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4‧10‧4…上午11:20
看到「金剛經社團」有人在論三德…般若德、法身德、解脫德。
其實,有關於這「三德」,我們也可以用「法界論」的「一元法有三種內容」的方式來解析,這樣我們或許更能了解這「三德」的相互關係吧?
Snmr Miri
先轉貼「佛學大辭典」的說法:
《涅槃經》所說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體,以常住不滅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譯曰智慧,法相如實覺了者。三、解脫德,遠離一切之繫縛,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樂我淨之四德,故名三德。而此三德,不一不異……
Snmr Miri
其實,只要從「法界論」的原理來看…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三德」的「不一」和「不異」到底在哪裡。
●「不一」:
◎以「唯心」而「性覺必明」故,能展現「般若德」。
◎以「唯心」而不被「物」之「成住壞空」所縛故,能展現「解脫德」。
◎以「心物相應」而不被「法」所縛故,甚至可以「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因此,能展現「〝法〞身德」。
●「不異」:
◎此「三德」皆不離其「心」故。此「心」同時具有此「三德」。
Snmr Miri
也可以用同樣的角度來看另外的「三德」:
【又】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破一切之無知而具無上菩提者。二、斷德,斷一切之煩惱而具無上涅槃者。此二者屬於自利。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濟一切眾生者。是利他之德也。
Snmr Miri
再用同樣的角度來看另外的「三德」:
【又】諸佛因果之三德:一、因圓德,三大劫之修行圓滿者。二、果圓德,智斷等之諸總圓滿者。三、恩圓德,度一切眾生而使解脫者。俱舍論二十七曰:「諸有智者,思惟如來三種圓德,深生愛敬。
Snmr Miri
註:
●以「心」為一切之「因」故,能了証此因,則能圓此「因德」。
●以「物(外境)」為行「果」之處故,若能無礙於一切境之行,則能圓此「果德」。
●以「心物(境、眾生)相應」為「慈悲」之覺行,若能利益(不害)一切相緣之眾生,則能圓此「恩德」。
Snmr Miri
但,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三德」或可直接寫成這樣:
●心圓德……以能了証此「心」而「見性」故,此名「圓心之德」。
●物圓德(或名「境圓德」)……以此心於「物界(一切境)」皆能隨緣而行故,此名「圓物之德(圓境之德)」。
●心物相應圓德(即是「法圓德」)……以此心於一切「相應之法」皆無礙故,此名「圓法之德」。又,以「圓法」故,更能隨順眾生而回報眾生之恩德。(或言,以慈悲…恩澤於一切眾生。)
註:「心物相應圓德(法圓德)」,事實上,就是指「法身功德」。然後…能「溪聲鳥音盡是廣長舌」的饒益一切眾生……
Snmr Miri
說真的,上面三種圖的那「三種德」,若沒有「法界論」的圖解,那麼,以我的資質…真的就算死背硬背的把「各種三種的內容」完全背起來,我還是會很寬泛無邊(虛無縹緲)的…無法親切的知道它們到底在說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完全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
但是,當看了「法界論」的解構圖之後,我真的可以一目瞭然,而且,也會知道…古代賢者也將不得不如此說,美哉!
Snmr Miri
職是之故,或許,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法界論」完全可以讓我們用「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內容…來統合上面所說的那三種「三德」……
Snmr Miri
只是,我個人會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古代賢哲們根本就不懂得「法界論」,但是,他們的一些「說法」為什麼在冥冥中竟然都符合了「法界論」的原理? 實在是太厲害了,也實在是不可思議!
Snmr Miri
所以,從這「一元相應法的三種內容」來看,或許,我們將更能看到「法界論」的奧妙之處吧?
Snmr Miri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法界論」的角度…很清楚的看到各種「三種智」的關係,一點也不含糊。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將可以知道古代賢哲為什麼會把「智」分成三種智來加以區別和說明。
Snmr Miri
不只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更多「各種不同的三種內容」,而這些「內容」…竟然都可以用「法界論」的原理來加以解構。 然後,我們也將更能於「一元法」中…不被「一元」的「一」所混同,竟而迷糊其義。也不會被不同的「三種」法義…所異,竟而忽略了它們的相互關係。
簡單的說,在「一元法」中,以「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故,再怎樣的「一元相應法」…都必然具有「三」種內容,如是!
1天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