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4‧10‧25…上午8:12
從明心見性一路走來,我們到底見到了什麼性?
Snmr Miri
先聽聽法師怎麼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dRqjRiHbU
如何見空性?
鄭來也
第一步而已
Snmr Miri
其實,法師所講的「無常空」就是指「諸行無常」的那個「性空」。而「人我空」就相當於「諸法無我」的那個「空性」,至於「大乘空」則稍微複雑了一點,但可以相當於「涅槃寂靜」的那個「寂滅空」。
所以,能聽懂法師所說之法就是。
王炜翔
Snmr Miri 兄您好,请教一下见法性有什么征兆和特征呢?另外,按照您的图示见性是一个渐进的程序?还是大利根者可以在机缘巧合下一刹那契入呢?请您给予解答一下!🙏🙏🙏
Snmr Miri
●见法性有什么征兆和特征呢?
◎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但,不管如何,能見(証)法性之人,其人的人格特質都一定會比以前更好。例如,會更「空然覺照」的有智慧,也將更「法界一體」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我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可能會嚴格一點,但,這也只是個人的個性使然而已,因而略過。
◎接下來,我一樣會用圖示的方式來繼續解構這個見性的進路……。
‧
●按照您的图示见性是一个渐进的程序?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如此,甚至,沒有所謂「頓悟」的這種說法。
◎要知道,就算是頓悟,我們也不能否認一個人的「夙世因緣」,我想,這是很重要的事,但卻很容易被「頓悟」的人所忽略了就是!
◎「法界論」的看法…其實就是一個「法界大圓」,因而,從我們初時的「妄為明覺」開始…到現在的可以生為人身,我想…大家應該都已經經歷了好幾劫又一劫的「學習(體悟)」才是,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這一世的契入「頓悟」…竟而忘了在此頓悟之前…可能也經過了千山萬水的歷練……。(註:佛陀也要經過好幾世和好幾次的「開悟」修行,然後才有今世「最後一次的夜睹明星」!(註:現在學佛者所謂的頓悟,根本沒辦法和當時佛陀的夜睹明星相比,因為……。)
◎更何況是,在「頓悟」之後,真的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頓悟的這種見性」離「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如來法身)」還有很長又很長的距離……
Snmr Miri
●會更「空然覺照」的有智慧,也將更「法界一體」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明心見性」的人,若自以為已經無相、無作的脫離了這兩個主軸,那就表示這個人已經落入「明心見性」的「坑」裡面去了。簡單的說,不是還沒有真正的「明心見性」,就是還沉浸在「寂滅的化城」裡面,不思長進。
◎「空然覺照」、「法界一體」,正是明心見性者…更上一層樓的「覺行」進路,然後,直至「覺行圓滿」為止。
◎註:「空然覺照、法界一體」,就是菩薩道行者「空、無相、無作」的必然進路。因而,如何在這條「覺行」的進路上…「空、無相、無作」,那就是一門真功夫了。
Snmr Miri
見到了這樣的「性空」之性,這只是佛法的最基本常識。當我們能確定這個基本常識之後,我們稱之為「理悟」。
是的,凡現象界,所有一切緣起的現象…皆是緣起性空,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也就是說,一切的「緣起相」必然會因「緣滅」而「空」,因此,這個「緣起相」本來就具有能「緣滅的空」性,不能恆常不變,所以叫「緣起性空」。
Snmr Miri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種「緣起性空」的事實,不過,我們通常都只能在「事件敗壞」之後,才會感受到一點點況味,直到我們已經習慣於這種「敗壞(緣滅)」之後,才開始有了…「當下的一切」也將會有敗壞的一天……,然後,我們才漸漸有能力的在這個「將」上面…漸次而深入的體悟這個「性空」的事實……
到最後,我們也會用自己的「生命」,也就是會用「死」給你看的這種定律…來証明這個「緣起性空」的〝法〞律。
Snmr Miri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都一直在証明這個「緣起性空(諸行無常)」,唯,就看我們能深切的感悟到多少而已。
Snmr Miri
只是,累劫以來,不知已經經過了多少次「生死」的積累,卻也不知道到底已經省悟了多少? 因此,也或許,還要生生世世的…再用不斷的生死…來「親証」緣起性空吧?辛苦啊!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緣起性空」還需要親証嗎?不用吧?只要仔細的看一下昨天今天,大概就可以知道「緣起性空」的真諦了吧?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知道…如何「真正的離苦得樂(了生脫死、解脫輪迴)」,這才比較實在吧? 否則,生生世世…一直隨著「無常的色身」來生老病死,那真的很辛苦!
Snmr Miri
所以,從「離苦得樂」的角度來說,能在諸行無常中…感受到「生老病死」的『苦』,這比去了解「性空的真諦」…還更實際而親切了許多。
Snmr Miri
能「感悟」的…就是「心」,因此,感悟得越深,我們就越有辦法深入「心」裡面去,然後…看到「心」所生出來的「法」。
Snmr Miri
能看到「心所生出來的法」之後,藉著更深入的感悟,我們或將有機會看到這些「心所生法」原來不只是「緣起性空」的那種「空」而已,而更是…我們也可以使之成空的那種「空」……
能知道這個「可以使之成空」的道理,那就可以算是「開了個小悟」了!
