爾如是」的法。然後,當我們了知「心」「物」是怎樣的「本有」之後…以「再度如實了知」故,這個「了知(法)」已經不是「諸法無常」的那個「無常」。 於是「無常法」變成了「一真之法」。
「識」本來是「妄為明覺」,本來是「虛妄」,但是當我們跨過這個「轉斬點」的時候,那我們將會回到一切皆「如是明覺」的「真識」。然後,當我們了知「心」「物」是怎樣的「本有」之後…以「再度如實了知」故,這個「了知(識)」已經不是「妄為明覺」的那個「虛妄」。 於是「虛妄識」變成了「即如來藏」。
「覺」本來是「無始無明」,本來是「未覺」,但是當我們跨過這個「轉斬點」的時候,那我們將會回到「無明實性即是佛性」的「真覺」。然後,當我們了知「心」「物」是怎樣的「本有」之後…以「再度如實了知」故,這個「了知(覺)」已經不是「一念無明」的那個「無明」。於是,「無始無明的覺」變成了「無無明盡的正等正覺」。

Snmr Miri 然後,「心→相應(法、識、覺)→物」,這個式子將變成:
→→→「法、覺、識(心→相應→物)」
還是分開來寫,比較清楚:
→「法(心→相應→物)」
→「覺(心→相應→物)」
→「識(心→相應→物)」
Snmr Miri 從這個式子,我們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為什麼很多佛學老參們會落入「唯法」、「唯覺」、「唯識」的誤區裡面。因為……(略)
Snmr Miri 因為只要一「唯法」、「唯覺」、「唯識(唯心)」…,他們很容易在自己的「唯」裡面…被自己的「法(覺、識)」所團團轉!
而會被自己的「法」所團團轉的人,必然會因「唯」…而反過來否定「心物本有」,所以……(略)
所以,妙哉!
簡單的說,只要過度「唯法」就會錯把「無生」當做是「法界實相」,然後錯以為…法界就是「空空如也」的無生。
只要過度「唯識(唯心)」就會錯把「虛妄」當做是「法界實相」,然後錯以為…法界一切外境都是唯識(心)所生。
只要過度「唯覺」就會錯把「非心非物」當做是「法界實相」,然後錯以為…法界只是我們的錯覺,沒有其它。
這些人,都會否定「心物本有」。但,天曉得,其實,他們己經乞丐趕廟公了,還渾然不知……。

Snmr Miri 其實,一些自以為開悟的人,從他們的語言中…就可以很輕易的看出他們是怎樣的「唯」……
哈,固執得很啊!哪像個開悟而清心自在的人?
讚 · 回覆 · 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