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1 · 12月26日上午7:02 ·
本來要繼續談…在「虛空」的襯托下 更能讓我們如實洞見「心」.「物」的內蘊……。
但,由於昨天有人提出這樣的異見:祖師說學人悟發真性十方空皆悉銷殞,哪來的還有什麼『在「虛空」的襯托下....』如何如何云云?此與祖師所說相違,請你解說一下這個矛盾吧!
是的,會有此質疑,乃屬必然,因為……
那麼,今天就先來談談什麼是…「虛空生汝心中 如片雲點太清裡」……
Snmr Miri
我想,只要是腦筋清醒的人,一看了圖,就知道「虛空粉碎」是怎麼一回事了。
Snmr Miri
反過來說,會用「哪來的還有什麼『在「虛空」的襯托下....』如何如何云云?」來質疑「虛空」的人,正好証明了他還不懂「虛空」是怎樣的「常」,也不懂「有為法」是怎樣的「被心所認知」,也不懂「悟」到底是悟了什麼!
Snmr Miri
●是的,會有此質疑,乃屬必然,因為……
◎當我寫「在虛空的襯托下」時,早就已經預料到有人會來反詰這樣的問題。
◎因為,會錯解「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這句話的人,不是只有一個普通人而已,而是一大票的高人們,所以,他們一定不會放過用「虛空粉碎」的典故…來質疑這個「未悟而俗見」的問題。
Snmr Miri
●「虛空生汝心中」
◎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人錯解了這句經文。然後,竟把無量無邊、無始無終的「虛空」…錯以為是被「心」所生出來的。
◎就如錯解「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法」一樣,是有很多人把這段經文錯解為「心能生物」、或「佛教的創世紀」…。尤其是,一直認為「心能生物」的人,更是把這段經文…當做是他們的靠山、和理論依據。
◎錯解經文,還狐假虎威,莫此為甚!然後,佛陀就一直替這些人…揹黑鍋了。
◎是的,如果我們不懂「諸有為法」是怎麼形成的,那麼,我們就很容易錯解「虛空生汝心中」這句話的真實義。
鄭來也
鄭來也
是喔!很重要的話1語驚醒夢中人雲何空中國土而不振裂,代表不是夢幻泡影
鄭來也
也不是心所生的物如來藏
Snmr Miri
從這幅圖,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虛空生汝心中」這個「生汝心中」是怎樣「妄為明覺」的「有為法」。
是的,當我們用「妄為明覺」去認識「虛空」的時候,這時候的「虛空」就變成了「心所生出來的一個有為法(六塵緣影)」。
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經文會說:「虛空生汝心中 如片雲點太清裡」。
Snmr Miri
以「片雲點太清」故,那麼,說實在,想 要「虛空粉碎」,那就完全是「覺」的功夫了!
Snmr Miri
以「覺」故,我們就可以知道「虛空粉碎」到底是粉碎了什麼「妄為明覺」,然後……
然後,我們就可以很確實的再進一步的知道……(略過)
Sc Ong
那些背書解法的是看不懂的!假如他们懂的話早就出來大論特論了!不是內觀心行出來的不会懂四聖諦是什么的!
Snmr Miri
不知道欸!我沒有像他們那麼厲害!
Sc Ong
Snmr Miri 我本来也以为他们是懂四聖諦是!经過对論後才發現到背讀解经与內觀心行出來的是不一样的!理論上是相似!没心行的過程!
Snmr Miri
如是!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因此,也只能儘量的祝福!
唯,在這個「因緣」裡面,那種「相似的理論」…真的會讓我們「失之毫釐而差之千里」,職是之故,如實的「內觀」,確實很重要。
陳巴里
片雲点虚空,那是在無思、想、見、時的一种清淨狀况,是离念靈知的覺態。無思想見時是一種内空,而内空能覺知任何一种情境,任何物、法在内空中若生或点法都会很鮮明,猶如鉛筆在白紙點上一個黑点,会格外的鮮明。要學的是内空加覺知的融合,如此才会动念(法生)即知,也才能提醒自己要常淨我樂。虚空是浩瀚的亦是頑強虚無,要融入覺知才能粉碎虚空也才能遍一切處而活潑,两者缺一不可,故是一非二。参考。
Sc Ong
陳巴里 都是有层次上到终点!假如没次第秩序那大乘佛教就不需要去解法义了!如果真能持住那清淨狀况,就不会時不時就去批评诬蔑四聖諦是小乘佛教學的了!
