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4‧10‧5…上午7:10
用「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角度來看「觀空、自性空、分析空」這三種「空」觀。

7d‧觀空‧自性空‧分析空.jpg

8d‧觀空‧自性空‧分析空.jpg

Snmr Miri
「觀空、自性空、分析空」這三種「空」觀…可以說是來自「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 十二說有三種空:一、觀空,二、十八空。三、分破空,
1、「觀空」,這是從觀心的作用上說。由觀空的方法,知「所觀的外境」是空。
2、「十八空」 ,『般若經』著重在自性空。自性空,就是任何一法的本體,都是不可得而當體即空的。
3、「分破空」,即天台宗所說的分析
Snmr Miri
十八空 【佛學常見辭彙】
智度論說十八空,以破除眾生的種種邪見,即:
  一、內空,指在眼等六根中,無我、我所及無眼等之法;
  二、外空,指在色等六境中,無我、我所,及無色等之法;
  三、內外空,即總六根,六境內外十二處中,無我、我所及無彼之法;
  四、空空,不執著前三空;
  五、大空,即於十方世界,無東西南北等方位之實體;
  六、第一義空,為非空非有中道實相之空,連實相亦不執著;
  七、有為空,即因緣所生之法和因緣之法皆不可得;
  八、無為空,即無為常住之涅槃空無和不可得;
  九、畢竟空,即以有為空、無為空破一切法,畢竟無有遺餘;
  十、無始空,即一切法無始以來即是空,自性了不可得;
  十一、散空,即諸法因緣和合而有,緣散則滅無所有;
  十二、性空,即諸法自性本空;
  十三、自相空,即諸法緣生之假相不可得;
  十四、諸法空,即蘊、處、界等一切法,皆空無自性;
  十五、不可得空,即在諸因緣法中,求我、法不可得;
  十六、無法空,即諸法壞滅後,無自性可得,未來法亦如是;
  十七、有法空,即諸法但由因緣而有,故現在之有即非實有;
  十八、無法有法空,即總三世一切法之生滅及無為法,一切皆不可得。
CH Goh
Snmr Miri總歸緣起法故名「空」!
Snmr Miri
只要我們不錯解「空」義的話,那麼,「緣起」的當下…真的就是「空」,故說:當體即空。
也就是說,「當體即空」從不否定「緣起法」,反而要我們如實的看到「緣起法」…從來就是怎樣的「法住法位」……
所以,像這樣的緣起…法空…,既要不礙「緣起」義、又要不礙「法住法位」,不只如此,還要符合心的「現觀」義、又要符合「空性」義……,這對沒有深厚功力的人來說,實在很不容易懂就是了。

鄭來也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Snmr Miri
註:若把這「十八空」總括為就是「自性空」,那…這樣就簡明了許多……

Snmr Miri
於是,「觀空、自性空、分析空」這三種「空」觀…就可以很簡明的用這幅圖來表示。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觀」的內容。(註)
法界論與三觀的關係a.jpg
Snmr Miri
註:然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觀」的內容。
這只是我個人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的,因此,其真正的本義,還是要以天台宗他們自己的解釋為準,敬請諒察!
不好意思,以個人的資質關係,我實在無法直接用「利根感悟的心情」來解釋這「三觀」,我必須要有「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種原理來當做依據,然後,我才有辦法理出個「道理」的頭緒來……。
Snmr Miri
「法界論」對這「三觀」的解釋:
●觀空……以「心」為能觀故,因此,「心」若清淨無染(空),那麼,就能透過這個「空」而「觀」到一切現量的實相。
●分析空…以「被觀察之物(境、現象界),皆是因緣和合故,因而,只要去分析它,它就失去了本來的樣貌(本相為空)。
●自性空…凡一切「心物相應之法」,皆是「諸法皆空」,以「法無自性」故、以「諸法無我」故。

Snmr Miri
●諸法無我
◎這個「我」…即是「已能覺知到〝我〞存在…的那個心」。
◎之所以會有這個「我心」,那是因為「我對外境有了認知」。 也就是說,當「我心生出了法」之後,以「法」的回饋故,此「心」有了「我」的覺受。
◎因此,只要,「我心」不再有「妄識的認知」而回到「完全清淨的空」時,那個「被認知而形成的法」…就會消失。
◎以「認知之法」消失故,這個「我」也就跟著失去了「我」的執念,於是,回歸本來的…起了「無我」的覺受……
◎由上可知,「諸法無我」的真正內容…應該是在沒有了「我的遍計認知」之後,然後,我們將可以印証「無我」、也將可以印証「法空」,如是。

