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2月9日上午7:19  · 
《中論》觀因緣品:
若果從緣生 是緣無自性 從無自性生 何得從緣生
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以果無有故 緣非緣亦無

5.若果從緣生.jpg

6.果不從緣生…….jpg

陳巴里
自性:本是果、然無形相,故說無緣亦無果,亦非緣可生,本是不生滅不增減故。若不從緣生則本智慧不顯,若不福慧双修行持則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莊嚴相,此為報身即是緣生果。法身(自性):潔淨非有無果,以善德滋養蘊育報身莊嚴果。而化身即以法身可化為言語文字及行持福慧,此行持可明法身以行慈悲福慧無着(菩提清淨)則漸形成法、報身。報身:是無有果中之果、珍寶中之無上。参考
Snmr Miri
●若果從緣生 是緣無自性 從無自性生 何得從緣生
◎如果說「實有果」可以從「緣」而生,但是,事實上,這個「緣」是「無自性」的。
◎這樣,我們只能說這個「實果」就是從「無自性的緣」生出來的,不能說是從「實緣」所生。
◎問題是,這個「無自性」根本就不能「生果」。
Snmr Miri
◎註:也有人說,這個「無自性的緣」能生「無自性的果」,所以,「一切果」都是「無自性」的。
◎「法界論」則不這樣解讀,因為這樣解釋…等於又犯了「無自性的緣」是「實有」,「無自性的果」也是一種「實有」……
◎所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解讀就是:此「無自性的緣」根本就不能「生果」。
◎也就是說,「無自性」是「無自性」,「緣」是「緣」……
◎從這幅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果」不是從「緣」所生,而是從「能緣、所緣」相緣(相應)而生。
《中論》所論之緣生.jpg
Snmr Miri
再用一個「你我相遇」的例子來解說一下。
●●你我相遇,你送我一樣禮物,於是我擁有了你所送的禮物。
◎◎從「我擁有了你所送的禮物」的這個「果」來看,「我」就是「能緣」,「你」和「你拿著的禮物」就是「所緣」,而「相遇」就是一種「緣」的狀態。
◎然後,我們可以知道「我擁有了你所送的禮物」並不是單單「相遇」這樣的狀態…就能產生這樣的「果」。
◎會有「我擁有了你所送的禮物」,其真正的原因…是在那個「能緣」「所緣」上。
◎因此,我們不能把「相遇」的這種「緣」…當成能「能生的一種〝實有〞緣」。也就是說,「相遇」的這個「緣」只是一種「無自性」而已,而這樣的「無自性」根本就不能「生出」…「我擁有了你所送的禮物」這樣的「果」來。

Snmr Miri
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概略的知道…在不談「能緣」「所緣」的情況下,龍樹菩薩是用什麼內容來論這個「緣」的。
Snmr Miri
●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以果無有故 緣非緣亦無
◎「果」既不是從「實有緣」生,也不是從「實有非緣」生。
◎因為,「果」無法從這種「實有緣」和「實有非緣」生,所以,絕不會有這樣的「實有果」出現。
◎既然沒有這樣的「實有果」,那麼,「實有緣」和「實有非緣」的這種「法」…根本就不存在。

Snmr Miri
「緣」的「緣性」就是一種「無自性」。
「緣」…就是「心所認知」的一種「法」,所以,以「認知」故,「法」也是一種「無自性」。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無自性的緣,不能生「果」;無自性的法,也不能生「法」。

陳巴里
無明心起:是謂因,也是心所緣(就)因是法所依,法行將成緣,緣行將成果。此為十二因緣法。心(自性):是無為法,心尚不得何况果?果:是字義。心不行智是為冥茫、長刼不明。心無、法無、緣無、性自常。性常:不代表佛、菩薩、然性淨然(無生)可出界。有果無果、結果自然成,而自然可是緣生和合法,若不行持是絕对無生無果,就隨無明緣行而流転。法尚應捨、何况非法,先了義再合世法才能成就。所謂成就乃是离苦得樂自淨其意。文字學似乎不臻了義,矛盾会有,古聖賢尚不能達意,光是一之一字將何來又將何有?知自性清淨無為行則可,莫管果不果、得不得,自淨其意就已清凉無惱,何須再入想思。参考。
Snmr Miri
●所謂成就乃是离苦得樂自淨其意。
◎讚!如是!
Snmr Miri
簡單的說,無論是從「因緣和合」的『緣』來看,還是從「本身是一種認知」的『法』來看,都是「無自性」。
既然「一切法(緣)皆無自性」,而「無自性」又不能生「一切法」,那麼,這樣的「法」會是怎樣的「無生」呢?妙哉!

Snmr Miri
●《中論》觀四諦品:「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這個能生法的「因緣」,妙哉!
◎說真的,一般人大概都會用「我說即是空」和「無不是空者」…來把這個「因緣的〝有〞」否定掉。
◎是的,過於頑空的人,很容易就忽略了文中「即是」的意思。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個「因緣」的「因」…其實就是指「能緣」,而「因緣的緣」就是指「所緣」。
◎註:「能所相應的那個〝緣〞」是「無自性」不能生法。因此,必須是「能緣」、「所緣」相應才能生「法」,故說:「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而這樣的「因緣」…從來就是「有」 …就是「如如有」。
◎於是,「如如有」就是龍樹菩薩所說的「即是」空。
◎就是沒有否定這個「因緣」的「如如有」,因此,龍樹菩薩也才有理由說:此「空」…「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也就是說,這樣的中道,才能夠「不離有、不執空」。
Snmr Miri
「不離有、不執空」,妙哉!
回覆分享2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