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7月8日上午9:46
凡夫眾生要怎麼「能所雙運」?

能所雙運.jpg

Snmr Miri 以「覺」故,就算是凡夫,我們也一直都在「能所雙運」之中……(略)
Snmr Miri 所以,「凡夫要怎麼能所雙運」的意思是指…要怎麼雙運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Snmr Miri 其實,「能覺」「所覺」,嚴格說起來就只是一個「覺」,一個就只是「一體」的一個覺。
因而所謂的「能覺」「所覺」是很難分清楚的。我們只能很勉強的在很多的「覺知狀態」中,儘可能的去分別這個是「能覺」,那個是「所覺」……
只是,我現在的「覺」到底是在「能覺」之中?還是「所覺」之中?還是在「能覺的所覺」之中?還是在「能所的所覺」之中?還是在「所覺的所覺」之中?這是很難自我了知的……
我們只可以在同一個覺中,概略的這樣說:比較偏向「本覺」的,我們稱之為「能覺」;比較偏向「外境」的,我們稱之為「所覺」。
請注意,這「能、所」是在「同一個覺」中來定義的。
是的,就是要在「同一個覺」中來定義,接下來,我才有辦法在「能覺」「所覺」中…講「一心二用」或「能所雙運」!

· 2年
Snmr Miri
●請注意,這「能、所」是在「同一個覺」中來定義的。
◎也就是說,這個「所覺」就是指「心的緣影之相」,並不是指「外境」。
◎換句話說,這裡的「能所」,就是從「心」之「覺」裡面…再分出「能覺」和「所覺」來討論的。
◎這就是「心內」之法的「心相」(心之緣影相)。
◎職是之故,我們可知…這個「心相」和「心外」有境的那個「如如之相」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Snmr Miri
但,這個「外境」的「如如之相」又是怎樣的一種「性境」? 那則要再更深入的解說才能清楚。(這裡先行略過,以後再補充。)
 · 回覆 · 分享 · 1 分鐘

鄭來也 有三重能所哩跟四重緣起一樣不是只有一個緣起就能搞定
Snmr Miri
「法界論」的「能所」,不只三重,有好幾重。^^
3各種能所的關係.jpg
Snmr Miri
且待以後有空的話,再來好好闡述……
4入流亡所的次第.jpg
鄭來也
這弄一弄可做數字人講解
Snmr Miri
1~6 只是「入流亡所」的次第,而1~9的次第,其實就是一個「法界大圓」了,所以,以後可以配合「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來寫一篇很長的論文。^^

Snmr Miri 現在要講的只是初階,適合凡夫俗子用的。
至於更深入的「能所雙泯」的進路,則要看《楞嚴經》的耳根圓通章。
能所雙運…(1)。念佛法門的訣竅
鄭來也
Snmr Miri
●在「同一個覺」之中,比較偏向「本覺」的,我們稱之為「能覺」;比較偏向「外境」的,我們稱之為「所覺」。
◎懂得這個原理(定義)之後,我們就比較知道要怎麼「能所雙運」而「向心地下功夫」。
◎即,以「離所」而越趨近於「能」故,乃至最後連「能」也離,這就是「能所雙泯」的進路。
◎同時,這也正是「心內求法」的要訣,也是一門鑽心的法門。

鑽(專)心 2.jpg
Snmr Miri 以鑽(專)心故,最後得以落籜見筍!
Snmr Miri ●以「離所」而越趨近於「能」故……
◎在這個過程中,以隨時都在「落籜」故,隨時都有「頓悟」的契機。
◎越頓悟則越深入,乃至能「虛空粉碎」的完全落籜見筍!
◎註:「頓悟」是可以一悟永悟的,但「法界論」對於「永悟」的看法比較偏向於:「此階段性的悟境」是可以永遠明白,不會退轉。但這個「永悟」並不是指就此完全了知法界實相,因為尚未突破的後階段的進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所謂的悟後起修,是指此階段的悟…是已經具有了此階段(確認知見)的基礎,然後還可以再向下紮根而更上一層樓……
◎除非能爆破最後階段「妄為明覺」的那個「無明」,否則我們還是要「依覺而行」才可以,切莫自認為已經覺行圓滿了。

Snmr Miri 在整個「悟」的過程中,我們將會看到各種不同悟境的人……
以……故,一直陷在自以為是一悟永悟的「永悟」之中,然後卻把「永悟」變成了「堅固的知見」而渾然不知,尤有甚者,竟還以此「習氣」頤指氣使的說人是非,真是無言。
這種程度的人,說真的,以還沒真正的「入流」亡所故,他就還必需好好的回頭來看這一帖的「能所雙運的進路」才可以。
Snmr Miri 我們一直活在「能所雙運」之中而渾然不覺。
以致於我們一直認為「所覺」所「覺知的一切」就是實相,然後就被「所覺」所運,竟而一直活在「所覺」之中……
也就是說,我們一直忽略了可以自做主人的那個「本覺」,而偏向「外境」的所覺,竟而被「外境」所牽連,甚至流戀於「外境」而隨之起伏……
為了撞見「本覺」,那我們就必須往「能覺」的地方下功夫才可以。
如果連這種功夫都不知道怎麼用,或使不上力,那麼我們就永遠只能被「所覺」所運,而一直被「外境」牽扯於生死輪迴之中了…