· 回覆 · 分享 · 2天
陳巴里
Sc Ong 釋佛說:法法平等,無有大小乘,是一乘大法直指人心。阿羅漢亦有慈悲心,只是看因緣而菩薩則是勤修因緣,阿羅漢亦能降伏外道,智慧與大菩薩等同,只是少了點福德,若能転為大心說悟衆生亦是菩薩摩訶薩。参考
· 回覆 · 分享 · 2天
Sc Ong
陳巴里
大小乘是大乘佛教特有的!
四聖諦是没大小乘的!
· 回覆 · 分享 · 2天
陳巴里
Sc Ong 四聖諦是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心經般若,意為一世成就,就只有自性實相一說,是為一乘法,達自性者不分別大小乘,唯是無為期望衆生蒙益而离苦,此才是修者的資粮道。参考
· 回覆 · 分享 · 2天
鄭來也
陳巴里 都明講了還想粉碎虛空
· 回覆 · 分享 · 1天 · 已編輯
陳巴里
自喻是大乘,却人人嚮西,等八地再回娑婆以菩薩名諱為伴侶。只是等到八地回娑婆已不知經过幾刼?修者應以此身修得實相以益今世衆生。總是認為只修福不修慧,不名為大乘,故無大小乘,私念分別何以成就,如是分者輪転難免。福慧双修併愿大心才能臻至實相,餘者難至,此為佛說。只是佛慈悲以暫歇處誏衆生离苦而生歡喜信心。参考
· 回覆 · 分享 · 2天
Sc Ong
陳巴里 大乘佛法是拿三轉四聖諦十二行相!拿來乱偏照的,大乘的說的三轉法輪是三法印!可不是三轉四聖諦十二行相!
大乘就三法印中的二与三的來定为大乘法教!
别在誤导人了啦!內觀四聖諦全都可看得懂是怎么一回事!
· 回覆 · 分享 · 2天
陳巴里
Sc Ong 唯一佛說:是湼槃實相,外道無有。以佛說:棄三毒、加行十二因緣法才能契入四十七道品也才能層層而至,然也得清心守戒。這是大衆眾修的階梯。而捻花微笑則是立顿之機。参考
· 回覆 · 分享 · 2天
Sc Ong
陳巴里 四聖諦解圆满就是行出世间法!也就是你说的大大大乘佛法!
· 回覆 · 分享 · 2天
Sc Ong
陳巴里 四聖諦就是在解四聖法界懂吗?
· 回覆 · 分享 · 2天
陳巴里
Sc Ong 別胡說,請勿引錯解。四聖諦是找回本源,出不出世但看自己心行。
· 回覆 · 分享 · 2天
Sc Ong
陳巴里 你根本就不懂內觀!內觀行解出來的是四聖諦也就是解开四聖法界之迷!我需要胡说吗?有十萬人的社团我也是如是說!
· 回覆 · 分享 · 2天
公開回覆……
陳巴里
法界論是詮述立頓的过程是禪的顿成,實相的自見。不再說大小乘論,修行在自己,言說分别是戲論,沒空說言。止。
· 回覆 · 分享 · 2天
陳巴里
Sc Ong 那你就由四聖開始修起,何須癈言?不是上上利根者在法界論壇祗是有看嘸有懂。加油吧,祈能達四聖。佛說:嘸佛、何來四聖?
· 回覆 · 分享 · 2天 · 已編輯
Sc Ong
陳巴里 管我是什么根性吗?我是下下根性!但三年半可看清了人性!上根性修几十年修到在幻中!
