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0.10月18日上午6:29  · 
《本有的各種層次》
● 心本有、物本有。即「如來藏心」與「如來藏物」。
●「心」「物」相應之後,各自的體性用相。
● 心物相應之後(紫色區塊),其相應本身(法、覺、識、智…)的體性用相。
●整體法界(黃色區塊)的體性用相。

本有的各種層次.jpg


Snmr Miri
「本有」是「法界論」很專有而「實際」的名詞,是完全針對「心界」和「物界」的本體而說的。其語義類似於「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四大)」。或「心真如」和「物真如(四大)」。
Snmr Miri
也就是說,「本有」的語義,相當於一般我們在佛學上所說的「如來藏」和「真如」。只是,論述的角度不太一樣,因而其文字內容,可能會略有差別。(就好像是「心真如」和「識真如」的微細差別一樣,但原則上還是可以相通就是,只要不那麼追根究底的話。)
Snmr Miri
「本有」的第一個層次:
「心」「物」本有,這個「本有」就是指「心界」和「物界」的本體。
「法界論」的基本核心就是在說這個心物的「本體」是確實存在的,也就是「法界大戲」的兩個主角,缺一不可,更不能全無,否則任何一齣「法界大戲」都無「法」唱下去!
而這個「本體」就是「本體」,因而若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其體就是性就是用就是相,也就是體性用相一如,以其「性用」還沒有啟動故。

Snmr Miri
「本有」的第二個層次:
當「心」「物」相應之後,也就是「心」「物」的「依他起性」皆有了「依他起用」之後,它們各自就有了很明顯的「相」的變化。
於是,就有了「體→性→用→相」的次第,然後我們說「心」有了「心相」,「物」有了「物相」。(註:這個「心相」在佛學的名相上就是所謂的「識」;這個「物相」在佛學的名相上就是所謂的「色」。然後才有接下來的「識色相緣」……)

Snmr Miri
以「心物本有」故,以必然「心物相應」故,這個「必然(法爾如是)」…就是最初始的「妄為明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始無明」……
Snmr Miri
以「心物本有」故,以「必然」故,以「法爾如是」故,這個「妄為明覺」就是「本有」,這個「無始無明」就是「本有」……
但,以心物「相應」故,「法界論」會說…這時候彼此相應的「心界」和「物界」,都是「本有」……,然後才會繼續說「心物相應」也是一種「本有」(本有的顯現)。
而「心物相應的本有」已經進入了第三層次的「本有」。
Snmr Miri
●然後才會繼續說「心物相應」也是一種「本有」(本有的顯現)
◎從這裡的文字敘述,我們可以概略知道…這個「本有」事實上就是一種「隱而不顯的本有」,因而在佛學名相上就會用「如來藏」或「真如」來加以區別,也就是說,「現象的顯現就是一種有」,而「如來藏」、「真如」就是一種「藏」或「空」……
但,也有人是反過來論的,也就是有人會把「現象有」論成是「空」,而把「如來藏」和「真如」論成是「實際」「真(空妙)有」……
就看大家用什麼法來論囉!
就像「法界論」是用「本有」來論一樣。
Snmr Miri
其實,「法界論」會用「本有」來論,除了要挑起頑空者的神經之外,那就是:心物本有,本來就是實相。
以本來就是實相故,我們將會發現…以…故,「如來藏」、「真如」,就只能論到「如來藏」和「真如」為止,沒有再深入的論到「心物本有」,以致於有太多的人會把「如來藏」誤以為就是「自心如來藏」,會把「真如」誤以為就是「真如心」…
相差十萬八千里呀!但對很多佛學老參們而言,已經習以為常的以為那就是實相……

Snmr Miri
當然,若有辦法不錯解「如來藏」義,不錯解「真如」義,那麼,「如來藏」、「真如」當然就是實相本身,這是無庸置疑的。只是光從這種很抽象的名詞…想要來了解真相,說真的困難重重,不是落入「真常實有」的誤區,就是會落入「虛無頑空」的誤區,因為……(略過)。
Snmr Miri
另外,「法界論」會用「本有」的原因,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從「本有→現象有→性空(緣起有)→空性(真空妙有)→本有」…從來就是一個「法界大圓」,妙哉!(略過)
 

