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2月26日上午7:09 ·
由於「証空性」就是「法界大圓」的轉折點,因此,在這個進路點的前後…就有了三大族類的行者。
1、以「有為法界」的無常(苦)為動力,追求「離苦得樂」的解脫道。
2、以「有為法界」為道種智,藉著「無為的空性見」邁向諸法真如的「究竟涅槃」。
3、耽戀於「空」的境界,竟而在「妄有.幻空」中…一直繞著他所執以為是的「空」…團團轉。
Snmr Miri
1、以「有為法界」的無常(苦)為動力,追求「離苦得樂」的解脫道。
Snmr Miri
沒有「有為法界(世間)」的無常…把我們所執念的苦反映出來,我們是不會想離苦而「解脫」的。
Snmr Miri
因此,我們可以說,「解脫」的內容就是在「離苦」,而「離苦」就是在「離」我們對「有為法界」的那個「執念」……。
Snmr Miri
以「執念」故,我們這種「有為的業識」就「識色相緣」的和「色界的名色」有了「二束蘆」的聯結,於是,我們就這樣的…被「物性」的「成住壞空」所「生死」了。
Snmr Miri
輪轉生死中,讓我們的「苦受」無有了時……
Snmr Miri
因而,如何「不受諸因緣」的「解脫」,那就是一種功夫、也是一種智慧了。
Snmr Miri
但,不管如何,只要我們的「執念」一直和「現象界」的「成住壞空」有所聯結的話,那麼,我們就無法「了生脫死」。
Snmr Miri
不過,很幸運的是,「現象界(世間)」一直用他的「無常」…很如實的反應出我們的「苦受」,於是,這個「苦」就很自然的…逼著我們要想辦法來「離苦」。
Snmr Miri
於是,如何「知苦」、如何「離苦」,就變成了我們在「現象界」所體驗到的「智慧」!
Snmr Miri
這個「如何、如何、要如何」就是「道」。
因此,我們就是要知「道」,然後才有能力「滅苦」而解脫。
Snmr Miri
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現象界」,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知「道」。因此,「不知道」就沒有人…有辦法解脫。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覺。
Snmr Miri
也可以用另一種角度來說,那就是「心物相應」會很如實的藉著「苦受」來反應出我們的「執念」,因而,我們就必須藉著這個「苦受」來洞見其「苦因」,然後才得以對症下葯的「離苦」。
Snmr Miri
「現象界」,就是那麼如實的在反應出我們的「執念」。妙哉!不可思議!
然而,卻因為某種原因,有一些太過聰明的人…竟一直想要把這種可如實洞見「法住法位」的「現量」空掉,那真是……
Snmr Miri
直白的說,想要「解脫」,我們就要藉著「識色相緣(五蘊身)」的如實「苦受」…反過來洞見「法住法位的現象界(心物相應)」才可以。
Snmr Miri
註:有人可能會說,他修行…修得很快樂,所以很幸福,沒有苦受。因此,他認為並不必然一定要有「苦受」才知道要修行。
或許是吧?但,我相信,這種人只要「不修行」的話,他可能就會覺得不安吧?可能就會莫名的生起恐慌吧?果會如此的話,那麼……
又,果不如此的話,那麼,先恭喜這樣的人,因為他真的可以不用修行、可以不必追求解脫了,這樣,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是的,我們必須了知,原來世間法所謂的「樂」也只是因「苦」所相待而來……。因而,如果…我們真有智慧的話,就要有能力從那個「樂」的地方…看到「壞苦」的真相才可以。否則,我們怎麼還需要「修行」呢?
Snmr Miri
所以,真的要「以苦為師」!
至於要如何「以苦為師」,那就得看我們…有沒有辦法從「自己的苦受」裡面洞見「苦因」了!
