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4‧11‧10…上午7:27
法界論的「心」法。
以「物界」從來本自涅槃故,我們的一切修行重點就是在…自己的心。
Snmr Miri
以「無明」故,我們這一顆心打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妄為明覺」的。
以「妄」故,我們一直在「能所」中…分別取捨,而「分別取捨」就是煩惱。
Snmr Miri
為了脫離「煩惱」,那麼,我們就必須……
1、向「煩惱」下手,勇於面對「煩惱」,並找出煩惱因……
2、向「分別取捨」下手,儘量的不讓自己有各種「分別取捨」的執見。
3、向「能所」下手,讓自己有機會不在「二元對立」中…一直用「我」來看整個法界。
4、直接向「無明」下手……
Snmr Miri
註:以上只是略說,因為,修行的進路…絕不會是這麼簡單……
Snmr Miri
不管如何,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正知見」來當基礎的話,那麼,我們就可能直接從「能所」的地方下功夫。
因為,「能所雙泯」就是「空(萬法皆空、無生)」義的…最核心之處。
Snmr Miri
註:「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就是「法界論」非常推薦的一種禪定法門。
Snmr Miri
如果還不能從「能所」下手,那麼,我們就要再回到「2」,或回到「1」,先把基礎打好再說。
Snmr Miri
不管如何,必須要有「能所雙泯」這種板上釘釘的功力,甚至要有辦法「出入自在」,才能算是真正的解脫。
Snmr Miri
所以,只是偶而一次「瞎貓碰到死耗子」的頓悟經驗,真的不能把「已經解脫、不受後有」…當成了是自己的証量,或拿來說嘴一輩子……
Snmr Miri
有辦法証到「能所雙泯」的「空」,我們才能了知真正的「空(寂滅)」義!(註:才能了知什麼是「人無我、法無我」。)
Snmr Miri
也就是說,我們才有辦法達到「法界大圓」的那個轉折點,然後,就以這個「空」為基礎…邁向「空有同義」。
Snmr Miri
因此,在証入這個「空(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之前,如何「明心」的邁向「空然(能所雙泯)」。那…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修行之路了。
Snmr Miri
打從「妄為明覺」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我們必須走「修行(尋道)」的這條道路,因為「離苦得樂」就是我們的本能!
而,真正的修行,是在我們「知苦」而想「離苦」的那一刻…才算開始……。
Snmr Miri
「本能」的離苦,和「自己主動」的想要離苦,這裡面的「智慧」與「可能得到的結果(收穫)」是差很多的。
就像「性覺必明」一樣,本能的性覺必明就只是一種「妄為明覺」而已,但是,當我們有能力「去妄(能所雙泯)」之後的「性覺必明」…就會變成了「空然覺照」。所以,同樣是「性覺必明」,但是,在那個「明覺」裡面…所呈現出來的「智慧」與「証量」…卻是天差地別。
Snmr Miri
在「尋道」的過程中,至少要略微「明心」之後,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而之所以「修行」…為的就是要「離苦得樂(解脫)」,而想要「解脫」,那麼,首先我們就必須「明心」才可以。
註:所謂的「明心」,除了明白「我和眾生一樣皆有佛性」之外,更要明白自己的煩惱和妄識執見是怎麼來的才可以,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知苦的…要怎麼離苦。
Snmr Miri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有辦法「明心見性」,那就可以說是真正的修行人了。否則,只怕,我們還在「修行路上」…團團轉!
其實,團團轉,有時也是不得已的,因為……(略過)。但,只要我們有一直朝著「心地的空然(去除妄識執見)」下功夫,那麼,再怎麼團團轉…終究還是會回到「明心見性」的正軌來。
Snmr Miri
只要我們能「明心見性」,那我們就可以「解脫」的繞過「法界大圓的轉折點」,然後…「空然覺照」的來走下一個階段的進路。
註:從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約略看出…所謂的「解脫」實在也有很多個層次,因此,就有了全分慧解脫→少分慧解脫→俱解脫,乃至有了寂靜涅槃→究竟涅槃……的種種差別。
Snmr Miri
越「空然」的人,就越能「覺照」到當下的「實相」,乃至能「空然覺照」到完全的「法界實相」,而這就是…正等正覺。
Snmr Miri
有人說,只要能「頓悟(澈悟)」就能和佛一樣…了知一切法界實相。
理論上,這麼說是沒有錯,因為…經過無數次的「悟」…總有最後一次徹徹底底的「澈悟」吧? 所以,最後這一次的「頓悟」就是…夜睹明星成佛了。
但是,同樣是理論上的道理,在最後一次的「頓悟」之前…那麼多次的「悟」…難道就是「白悟」了嗎?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那麼多次的「漸悟」,我們有辦法一次就「頓悟」嗎? 所以……
Snmr Miri
所以,當我們「頓悟」而有辦法「空然覺照」的時候,就已經完全「空然」了嗎? 耐人尋味啊!