 23週
Ben Lo

Snmr Miri
如來藏與真如的差別在哪?
如來藏與自心如來藏的差別在哪?
真如與真如心的差別在哪?
Snmr Miri
如來藏和真如,可以說是一樣的,只是法門不一樣,然後論述的角度和內容就有了差別。
譬如,形容「客廳」,有人的從「臥房」的角度來論述,有人會從「廚房」的角度來論述,也有人可能會從「正門」的角度來論述,於是每個人就有了「自己重點」的看法……。
Snmr Miri
●如來藏與自心如來藏的差別在哪?
◎如來藏,泛指「如來藏心」「如來藏物」同時存在時(相應時、不相應時)的那個狀態,就像「覺」、就像「識」、就像「法」一樣。
◎這些,都是指一種「狀態」,於是專門研究「覺」的人,就說「般若」法門。專門研究「識」的人,就說「唯識」法門。專門研究「法」的人,就說「真如」法門……
◎也就是說,專門研究「如來藏」的人,就會說「如來藏」法門。
◎至於「自心如來藏」則是特指「自心」的本來狀態,因此,「如來藏物」並沒有包括在內。(註:一般人,以「唯心」故,通常只會說到「自心如來藏(如來藏心)」,「如來藏物」是「法界論」所另外提出來的。)
Snmr Miri
●真如與真如心的差別在哪?
◎如同上面所說的「如來藏」一樣。「真如」就是「心、物」同時存在的狀態,而「真如心」就是專指「心」而言。
◎這裡,我們也要知道,由於時空的長期演變,所謂的「真如心」,並不一定就是專指「如來藏心」,而是有可能已經包含了「妙明真心」和「意識心」,因而「真如心」的語義,可能又更寬廣了些,不是只限定於「如來藏心」而已。
◎註:有的經論,甚至會認為「如來藏心」並不等同於「真如心」,就如「如來藏物」並不等同「如來藏色」一樣。
◎因而,有關很多佛法名相,還是要看當時所論述的內容來理解,然後才可以「依義不依語」。
Snmr Miri
其實,「法界論」所說的「本有」,也可以理解為就是「如來藏」、就是「真如」。
只是,「法界論」是特別用「本有」的角度來論述的,於是,有了「心本有(如來藏心)」和「物本有(如來藏物)」這樣更細膩的內容。
 · 回覆 · 分享 · 1 分鐘

Snmr Miri
「本有」的第三個層次:
「心物相應」就是「本有」的第三個層次,而這個層次就是一般我們所論的「法(諸有為法)」。
這個「法」已經有點抽象了,所以這個「本有」事實上已經從「具體」的「心」和「物」轉變成了「因緣變化」的「法」或我們現實所看到的「現象界」。也就是「唯識」所說的「異熟、思量、了別」和「根身、器界」。

Snmr Miri
這種心物相應的「法」,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也有它的「法體→法性→法用→法相」。
「法相」就是指「現象界」。而「法性」就是我們在論「現象界(法相)」時…必然存在的那個「真如」或「如來藏」。
Snmr Miri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概略知道,一般所說的「真如」或「如來藏」,就是從這個「心物相應法」的角度來論的,也就是在論這個「法性」就是怎樣怎樣的「法界」,怎樣的「空性」,怎樣的「真如」,或怎樣的「如來藏」,並沒有更深入的論到「心物本有」。
也就是說,我們若想從「真如」、「如來藏」的這些地方看到「心物本有」,那麼首要條件就是要先有能力確定「真如」、「如來藏」本身,就已經是「心物相應法」的一種狀態才可以。

Snmr Miri
●確定「真如」、「如來藏」本身,就已經是「心物相應法」的一種狀態
◎這個「確定」對某些人而言是有困難的,因為他們不承認「心物本有」,於是就會在這種「相應法」的「抽象概念」中…去想像他們所認為的「真如」或「如來藏」。
◎以「抽象」故,若把「真如」、「如來藏」當成實有,那就會落入「真常實有」之中。
◎亦以「抽象」故,若把「真如」、「如來藏」虛無縹緲化,那就會落入「虛無頑空」之中。