Snmr Miri
2、以「有為法界」為道種智,藉著「無為的空性見」邁向諸法真如的「究竟涅槃」。
Snmr Miri
● 以「有為法界」為道種智
◎我不知一般人對「道種智」的解釋是什麼,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道」就是指「苦集滅道」的「道」,也就是「可以覺行的方法」。「種」就是指「這種道的最根源」。因此,所謂的「道種智」就是說…能了解一切「苦因」…並知道如何「離苦」…的那種『智慧』。
◎這個「苦因」,就是在過去我們多生多世因遍計所執所種下的無量種子。也就是所謂的「新薰種子」,然後,以智慧故,能將此「新薰種子」…由「執」轉換成「智慧」,這就是「道種智」。
◎簡單的說,「道種智」就是能洞見…一切法的成因,而不被妄識所妄。於是,可以「轉識成智」。
◎因而,這個「道種智」的「種」,事實上,就是在現象界的「有為法」那裡。
◎職是之故,菩薩道的行者,就必須再回到「有為法的法界」…用他的「道種智」來「行深般若」,然後,才有機會「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換句話說,這就是一種「不離有為 不住無為」的勝妙覺行。
◎更重要的是,在「現量的法界」中,那裡面真的蘊藏有不可思議的「智慧(無量法門)」啊!
◎註:這種「智慧」,潛藏而不被凡夫所知,因而又稱「道種」,菩薩以能知而不捨棄故,並能藉其「種」而轉成「智慧」故,於是我們說菩薩行者具有「道種智」!
Snmr Miri
●所謂的「道種智」就是說…能了解一切「苦因」…並知道如何「離苦」…的那種『智慧』。
◎我們也可以說,這個「苦因」就是「道種」。
◎然後,我們將可以從這個「苦因」看到……(略過)。
.
註: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苦因」看到「老師」的身影,那麼「離苦」就在眼前了。
Snmr Miri
3、耽戀於「空」的境界,竟而在「妄有.幻空」中…一直繞著他所執以為是的「空」…團團轉。
Snmr Miri
法界=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 { 如來藏→有為法→六道→解脫道→菩薩道→真如法界→究竟涅槃 }
Snmr Miri
「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妙哉!
Snmr Miri
沒有人能改變這種…從來就如是的「實相」,除了「頑空者」之外。
Snmr Miri
當然,「頑空」者,也沒能改變這種「實相」,因而,這種「頑空者」就只能在他自己的錯見裡…玩他自以為是的「空見」。
Snmr Miri
因為沒有人能改變「心物相應」的這種實相,所以,所謂的「頑空者」,說真的,他再怎樣的頑空,也沒有辦法跳出…這種實相所涵蓋的範圍。
因此,不動便罷,一動便是必然的…動輒得咎。
也就是說,這種「頑空者」的一切言行…將隨時隨地的與「現量的法界」起矛盾衝突,乃至一直團團轉於其中而渾然不知。
Snmr Miri
這種團團轉,以……故,也可以轉好幾個阿僧祇劫。
但不管如何,以盲龜浮木故,總是有機會出頭天的,如是祝福。
Snmr Miri
●「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妙哉!