Snmr Miri 由於,我們一直活在自己的「所覺」之中,忘失了同樣也一直不曾失去運作的「能覺」……
因而,現在只要我們有辦法往「能覺」的地方下功夫,那…這就已經算是「能所雙運」了,因為我們的「所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不運作故!
也就是說,只要能…喚起…「能覺」的覺,再加上本來就會覺的「所覺」,那就是一種「能所雙運」了。(註:說俗氣一點,這也算是一種「一心二用」。)
鄭來也 意識用心
Snmr Miri 就是意識用心,所以別對凡夫俗子要求太多哦!
然後,凡夫俗子也千萬不要癩痢狗肖想豬肝骨!
鄭來也
Snmr Miri
然後,我們的「覺」將會更深入而專注些……,同時也開始培養了一些「定」的基本功夫……
Snmr Miri 要怎麼向「能覺」下功夫……?
你認為呢?有什麼好方法嗎?
鄭來也 沒辦法,也就就是這樣了
Snmr Miri 那這樣就只能一直痛苦的輪迴下去了,總要有辦法才可以!
鄭來也
Snmr Miri
以「苦」故,我們對「苦」的覺察是很敏銳的,甚至可以說:不得不覺察!
而我們的「五蘊身」正好提供了這樣的資糧…病苦。
以「病苦」故,凡病苦過的人,就比較知道接下來我所要說的「能所雙運」法。

鄭來也
Snmr Miri
有過病苦的人就知道,我不喜歡痛,我希望痛能停止,我渴望痛能立刻就停止……
但是,痛還是照痛,痛才不管你是什麼人,他就只負責痛,然後一直痛下去……
這個一直「痛」的痛,能覺察其痛的人是誰?「能痛」的是誰?
千萬別跟我說,那個「能痛」的不是我,因為那個「我」可一直哎哎叫唷!(註)
那個痛就是從「本覺」的「依他起性」而來。
當這個「覺」「依痛而起」的時候,是那麼的直接,不必經過第二想,也根本不用懷疑這是不是痛,然後再認為…如果是痛的話再來痛……
這種直接的痛,沒有第二念!

Snmr Miri 這種直接的痛,沒有第二念!
這就是「能覺、所覺」的那個「能覺」!
那個「痛」,讓我們的「能所」之覺,一直處在「能覺」之中,於是……
於是,這就是功夫所在了。
我的意思是說,不懂得什麼是「依他起痛」的人,這時候就要好好的「依痛」來深入觀察……
以「痛」故,這時候的「離苦(痛)」就是最直接的第一念,而這第一念幾乎是與「能痛」的第一念是『同時』的。甚至沒有前後的差別……
是的,我們就是要深入觀察這「同時」的第一念……是如何的「真實」與「懇切」!
就是要在那一整片「痛」念之中,同時建立起一整片的「離苦」之念!
這樣,我們的「覺」就有辦法從「所覺」的地方,直接進入到「能覺」的這個點……
然後,我們就有機會…「只」隔著「依他起性」來與「本覺」對望……(註)

Snmr Miri 痛是全然的痛,沒有止息,這時候,千萬別跟我說你忘記了痛所以不痛,所以當護士小姐要來打針的時候,別只顧著看小姐然後就會「忘」了痛哦……
除了「痛」之外,你也知道有個護士小姐,也知道她在打針,當然也會知道「痛」之外的任何事情,這就是「一心二用」,也就是所謂的「能所雙運」。
是的,「痛就是全然的痛」,因而我們可知「覺就是全然的覺」,而當有其它事情的時候,在這個「全然」之外,我們也是有能力去「覺」的,所以說我們一直在「能所雙運」之中……,只是我們一直錯失了「能覺」的本來面目……
Snmr Miri 「能覺」的本來面目,讓我們有機會「只」隔著「依他起性」來與「本覺」對望……

Snmr Miri 痛還是痛,我們沒有辦法不痛,也沒有辦法變成把「痛」變成是「被觀察者」,也就是說我們還沒有能力變成「本覺」的只是覺察而不會痛……
我們只能藉著「能痛」的實際體驗者,變成一個處在「能覺」中的人,一個用善巧方法而已經到達「依他起性」的這個地方的凡夫俗子…。(註:要如何突破這個「依他起性」請參考《楞嚴經》的耳根圓通章。)
我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已經病好了,不痛了,而他還懂得用這種方法…隨時來督促自己善用這個「能覺」的要義…並讓自己隨時處於「專注」不放逸之中……。
果然如此的話,那麼,這樣的凡夫俗子是有機會頓個小悟的 。

