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7月31日上午8:02
「法界論」就是用「體性用相」的內容來論「心」的:
●「心體」:就是「如來藏心」。
●「心性」:就是具一切「依他起性」能與一切外境法爾如是相應而起作用。
●「心用」:就是與外境起了作用,也就是「覺」「知道」的意思…。(註:作用之後的心,我們稱之為識。即「阿賴耶識」。)
●「心相」:就是作用之後的「意識心」,就是那個會認為是「我」的那個「心識」,然後我們就一直用「我」來衡量外境的一切,並說你怎麼樣、他怎麼樣…,這種一直的「我認為」也是一種個人的「妄識執見」,也是所謂的「遍計所執相」。

Snmr Miri ●「心用」:就是與外境起了作用,也就是「覺」「知道」的意思…。(註:作用之後的心,我們稱之為識。即「阿賴耶識」。)
◎「唯識論」就是從這裡開始論的。
◎「外境」( 心物相應→境→事→理→法→萬法…)的根本處…其實就是指「物」。
◎於無始處,「心」若無「外境」不能起「覺知」作用,所以「法界論」說…心物本有。
◎因此,若從「唯識」的角度來看,就算一直想「唯識無境」的証入那個「能識」的本體,其實還是「心物本有」。
◎唯,以「唯識」的論述就是以「心的能識」來論的,因而証入的重點就是在「能識」的本體,以致於外境的「物」幾乎就被偏頗的唯識論者所忽略了。
◎可能是太專精於「能識」的關係,某些「唯識論」者是忽略了…一定要「心物相應」之後…才能成「識」的問題!
◎也因此,竟忽略了「心物相應」的要義,以致於輾轉錯覺的竟把「唯識」變成了「唯心」,然後在「唯心」或「唯如來藏心」之下,就變成了…「物」是被「心」所生的了。
樊小乖 自我檢視,其實我較偏向「真空妙有」,但吾師卻又偏是「真常唯心」的大能,都學~ 都學~ 您老亦是善知識~ 受用了~ 😊
Snmr Miri 每個人都有和自己相契機的法門。
但,無論如何,這些法門都是相通無礙的。
若是有礙,那必然是某個「點」出了問題。