· 回覆 · 分享 · 2天
陳巴里
Sc Ong 覺清知幻就好,嘸有撇步。
· 回覆 · 分享 · 2天 · 已編輯
Sc Ong
陳巴里 还需解法的都是自然而然的回到四法界裡解法的!你以为說到菩萨道裡修就是在出三界观吗?
· 回覆 · 分享 · 1天
陳巴里
在佛法裡祗有清淨法界。在恁多的法界裡,唯能說自心識的汙染及分別。甚而連清淨法界亦無,你明白自性實相的立實嗎?
· 回覆 · 分享 · 1天 · 已編輯
陳巴里
Sc Ong 無有三界,自汙染而已,本源無三界。
· 回覆 · 分享 · 1天
Sc Ong
陳巴里 有观有解就是有問題!就是有分别之心!真悟空自然就会証道!自作歸空也是在用妄心!
· 回覆 · 分享 · 1天
陳巴里
Sc Ong 自意識之空非空,真正空是動靜两相宜,入汙泥而不染,是潔淨的心行法,只能說:你入对了团体、法界論壇。你尚有微细、着染於人性的見思分,把見思與肉身分离你就会自見自性,這要行使,任何人或佛、菩薩都無能為力。若以自識分离法,法身及肉身,你的法身会幹醮肉身,因為不知如何自淨。参考
· 回覆 · 分享 · 1天 · 已編輯
Sc Ong
陳巴里 內觀的自內心会自然去調整!不会從外听方法來解法的!
· 回覆 · 分享 · 1天
陳巴里
Sc Ong 何謂法身?就是肉身的意識分离,在意識心思上是绝对的静止不动,有如佛說的空有,此有只有覺知,知染或淨,在此一線中就是法界及器世間的一线之隔。参考
· 回覆 · 分享 · 1天
陳巴里
Sc Ong 你的代表标幟,王字亦是妄染而執,要成就就代表花或菓,妄心太重了吧?
· 回覆 · 分享 · 1天
Sc Ong
陳巴里 我姓王!就代表我執吗?😂
· 回覆 · 分享 · 1天
Sc Ong
陳巴里 三轉法輪十二行相裡!在哪能体验三身知道吗?
· 回覆 · 分享 · 1天
Sc Ong
陳巴里 三轉四聖諦十二行相
示转(初转)
1.苦
2.集
3.滅
4.道
教转(二转)
5。声聞
6。缘覺
7。菩萨 9。大乘說的回小向大
8。佛 10。
证转(三转)
· 回覆 · 分享 · 1天
陳巴里
Sc Ong 看來,汝嗔尚重,自重,不多言,沈默
是金。
· 回覆 · 分享 · 1天
Sc Ong
陳巴里
來看大乘佛教說的三轉法輪!声聞 缘覺 能在初轉法輪完成?初轉只是四外禪!
这根本就是用三法印的第一法印 來說事!
初转法轮 编辑
主条目:初转法轮
初转法轮是释迦牟尼佛在证道成佛之后的第一阶段说法,又称阿含期,主要的内容为二乘解脱道的修证,以现观蕴、处、界无常而断我见与我执的法门,即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总名二乘菩提,以弘演出离三界生死之解脱道为主,所度部众为声闻部;声闻所证果位共有四果,也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及四果阿罗汉;而阿罗汉在舍寿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后就可以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永远不再于三界中受生出现,永离三界生死的轮回。精进而且慧力好的人,若是因缘具足时,只要一世就可以完成解脱果的修证。这个阶段主要是讲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主要的代表经典为《四阿含经》,也就是《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及《增壹阿含经》。
· 回覆 · 分享 · 1天
公開回覆……
陳巴里
Sc Ong 不要自訂三界,夲源無三界,任何處皆可行,因為是彌漫三大千,何有一處不充溋?但看自覺或業力往那界际、若是權利名或淫色,那就在此界裡,因為你不想在常樂我淨中,参考
· 回覆 · 分享 · 1天 · 已編輯
陳巴里
Sc Ong 那就悉從尊便,不要再戲謔。未達心性智慧者会多生妄言,对不起了,不再回應。加油吧。祝福。
· 回覆 · 分享 · 1天
公開回覆……
Snmr Miri
以「虛空粉碎」故,以不再落於「有為」故,此「大覺」能「性覺必明」的了知…下一步要怎麼「行深般若」的進路!
