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也 2024‧11‧8…下午11:02
沒錯真假開悟一書楊蔡蓮看法正確, 阿賴耶識還要有如來藏物和如來藏心的本有,才能顯示阿賴耶識的本有的由來,所以阿賴耶識不是獨立心体是相應而有,真正是獨立心体是如來藏心,而且也不獨存,而沒有如來藏物
李金松
大德~
[法]是[此性自爾]且本有的存在。
因此~
[無常生滅]性,就是法的[法性]。
也因為有了這樣的無常生滅的[法]..
才能成為[你.我.他]的誕生,乃至能[依法修行]😊。
反之~
你若一開始就扭曲無常為[生滅法]..
那麼今天那會有你的存在高談[不生滅]的概念呢!?
所以你當好好利用此無常的[法性]..
並且努力精勤的在此生滅變異中[還滅]眾生渴愛無明..
切切不可反向來[執理廢事]有不生滅[本我.自性.如來藏]!?
有了如此正確知見~
才不會棄佛陀教授眾生,於此[無常生滅]中,能藉由勤修四念處.七覺知.八正道..乃至三十七道品可趨向解脱的正見..慎乎😊!?
Snmr Miri
●[法]是[此性自爾]且本有的存在。
◎「萬法唯心」,「法」不是由「心」所生的嗎?
李金松
大德~
[心生]→則[種種生]..
只是指[心]對缘起所生的萬法,具有感知、分析、歸納等等的作用而己..
並不是指[心能萬法]!?
真正能衍生萬法是[因缘法.缘生法]😊。
複次~
佛陀說:諸法不離[因缘生]...
故心意識亦因缘所生。
雜阿含502經說:『若有比丘不念一切相,無相心正受,身作證具足住,是名聖住。』
反而取相心生,乃放逸之故..慎乎😊!?
Snmr Miri
●只是指[心]對缘起所生的萬法,
◎所以金松兄也沒有否定這樣的「萬法」吧?
◎因此,從這裡這個萬法來看,只要「心」不對「外緣」緣起,那麼,就可以「萬法皆空」吧?
◎那麼,這種「萬法皆空」,不知其本有的「法性」在哪裡?
Snmr Miri
●故心意識亦因缘所生。
◎這個,我小米粒能認同,因為「如來藏心」能與「外境」相緣,以「相緣」故,而有「心意識」,如是。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論到了兩種法。一者是:意識心所生的法。二者是:如來藏心(真如本性)所生的法。
◎而這兩種法,皆必須有「外緣」才能生「法」……
◎所以,我想知道,到底有什麼「法」是可以「本有」而不生不滅的?
李金松
1.外缘→亦不離因缘而有。
2.沒有[無因無缘]而有[外缘]冒出。
3.本有[如來藏]能衍生萬法→同[道體]生萬法,雖名異、卻義同...
此非佛陀發現佛法的內涵。
4.法有[法性]→如冰有[冷]的特性..
此冷的[法特性]乃法爾如是之[本有]。
5.[法特性]非人設、他設、自他共設..
是法爾的[本然]。
用[不生不滅]來註解亦可。
※※但[法]有不生不滅的特性,跟[自我]有欲貪,必須被[捨滅]完全是不同的內容,切勿混為一談..慎乎!?
Snmr Miri
是的,都是「因緣」而有,那麼,我們的問題就是在這個…「本有的法」。
所以,先不管[如來藏]是怎樣的能衍生萬法,先把我們的問題簡化一下:
我不認為有一個「本有的法」,而金松兄卻認為有一個「本有的法」而且不生不滅,說真的,我還是不懂這個從來就是「緣生的法」,怎麼可以「不生不滅」?
Snmr Miri
●法有[法性]→如冰有[冷]的特性..
◎當「冰」是被緣起的時候,它的「冰性(冷)」,也只是依「冰」才能存在,但這樣的「才能」,這樣的必需要有先決條件才能存在的事實,如何說就是「本有」?
◎我的意思是說,這個「冷」如何能先「冰」而可以「本有」?
◎也就是說,當「法」本身就是「緣生法」的時候,請問:這個「法性」如何就是「本有」?
李金松
大德~
人的腦袋思維都處於一種[概念]→
凡事都要尋求[第一因]!
導致必須有[水]成[冰]的時候,它的「冰性(冷的特質)」才能顯現!?
