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3.1.29...上午7:17
「果地修」就是要用「頓悟」時的那一點靈光來「悟後起修」。然後,回過頭來破除自己「心」上的那一層「迷妄(薄膜)」,以達到全然的「空(清淨無染)」境!
然後,以「空然覺照」故,我們將可以「覺照」一切外境,了知一切「真如法」,而証得「後得智」。
最後,就是要用這種「後得智」…在「現象界」中…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於是,此時的覺者,就一直運用這種智慧(証量)…邁向「法界一體」的「如來法身」……

21.悟後起修→破除迷妄→証後得智→正等正覺.jpg

Snmr Miri
●回過頭來破除自己「心」上的那一層「迷妄(薄膜)」,以達到全然的「空(清淨無染)」境!
◎我們之所以會「無明」、會「覺明空昧 相待成搖」的去生成世界、會把一切「外境」變成「色塵」、會有「遍計所執相」,那是因為在「性覺必明」的當下…就已經覆罩了這一層薄膜(迷妄)」的關係。
◎由此可知,所謂「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的這個「相」…就是指這個「迷妄」所籠罩下的那個「遍計所執」,而不是指「外境」。
◎一直想把「外境」空掉,那就是「倒果為因」了。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外境」給空掉,或把「清淨相」空掉,那麼,我們這個「心」就會變得渾然無覺,這樣根本就沒有辦法…「性覺必明」。
◎把「性覺必明」修成「渾然無覺」而住於「無覺」,這種人未免太「頑空」了?(註:証入「如來藏心」除了要確定真正的解脫之外,就是要証明「性覺」果然是「必明」,而不是把自己鎖死在那個「不起作用」的「定」裡面。)
◎當然,在「唯心」的時候,當我們在描述這種「唯心的狀態」時,是可以「一切皆空」的。但,這種「一切皆空」,真的不是廣義的「法界實相」。就只能說是「唯心無境」、或是狹義「萬法皆空」時的那種實相,如此而已。

Snmr Miri
●就是要証明「性覺」果然是「必明」…
◎要如實的証明「性覺必明」,就要如實的破除「迷妄(無明)」。
◎所以,「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是一個怎樣的進路,除了唯佛與佛乃知之外,大概只有菩薩道的行者,最能感受其深義了。
◎註:此時菩薩道的行者,其「定」功已經在「覺行」之中,而不是在「靜坐」裡面。
Snmr Miri
所以,這種「覺行」會是怎樣的「定」呢?又會是怎樣的「正定入心」而達到「法界大定」呢?妙哉!不可思議!

Snmr Miri
由此可知,對一般人來說,想要「果地修」並不是那麼容易。
只是,好像有人專門在標榜「凡夫果地修」的法門?
Snmr Miri
凡夫,真能「果地修」嗎?應該也可以吧?只是,以……故,總覺得,這種人再怎修,也會把「果地修」變成「因地修」就是了。
但,不管怎樣,也是一種法門啦! 所以,在八萬四千種法門中,這種「凡夫果地修」的方法…當然也可以是一種「善巧方便」,就看自己怎麼應用和相應了。
Snmr Miri
也或許,這樣說會更精確一點:自己是怎樣的人,或是怎樣的能耐,那麼,不管是什麼法門,我們都只能從「我現在就是怎樣的人(能耐)」的這個當下…開始修起,一點也不能好高騖遠。然後,什麼「果地修」,或其它什麼「便捷法門」,都也只是為了改變「現在我」這個「質器」的一種「方便法」而已。
因此,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說真的,再怎樣的「果地修」就是要從「現在我」的這個「因地」來修,然後改變自己,這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法門。所以,想要修行的話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回歸到「歷緣對境 返聞自性」的這個根本處才可以。
也就是說,這個「自己(當下的質器)」若不改變,那麼,再怎麼「果地修」、「立地成佛」,那是沒有用的,以「非其質不足以成其器」故。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是要先「藉境返觀」的來「正定入心」。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先能「頓悟」,然後,才有辦法真正的進入「果地修」的進路,否則,所謂的「果地修」終究只是說食數飽。
Snmr Miri
然後,從「以果地覺 為因地心」的地方,我們將可以看到四種「果地修」的層次:
1. 把「果地修」變成凡夫式的「因地修」,以「非其質不足以成其器」故。
2. 把「頓悟」的當下,當成是「因地」,然後繼續「藉境返觀」的「悟後起修」。
3. 就用「本覺」來觀照自性,以「當下即是」故,能用「本覺」的功德力…消融不是本覺的那個「迷妄」。
4. 以「本覺」性覺必明故,能空然覺照一切「真如法」而証得「後得智」,甚至能洞見「迷妄」就是「如來種」。然後,以「行深般若」故,以「法界大圓」故,漸次消融於「法界」之中…並成就「法界一體」的如來法身。