鄭來也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Snmr Miri
已修正,謝謝來也兄。^^
Snmr Miri
「法界論」對「諸法無我」的解釋…和一般人所熟知的什麼「一切法並無獨立不變的實體或主宰者」的那種解釋,是很大異其趣的。
說真的,那種「無實體或無主宰」的解釋,從小到大,已經看了不下百遍,也幾乎可以倒背如流了,但奇怪得很,就算我再怎麼想知道「諸法無我」之理趣,總還是隔層膜的…看不懂那種文謅謅的解釋……
沒辦法,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來懂了,也還好,真的是有「法界論」,我才看懂了「諸法無我」原來是怎樣的「無我」,也才看懂了「諸法」和「我」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然後,也才能略知別人那種文謅謅的字…到底是在說什麼……
Snmr Miri
「諸法無我」,妙哉!
以「妙哉」故,在修行的路上,「諸法無我」真的可以是…從「諸行無常」通向「涅槃寂靜」的…那一座橋樑!
Snmr Miri
是的,「諸法無我」從來沒有否定「諸行無常」,而且,還可以讓我們「不離無常」的…邁向「涅槃寂靜」……
所以,這樣的「諸法無我」,怎麼會只是在說那個「法」是「無實體或無主宰」…如此而已哉?

Snmr Miri
「諸行無常」,從來就是「牛角有、兔角無」,這本來就是現量的「世俗諦」。
然後,我們若不想在「世俗諦」中…一直被世俗所無常,那麼,我們自己就要讓自己所生出來的法…法空。也就是說,要讓「我」不再與自己所遍計出來的法…來來去去,於是,我們就可以「法空」而「無我」的解脫……
只要,我們有辦法解脫,那麼,不必去追什麼「寂靜」或「涅槃」,「涅槃寂靜」…自然就在「法空(無我)」的証量中現前,然後親証「世俗諦」和「勝義諦」是怎樣的「不二」!美哉!
Snmr Miri
所以,「諸法無我」的這個法印,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修行之印」……
至於,這個「諸法無我」的修行…能不能讓「諸行無常」和「涅槃寂靜」的這兩個極端狀態的法印…完全自然的統合,那就得看個人的智慧有沒有「行深」了。

Snmr Miri
另外,『大智度論』(卷七十四)又說有三種空:一、三昧空。 二、所緣空。 三、自性空。
如果…是用「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那要如何來「觀」這三種空呢?
法界論與三觀的關係b(三種空).jpg
Snmr Miri
通常……
●「三昧空」就是指「心空」,所以,這個「心」要如何清淨無染的有如虛空呢?
●「所緣空」就是指「境空」,而這個「所緣境」又會是怎樣的「空」呢?耐人尋味啊!
●「自性空」就是指「法空」,這個「法」當然就是指…心物相應的「諸法」,然後…諸法的本質「皆空」,以「相應」故。

Snmr Miri
這「三種空」的重點…應該就在「所緣(境)空」上。
因為,這個「境」,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實在可以皆成「心境」和「外境(物境)」。
上面所圖示的「所緣空」…就是指「外境」,但是,如果這個「境」是指「心境」呢?那又會如何?
Snmr Miri
註:「所緣境」有兩義,一者是指「外境」,二者是指「心內的緣影境」。

Snmr Miri
如果這個「所緣空」的「所緣」是特指「心之所境」的話,那麼,「法界論」的解構圖…就會變成這樣子。
法界論與三觀的關係c(三種空).jpg
Snmr Miri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這「三種空」都是特指這個「心」而說的。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次第:
●所緣空(緣影空相 見性清淨)→自性空(見性清淨 本來面目)→三昧真空(本來面目 如來藏心)。

Snmr Miri
但是,如果這個「自性空」不是指「見性清淨」,而是指「諸法空相」的話,那麼,解構圖就要這樣來表示了:
法界論與三觀的關係d(三種空).jpg
Snmr Miri
總之,無論是從哪一種角度的「觀」,「法界論」皆可以圓融其語義,然後,隨喜讚嘆就是!
Snmr Miri
註:原則上,所謂的「自性空」都是針對「法」而說的。
因為,「法」就是一種「因緣和合」,所以,從來就是「無自性」、從來就是「自性空」。(PS : 有「法體」的那種派別,則是另一種邏輯理論,在此先行略過,暫時不論。)
至於,「如來藏心」的「自性」,則是「真常唯心」所特有,因而,這個「自性空」如果是在談「本心」的話,那麼,這個「自性空」的語義」和「法的自性空」的那種語義是不一樣的。
Snmr Miri
●「法」自性空……是指「法」無自性,以因緣和合故。
●「心」自性空……是指「心」具有自性,而其覺性是那麼的「清淨無污 有如虛空」,故名「自性空」。(PS:然後,此心才得以…空然覺照。)

2天
回覆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