樊小乖 Snmr Miri 每個法門都有側重的點,但全指向同一個目標,只是世人五毒常蓋,「我慢」習氣太重,只有「如自己的法」才叫做「正法」,因知見而紛紛擾擾,大家都說自己有「證量」,言語間卻彼此攻堅討伐不斷,惡言相向,實在可惜。
樊小乖 就《法界論》而言,如果硬要用一句話說完,我覺得「依他起性」才是「核心」,並以此為拓展,三個主角,「心、物、虛空」。
※ 一開始我認為「心物」才是「核心」。
這是我目前「融會」後的「心得」,可以這樣簡單概括麼?當然事實上可沒那麼「單純」… 😀
Snmr Miri 是「心物本有」才是核心。^^
因為「依他起性」,也只是「心」「物」各自「體性用相」的內容裡面的那個「性」而已。
樊小乖 Snmr Miri 因為重點是「法界」,「心物本有」雖是「基礎」,若以這角度來看的話,「心物 + 虛空」三體才是「核心」,所以我重點才會畫在「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在「用」前,可是「真心狀態」呢!
因試著剖析,錯了再修正唄~ 哈~ 😁
Snmr Miri 「心物本有」再加上「虛空本空」,法「法界論」稱之為「三常」。
然後,虛空就是心物相應的舞台。
樊小乖 Snmr Miri 明白,我修正,原來是「三常」。😊
Snmr Miri 哈,這不是修正的問題,而是你很厲害的有看到「心物本有」之外還有個「虛空」的問題。
樊小乖 Snmr Miri 如果沒有虛空,那就沒了大圓,我想,應該就難以構成「萬有」和「萬法」的「法界」啦!只是您「很少」提,所以我就自己「妄想」了一下… (汗) 🤣
雄武黄 这个遍计所执就是第七识。
雄武黄 我们应该了解依他起性的阿赖耶识和大圆境智的真如本性才好。
樊小乖 雄武黄 不論「阿賴耶識」或「如來藏」,本就一體兩面,然唯識「三能變」我反而更多「好奇」,這個因「我法二執」而「生出」第二變的「末那」,我一直在想,「末那」真的是「阿賴耶」「延伸」出來的嗎?還是是「末那」「抓住」了「起心動念」的「如來藏」?
Snmr Miri ●我们应该了解依他起性的阿赖耶识和大圆境智的真如本性才好。
◎不知這兩者的差別在哪裡?
依我的看法,如果「阿賴耶識」和「大圓鏡智」都是同一個「依他起性」的話,那就都是真如本性了。
若是不同的話,恐怕將很難圓「藏即賴耶識」的法義。
雄武黄 阿赖耶识是有染的,真如本性是無染的,所以唯识才告诉我们要转识成智。第七识也不是從阿赖耶识生出的,他本来就具在的,没有谁生谁,只是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都是一起存在的,同时动作的,为方便将心说的明白才用慢动作分为八个识。
Snmr Miri 雄武黄 ●阿赖耶识是有染的,真如本性是無染的,
◎只不知他們的「依他起性」是不是同一個?
◎還是大圓鏡智的真如本性不具有「依他起性」?
◎還是真如本性…只要一「依他起」…就是有染?
樊小乖 超級關注!
張武雄 有染無染,感覺像一個白白漂亮的小姑娘曬黑了一樣,都是同一個人😂
樊小乖 沒再繼續了呦?我不是不打,是在北上中,還下大雨,好可怕… XDD
我也快速大綱式的表達一下我的「知見」:
○「阿賴耶」和「如來藏」是「異名同體」,只是「一念」的「覺不覺」(是否「起心動念 (微細)」)。
○「七」和「八」是「獨立」的,而且,「七」「綁架(我法執)」了「八」。
○「依他起性」是「八」,與雜染無關。
○因「業力」「牽引」,因「習性」而「名色」遂有「前六」。
○「七」為「六」的「意根」,「六」為「五根」的「分別(粗)」。
#要離開休息站了
#純立論知見
#先這樣
Snmr Miri 哈,這裡面的問題,真的很難懂,就像另一貼文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生其心」一樣……,不知那個「生其心」在與外境相應的情況下,算不算「污染」?如果不算的話,那麼「阿賴耶識」就必然是「污染」嗎?「藏即阿賴耶識」的那個「阿賴耶識」就是污染嗎?耐人尋味啊!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在同一個圓裡面,而我們卻用「圓的這一點」去撞「圓的那一點」,然後竟然想在「這一點」和「那一點」裡面理出一個所以然來,哈,這真的很傷腦筋!
不可否認的,一般人大都會困在這個「圓」裡面,然後不知不覺的團團轉!

如果要懂,還真要慢慢來,急不得!
註:一定要先懂得「法界大圓」的內容涵義,然後我們才有辦法進一步的了解其它……
Snmr Miri ○「七」和「八」是「獨立」的,而且,「七」「綁架(我法執)」了「八」。
◎「七」和「八」是同一個啦,如雄武黃兄所說的「第七识也不是從阿赖耶识生出的,他本来就具在的,没有谁生谁…」
◎如果是各自獨立的話,那我們的「五蘊身」就有兩個「心」了,以後轉世的話,這兩個「識(心」)若不同時投胎往生的話,那就很麻煩了。
樊小乖 Snmr Miri 「本就具在,沒有誰生誰」似乎和「同一個」有點矛盾,這邊您的想法是?
「獨立」我有括起來,「七」因強烈執「八」的「見分」為「自我」,所以就有了一個「我」;而「六」又叫做「五俱起意識」,以一切「法」為所緣,與「五根」共同起作用。
以「妙有」的角度來看,本來就「無生」;以「緣起」的角度來看,本就一環扣一環。

