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4‧9‧25…上午7:31
唯有「唯心」的…証得「根本智」之後,我們才有辦法用「性覺必明」的「自然智」…來成就真正的「後得智」。
註:「後得智」為何稱之為「後得」?  其義甚深、甚深……

23‧性覺必明→後得智.jpg

Snmr Miri
簡單的說,就是要用沒有「妄為明覺」的「性覺必明」,然後…在「現象界」中…洞見各種法的實相,這就是「後得智」。
Snmr Miri
此時,若還有一絲絲的「妄為明覺」,或有任何的「塵沙惑」,其「後得智」都還不真……。
因而,這個「後得智」,就有了它的「進路」……
Snmr Miri
以「後得智」還有「進路」故,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當初所証得的「根本智」,也只是「剎那的頓悟」…而不是「澈悟」,或也只是「定中的一種唯心不動」,而不是「出定」後…還可以那麼的「不動無為」,因此,所謂的「証得根本智」…也真的還只是因「有為法」所產生的一種「無為現象」而已,還不屬於…全然「清淨本心(空)」的「根本智→自然智」……
Snmr Miri
●此時,所謂的「証得根本智」…也真的還只是因「有為法」所產生的一種「無為現象」而已。
◎以還不是全然的「唯心」故,還不是全然的「清淨明澈(空)」故,那麼,這樣的「心」…就還必須在「現象界」來砥勵…並好好的返觀自己…是不是真的能「〝空〞然覺照」!
◎這就是「悟後起修」。
◎「定」中的「空然」,真的還屬於一種刻意的「有為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如「定」中的「清淨空然」…那才是真正「法界大定」的真功夫。
◎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可以和「定中的清淨、空然、無為」做個比較,然後從「比較」中…看到現在的自己…原來還是怎樣的人……
◎這種善用「日常生活」來看到自己的「心性(根性)」…就是所謂的「引蛇出洞」……
◎不懂得「引蛇出洞」的人,嚴格說起來,這種人還不懂得如何修行,甚至,還會耽溺於「定中的無為(不動)」,然後,竟把那種「無為」當做就是「自己的証量」,於是……。(註:以……故,這種人很容易沉溺於「定(寂滅)」中而以為究竟,或很容易「得少為足」、或「自慢」的到處破邪顯正……)

Snmr Miri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只有在「定中的無念」才是修行。
而在「動、靜」之中,此兩者…如何互相運用,這何嘗不就是「後得智」的一種「智慧」!
Snmr Miri
開悟之後,如何成就「後得智」?
1、悟後起修……可以從「業習」中看到「不清淨的苦」,然後知道怎麼修正,這就是一種智慧。
2、離苦得樂……以能「離苦」故,更能從「苦因」中得到「如來種」的智慧。
3、入流亡所……一直深入於「能所」之中,能得「解六結」的智慧。
4、能所雙泯……得「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之智慧
5、空相……無遍計所執相,也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然後……
6、一切皆空……以「能所雙泯」而証入「唯心」,然後,証得「清淨寂滅(解脫)」之智慧。
7、性覺必明……,以唯心故,其「性覺」必明,於是有了能洞見法界實相的智慧。
8、見境即見心……以「必明(唯覺)」故,有了「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的智慧。
9、即心即物……以「萬物皆妙明元心」故,「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
10、心物一如……以「同圓種智」故,此「心」不再有別於物界。於是「心物從來如是相應」的「入法界」。
11、菩薩道……以「入法界」故,不壞世間法,於世間…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12、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與眾生「同體」故,眾生苦即是我苦,於是有了「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智慧。
13、無生法忍……從「拔苦予樂」中,能同理眾生的「貪瞋痴」,能於「不忍眾生苦」中…能得「同理心(無量法門)」的智慧。
14、法界一體……以同理心而無彼此故,更能增長「法界一體」的智慧。
15、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從「救渡眾生」的「無生法忍」中,引「無明」出洞的…並使之「無無明」的証得佛智。
16、無明實性即佛性……洞見「無明」是怎樣的「佛性」,進而証得「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的智慧。
17、正等正覺……以「無無明盡」故,以「無老死盡」故,無量光、無量壽。
18、邁向如來法身……以「無量光、無量壽」故,以「法界一體」故,以「即心即物」故,漸漸融入不可思議的「法」身之中……
19、証得如來法身……
20、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

Snmr Miri
有關上面所寫的「如何成就後得智」……
一時間,也只能寫這麼多而已,待以後有空的話,再來潤飾一下。
總之,「後得智」,甚深、甚深……,因此,我們不要以為証得「根本智」,然後就很了不起的…以為大事已了了……
Snmr Miri
以有「後得」之智故,「法界論」並不認為這種「後得智」是「本自具足」的,而是要有「一個佛的証量」才有辦法証得!
職是之故,「法界論」並不認為有「本來成佛」這件事,因此,有關「本來成佛」的這種經文,絕不會依文解義,而是會用另一種甚深義來解讀……。(例如:會用「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的這種內容來解讀。)
Snmr Miri
以「如來藏心本有」故,我們才有「根本識」乃至「根本智」。亦以「如來藏物本有」故,我們才有「與外境相應」的「根本識」,乃至「與外境相應」的「後得智」……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進路:
●根本識→自然識→後得識→逆生死流(入流亡所)→根本智→自然智→後得智。
24‧根本識到後得智的進路.jpg
Snmr Miri
若沒有「入流亡所的逆生死流」,那麼,「後得識」就無法轉成真正的「後得智」,而這個「轉」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自然智(性覺必明)」其實是很重要的。
然後,這個「必明」…到底必「明」了什麼,這則又是「後得智」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了。
Snmr Miri
我們可以在「後得識」與「後得智」的地方,看到「一切外境」是怎樣的被「根本識(智)」所「必明」,然後……才有「後得」可言。
簡單的說,若沒有「一切現量的外境」,那麼,就算「如來藏心」再怎麼「本有」或再怎麼神通廣大,也無法把自己的「根本識」轉成「根本智」,更無法把「根本智」轉成「後得智」。

25‧除了心之外,後得的識與智…何其重要.jpg
Snmr Miri
所以,「如來藏物」之功德力,豈是「頑空者」…所能知之哉?
註:「如來藏物」與「如來藏心」相應之後,其所形成之「物界(現象界)」能被「心」所觀察,然後才有所謂的「後得識」或「後得智」可言。
否則,若「外境」都只是被「心」所虛幻出來的「空無之相」,那麼,這種看法,或許還可以很「唯心」的証得「根本智」吧?不知道欸! 但是,可以很確定的…像這樣的「頑空者」想要証得「後得智」,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的事了。
Snmr Miri
因為,「一切的後得智」也將只是「唯心」之下的一種「妄想」而已。
Snmr Miri
所以,必須要有「現量」的外境,然後,才有「後得識」和「後得智」。
也就是因為有「後得智」,然後,也才有…圓滿的「佛智」可言。
Snmr Miri
是的,就是有「現量的法界」,然後,才有「法界大圓」…後半部的進路可行,然後,所謂的「後得智」也才有辦法「諸法真如」的…邁向不可思議的「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的妙境……
26‧諸法真如→如來法身.jpg
Snmr Miri
如果,我們能看懂「法界論」的「究竟涅槃(法界大圓)」,那麼,應該就不會有視頻上的這些問題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d_dNH6NhA
涅槃后还会再回来?涅槃后不无聊吗?   YOUTUBE.COM

2小時
回覆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