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6月22日上午5:25
有人說,阿彌陀佛也會死。你相信嗎?
或許,這幅圖可以幫助我們釐清一些有關「生死」的實相!
《轉貼》羅卓仁謙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lodrorinchen/posts/2621743144754787?__tn__=-R
鄭來也 死的是妄識執見,倒是阿彌陀佛活起來了
Snmr Miri 阿彌陀佛倒不是這樣死的。開悟者,死的才是妄識執見。
鄭來也 遊子你貼的網址不完整看不見,前天也如此?
Snmr Miri 我這邊都點得出來耶!那我就不知道為什麼了?
Snmr Miri 點這個網頁看看,然後去找6月6日的貼文。
……查看更多 羅卓仁謙
鄭來也 這個有看到
Snmr Miri 那就慢慢的去找羅卓仁謙6月6日po的文章囉!
要不然,直接在他的網頁按個讚,或許這樣,上面的網頁就可以按出來。
Snmr Miri 生死的定義,依「法界大圓」來看,約略有五:
1、妄為明覺。「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這是「無始」的「生」。
2、分段生死。六道輪迴,頭起頭沒。
3、明心見性。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4、變易生死。破一分無明,証一分佛智。
5、究竟涅槃。覺行圓滿,這是「無終」的「死」。
Snmr Miri 其實,從我們人(五蘊身)的角度來看,所謂的生死…指的就是「分段生死」,也就是所謂「色身」會死的那個「死亡」。
職是之故,其它四種,對「人」來說,是「不會死」的。以無「色身」可死故!(註:乘願再來的人(菩薩)也會死,以有色身故。)
Snmr Miri 因此,從「五蘊身」的角度來看,真正的「死亡」,指的就是由「名色」所變成的「色身」,因「成住壞空」的過程,到最後必然會死亡,然後再投生轉世,乃至一世復一世,而這就是所謂的「分段生死」。
以能「投生轉世」故,能死的,其實就是那個「色身」,正是屬於「物質界」的一種生滅變化。
其它四種死亡,沒有這種「物界的變化」,因而從人的角度來看,它們是沒有「死」的。
註: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有辦法脫離「物界成住壞空的糾纏」,尤其是指「色身」的生死,那就可以稱之為「了生脫死」,或稱之為「解脫」。
Snmr Miri 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以「心識(阿賴耶識)」可以脫離色身而再轉投他處故,「心識」並沒有死。「心識」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變化著而已。
註:「心識」以「六識心」活(顯)在「色身」上,以「七識」「死(藏)」在「心識」裡。等待色身死後,一切「六識」皆又潛藏於「七識」(八識田中)……,然後等待未來世能再度萌芽。
因而,從「心識」的角度來看,「人」並沒有「死」。
Snmr Miri 然後,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說,「死」的現象…就是針對「色身」的生滅而說的。因而,從「色身」的角度來看,「心識」是從來「不會死」的。
Snmr Miri 其實,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物界」也沒有死,因為「色身」也只是「物界」的一種變化而已。
「死」只是對「人(五蘊身)」而說的,但對整個「物界」而言,「物界」還很持續變化的一直「活」著,「物界」怎麼會「死」呢?
Snmr Miri 同樣的,從「心識」廣義的角度來說,雖然「沒有死」,但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心識」也是有它的緣起緣滅,因而也就有不同方式的「死」。
Snmr Miri 職是之故,只要撇開「色身」不談,那再來我們就可以完全用「心識」的角度…來看這五種「生死」的定義……
Snmr Miri 這五種生死…正好可以構成一個「法界大圓」。
然後,在「圓」之處,我們將可以看到:「生」者,會是怎樣的「從來不死」;「死」者,又會是怎樣的「從來未生」……
Snmr Miri 它們是怎樣「金蟬脫殼」的?耐人尋味啊!
是的,已生者,如何能不死?能死者,如何能未生?
這種耐人尋味,唯法界大圓…能知!妙哉!
Snmr Miri 五種生死的定義,若從「心識」的角度來看:
1、妄為明覺。「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這是「無始」的「生」。
2、分段生死。以識色相緣的方式,隨五蘊身而成就「一段意識心」的起滅。(更廣義的也可以說:一個念頭起滅就是一次次的段段生死。)
3、明心見性。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4、變易生死。破一分無明,証一分佛智。
5、究竟涅槃。覺行圓滿,這是「無終」的「死」。
註:重點就只是在「第2點」的解釋方式不一樣而已。
亦以「唯」第2點不一樣故,我們實在也可以說,真正的生死…就是在第2點的「五蘊身」上。而這也是眾生能否「了生脫死」的關鍵重點所在。
Snmr Miri 註:上面所列舉的五種生死定義,其「心識」進路可以說已經很明確,所以,請自行參究就可以,略過。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阿彌陀佛是怎麼「死」的。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觀點來看,只要有「願」就是違背「法爾如是」。
因為以「心識」的進路而言,法爾如是進入「涅槃」,就只是一種「早已註定」的事實而已。
除非自己用「願」把自己從「法爾如是」中…拉出來,然後「倒駕慈航」的…如觀世音菩薩,或「不入涅槃」的…如阿彌陀佛。
因而,只要祂們「願」意回到法爾如是的路上,那祂們都可以立即回到「究竟涅槃」的境界裡面去,所以……
只是這種「死(涅槃)」,一般人是很難以理解的,甚或是恐懼的,因而我們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描述,那就是:不是「死」,而「活」在不可思議的境界中。而這種「活」,無時不刻的一直隨順法界一切現象(包括一切物界的成住壞空)。然後:淙淙溪聲皆是廣長舌,鬱鬱黃花皆是般若智,青青翠竹皆是法(性)身,一花一葉皆是如來(藏)……,妙哉!
Snmr Miri ●淙淙溪聲皆是廣長舌,鬱鬱黃花皆是般若智,青青翠竹皆是法(性)身,一花一葉皆是如來(藏)……
◎可能有人會依此而說,在一切物質裡面的「微中子粒」就是「佛」…
◎能理解就是。但其人若還不懂「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理路,那就不加以評論了,因為……(略)。
金心 有情無情在則在
有情無情滅則滅
即是 阿彌陀佛
Snmr Miri 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如是!
未提供相片說明。
讚 · 回覆 · 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