殊不知~
把冰的[法特性],引導至只是依水冷→「冰」才能存在?
※用這樣「才能」的概念本身已經掉入本末倒置的[我見]了!
此[見]→
會錯誤解讀「冰」的特性不一定要依水冷而有!?
※※畢竟[冰性]也是有佛出世.未出世,他本就是法住.法如.法性,法爾如是的存在。
※※※這樣的[法特性]是本有的..慎乎😊!?
Snmr Miri
●把冰的[法特性],引導至只是依水冷→「冰」才能存在?
◎是金松兄先說「如冰有[冷]的特性」。而你又認為「冷性」就是本有,所以,我是為了反駁你的「本有」,然後才反問的。
◎而現在,金松兄的再反問,那不就正好証明了,一定要先有「冰」然後才有「冰的冷性」? 但,這樣不就証明了這個「冷性」…並不是「本有」?
◎我的意思是說,從金松兄所比喻的例子來看,不就是正好証明了「法性」並不是「本有」,因為,「法性」必須依「法」才得以存在。 但是,大家都知道「法」從來就是「緣起」的,那這樣「法性」如何能「本有」呢?
Snmr Miri
●用這樣「才能(有冰才能有冰的冷性)」的概念本身已經掉入本末倒置的[我見]了!
◎所以,金松兄的意思是說…「有冰才有冰的冷性」的這種看法是「本末倒置的我見」?
◎但是,這不就是眼睜睜的事實嗎?怎麼會是「本末倒置」了呢?要知道,一切的「法理」,都要依「事實」而論,這樣才是「如理」的吧?
◎「冰」一定有「冰性」的那個「冷」,而不是先有了「冷性」才有了「冰」。也就是說,有「體」必有其體所具有的「(體)性」,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個「體」根本就沒有那個體的「性」可言,如是!
◎因此,我們不能倒果為因的竟反過來說…要先有了「體之性」之後…才有了「體」!(先有了「冰性」之後…才有了「冰」。)
Snmr Miri
如果上面所說的「先有了冰性之後…才有了冰」這句話是錯誤的,那麼,請問:會是先有了「法性」之後…才會有「法」的存在嗎?
Snmr Miri
●畢竟[冰性]也是有佛出世.未出世,他本就是法住.法如.法性,法爾如是的存在。
◎所以,金松兄認為「冰性(法性)」是佛未出世就已經法爾如是的存在了?
◎我想,金松兄應該是誤解了「法住法位」的意思了……。
◎「法性」的必然存在,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概念(本有)」,而是很實際的就在「法」的「如是因 如是緣」的當下……
◎因而,若無法看到「事法界的無常實相」…而將「法(法性)」標榜成虛無縹緲的聖境(本有),這樣反而會把本來就如是的「法界實相」給「本未倒置」了……,然後,自己可能就會不知不覺的活在「自設的玄學概念」裡面……
Snmr Miri
●活在「自設的玄學概念」裡面……
◎就像在「萬法皆空」上面…卻竟自安立了一個…「冰性」早就存在於「冰體」前面……的這種看法。
◎但是,這樣的『看法』…真的只能算是從「概念」中所想像出來的另一種「虛幻」而已,真的不能當做是「法的實相」。
◎「法界實相」是那麼的「當下即是」,怎麼會是那麼的「虛無縹緲」呢?
李金松
大德~
你必須要先把[法]本身存在的[本然]內涵。
跟法的特性,及法所產生的作用內容釐清楚...
否則你會掉入思維上的打結糾纏,傍晚有空我再寫一篇詳細的分析😊
鄭來也
李金松 聽見最好笑的笑話
李金松
大德~
[心]只是能感知.分析.審察.決行「萬法」..
你怎會將心導向[心能生萬法]來呢😊?
複次~
當心都[已感知]萬法了→你怎麽又會談及,只要[心不對外緣]緣起等[顛倒題]呢?
何況不知從何而來「萬法皆空」的說法😊!?
※ 也順便請教你~如果這個世間[有佛陀或是沒有佛陀]了!
因缘法→就會從此消失了嗎😊!?
最後也回應大德你~
如果[法]本就如是存在→用現代大家較能懂的話來講,說法[不生不滅],你會覺得[用詞不當]嗎!?😇
李金松
大德~
就法的理則而言:
[法]本來就是這樣的存在..
