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3.3.28...上午6:58
以燈喻「心」,說覺照之理。
Snmr Miri
●能否举个实例说明一下「佛性」具有「依他起性」,因此,必須「依他」才能「起性」呢?
.
◎先說明一下,「佛性」一詞有多義,因此,我們自己要有辦法圓融這裡的「佛性」是怎樣的「具有依他起性」才可以。
◎「法界論」會直接說「如來藏心」具有「依他起性」。
◎這個「如來藏心」就如「燈」。「依他起性」就如「光(能照)」。「依他起用」就如「照(已照)」。所「依他」而起之「相」就是「所照之一切」。
◎以「光」就是「燈」所本具故,有燈必有光。因此,說此「光」為燈所「本具之性」。
◎「光」就是法爾如是的「能照」,因而,只要是「此燈之外」的任何「外境」,就毫無選擇的…無不在「所照」之中。
◎職是之故,只要有「外境」,必然會被此燈「所照」而成為…燈之「所照之相」。
◎因此,所謂的《必須「依他」才能「起性」》是指「依他起用」而言。
◎也就是說,只要有「外境」,事實上,這個「燈」就已經「起用」了,然後才跟著有了「所照」之相。
◎換句話說,若無「外境」,那麼,「光」就只能是光而已,並沒有起「照」的「作用」可言。
◎因而,正確的說,《必須「依他」才能「起用」》而不是「起性」,但能理解就是。
◎因此,只要「無外境」,此燈就無照之「作用」產生,也就「無相」可言了。
◎更進一步的說,以「有境必照」故,這個「照」若有雜染的話,那麼,所照之相就會成了「雜染相」。但是,此「照」若是無雜染,那就成了「清淨相」……
王炜翔
光依体而起照,即具能照之性依能照之体而起照!请问Snmr Miri大德这样理解对吗?
Snmr Miri
●光依体而起照
◎很多人誤會「依他起性」這句話的意思。以致於無法看到「他」的真正涵義。
◎這個「他」是指「外境」,不是指「心體(燈)」。
◎錯解「他」義的結果,很容易把「心體」變成「無所不能」,包括無因緣也能生出一切法來。因為一切「法」都必須依「心體」才能生。
◎於是,這種看法,只要稍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了標準的…一因梵神論。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所言极是!
Snmr Miri
過度「唯心」的人,往往會錯解「唯心所造」之義,然後,就壞了世間法的…落入「頑空(一切外境皆是空幻)」的誤區。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就壞了世間法的…落入「頑空(一切外境皆是空幻)」的誤區。」
以上所述是否对于过度「唯心」的人,把世间万物(事体)空掉了呢?!
Snmr Miri
是的,過度「唯心」 的人…很容易不自覺的落入這種「頑空」之中。
所以,「法界論」才會提出另一種「如來藏物」的看法,這樣,「外境」就會很明顯的是「如如有」,而不是「被心所妄想出來」的那種空幻。
註:「如來藏物」是「法界論」的專有名詞,相當於《楞嚴經》所說的「地水火風.四大如來藏」。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末学的解证,「如来藏物」是无漏的法性,而「如来藏心」是无漏的心性时,此时就是「如来藏心」与「如来藏物」相应了,心物相应故,就是法界大圆融。
Snmr Miri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體→性→用→相」的理路。
然後,我們就可以用「體→性→用→相」的理路…來解說什麼是「覺照」。
Snmr Miri
有其體必有其性,有其用必有其相。
詳細的說就是:有其體必有其性,有其性就可以產生其功能作用,有了作用之後…必然會產生其相。
王炜翔
如来藏心(体)必须依外境而起作用!?其实在体与外境之间还有光(性),就如你所讲的“「依他」才能「起用」而不是「起性」,但能理解就是”。请问一下这样理解正确吗?
Snmr Miri
是的,必須依「外境(外緣)」才能起作用。
註:接下來的圖示,將會慢慢的來分析這裡面的內容。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按照您的提示,能够二六时中回光返照如来藏心(体),它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无论外境染与净,恒常处于常、乐、我、净之中!