就「六轉」、「七轉 [立即] 五八圓」的角度來看,我的實修重心才一直側重在「參」這個「七」,並嘗試從「果地」來實修。
#不是辯論
#在提出並檢驗自己
#也看看大家怎麼修的
雄武黄 说有八个识叫心王,心较粗,识较细,其实本一体。
樊小乖 這樣「短短」的不是很好論,「心王」是唯識的名詞,指的就是「八個識」,唯識學裡還有另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稱呼:「三心二意」,即眾生所用的「妄心」;另一個對應的就是:「一心不亂」,亦即「真心之用」。沒想要過多的名詞解釋,以下略過。
雄武黄 師兄您好,請問您的「心較粗」指的是什麼「心」呢?至於是不是一體,端視看的角度,可說一體,也可不是,就先跳過了。
另外,想聽聽您對「阿賴耶識」的「依他起性」的看法,不知可否呢?謝謝。😊🙏
樊小乖 Snmr Miri ( 我暫時端一下知見表述一下 )
●如果是各自獨立的話,那我們的「五蘊身」就有兩個「心」了,以後轉世的話,這兩個「識(心」)若不同時投胎往生的話,那就很麻煩了。
○嘿嘿~「五蘊身」中,「心」其實有「三個哦」!分別為「作用的心 (六)」、「作主的心 (七)」、「根本的心 (八)」。
○「根本心(識)」為輪迴的主題。
雄武黄 樊小乖 阿赖耶依种子而显万法万相,故不是真相。心粗为第六意识,心细为第七意识。五蕴身中心只有一个叫真心自性。但起作用则成妄心(意识心)有分别执着妄想了。所以一定要转识成智才行。说妄心真心在其中,说真心妄心亦在其中,真妄合和不能分开。
樊小乖 雄武黄 原來如此~ 原來您的「心的粗細」是這個意思,我沒有問題。且離開妄心、找不到真心,「七、八」無自證分,所以必須通過「六」來找,也就是一般常講的「借假修真」,真心不可立,立一個真心,還是妄心。明白明白,無礙,感恩您。😊🙏

Snmr Miri ●就《法界論》而言,如果硬要用一句話說完,我覺得「依他起性」才是「核心」,並以此為拓展,三個主角,「心、物、虛空」。
◎是「心、物、(虛空)」才是法界的「核心(要素)」。這種在唯此「三常」的狀態下,我們或可稱之為「寂靜涅槃」。
◎但整個「法界」其是是變動不居的,而這種遷流變化,其「核心(動力)」就是在「依他起用」,而不是「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只是「體」所具足的一種「性」而已,只是處於一種「寂靜(滅)」的狀態。
◎唯有依著「依他起性」起了「作用」之後,才是真正的在「動(變化)」。
◎所以,整個遷流變化的法界就是在這個「依他起用」上,因而我們所謂的「用」功修行(用),也就是,就是要有辦法在這個「依他起用」上…使之不起用,使一切靜止(滅)在「依他起性」上,然後不再隨著「他(外境)」遷流,然後解脫。
◎因而,「依他起用」就是法界動力的核心,也是個人修行的動態核心,所以,我們必須洞見這個「依他起用」的機理,甚至要了解「依他起用」的根本處就是在「依他起性」的地方,然後才有能力寂滅於「依他起性」。
◎圓成實性(體)→依他起性(性)→依他起用(用)→依他起相(相、遍計所執相、清淨相)。

Snmr Miri 註:若以「依他起性」為「核心」,那到最後的總源起…可能會變成「心、物、虛空」都是被生出來的。
而目前,已經有某些教派特別持這種看法,甚至認為一切都是由這個「空…〝性〞」所生出來的。
另外,也有人把這個「他」特定為就是「阿賴耶識」,或就是「心」,於是,這又變成了…一切都是由「阿賴耶識」所生出來的,或一切都是由「心」所生出來的……
「法界論」則不這麼認為,以「心物本有」故,「法界論」認為:法界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心物相應」而來的。
Snmr Miri 以「心物本有」故,以心物皆有「依他起性」故,於是:
整個法界的「體→性→用→相」的理路,我們可以簡略分為:「體性→→用相」。
●「體性」:就是指「真如界」,也是「寂靜涅槃」的狀態。
●「用相」:就是「現象界」,也是「諸行無常」或「緣起性空」的狀態。
●於是,以「體性→用相」本來一如故,我們說「真如界與現象界」不二,也就是「輪涅不二」,而這就是「究竟涅槃」的狀態。
●所以重點就是在那個「用」,如果沒有「依他起用」的話,那一切都只是處在「寂靜涅槃」的那個狀態而已。
●唯有「心物相應(起作用)」之後,才會有「現象」,也才會有生生不息的法界。
●又,如果這個「體性→性用」之間,如果我們的「心」在「性→用」之間再加入個人的妄識執見的話,那整個法界就又更妙不可言了…(略)