註:這個「可以使之成空」我們將可以做主,而當我們有了「可以使之成空」的體驗之後,就可以算是「開悟」了,然後,我們也將越來越有能力「自作主人」。
Snmr Miri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這偈已經告訴我們「無緣不生」的道理,也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無生」。
所以,在「心所生法」裡面,我們要如何使之「法空」呢?這就要看我們如何「自作主人」了。
Snmr Miri
能「自作主人」而不被「外緣」所影響,那麼,以「無緣不生」故,我們將有能力証入「法無生」。也就是說,我們將有能力親証什麼是「諸法皆空」。
以「諸法皆空」故,因「法而存在的這個我(因外緣的關係才會有這個「我」的覺受)」…將「無所住」,於是,這個「我」就會消失……
這時候的開悟者,就會有了很強烈的「無我」的覺受……
Snmr Miri
●以「無緣不生」故,我們將有能力証入「法無生」…
◎此時,只要能証得此「法無生」,必然能洞見兩種事實,一個當然是「有緣必生」,另一個則是……(略過)
◎一般人,在見到「無生」之後,大概就就只能在這個「無生」的地方…拚命的論其「寂滅」、或論其「空性」、或論其「真空妙有」、或論其「不生不滅」……
◎我的意思是說,在這種「無生」的狀態之中…怎麼還有辦法「有緣必生」呢? 耐人尋味啊!
◎所以,從「無緣不生 有緣必起」的這句話裡,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上面…因「無生聖境」而「略過」的那個內容…是什麼呢?希望你能看得出來,祝福您!
Snmr Miri
這個找不到「我」的體驗,非常奇妙,而這就是「諸法無我」的真實狀態。(註:坊間對「諸法無我」的解釋,總讓人覺得搔不到癢處,但尊重他們的說法就是。)
Snmr Miri
能得「諸法無我」,必然能了解什麼是「諸法無自性」,然後,自己也將更有能力「自作主人」的…更向自己的「心」內深入(內觀、入流亡所),然後…自內証。
Snmr Miri
能夠「自作主人」的就只有「唯心」,因為,「唯」有完全處在「如來藏心」的狀態下,才算是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這個「如來藏心」也才完全真正的做了自己。
而…這種乍然的「自作主人」…就是所謂的「頓悟(澈悟)」…頓然澈悟。
Snmr Miri
「頓然澈悟」可以讓此「心」完全處在「寂滅」之中…而「唯覺」!
Snmr Miri
「如來藏心」就是以「覺」的方式存在,所以,在「唯心」的狀態時,就只是一種「唯覺」而已,而這樣的「唯覺」…又會是怎樣的「覺」呢?
這是一種「一切皆空」的「覺」,於是……空然覺照……。
Snmr Miri
●這是一種「一切皆空」的「覺」,於是……空然覺照……。
◎這就是澈悟,完全了知「自性」是怎樣的「自性」,從來就不是什麼緣起所生,從來就是不生不滅,所以,這是怎樣的「無生」呢?又會是怎樣的「本有」呢?
◎唯,以……故,當我們証入「一切皆空的覺」時,以「一切皆空」故,我們會被一些「餘習知見」所矇蔽,於是就……
◎我的意思是說,從「一切皆空」到「空然覺照」的這段「剎那」距離,可能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以「餘習知見」故,常常會讓很多「頓然澈悟」的人…又落入了…各自「知見」的坑裡面去……
◎不只如此,還會仗著自己的「頓悟」,然後,就在自己的坑裡面說…這就是「實相」!
◎所以,這樣的「頓悟」…算是「澈悟」了嗎?
◎我的意思是說,只要還有一丁點「餘習知見(塵沙惑)」未除,那麼,這樣的「乍然頓悟」就還沒有「完全澈悟」,就還必須「悟後起修」才可以……
Snmr Miri
這個「悟後起修」…還必須再回到「法界」來,然後,就用「頓悟的空然覺照」來照見…一切「法性」。
也就是說,已經頓悟的聖者,還必須「去聖回凡」的再回到世俗的世間,然後,運用現量的世間法來「反振盪」出自己的「餘習」,這就是「引蛇出洞」,然後,我們才有辦法抓到一直躲著洞裡面而看不到的那隻蛇(塵沙惑、乃至所謂的「無明」)……
不只如此,我們更可以藉著抓蛇的那一剎那,更確定的了知「現量的法(世間)」是怎樣的法住法位,而這就是「証悟」!
Snmr Miri
在一路「証悟」的過程中,由於「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甚至於「無無明而無無明盡」的証得「究竟涅槃」(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
於「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的「究竟涅槃」處,我們稱之為「了悟」。
Snmr Miri
以尚有「証悟→了悟」的進路故,一些自以為「頓悟」的行者,竟然還會沉溺在他「一切皆空」的覺受中,並用「一切皆空」來否定「現量的世間」,說什麼「一切外境」都只是「空幻的假相」,都只是「自己心識」的『錯覺』而已……
對一個乍然「頓悟」的行者,其乍然間的當下,他會這麼說,「法界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可以「空然覺照」而且已經「空然覺照」的時候,他竟然還說這種話,那麼……
那麼,這種「頓悟」…真的就只是「頓了一下的悟」而已,而且,竟還把那一下的「頓(空)」當成了「永恆的實相」,這樣,怎麼能算是「澈悟」呢? 不只如此,這種「一切皆空的頓悟」更可能會讓他完全跳不出他所「頓悟」的「空」的那個牢籠……。
1天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