◎只是這種「實相」,日用而不覺。
◎以「不覺」故,我們的「心識」受縛於「物理法性」的「成住壞空」,因此,這個「心識」就有了「生死流轉」的現象。
◎「成住壞空」,就是「無常」。當「無常現象」被心所「覺受」的時候,那就是一種「苦」,於是……
◎唯,「離苦」就是「覺受」的本能,於是,所有的有情生命,就很自然的…會在自己的「本能」中…一直避苦追樂。
◎………(略過)
Snmr Miri
以「心物相應(識色相緣)」而糾纏故,流轉生死,無有了時。
於是,我們只能用「不相應(不相緣)」的功夫…來「解脫」。
Snmr Miri
「心物不相應」的狀態,就是「法無生」、就是「空性」、就是「真如」、就是「涅槃」、就是「解脫」……
只是,這種「空」的狀態,不可否認的,是很容易讓人們錯解,竟而落入「頑空」之中。
以……故,是有很多人把這樣的「狀態」當成是「實相」,於是……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像這種「心物不相應」的「空」境…到底是怎樣的「狀態」,其實是可以一目瞭然的。
Snmr Miri
所以,所謂的「心物不相應」,為的就是「証」,而不是要我們把「心物不相應的空」當成是「實相」,更不是要我們「住於那種不相應的狀態」,然後說是「解脫」或「涅槃」。
因此,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只要我們在這個「証」的當下…有所「住」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會落入「頑空」之中了。
Snmr Miri
註:事實上,我們不可能「住」於」那種「空」的狀態。(因為「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是那麼的法爾如是。)
因此,只要我們錯以為那種狀態就是「法界實相」時,那…我們的「心識」就會「住(執)」於那種妙境之中,於是……當我們再度回到「現量的法界」時,就可能會…言行錯亂,然後……
Snmr Miri
總之,這種「証」是很「個人」的事,我們無法用「個人的體驗」來統括整個「法界」……
更何況是,那種「証」就是一種「有為的功夫」,並不是真正法爾如是的「法」。
是的,這種「有為功夫」是可以幫我們確定「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的確定…果然「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才是真正的「法界實相」。
Snmr Miri
以「証」故,將可以從「有為」進入「無為」……
Snmr Miri
然後,「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種「相應」,從「妄為明覺」進入了「性覺必明」……
Snmr Miri
●「心物不相應」的「証」就是一種「有為的功夫」,並不是真正法爾如是的「法」。
◎妙哉!
◎所以說,「心物不相應」其實就是「心物相應」裡面的一種「法」而已,並不是說在「相應」之外,還另有一個「不相應」的法存在。
◎這也就是為什麼「法界論」會說這種「空境」的「証」是一種「功夫」,而不說是「法界實相」的原因之一。
◎職是之故,當有人已經証得這種「法無生的〝實相〞」而不落入「頑空」 時,「法界論」只能理解的說,他是已經証到「這種層次」的實相,是已經有能力向下一個法界半圓前進的上根智者。真的非常不容易,讚嘆!
Snmr Miri
亦以「功夫」故,這種「証」……
我是想說,如果我們的返觀功力不夠的話,那將很容易因「個人根性」的反撲而……
或者,也可以簡單的這麼說:我們將被自己所自以為的「空」所「頑」……。
Snmr Miri
●那將很容易因「個人根性」的反撲而……
◎其實,也不是什麼「反撲」啦,就只是很「法住法住」的…在個人的言行中…很如實的顯現出他的知見來,如此而已。
◎以「在個人的言行中…很如實的顯現出他的知見來」故,因此,真的有能力返聞自性的人,他真的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當下」…就可以返觀到自己就是怎樣的人。而這個「如實」,再怎樣也不會被他自我催眠的「空」所「頑」掉!
Snmr Miri
●以「執念」故,我們這種「有為的業識」就「識色相緣」的和「色界的名色」有了「二束蘆」的聯結,於是,我們就這樣的…被「物性」的「成住壞空」所「生死」了。
◎以「識色相緣」而「五蘊身」故,此「五蘊身」之「識」…即隨「物性」的「成住壞空」而有了所謂的「生死」,這就是「分段生死」。
◎但是,當「証空」而有能力「解脫」之後,我們就可以用菩薩道「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的方式…進入「變易生死」……。
◎有關這個「變易生死」,由於個人庸淺,看不懂別人的解釋,因而,我將會抽空…用「法界論」的方式…來稍微解說一下。
Snmr Miri
備忘:
●用菩薩道「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的方式…進入「變易生死」……
◎「破一分無明」是「因」,「証一分佛智」是「果」,於是,在此「因移果易」的當下…「菩薩行者」的『意識身』就有了所謂的「變易生死」。
◎更進一步的內容,以後再來詳述。而其重點就是在…什麼是「意識身」,和「意識身」與「破、証」之間的那個「因果關係」。
回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