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12.24...7:42
《楞嚴經》「忽生山河山地」的那段經文,是不是就是佛教的創世紀?你認為呢?

19.佛教的創世紀?.jpg

Snmr Miri
《楞嚴經》:「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Snmr Miri
今天看到一則視頻,很有感觸。記錄下來。
https://www.facebook.com/RememberUyou/videos/526470789078736
螢幕擷取畫面 2022-12-24 101702.jpg
Snmr Miri
是的,認識自己,比機械式的天才,重要得太多了。

張武雄
我覺得既然佛法都是在講心,「忽生」這詞應該不是在說外境的造物,我懷疑是在說心相的生成,但是我無法證明😄
Snmr Miri
《楞嚴經》不是已經說「云何忽生了山河大地諸有為相」了嗎?
所以,這段經文本來就是在說「諸有為相」。只是,這段經文,在行文中,順便也把「山河大地」的生成…也說出來就是了。
Snmr Miri
既然《楞嚴經》把「起為世界」的過程…都解析出來了,那麼,這個「形成原因」是不是就是佛教的創世紀?真的很耐人尋味!^^
Snmr Miri
要先有「境相」才有「心相」。也就是說,要先有「山河大地」,然後才有「諸有為相」。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我認為楞嚴經講的世界,應該是說「心」世界,也就是認知後成相的過程
Snmr Miri
沒有「世界」被心所認知,「心」是沒有「世界相」可言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心所認知的法」是有三種次第:1.就是妄為明覺。2. 心物相應而生成山河大地之後,「心」才又跟著有了「有為相」。3. 最後「唯心」式的「復了別」。

張武雄
如果以地球的角度來看,先有適合的環境,才會有相應能適合的物種生成,然後再進化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器世界是「誰」搖出來的😄
Snmr Miri
是大家一起搖出來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osts/820800038509719/
218001913_525479468700902_6611147642593042228_n.jpg


張武雄
既然不是梵生,怎麼造外境世界,這裡怪怪的,拼不起來
Snmr Miri
因此,我們自己要有辦法圓這樣的法義才可以。^^
鄭來也
張武雄 俺都懂了,雄獅還看不懂嗎?
鄭來也
要承服心裏不認為的道理是很難的,俺了解

Snmr Miri
應該是有很多人誤解了這段經文,然後自己又兜不起來,於是,有人乾脆說《楞嚴經》是偽經,這樣比較快。^^!!!!!!
Snmr Miri
「忽生山河山地」是不是佛教的創世紀?
只要是「心物相應」,只要不是「唯心」,那麼,「山河大地」就不是「梵生」的。而「梵生」必有第一因,所以,「心物相應」可以說明「山河大地」不是「梵生」式的這種創世紀。

Snmr Miri
那麼,「心物相應」,會不會有最初始的那個「第一次相應」呢?
如果有的話,那麼這種「第一次相應而生成的山河大地」…也可以說就是創世紀了。
但是,我們可以找到「第一次」的心物相應嗎?

Snmr Miri
從「緣起論」來看,連「所依因」都找不到,更別說「第一因(第一次相應)」了!
Snmr Miri
從「妄為明覺」的角度來看,這個「妄」是從「無始無明」的時候就已經「妄」了的,並不是「有了什麼原因」之後才「妄」的,因此,如果我們說「妄為明覺」就是「第一因」的話,那有點牽強!
註:我們或可以權說「無始無明」就是「第一因」,但,我們也要知道,這種「第一因」和「創世紀」的那個「第一因」,其定義是很不一樣的,我們要有辦法分清楚才可以。
簡單的辯別方式:「第一因」就是除此「第一因」之外更無「第一因」。而「無始無明」則是恆無始無明,以「無始」故,「無明」並不是某個時間點的「第一因」。