佛陀在阿含經云:
有佛出世.未出世,法爾如是。
所以[法]被稱呼為[不生不滅]時,具備有[缘起正見]者,能正確理解是指法的本然..
而不會迷失於世間[二元邊見],陷於[有生滅或無生滅]😊。
複次~
當[法]不再是二元邊見範疇時..
佛經上為了用文字描述,而稱之為[本有或不生不滅時]...
※問題來了!
後期非佛所說→[體性論]的相似佛法...
引導了大批不了解[缘起法]的行者→
把本有或不生不滅的[法],當成是實體的自性見→
於是又衍生出[自我]是實有的→
他們紛紛高喊[自性有我]不生不滅→
所以[自我]的生死,從來就[沒有來也沒有去]的雜燴佛法去了..慎乎😊!?
Snmr Miri
●你怎會將心導向[心能生萬法]來呢😊?
◎這個問題,我好像在其它的留言已經有說明了,不再重複。
◎或許吧?如果我們無法知道「心能生萬法」的真實義,那麼想要証入「萬法皆空」可能就有困難。
◎沒有辦法「空萬法(証無生)」的人,就沒有能力破「我法二執」,因此,若想只靠息滅貪瞋痴來解脫,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執」若不除,那麼,想要息滅貪瞋痴,那真的會很困難很困難!
Snmr Miri
●當心都[已感知]萬法了→你怎麽又會談及,只要[心不對外緣]緣起等[顛倒題]呢?
◎只要[心不對外緣]緣起,這就是「証」的問題了。
◎金松兄會有此一問,那就表示,你好像對能解脫的「滅盡定」…毫無所悉?
Snmr Miri
●何況不知從何而來「萬法皆空」的說法😊!?
◎金松兄至少聽過「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這句話吧?
◎所以,什麼是「萬法皆空」呢?耐人尋味啊!
◎由於時間關係,先簡單回應到這裡就好,其它的,有空再說。謝謝金松兄賜教!^^
鄭來也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18:17 74% 取热「门苗合 貼文 顧林 “就我所知” 「知"阿報耶識還要有如來“藏識”和”! 來藏性“的本有 因爲無明, 來藏性“的本有,因為無明,如來藏心,一 如來藏心,一 念生起, 而有阿賴耶識的相分 阿賴耶識既 然稱名為識, 那就是虛妄而非本有的。…更多
李金松
因缘甚深~
這是佛法最深邃的地方,必須要很小心的思維和理解...畢竟文字有他的[多面相]😊。
複次~
[法]有他的[特性]→
在佛教稱之[佛法]。
佛法既是[因缘法],此法呈現在[此故彼]的眾缘和合。
因缘法→沒有起點,亦沒有终點..
[有佛出世.未出世]其[本然如是]。
若用白話敍述→[本來就是如此的呈現]..
故名為法界.法性.法如.法爾..等等😊。
複次~
法的存在→嚴格正確說來要稱其為[本然]..
而不能說他是[本有或本無]!?
畢竟文字的描述很容易使人掉入有或無的[邊見]😊。
複次~
「因緣」是法的名稱,故稱為[因缘法]。
從[因缘而有]的內容,指的是[此故彼]的眾缘,有缘生,亦有缘滅。
※有佛在世間或無佛在世間,[法]都會這樣的展現他的[本然]。
※但為了方便讓世人理解,稱呼為「本有及不生不滅的法」倒也非異端之詞😊。
Snmr Miri
●因缘甚深~
◎如是,所以這個「甚深」…恐怕也只能因各人的程度來理解了。先隨喜就是。
李金松
甚深=因人而解!
那[各說各話]的問題就來了😊?
然~
我只相信曾經住世印度發現因缘法那個佛陀。
至於談本心、如來藏的佛陀,他自有粉絲團😅!
Snmr Miri
也別忘了…佛演一音 眾生隨類 各得其解。
所以,「我只相信曾經住世印度發現因缘法那個佛陀」,我會儘可能的相信「金松兄對佛陀的相信」,同時,也祝福您。^^
李金松
沒有喔!
佛陀發現的佛法沒有那麼多→[包山包海]各派的理論學說?