張武雄 Snmr Miri 看了3遍,感恩師兄🙏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
依他起性沒有依他起用時,心不起現象,那實際的現象界還存在嗎?
(當然我知道那已經不重要了,就像六通以後,有沒有都沒差)
Snmr Miri 哇!真是謝謝武雄兄!
以直覺故,我幾乎敢跟你保証…你必然會在「法界論」找到你想要知道的所有答案!^^
Snmr Miri ●依他起性沒有依他起用時,心不起現象,那實際的現象界還存在嗎?
◎以「依他起性」是一種「本性」故,「依他起用」其實就是一種法爾如是的「本能」。
◎以「法爾如是」故,「心」絕對不會「不起作用」。除非我們用「定力」強把「心」定在「不起用」的地方,或錯認為「依他起性」就是「一切」了,然後從此沉溺(寂滅)在「頑空…性」裡面的以為所有的事情 通通解決了。
◎又,以眾生無量故,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不起作用之後,然後其他人的心…也跟著不起作用。因此可知…依他起用…在整個「法界」中…其實還是一直在進行著。
.
◎以「法爾如是」故,以「眾生尚未涅槃」而一直在起用故,那麼…「實際的現象界」,當然還是存在,而且還很萬象崢嶸唷!

張武雄 Snmr Miri 您說的沈溺寂滅跟定功,我想我是偏向前者了😄
Snmr Miri 沉溺,也很好啦!有時候,我們還真的要沉溺…才有辦法「一門深入」唷!
不管如何,只要知道那是過程,我們就會知道要怎麼更上一層樓。
Snmr Miri 把自己一直寂滅在「不起用」、或「唯識無境」、或「法空無生」的狀態之中…,佛陀說這種人是「焦芽敗種」。
「不起用」、「唯識」、「無生」,雖然是一種「証」的必要手段,但並不是究竟之處,因而還必須回到「現實」的法爾如是之中…更上一層樓才可以,然後…再來的「行深般若」…才是真功夫…
註:「法界論」說那種「個人的証」(空性見)是一個「小圓」,而這個「小圓」就是「法界大圓」的轉折點。

樊小乖 Snmr Miri 一直在試著搞懂這個「小圓」中... 😅
張武雄 樊小乖 依他不起用,不緣外境,然後拿小圓玩套圈圈⭕️
樊小乖 張武雄 「小圓」是一個小循環,一直在打妄想的把它具象化... XDD
張武雄
張武雄 樊小乖 在家陪老爸,涼風舒服😌
Snmr Miri 「小圓」是指…自己這個「小我」…已經圓滿而解脫了。而這種解脫的人,其思想自有自己的一個圓,至少可以圓自己的任何一個法見。
不過,這也只是解決了「個人」的問題而已,於「法界」的問題尚未全部解決,所以還要如武雄兄所說的:依他不起用,不緣外境之後,還要再拿這個小圓玩套圈圈⭕️
註:要圓法界大圓之前,一定要先圓自己這個小圓。所以才稱這個小圓是大圓的轉折「點」。
張武雄 Yau Vivian貓師兄有說過
醒來後,要回來叫醒大家
樊小乖 張武雄 用憤怒相麼?😁
張武雄 樊小乖 甚麼亂七八糟相都行,重點是吸睛👁
張武雄 樊小乖 當初我也是被憤怒相所吸引的,不然我現在還在阿彌陀佛🙏
樊小乖 張武雄 淨土法門也很殊勝的,只是有一件事挺無奈的... 每當我問及:「你想去淨土做啥呢?」通常的答案都像是「逃難」... ( 攤手 ) 
※「逃難」是我的「假說」啦,一個我心中浮出來的畫面。
張武雄 如果把淨土法門當成一個進程,也是無比殊勝啊
樊小乖 如果和你說「你想要的,淨土都沒有!」你還想不想去?你去淨土後想做什麼?
※這個「你」不是指「你」。
※這裡又是個權說,我指的是「習氣中想要的」。
※另一個最常聽到的回答是:「都還沒去,想那麼多做啥?」
讚 · 回覆 · 17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