Snmr Miri
從「法界論」…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角度來看。
1. 從「心物相應」就是「法(界)」來看,「心物相應」本來就是「緣起論」的內容,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法界」…包括「世界(山河大地)」是沒有「第一因」的。
2. 從「心物本有」就是「所依因」來看,一切的「心物相應」都必須以「心物本有」為「所依」才能存在,否則,就只能是龜毛兔角而已。所以,「心物本有」是隨時隨地都存在的,不是只存在於以前的某個時間點而已,因此,「本有」從來就是遍佈整個法界時空,尤其是,有兩個「本有」,更不會是那個「唯一」的「第一因」。
●● 說得更明確一點,那就是,一切的「心物相應」,以「心物本有」故,隨時都在發生,每一個當下都是「相應的因」。換句話說,「山河大地」的形成…直到現在,乃至未來際,其實都還在「繼續形成」,也都一直在「緣起緣滅」之中。

Snmr Miri
從《楞嚴經》的角度來看。
我們再仔細看一下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是怎麼問的…「…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其實,在問中的「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是的,「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就是…沒有「第一因」。也就是說,「山河大地」的生成,並不是從哪裡開始的,就只是「終而復始」而已。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世尊是用什麼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的。簡單的說,如果我們把世尊的解說看成了是「佛教的創世紀」,那麼,我們根本就看不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到底在「問」什麼!
Snmr Miri
也順便回顧一下「法界論」這本書,看看以前是怎麼說的:
《轉貼》
在「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必須探討一下。我們先來看看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是怎麼問佛陀的:「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為什麼富那樓不直接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為什麼還要先說「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然後才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其實,這個語意已經很肯定的先告訴了我們「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而且這個「皆如來藏」,並不是說「皆具如來藏」、或是說「皆如來藏性」、或是說「皆由如來藏所生」,而是直接說:本來就是「皆如來藏」!
因而,我們可以知道富樓那真正的本義是在問:「山河大地既然就是如來藏,但為什麼忽然會被心識『妄見』而變成『心的有為相』?」,而不是在問「山河大地是怎樣被生出來的」。然而,我們都把這段「忽生山河大地」的經文解釋成:「實質的山河大地」就是由「無明的心識」所『生』出來。或是解說成「山河大地」是無明妄識所見到的空花假相,以「妄」故,山河大地並不存在。但是這兩種解釋,我們怎麼能看到佛陀演說「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的真正用意是什麼呢?
是的,富樓那,就是以「皆如來藏」為基礎來問問題的,所以「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就已經說明了「世間」本來就是「如來藏」了,「世間一切」本來就存在了,「世間」並不是由「無明心識」所『生』出來的,而是因為本來就是「如來藏」,但卻因為「心識的能所妄見」才顯現出心識的「妄見相」(遍計所執相)來。亦以「妄能妄所」顯現故,於是以「妄見」見其「所」(即:國土之相),才更有了心物相應的「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乃至「金輪『保持』國土………。然後,世界…因此而得以『相續』。

Snmr Miri
這次所說的內容,好像和之前書本所說的重點,有點不太一樣?
但,也因為這兩次的解說,更讓人讚嘆富樓那的「問」,真的不是隨便問問而已。
Snmr Miri
既然「一切根塵陰處界」的當下…已然就是「如來藏」,那為什麼富樓那還會去問「忽生」這個問題呢?奇哉!怪哉?
是的,就是要有這樣的問,世尊才會滿眾生願的來解說「忽生」吧?否則,在「如來藏」的情況下,就直接像數落阿難是「惑為因緣」那樣就好了,不是嗎?

Snmr Miri
又,從「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的角度來看。
這個「迷妄」並不是只有一個眾生的迷妄,而是指無量無邊的眾生。更何況是每一個眾生…並不是只有在無始「妄為明覺」的時候才迷妄,而是在還沒有「大覺」之前,可以說都一直處在迷妄之中。因此,以「無量無邊」故,在「無始無終」的法界中,其實…一直都處在「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的「相續」之中。
以「世界相續」故,以「次第遷流 終而復始」故,在佛法上…根本就沒有「創世紀」的這種說法。

Snmr Miri
然後,從「無始無終」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根本就沒有「創始」這個問題,也不會有「終了」這個問題!因此……
20.無始無終.jpg
回覆分享3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