Snmr Miri
●好像有人專門在標榜「凡夫果地修」的法門?
◎除了禪宗、密宗之外,淨土法門也很注重這個「果地修」。
◎但淨土法就比較特別了,以「三根普被」故,我們就可以很明確的看到…除了真正的「果地修」之外,真的也包含了…「凡夫果地修」。
◎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故,眾生得以有這個福報,可以在完全沒有「頓悟」的情況下,藉用「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來「果地修」。(註:凡夫俗子們雖然會把這個「果地佛」當成是「自心的因地」來念佛,但是,「阿彌陀佛」一直在「果地」這是無置疑的。)
◎以「因果相應」故,以「果地」從來如是故,於是「因地」將會因「相應」而被薰習,乃至於有機會可以改變「因地心」之質器,然後,累劫的「妄識」就可以轉變到與「阿彌陀佛」相應的「一心不亂」,最後(臨終時),就藉著這個「一心不亂(定)」…直驅果地的往生淨土佛國。
Snmr Miri
「一心不亂」,妙哉!
所以,淨土法門,再怎麼殊勝,或三根普被,也沒有違背「頓悟」而可以「頓見本地風光」的這種法則……
也就是說,當人們臨命終時,若能「一心不亂的念佛」,那麼以「定」故,以「相應」故,以「因緣成熟」故,必能頓見「阿彌陀佛(本地風光)」,然後,法爾如是的往生佛國淨土,而住於「果地(淨土)」的…來繼續「果地修」。
註:這種淨土法門,最後還是要「乘願再來」,然後於「世間」行「菩薩道」的証得「後得智」……。
由是而論,淨土法門依然在「法界大圓」的這個「圓」裡面。並沒有離開整個「法界」。所以,並不是說,只要到西方去,就必然可以在「那裡」成佛。當然,如果你懂得這個「西方」就是「無量光 無量壽」的這個「法界大圓」…而不是有別於「五濁惡世」的話,那麼,你當然就可以在這個「圓(法界)」裡面成佛,並於「西方佛國的無量光壽」中…証得「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的這個不可思議的「如來法身」!
Snmr Miri
以「念佛」可以「果地修」故,我們也可以從「念佛法門」看到各種層次的「念佛」。但,不管是哪一種層次,以「阿彌陀佛」之功德力故,其「如是因如是果」之「相應」…不可思議!
念佛的四個層次.jpg
Snmr Miri
就算是「由因望果」,也不離「淨土法門」之要訣,也不離法界論…「離苦得樂就是有情眾生的本能」的這種原理法則。因此,不管我們再怎樣的「迷妄」,以「本能」故,以「離苦得樂」故,我們…都一直往「心地淨土」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能不「返聞自性」嗎?美哉!
註:「苦」會一直幫助我們修正方向,直到我們「離苦」為止。而善於「返聞自性」的人,則可以更明確的找到「苦因」,然後,快速的「離苦」,感恩! 所以,「離苦得樂」本來就是 一種「果地修」的法門,妙哉!
回覆分享4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