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4月7日上午6:59  · 
修行的路上,只要有所體會,或有所領悟,都是有智可得的。但,怎麼會說「無智亦無得」呢?耐人尋味啊!

無智亦無得.jpg

Snmr Miri
是的,在修行的路上,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些,那…這都是有所得的,哪怕是…只有那麼一點點。
所以,這個「無智亦無得」,從某個角度來說,應該是指…我們是因修行才有辦法體會到(得到、覺悟到、証到)了…「無智亦無得」的實際內容。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修行的話,如果沒有日積月累的進步的話,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體會到(得到)「無智亦無得」的妙境。
Snmr Miri
那麼,這種因修行才有辦法確認的「無智亦無得」是什麼?
為什麼一定要經過「修行」才有辦法「得」到…這個從本以來…不用修行…就可以得到…,不…不是「得到」,而是才能知道「無智亦無得」呢?耐人尋味啊!
是的,「無智亦無得」,從來就不用修…就本來已得,那麼…我們是在「得」什麼呢?我們怎麼還要那麼辛苦的去「得」呢?妙哉!
Snmr Miri
先簡單的這麼說,「有智可得」的是「後得智」,「無智亦無得」的是「根本智」。
略微詳細的說就是…若沒有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根本智」,那…根本就沒有「後得智」可言。
若沒有「後得智」清淨無染的洞見,那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我們自己會有怎樣的「根本智」。
Snmr Miri
「根本智」,簡單的說就是「佛性」,更明確的說就是「性覺必明」的這個「必明」。
換句話說,所謂的「根本智」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智」…其實就是從「後得智」的角度來回看的。然後…以「性覺必明」故,以相對於「後得智」故,這個「必明」就有了「智」的這個假名。
Snmr Miri
「無明實性即佛性」,這就是「根本智」。
只是,以……故,我們竟把這個「根本智、佛性」給神聖化了,於是,有人說…我們本來就是「佛」!然後,一切的「修行」就是要【回到】這個「本來佛」的地方去。然後,在世間法…就有了「迷失的浪子要回到故鄉去」的這種法門出現……
Snmr Miri
也有人把這個「佛性」聖化了之後,然後自認為:只要「不再眼翳空花」、「不再做夢」,我們本來就是…具足一切智慧的「佛」……
是這樣嗎?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總覺得這樣的「信仰」、或這樣的「自我催眠」、或這樣的「一廂情願」…,很有可能會障礙了整個「後得智」的進路……
Snmr Miri
如果,「回到故鄉」、「回到本來佛」、「回到本具的佛性」、「回到真如本性」…,就只是為了確認「如來藏心」是本有的話,那麼,恭喜你,因為…你將有能力運用「根本智」很「性覺必明」的…走在三大阿僧祇劫的進路上……
Snmr Miri
以「佛性」本具故,以其「性」之「覺」必明故,以能被「後得智」所確認故,此時,我們已經証得了第一個階段的「無智亦無得」。(註:我們真的無法在此「本有」上…再添其智、或增己之所得,故言「無智亦無得」。 )
只是,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就以為是究竟的話,那麼…這樣的「寂滅」…只怕也只是一種「焦芽敗種」而已,所以……
不過,很幸運的、也很不可思議的…,以「性覺必明」故,於是……
Snmr Miri
以「性覺必明」故,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的「無智亦無得」。
也就是指…此「覺性」能法爾如是的「依他起用」……
而…此「依他起之相應」,以「法爾如是」故,無智亦無得,妙哉!
Snmr Miri
「惠能無伎倆 不斷百思想」,這種「無伎倆」就是…無智亦無得,也就是所謂的「隨緣任運」……
Snmr Miri
註:「隨緣任運」就是要「引蛇出洞」,而當我們看到「蛇」的時候…就有智可得了。
然後,這種「道種智」就可以「發芽」的…邁向第三階段的「無智亦無得」……
Snmr Miri
職是之故,「無智亦無得」是要我們去「証」的,而不是糊裡糊塗的竟把它變成「信仰」。
回覆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