◎但,我們若能如實了知這個「真如」、「如來藏」實在就是「心物相應」的狀態,那麼,以「心物本有」故,我們就不會在「真如」和「如來藏」的法義中…落入「頑有」與「頑空」的坑裡面去。
.
◎◎就像,我們若不能如實看到「阿賴耶識」就是怎樣的「心物相應」,然後就這樣的把「阿賴耶識」如此的如來藏化,這種結果,很容易把「阿賴耶識」實體化,因為會把「阿賴耶識」當成了就是「實體的如來藏」。於是,以「識」故,很自然的就會忽略了「物本有(如來藏物)」而只用「自心如來藏」來當做是「阿賴耶識的本體」。最後,本來是「相應」的「阿賴耶識」就完全被「實體化」了,也就是說,「阿賴耶識」就完全落入了「實有真常心」的錯見之中……
◎◎因此,若要把「阿賴耶識」轉成「能識的如來藏心」,那得要小心翼翼的才可以,才不會變成偷天換日的「相似佛法」。
Snmr Miri
以「心物本有」故,以必然心物相應故,「法界」必然亦是「本有」,只是這個「本有」與當初的那個「心物本有」的本有,其語義已經相差甚多,為了避免混淆,我們會說這樣的「現象界」就是一種「本有的顯現」。
Snmr Miri
註:這個現象界,亦有其自身的「體→性→用→相」,不能和「心界」「物界」各自的「體性用相」混為一談,更不能和「心物本有」的「體性用相」混為一談。若混為一談就會變成牛頭不對馬嘴。

Snmr Miri
「本有」的第四個層次:
如圖示的全部都是,也就是完全包含了上面的三種層次,然後,統而觀之的一種整體觀。也就是所謂的「當下即是」。
既然是「當下即是」,那就是處處都是「本有」了。嗯,「本有」不太容易懂,那就是:處處的當下…都是「本有的顯現」了,如是。

Snmr Miri
於是這個「本有」,從「專有名詞」轉向了非常抽象的「抽象名詞」……
就像那個「真如」和「如來藏」一樣。
Snmr Miri
但,我想,只要我們能了解什麼是「心物本有」的真實義,那麼我們就能看到這四個層次將會是如何的…理所當然。
然後,我們也將可以從很抽象的「真如」、「如來藏」的法義中…明明白白的看到……它們真正的「實際」「法性」!
Snmr Miri
簡單的說,在相應的「實際法性」裡面,我們最好要有辦法如實確認「心物本有」的實相,這樣才不會被「真如」、「如來藏」的抽象語義所抽象。

Snmr Miri
由上面的四個「本有」層次可知…「本有」的語義其實相當於「真如」、「如來藏」。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是處處真如了,為什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會說「心真如、色真如」,甚至會說「受想行識」真如,乃至眼耳鼻舌身意真如……。
也可以知道為什麼《楞嚴經》會說「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了。
鄭來也
這個人家文殊佛剎功德莊嚴經早就有說過了,真如及色受想行識皆圓滿,俺是把法界論幾十本請上山,再把仙跡嚴拿了一本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經一本請下山放在俺家有空偷看一下
Snmr Miri
讚!如是!
鄭來也
標章圖示

Snmr Miri
註:本質就是「相應狀態」的「真如」和「如來藏」…並沒有更深入的說到「心物本有」,因此,上面才會說「本有」和「真如」、「如來藏」的語義,略有不同。
Snmr Miri
由上面的論述可知,法界的一切現象(諸有為法),無不在「心物本有」的狀態下運作(或說皆不離開真如、如來藏的法則),並在從來就是「心物本有的狀態」下論一切法,包括「唯名性空」、「唯識虛妄」、「唯心真常」……等等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很確定的知道「性空」…原來就是用什麼角度在論「性空」,而不會被「空」所空。
也可以很確定的知道「虛妄」…原來就是用什麼角度在論「虛妄」,而不會被「妄」所妄。
也可以很確定的知道「真常」…原來就是用什麼角度在論「真常」,而不會被「常」所常。
…………(略)

鄭來也
感覺這懂圖俺層畫過,遊子都是學俺的懂嗎?
Snmr Miri
來也兄比較厲害,還請多多指教!^^

鄭來也
我記得俺有迷迷糊糊的有畫這種東西的概念隨便畫就是了
鄭來也
但沒法講就是了,遊子能講能畫,不愧原創,不過俺下次可能會變代原者都變俺的東西了,只要遊子唱的,變成俺唱的就變成俺的風格了。 何謂代原者,影片前頭介紹有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tdElwTWIM
Snmr Miri
來也兄當然是唱來也兄的大戲,而你自己當然得負起自身的責任,這和那個遊子無關就是。

鄭來也
俺找到了,但不一樣,但也有一樣的意思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002950616482190&set=pb.100003018446079.-2207520000..&type=3&theater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