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10.19...上午3:12
《非有非無 非非有非非無》
「大智度論」:「非有亦非無,亦無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說真的,以前我對這種「否定來否定去」的文意,一個頭兩個大,現在則因為有「法界論」的關係,因此能如觀掌中珍。
從「大智度論」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一種「如如智」,但是,我們能從這段話裡面…也能同時看到「如如境」嗎?

1.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jpg

Snmr Miri
●「大智度論」:「非有亦非無,亦無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大意是說:即不墮有、無兩邊,亦不離有、無兩邊;同時,亦不墮此語、亦不離此語之解說義,這就是中道。
◎從「智」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段話裡「非、無」的「否定」…就是指「不執」的意思。然後,我們就可以很白話的看到這樣的語意:不執有、亦不執無,亦不執非有、不執非無。同時也不執「不執有、亦不執無,亦不執非有、不執非無」的這個名相解釋……
◎是的,如果我們用「不執」來理解,那麼,我們就不會用「否定」的語義來「否定」本來就存在的事實,然後竟落入「否定」的這個「誤區」裡面去。(但是,落入這個誤區的人,卻有如過江之鯽。)
◎是的,如果我們忽略了「不執」的重點,那麼,一旦否定「有」就會落入「否定有」的這個「非有」裡面去,否定「非有」就會落入「非非有」裡面去。然後……
◎因此,若用「否定」的方式來理解「大智度論」,個人認為並不是很恰當。
◎事實上,已經有太多的人,就是這樣被「否定來否定去」的文字所迷糊,渾然不知的落入頑空之中,然後…就看不到「本來已經存在」的事實!
◎「本來就如是存在的事實」…就是一種「如如境」,而這種「如如境」若有一丁點被「如如智」所否定,那麼「如如智」其實就已經不如如了!
Snmr Miri
●「…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這裡的「不受」就是指「沒有來去」或「不被卡住」的意思。(即是不執)
◎以「不受」故,此「語」…還是如是的「存在」。並沒有被否定掉。(即:沒有必要特別去否定「此語」)。
◎因此,若錯解「不受」而否定「此語」,那就是痴人了。

Snmr Miri
想要「不否定」的能如實看到「如如境」…而不被「否定」所迷糊,我想,單看「大智度論」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不是龍樹菩薩,所以我們的智力還很難跳出「否定」的文字枷鎖……
因此,想要看到「如如境」就必須藉助「法界論」才可以,才可以更直捷的洞見並確定,一點也不必用「否定」的方式來…解說「中道」義。

Snmr Miri
註:用否定的方式來解說「中道實相」,實在是很不得已的。因為,就是為了要『說明』實相,而讓我們更能確定什麼是「實相」!
但,以……故,我們卻很容易落入文字障中,然後就被「否定的語意」所迷糊了,最後竟落入了「否定」的「誤區」…還渾然不知……