Snmr Miri
讚!如是!
Snmr Miri
其實,「外境」從來是「淨」。
「不淨」的是我們的「妄識執見」。一個能「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的人,他就都有辦法二六時中的處在「清淨」之中。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了知…為什麼「戰爭」也是清淨。
然後,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的知道菩薩…處在這「戰爭(或五濁惡世)」之中…會是怎樣的不可思議「清淨」心行。
鄭來也
Snmr Miri 遊子又在說殺人不眨眼的聖經嗎?別說了很恐怖
Snmr Miri
煒翔兄應該看得懂,所以才敢「含蓄」的略說。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我对「妄识执见」的理解,其实「识」只有一个,只不过唯识学把它细分为八个识,这只是方便说,真正来讲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如来藏心在缠时,就是阿赖耶识。因其有漏故,自然落入能所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中,对于所谓外境产生虚妄分别执著,当二六时中恒处于摄心归体,所谓「不净」其实就是垢,如天上的浮云,障碍如来藏心而已。「体」是无所住的,它如如不动、寂静无为、无生无灭、无垢无离垢、无增无减。
但此「体」需要亲证,这真是不太容易了......
参考~~
Snmr Miri
先來看看「性」與「用」的關係。
若以「燈」為喻,那就是「光」和「照」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若純以「如來藏心」來論,那就是指「覺性(或言佛性)」和「覺照」的關係。
Snmr Miri
附帶說明一下,一般傳統佛學,都只談「性」,而不談「體」,因此,一般傳統佛學的「性」…通常都含有「性體(以性為體)」的意思在裡面。
「法界論」則更明確的把這種「以性為體」的論法…解析成「體」和「性」,這樣,才不會在「性體」和「體性」之間…含糊其語義的不知道在說什麼。我們也才不會在「性」的語義中…被「性」所虛無飄渺…而不知不覺的落入「頑空」之中。
Snmr Miri
又,一般傳統佛學所說的「用」,是講「相用」,這和「法界論」所講「體→性→用→相」的「用」,其語義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釐清其「用」法才可以。
Snmr Miri
從圖示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定要有「性」才有辦法起其「用」。也就是說,若沒有這個「性」,那一切就免談了。
以必然有其「性」故,這種「性」就是…一種必然存在的「自性」。
.
註:這裡的「自性」和緣起論所說的「無自性」的那個「自性」,其語義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搞混。一搞混的話,那就有理說不清了。
Snmr Miri
例:一切相,必有其「性」。
1. 一切相,必有「圓成實性(有自性)」,然後,也才能「依他起用」的成為「如如相」。
2. 一切相,必是「無常性(無自性)」,然後,必然會因「緣滅」而成為「空相」。
.
我們必須如實的洞見這兩種義理並圓融之,才不會鬼打架。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一切相,必有「圆成实性(有自性)」,这是事体。
一切相,必是「无常性(无自性)」,这是理体,即空理。
事体与理体必须分清,才不会鬼打架。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Snmr Miri
讚!如是! 然後,也才有辦法「空有不二」的「理事圓融」。
Snmr Miri
從這幅圖示,我們也可以看到,如果「不起用」的話,這個「性」還是那麼的「本具」,絕不會因「不起用」,然後就消失。
所以,這個「自性」是恆常存在的,怎麼會消失呢?
也因為這個性(自性)」不會消失,然後,我們才有辦法在「定(心識不起作用)」中…頓然見「性」!
所以,什麼是「定」呢?什麼又是「見性」呢?妙哉!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我们才有办法在「定(心时不起作用)」中...顿见「性」!
上述所言极其重要和关键,何以故?如果在甚深禅定中,只有定而没有觉照时,就会陷入顽空中,亦即枯禅。
相反,定中有觉照(慧),这才有机会顿见「自性」...
Snmr Miri
「性覺必明」是很重要的「法爾如是」。
所以,強「定」於「不起作用」之中,終非究竟之道。也因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才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更是「悟後起修」的一種真功夫。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体」无所住,此心即是菩提心了!何以故?如来藏心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亦即性觉必明。法尔如是!