Snmr Miri 「苦」是最如實的存在,「痛」是最專注的覺察。
Snmr Miri 所以,當「病」好了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痛」唷!
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沒有「病」的時候,記得要把「病痛」變成智慧,千萬不要白白的「痛」了… .
有了懂得向「能覺」下功夫的智慧之後,那麼之前的「病痛」就有價值了,病痛也才不會又一次或生生世世的一直很辛苦的來提醒我們……
Snmr Miri 把「能覺」之念,變成「能痛」之念;把「能痛」之念,變成「離苦」之念;把「離苦」之念,變成「能覺」之念……
把「能覺之念」念念不忘於「能痛」與「離苦」之念,於是此「痛之覺」、「離苦之覺」、「依他起性之能覺」……打成「一」片……
這就是:定於一!

Snmr Miri 以念定於「一點」故,以覺形成「一片」故,我們就有機會在「本覺」與「能覺」的「磁石相應」之中,在久習熟練之中,在一個偶然的因緣之中,突然,突破了一個契機!然後,這個「意識心」就在「能覺」之處…突然翻轉的…頓悟……進而融入「本覺」之中……
於是………(略)
Snmr Miri 「定」,不是為了什麼驚人藝的功夫,其真正的意義,就是為了要「離苦得樂」。但,這就是一種功夫!一種為「離苦得樂」而必需打下的一門基礎功夫!
Snmr Miri 各種宗教,各種信仰,各種三教九流的流派,包括冥想、禱告、氣功、心理學……,為了「拔苦與樂」,於是就有了專屬於各自的法門出來……
但是不管是什麼法門,其基本原理皆離不開「誠心敬意」「專心一致」,然後再藉由「守一」進入「另一種聖境」之中……
「定」,就是一種共法,也是進入「另一種聖境」的不「二」門!
註:用佛家的角度來看,這個「聖境」…其實就是進入了「入流亡所」的聖者之境。

Snmr Miri 其實,有關念佛法門的訣竅(原理)也是在這裡。
因此,只要把那個「想要離苦」而「定於一」的那一念轉換成「阿彌陀佛」既可。然後這個「原理」…自然能讓我們因「定於一」…而與「佛」相應……
註:這時候的「與佛相應」,其原理就是「與本覺相應」一樣,然後只要因緣成熟,自然能「頓入空性」裡面…而進入另一個「入流亡所」的次第之中……。也就是說,念佛人只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和「一心不亂」,就能「心心相應」的蒙佛接引,然後,同樣的也進入了另一個「入流亡所」的西方淨土之中……

Snmr Miri 由此可知,任何一個解脫的法門,包括大家所認為的連下根之人也能往生淨土的念佛法門,其最基本的門檻還是必須有「定於一」的「一心不亂」才可以。
然後,不管是怎樣「下根」的人,只要其「福德因緣」具足,在「定於一」的情況下,至少是下品下生……,更何況是…平時有在做功課而已經「入流」的賢者,其與佛(本覺)相應的力道更是不可小覷!
Snmr Miri 我們都一直活在「能所雙運」之中,只是以前的我們…比較偏向表面上的「所覺」…而一直活在「所覺」的表面的意識形態之中。因此,我們就是要下一點點深功夫才可以,我們就是要努力的來靠向比較深入的「能覺」…就是要用「能覺」的「專注」來消融…長久以來就流戀於「所覺」的那些習性。這樣,我們就會越來越不被「所覺」的表面習性所沾黏……。然後,一直奔馳於五欲六塵的貪瞋痴…也將會慢慢的淡薄而舒緩下來……
但是,如果我們還沒有這種能力的話,那麼,隨時給自己加一些「苦痛的深觀」和「離苦的意志」是有必要的……
否則,我們就只能等待下一次真正再苦難臨身的時候,才有機會再一次深切的感受了……。

Snmr Miri 以久習才能純熟故,以尚需累積善根福德故,以不是一蹴可幾故,有關「能覺」與「所覺」在相應時的那種「磁力般的相應狀態」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楚的,因而先行略過。
現在只說如果我們還沒有能力於日常生活中藉用「無處不痛」…來領略「定於一而打成一片」的要訣,那麼,除了「知苦」之外,我們就要再退一步的善用「得樂」的本能,例如或用「慈悲」、「愛心」、「興趣」、「專業」、乃至是「擇善固執」的「心念」,都要好好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我想這樣都是有幫助的。
至少,對於一件事情,若有辦法因「喜歡(樂)」而做到廢寢忘食,那麼這對「專心一致」,乃至對於未來「專心一念」的體會,我想都是功不唐捐的。
讚顯示更多心情 · 回覆 · 1天

下接………能所雙運的關鍵點…(2)。苦樂一體。光暗一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