以「耐人尋味」故,「法界論」不會把「頓悟」當成已經是「究竟處」,而就只是「法界大圓」的那個「轉折點」而已……
因為,在「空然」之後,就算已經完全「空然」了,但是…後面的「覺照」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呀,並不是如此就消聲匿跡的「涅槃」去了。
Snmr Miri
後半段的「覺行」之路是很重要的,那真的是一個「三大阿僧祇劫的行深般若」啊!讚嘆!
註:「空然」之後,其所「覺照」…如果沒有繼續「行深」於般若的話,那麼,這種「頓悟者」是沒有能力「空有同義」的。大概只能在他自以為的「空(無修無証)」中…睜眼說「一切皆空」的瞎話,或就變成了「焦芽敗種……
Snmr Miri
●大概只能在他自以為的「空(無修無証)」中…睜眼說「一切皆空」的瞎話,或就變成了「焦芽敗種」……
◎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這樣「頓悟的空者」,然後就「一切皆空」了……
◎不只如此,還會「空過頭」的把「後半圓的覺行」…也一起「空」掉了,於是,就很大言不慚的…無修無証,然後,就很「菩薩清涼月」的「常遊畢竟空」去了。
◎「法界論」說,這就是…頑空者!雖然,他有能力「明心見性」,但,真的也只能一直在這個「轉折點的坑」裡面,然後…終其無量劫…也無法「法界大圓」!
Snmr Miri
●然後,就很「菩薩清涼月」的「常遊畢竟空」去了。
◎一個已經能「空然」的行者,如果沒有因「覺照」而進一步的感受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那麼,他是沒有能力証入「法界一體」的!
◎也就是說,這種人將因「一切皆空」而把自己「空」在自己的空境裡,因此,就無法從「法界一體」中…去感受到「眾生苦即我苦」的況味,然後……
◎然後,這種人就再也沒有「後半圓」那個「如來法身」的究竟之路了……。
Snmr Miri
●常遊畢竟空
◎一般人的解釋可能是這樣:在一切皆空裡…遊走,實亦無來無去。
◎「法界論」的理解卻是這樣:用「畢竟空(完全清淨無染)」的「心」,於一切現量的世間…毫無掛礙的來去自如。
‧
◎就像《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一樣,一般人的解釋可能是「照見五蘊都是空而不實的」。但是,「法界論」會更進步的用「清淨無染(空)」的「心」…來「照見五蘊」,要這樣,才更能了解「五蘊」的來龍去脈(法住法位)……,最後,也才能「五蘊即是空 空即是五蘊」。(五蘊皆在空然覺照中 空然的覺照五蘊」。
◎也就像「諸法無我」一樣,一般人的解釋可能是「諸法沒有我的主體」,但是,「法界論」則會說…只要我不去認知(妄覺),那麼「諸法(有為法)」自然成「空」……。
Snmr Miri
「覺行」之路真的是在「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唯,以「空然覺照」為基礎故,真的可以…菩薩清涼月 『常遊(行深)』畢竟空,然後,「佛無心意識 作一切眾事」的邁向「究竟涅槃」!
不可思議!讚嘆!
Snmr Miri
「妄為明覺」真的不是什麼「萬惡不赦」的罪,尤其是,當我們有辦法用「正等正覺」去看到「妄為明覺」是怎樣「法住法位」的時候……
天啊!果然「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天啊!難怪《圓覺經》會說:「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真是美哉!感動!
Snmr Miri
註:目前,以我的程度,也只能用凡夫的能耐來感動而已。又,由於自己也沒有好高騖遠的妄想,因此,現階段,也真的只能用「望洋興嘆而驚喜的心情」…期望能漸次的…邁向這三大阿僧祇劫的進路!感恩!
鄭來也
2天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