待續……
鄭來也
言者 於 2021/12/26 20:58
回#26法界論者:
從你回覆言者以「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來質疑你說的『虛空』,就知道你未實際徵驗自己說的"虛空"為何物事!
我已經將重點羅列於下,識者便知問題出在哪裡?!
參考資料: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9:「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CBETA, T19, no. 945, p. 147, b4-11)
。。。。。。。。
#14 Snmr Miri
作者
管理員
也就是說,無論是「心空物有」、還是「心有物空」、還是「心空物空」、還是「心有物有」……,在「虛空」的襯托下,不管我們是用怎樣的理論來論「空」、怎樣的論「有」,皆是空有同義!
以「法界實相」,從來就是如此故!
。。。。。。。。。
#14 Snmr Miri
作者
管理員
我們將可以從「空」的地方…看到《心.物》的「自性空」與「自性有」!
也可以從「自性空」或「自性有」的角度…很清淨無染的洞見…一切「相應有」或「緣起性空」!
是的,我們將可以從「洞見(直觀.能所雙泯)」裡面…看到「能見」就是怎樣的「空而本有」、「所見」就是怎樣的「如如有而性空」!
。。。。。。。。
#26 Snmr Miri
作者
管理員
●「虛空生汝心中」
◎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人錯解了這句經文。然後,竟把無量無邊、無始無終的「虛空」…錯以為是被「心」所生出來的。
◎就如錯解「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法」一樣,是有很多人把這段經文錯解為「心能生物」、或「佛教的創世紀」…。尤其是,一直認為「心能生物」的人,更是把這段經文…當做是他們的靠山、和理論依據。
◎錯解經文,還狐假虎威,莫此為甚!然後,佛陀就一直替這些人…揹黑鍋了。
◎是的,如果我們不懂「諸有為法」是怎麼形成的,那麼,我們就很容易錯解「虛空生汝心中」這句話的真實義。
。。。。。。。。
#26 鄭來也
是喔!很重要的話,「云何空中國土而不振裂」1語驚醒夢中人,代表不是夢幻泡影,也不是心所生的物如來藏。
.
#41 訪客 於 2021/12/26 22:10
蕭貪打不過法界論也辯不過,註定的事實了,很明顯懂嗎?要辯不是只會貼裝逼而已懂嗎?
鄭來也
言者 於 2021/12/27 03:15
回#41,43:
你們都指不出言者帖中列出來的法界論者的基本邏輯上的矛盾與實際徵驗者在碰到言者質疑的問題上應作出的關鍵回應。
無論你們如何閃躲、拿一些託詞應對,言者知道的是:你們應對失當!
#51 訪客 於 2021/12/27 05:54
法界論寫的太明白了,不懂的人還一真想粉碎虛空哩~哈哈哈
Snmr Miri
高人之所以是高人,就是還「妄」不了刻骨銘心的那種真真實實的「粉碎」覺受。讚嘆就是!
鄭來也
Snmr Miri
● 錯解的人總是認為自己的見解才是對的!!
◎如是!
◎所以,只能儘我所能的…尊重每一個可能是「自以為是」的錯解囉!因為要看懂《楞嚴經》真的很不容易。
鄭來也
粉碎虛空才有高潮不怪人性的慾妄
Snmr Miri
● 言者以「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來質疑你說的『虛空』,就知道你未實際徵驗自己說的"虛空"為何物事!
◎如是!
◎→→以「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來反質疑你自己所說的『虛空』,就知道你未實際徵驗自己說的"虛空"為何物事!
Snmr Miri
說真的,如果看不懂「法界論」,那麼想要看懂《楞嚴經》真的有如登天之難!尤其是,像這一段「粉碎虛空」的經文,以各人的資質故,就不得不「隨類各得其解」。
· 回覆 · 分享 · 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