Snmr Miri
「見性」之後,這個「性」又會是如何法爾如是的「起用」呢?這個「性.用(或說體相)」會是怎樣的「一如」呢?妙哉!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如何把這種「不起作用的定」變成「任運隨緣的法界大定」呢?不可思議啊!妙哉!(略過)
Snmr Miri
再來看這個「依他起用」。
Snmr Miri
「光」,從來就是光,不管有沒有「他(外境)」,光還是光。
同樣的,「覺」,從來就是覺,不管有沒有「他(外緣)」,覺還是覺。
Snmr Miri
但是,只要有「他」,必「照(覺)」無疑!
註:對凡夫眾生而言,以無明故,這個「覺」就只能是「妄為明覺」了。
Snmr Miri
「必照無疑」,妙哉! 這正是:「無緣不起 有緣必起」的寫照!
所以,我們這顆心,只要有「緣(外緣)」,必定「緣起」! 除非我們一直處在「不起作用」的那個強「定」之中。
Snmr Miri
註:「強定」是為了「証」,但這不是「法爾如是」之法,故非究竟之道。至於,要如何於「定中能証」。我想,這是一門很深奧的功夫,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只能以「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機率來「類開悟」了……。(略過)
Snmr Miri
這種「類開悟」的行者,在各論壇中…有如過江之鯽。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也就是说有情众生当下就必定「缘起」...,何以故?无明故,妄为明觉...
Snmr Miri
最後,來看這個「所照之相」。
Snmr Miri
這個「所照」,也很容易讓我們錯解其義的…以為就是「外境」。
於是,當經典在論「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的時候,就把「外境」給虛幻掉了。殊不知,要「空(清淨無染)」的…是我們的「心相」,而不是那個「外境」。
Snmr Miri
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所照」…正是指那個「心之所」,而不是指「外境」。如果我們錯解「所照」的…竟把「外境」給空幻掉,那不落入「頑空」也難!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您意思把「外境」给空幻掉,即把「事体」给泯灭掉了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述,所谓的外境其实就是广大无形无相无边的心所呈现出来的缘影(相)...!
注:包括自己的色身。
Snmr Miri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述,所谓的外境其实就是广大无形无相无边的心所呈现出来的缘影(相)...!
◎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所以佛法甚深…甚深……
◎又,從「唯心」的角度來看,也確實是如此。
◎所以,「法界論」才又提出了和「如來藏心」平等位階的「如來藏物」來平衡一下,然後……。(略過)
◎註:這個「平衡」的觀點,相當重要。當然,這也只是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說的而已。參考就好。
Snmr Miri
以「心之所」可以「空」故,然後,我們才有辦法証入「能所雙泯」,妙哉!
以「能所雙泯」故,也才有辦法如「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所說「……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Snmr Miri
註:頑空者以「所知障」故,就無法「忽然超越」了,因此,也就只能在他的「空境」中…自以為究竟。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以上所言顽空者,是否未能空所空觉呢?谢谢!
Snmr Miri
主要的問題是在能不能「忽然超越」。
如果,不能於「能所雙泯」的當下「忽然超越」,那麼,其人就會陷(耽溺)在那個「空」境之中……
不可否認的,有辦法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是很厲害的,也可以解脫,但卻是佛陀所呵斥的「焦芽敗種」。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自觉而不觉他故!
Snmr Miri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條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法界一體」,不可思議!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不可思议者即是「佛」啦!请问哪有这么容易呢?!
Snmr Miri
雖然不容易,但是…「宿命」就是要我們「任運隨緣」的、「勇往堪任」的…不斷前進!美哉!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正如您所言,末学时代,那真是世间甚为稀有、稀有!
Peter Ng
Snmr Miri 别急,如今佛法还在,如是利根者,必有其相对应的佛菩萨示现護持,必不致於落入所謂的蕉芽败种!
Snmr Miri
如是,但我們也要有所警醒,才比較不會在「焦芽敗種」中…自以為究竟。
回覆分享1天
下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