我認識的佛陀不談自性.佛性本淨,眾生[本來是佛]那些口號。
佛陀只有講述如掌中葉般殊勝的佛法[四聖諦]→
來針對眾生有苦集。
※否則他教授[還滅解脫]的內容豈不成了戲論😊!?
Snmr Miri
就一個「諸行無常」法,金松兄就想用「不生不滅」來解釋,所以,這算不算是「佛演一音 眾生隨類 各得其解」?(註:金松兄說:「如果[法]本就如是存在→用現代大家較能懂的話來講,說法[不生不滅],你會覺得[用詞不當]嗎!?😇)
ps:能理解金松兄是如何理解「不生不滅」的,因為「諸行無常印」的這個「印」…其實就是「不生不滅」。但是,這個「印」和「諸行無常」,要怎麼統合,我想這裡面的內容還是會「眾生隨類 各得其解」吧?
Snmr Miri
又,原始佛法的目標是「解脫」,所以這裡面有關「四聖諦」的實修實証,真的是令人讚嘆。但是,所謂的大乘…其實是有更多的思想…是在談「解脫」之後的進路,也就是說,我們這顆心並不是「解脫」之後就沒事了,而是「解脫」之後…還有很多事要做……
因此,站在我個人「不以解脫為滿足(或以為解脫就是究竟)」的立場,我當然也會讚嘆「還有進路」的大乘佛法囉!
李金松
大德~我們都從北傳大乘佛法過來..之前我會稱他為[相似佛法],現在我直接稱他為[偽佛法]😊。
畢竟佛陀只有一位,講述的佛陀只有一種。
如果你要相信有真我.自性.或如來藏的外道思想;
建議你乾脆去相信婆羅門的[梵我思想],或其他[有我論]的宗教..
切勿本末倒置的把佛陀所發現的緣起[無我.非我所]的根本教理...錯植在[有我的執著]😊。
※大德→
回來佛陀唯一的教授~
唯有[缘生缘滅]的過程,導致眾生誤以為[實在有我]而追逐渴愛,所滋生煩惱一切苦!
※[還滅他]→止息煩惱苦,断生死流而解脱,就是佛法[四聖諦的唯一內涵👏。
Snmr Miri
祝福金松兄,希望你能早日証得解脫。
鄭來也
李金松 你大概還搞不懂原理,蕭貪那個才是一切梵我思想,法界論是一切法真如思想不樣
Snmr Miri
●因缘法→沒有起點,亦沒有终點..
◎如是,所以能理解這種「無始無終」。
◎但,我們也要知道什麼是「萬法皆空」……
◎我的意思是說,這個「萬法皆空」是可証的,然後,我們將可以完全証到「法無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法無生,簡稱「無生」。)
◎至於要怎麼証,這裡先行略過。(我想金松兄應該不會反對「萬法皆空(無生)」才是。)
◎但,由於真的可以「萬法皆空」而洞見「無緣不生(無生)」,因此,所謂「無始無終」的法,我想,我們可能要用更廣大的甚深義才有辦法看得懂這個「空」義了……
◎註:這個問題,且先說到這裡,就看我們對論得如何,到時再來看要怎麼續……^^
李金松
無生是已解脱的境界..就佛法而言,因眾生有苦集,才有還滅的必要(四聖諦)。
相反的~
只在概念上談空.無生.本净那是戲論😊。
複次~
在原始佛法所說的[無生法]很簡單。
當貪嗔癡熄滅而[不受後有],自然就解脱了。
反而以空為主軸的北傳[大乘三系]→彼此對[空]的註解琳瑯滿目,標準不一😇
Snmr Miri
●只在概念上談空.無生.本净那是戲論😊。
◎如是,所以,「可証」這才是重點。如果不能「証」,那就沒有「解脫」可言了。
‧
●當貪嗔癡熄滅而[不受後有],自然就解脱了。
◎我當然相信「原始佛法」的修証…絕沒有離開「解脫道」。
◎但是,據我所知,想要証得「不受後有」,那可要很厲害的「滅盡定」才可以。而「滅盡定」正是能証「萬法皆空」的功夫,至少是能証「人法空、法我空」才可以。
◎所以,「滅盡定」是怎樣的一種「無生法」呢?耐人尋味啊!
李金松
就法而言→冰有冷性是法爾自然,這無庸置疑。
反倒是把[本有]拿來跟[自我]架接→取名為自性.佛性本有。所以[自我]也等於→不生不滅,這才是問題的嚴重所在..慎乎😇!?