Snmr Miri
其實,「法界論」的「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就是一切「如如境」的基本法則。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懂得「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理路,那麼,要從「法界圖」來看懂「如如境」…那真的可以如觀掌中珍。
Snmr Miri
這幅圖…就是藉著「大智度論」的「非有亦非無,亦無非有無」這句話來看什麼是「如如境」的。(註: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
如果,這幅「非有非無 非非有非非無」的「如如境」都看不懂的說,那麼,想要擁有「大智度論」的那個「大智(如如智)」…那恐怕就是一種笑話了!
PS.. 在這幅圖中,我們只要把「有、無」、「非有非無 非非有非非無」的「字」刪除掉,我們就會看到「法界論」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真實面貌。我的意思是說,「法界實相」從來就是這個樣子,與「非」、「非非」…從來無關!然後……
1.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jpg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果然就是「如如境」的基本法則。
Snmr Miri
前幾天,與人對論,因為有論到說「非有非無 非非有非非無」才是實相的話題,因此……
唯,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要有辦法於「當下」洞見「如如境」,那才是「如如智」,否則,就算有辦法對「非→非非」之語…假名有所「不受」,但卻對…非「非→非非」有所「受」而起怨懟煩惱,那就已經不是中道了。(註:其實,這種人對「非→非非」是很有所「受」的,並非「不受」,因為……)
Snmr Miri
從圖中可以看到,「本有」的語義…可以說就是相當於「空性」、「真如」、「如來藏」……。(註:「法界論」的「本有」,其實是特指「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也就是說,是從「空性、真如、如來藏…」的內容中,再更深入的去談它們的內蘊。)
Snmr Miri
只是,一般「空性」的論法,就是直接從「現象界」來論其「相性」的。然後,再把此「相」之「性空」當成是「本質」的來論「空性」,最後再說,這個「空性」並不是「虛空」的那種「空」,所以是「真空妙有」。(( 註:「性空(現象界)→空性(本質)→空(真空妙有),此「空」不等於虛空。))
唯,「法界論」的「本有」論法,卻是從「真如界」來論其「體性」的。也就是從「虛空本空」的地方…確認「心物本有」,同時也確認「心物不相應」時會是怎樣的「空大」,然後,一切「現象界」的「有」就是從「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這兩者所「相應」而來的,於是,所謂的「空大(無生)」就倏然變成了「心物相應」的那個『法』了……。(( 註:虛空(本空)→本有(相對於本空的有)→如如有(因本有之相應而來的有) ))
Snmr Miri
註:明眼人都知道,是「心物相應」之後才能生法,而不是「空大」能生法。
但「性空」的理論卻是這樣說:法在緣滅之後就變成「空大(無生)」了,這樣,看出這裡面的貓匿了嗎?這樣懂得「性空」是怎樣的「空」了嗎?所以,這個「空」到最後…必須還包含「因、緣」這兩者才可以。然後,才可以成立以「空性」為
「體」的理論。
鄭來也
如果是這樣隨緣緣滅不是就證無生了,為何又生生不息,可見心物如來藏所致
Snmr Miri
只是這種很簡單的道理,很多高人卻無法相信就是。
Snmr Miri
「空大」就是「什麼都沒有(不相應)」的狀態。而「空性」除了包含這個「空大」之外,就是還要包含有「如來藏心、如來藏物」才有辦法「真空妙有」。
只是,太過於空空的道人…很不能接受這種「本有」的理論,然後……,然後,他們的「空性」就高來高去的變得很虛無縹緲了。

Snmr Miri
當然,他們不會認為是「虛無縹緲」,而是很「實際」。
因此,我只能說,我真的沒有他們那種慧根……

Snmr Miri
●於是,所謂的「空大(無生)」就倏然變成了「心物相應」的那個『法』了
◎這也就是「法」為什麼會被稱之為「法無生」的原因。
◎這樣,「法」是怎樣「相應的法」,看出來了嗎?而「不相應」時,又會是怎樣的「無生」,這樣,看出來了嗎?
◎反過來說,因緣和合的法,在緣滅的時候,它會是怎樣的「空」? 這樣看出來了嗎?
◎如果還看不出來,那麼,你對「無生」的看法將會很有問題,因為…(略過)。
◎但是,如果看出來了,那麼,你將會知道,「無生」的本義是什麼,然後,也才可以看到其廣義的涵義…原來還包括了「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也就是說,除了「無生」之外,所謂的「真如、空性、如來藏、法界、法性、實際……」,都同樣的…也都有「本義」和「廣義」的這兩種內容……。
◎如果,我們看不到這兩種內容,那麼,就必然會在同一個「真如」上…爭辯「能生一切法」和「不生一切法」,但,不管怎麼爭辯,都只是雞同鴨講而已!
◎但是,若能看懂「法界論」的「三常」(虛空本空、心物本有),或「三大」(心大、物大、空大),那麼,所謂的「空性、真如、如來藏…」的內蘊,皆無不了然於胸,絕不會瞎猜的…在虛無縹緲的「妙境」中,玄論其妙法。

Snmr Miri
●「無生」的本義是什麼…
◎其本義就是指「不相應」,也就是指「無緣不生(心物不相應)」時的那個「空大」的狀態!
◎因此,在「無緣不生」時,其廣義的內容…必須還包含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才可以。

回覆分享5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