Snmr Miri
我相當佩服「原始佛法」,那真的是實修實証的功夫,一點也不「空」談,所以,在此也先祝福金松兄囉! 然後,也希望金松兄,不要落入「法性本有」的那個「虛無縹緲」的誤區裡面去,而要回歸到本來如是的「法住法位」才好。(註:你那個虛無縹緲的「本有」是無法証的,只能想當然耳的去相信,然後自我催眠,如此而已。)
Snmr Miri
●反倒是把[本有]拿來跟[自我]架接→取名為自性.佛性本有。所以[自我]也等於→不生不滅,這才是問題的嚴重所在..慎乎😇!?
◎真正「自性」的法門,應該和「自我」沒有關係吧?這裡面可能有什麼誤會?
◎不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同時,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說得明白,先行略過。
◎或可先尊重這樣的法門吧?然後儘量理解他們這樣的說法。
◎若要討論這方面的問題,金松兄可以另外開題。
Snmr Miri
●法的存在→嚴格正確說來要稱其為[本然]..
◎這個…暫時沒有意見。但看對論的內容,才是重要。
◎如果,金松兄還堅持「法性」…也就是你所比的那個「冰性」…必須先存在,然後說…這就是「本有」的話,那我就有意見了。
◎「法性」不是這樣「本有」的。不是我們去給它一個「想當然耳的存在」然後它就是一種「本有」了……
◎總之,若用你上面那種說法…來解釋「本有」或「本然」,那麼,想要了解「法住法位」是怎樣「法爾如是的法性」恐怕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Snmr Miri
●「因緣」是法的名稱,故稱為[因缘法]。
◎具我所知,「法」的定義最主要的常略有兩種。一種是金松兄所說的「因緣法」,另一種是…只要是「心的所認知」就是所謂的「法」。(註:第二種法,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萬法唯心」,至於第一種,則比較不容易看出來,但亦絕不離開「心」就是。紙短情長,先行略過。)
◎總之,再怎麼紙短情長,到最後,還是「萬法唯心造」就是。所以,「因緣法」真的是甚深、甚深。^^
李金松
大德~
[法]的內容很廣泛,但你必須要知道佛法講的[法],指的是[因缘法]😊。
佛陀談的[因缘法]是此故彼的關係..
體現的是[生滅無常]。
複次~
[生滅無常]一般世人及外道皆知。
然正確學習佛法行者,必須回來因缘所集的[因缘法]上來談→[集滅無常]😊。
所以正見佛法談修行,並不是一般世人及外道只是在[無常概念]上做想像而己..
正確佛法的修行,必須從[緣起正見]中來說明[無常]的現象就是[因緣集滅]..
※所以修行重點放在[還滅苦集因缘的相續],不是想像無常😇。
複次~
佛陀教授聖弟子於因缘集滅中[正思惟三昧]→觀察我、我所,從若見、若聞、若嗅,若嘗、若觸、若識而生。
復作是觀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識因緣為常,為無常?
復作是思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因、彼緣皆悉無常。
復次,彼因、彼緣皆悉無常,彼所生識云何有常!
就此三味正思惟:
因缘集滅中作[味患離]的正觀,善見無常的過患[無常故苦]😊。
複次~
無常者,是有為行...
但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契向解脱無為苦邊..慎乎😊!?
鄭來也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鄭來也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18:17 74% 取热「门苗合 貼文 顧林 “就我所知” 「知"阿報耶識還要有如來“藏識”和”! 來藏性“的本有 因爲無明, 來藏性“的本有,因為無明,如來藏心,一 如來藏心,一 念生起, 而有阿賴耶識的相分 阿賴耶識既 然稱名為識, 那就是虛妄而非本有的。……更多
3天
回覆
分享
~~~~~~~~~~~~~~~~~~~~~~~~~~~~~
鄭來也 2024‧11‧13…下午8:53
蕭貪的智商有問題,說明密意是大罪,偏偏出書公開說明阿賴耶識就自心如來藏的密意??傻了
Snmr Miri
「法界論」沒有密義。
但是,當有人誤解「法界論」、或嘲諷「法界論」的時候,其本不存在的「密義」…在這個人身上…就甚深又甚深了。
19小時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